第10章 絜矩之道,體道成德君子
- 大明:我服從調劑,終成洪武國相
- 才子南麓
- 2107字
- 2025-08-18 16:02:24
“你是誰?應天府之內、天子腳下,為何將一個七品官員束縛成這樣?”
樂韶鳳作為國子監祭酒,相當于校長,也是正四品高官。
著名的《洪武正韻》就是他負責在洪武八年編成,在這種層次,實際上有其他任務,一般來說甚至不必出現在國子監,主要教務都由正六品司業吳伯宗處理。
還沒等徐洛回答,吳伯宗已經上前低聲耳語,面色隨之好一陣青白,相當復雜。
“你就是常州府徐洛?”看到徐洛的表情,樂韶鳳眼中越發憋屈。
因為全天下最有權勢的兩個男人,都因為此人找上了自己。
昨夜宮里專門找人接了他過去,皇上竟然親自過問一個九品學正的情況,他當時正睡眼惺忪,根本不知道這個叫徐洛的人是誰,只能隨便贊賞了幾句,“勇于任事,敢于擔責,不畏強權。”
看起來是高度贊揚了,其實就是學正的職責,畢竟是負責監生訓導,不雷厲風行無法自處。
早上剛起來又接到左相胡惟庸的信件,也是詢問他的情況,甚至明確表示希望借調他去丞相府任事,說吏部公文日后會統一下發。
樂韶鳳今天本來就想親自見一面徐洛,以免日后被發現從沒見過引起誤會。“此事我會親自處理,你們繼續課業,這里是大明國都、天子腳下,不可能有叛亂。”
他如今還沒弄清楚徐洛的背景,不好處理,“徐洛,若自身心存貪戾,推及他人時必然會苛責百姓;若心無偏私,才能理解民眾的好惡。《大學》之要義,切記絜矩之道。”
所謂“絜矩”,就是衡量準則的方法。
樂韶鳳在官場打滾多年,如何看不出徐洛的小心思,今天遇到張達、李景隆這種紈绔子弟,他的算計自然毫無波瀾就成功了。
但是日后呢?儒家講究中庸之道,本質上是希望求同存異,盡量減少人際沖突。
他說的這句話,其實是勸徐洛做事要時刻保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不應該過分苛責,變成酷吏。
繩愆廳內外,看熱鬧的眾人,早已作鳥獸散,大家都繞著徐洛走,生怕和他交流,哪怕只是眼神觸碰。
雖然祭酒大人沒有懲罰徐洛、唐佑兩人,但是在場都是飽讀詩書之士,自然聽出來話里的敲打意思。
絜矩之道都不懂的人,就是指責他肆意妄為。
官場就是這樣,大家都在揣摩上面,對于大部分國子監官員來說,正四品的祭酒已經是天。
而徐洛不然,他理解的天是這片萬里無云、一望無際、承載萬萬生民的天空。
不說樂紹鳳,就算是胡惟庸、甚至朱元璋,不過就是時代際遇下早一步功成名就罷了,需要尊重,但不必過份畏懼。
“師弟,不如我們辭官回常州吧,京師的水既深且涼。”唐佑有些后怕,再這樣折騰下去,總有一天會客死異鄉。
“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什么好怕的!”徐洛神情輕松,他書沒白讀,有沒有敲打他心中有數,“而且方才祭酒直接讓我們休沐三天,權當慰勞我等辛苦了。”
唐佑無言以對,這種邊緣化的手段,竟然被徐洛理解成慰勞。
徐洛笑道:“既然今日無事,我們……”
“勾欄聽曲?還是插花弄玉?”唐佑原本的陰霾一掃而空,興奮問道。
“想什么呢。”徐洛不由翻起白眼,“昨天匆忙,沒法與方可勤交流對話,我們且去刑部天牢再走一遭。”
“不去,身上有刀嗎?為兄要與你割袍斷義。”
唐佑一臉絕望,要徐洛這個師弟不作死是真難啊,消停一會都不樂意。
……
應天府,刑部監獄。
今天的門衛雖然換了人,但是財可通神,古人誠不欺我,遞上五貫寶鈔,照樣順利入內。
方克勤依然沒有吃喝,背對著牢門,不知道在用什么在墻壁上刻刻畫畫,寫著什么。
可是光線昏暗,根本無法看清里面
“能否讓我進去?”徐洛的要求很罕見,一般人都認為進入牢房不吉利,能在門欄外探訪,他已經殊為不易,他竟然還想進去。
門衛面色為難,這事實在超出他的理解,直到十張面值一貫的寶鈔出現在他面前,他才勉為其難地指著遠處墻壁上掛著的鑰匙,低聲道:“左下,最底下。”
徐洛知道是對方不想背責,但是這樣做其實沒用,真要被發現,也會怪罪他。
反倒是唐佑,一直苦苦力勸他三思,“將死之人,真沒必要進去。”
最終徐洛自己進去。
方克勤也是個悲情人物,曾任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等職的宋濂,曾經贊賞他是“古體道成德之君子云”,短短一句話,包含了四個贊賞。
“古”,是指上古圣賢的作風。
“體道”真正實踐、體現儒家以民為本之道“內化于心、外化于政”的人。
“成德”指品德修養達到成熟、完備。
“君子”則是儒家對于文人最高評價。
前世,方克勤被世人記得,是因為他的兒子方孝儒寧死不屈,拒絕為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而被“誅十族”。
但其實他的循吏形象與蒙冤經歷也同樣值得被世人敬重。
“你都死在臨頭了,還在寫什么東西。”徐洛遠遠站著,也看不清楚。
但是沒有回應。
徐洛從唐佑手中接過油燈,才終于看清楚部分字跡,大概都是寫著一些為官之道,上面舉的例子主要是方克勤在濟寧任職時期發生的經歷。
原來他任職初期,與民休息。
濟寧府有三萬戶人家,稅糧七萬石。三年后,戶數增至六萬,稅糧高達十四萬多石,二州二十縣家給人足,野外沒人流浪餓死,恢復太平盛世的景象。
他保障討伐前元余孽的前方運輸,南方每年有逾百萬石糧到濟寧,水陸路程千里,方克勤安撫運糧人員讓他們沒有怨恨,還向朝廷進言免提升運輸效率。
他重視文教,郡學官員空缺,他親自聘請賢能擔任老師,建立了數百所學校,學生達千人,使戰亂后教育得以恢復。
“你覺得皇上不知道你的功勞嗎?沒用的,他執意要殺你立威。”
徐洛說完就在反思是否語氣太重,豈料方克勤猛然回過頭,雙眼布滿血絲,不知道多久沒睡過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