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彰顯國威,賜鎮淮橋府邸
- 大明:我服從調劑,終成洪武國相
- 才子南麓
- 2161字
- 2025-08-28 23:58:16
李文忠是洪武朝唯一的儒將,戎馬生涯中他目光都聚焦在兵甲戰陣,倒也未曾仔細研究過驛站的鋪設。
“漢武帝拓疆萬里,驛郵之制益盛,驛站三千余,驛卒逾萬,風馳電掣,聲聞四海。唐宗承天皇之志,總領天下可汗,創館驛之制,驛路縱橫,文武兼備,盛況空前。宋祖創急遞,元帝設站赤,皆因時制宜,遞相沿革。”
“至我大明,春秋鼎盛,武勝秦皇漢武,文超唐宗宋祖。踏平皇庭巍巍,掃寰宇日月清平,諸王在外屏藩,內求諸驛溝通,則天下無憂矣。”
李文忠心中嘆服,劉璉果然文采斐然,“武勝秦皇漢武,文超唐宗宋祖”的氣度就氣勢非凡。
只是他還是不夠了解朱元璋,真正打動他的,是諸王屏藩和天下無憂八個字。
古代明君俱往矣,他如今只希望大明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李文忠笑道:“劉伯溫倒是會生兒子,倘若景隆有他一半,我都于愿足矣,臣恭喜陛下覓得良才。”
朱元璋點頭,他欣賞的是這個建議替他補全了他此前的擔憂,因為他執意分封諸王的舉措,惹來大量文官批評。
仔細考慮后,發現他們的擔憂不無道理,可是分封諸王是我奪得天下的唯一動力,他希望朱家子嗣可以遍布天下。
“尤其是這個‘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制度,八天內可從云南傳到北京,屆時前元余孽將無所遁形。”李文忠也是知兵之人,如今大明邊疆未靖。
蒙古殘部仍在云南等地負隅頑抗,外部壓力不容小覷。
“此策皆出自徐洛之手。”朱元璋語氣淡然,卻難掩贊賞,“劉璉欲薦他入翰林院修史,他卻推辭,言四海未平,不敢輕入翰林,后來劉璉總結他所說寫成這封奏疏。”
朱元璋是個危機感很重的皇帝,因為他曾經也窮苦百姓,所以他不屑那些科舉出身的文官,滿嘴都是之乎者也。
《四書五經》這種東西可以用來讀書取士,但是真正用來治理國家,還頂不上磚頭有用。
李文忠聽到竟然還是徐洛所提議,想到自己方才的贊賞,頓時感覺像吃了蒼蠅般難受。
“年輕人總是奇思妙想多,寶劍鋒從磨礪出,還是要多多打磨,才不致成為趙括之流。”他連忙掩飾道。
朱元璋聞言,皺眉沉聲道:“朕說過前事不計,你氣量何以如此狹隘?”
李文忠頓時如芒刺背,低頭一言不發。
“朕常跟你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朱元璋一瞪眼,厲聲道:“誰都年輕過,朕本寒微,乘元室多事,與群雄并驅十七載,艱難萬狀,方得偃兵息民,稱尊海內,我當時也一樣年輕,難道我也是趙括?”
李文忠心中想著高麗使節被殺一事,或許是他最后翻盤的機會。
“陛下,怕就怕年輕人用力過猛,剛則易折,臣聞高麗使節被殺,只怕此事傳到高麗,會憤而起兵,使我朝首尾難顧。”
朱元璋卻哈哈一笑:“你口中的年輕人,已將此事料理得干干凈凈。徐洛用計挑起高麗五支使節團內亂,如今他們早已離直隸,急著趕回高麗爭奪王位吧。”
“怎么可能!”李文忠難以置信。
高麗使節滯留京師數年,歷任大使皆束手無策,徐洛初來乍到,竟在數日內一舉解決,如此能耐,令人咋舌。
同時,他心中對張達的評價一降再降,幾乎都要成為生死仇敵的境地。
……
徐洛回到國子監宿舍,卸下心頭重擔,頓覺輕松不少。
唐佑自從初嘗溫柔鄉的悱惻滋味后,精力旺盛的他一有空便往外跑去找張小娘子,恰好用在“耕田”之事上,倒是相得益彰。
宿舍空無一人,徐洛終于能提水沐浴。
在大明洗澡本來就不容易,國子監這種多人合居的宿舍,就更加不便。
他想起司業吳伯宗曾言,正月后需搬離宿舍,屆時還需籌措一開銷用來租房。
現在洪武十年,牙行還沒流行起來,想租房只能親自找到房東戶主,簽訂契約后再赴應天府報備訂契,繁瑣不堪。
而且更重要是朱元璋幾次搬遷天下富戶入住京城,人為推高應天府房價。
不說徐洛這種九品官,就算正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如果想憑工資在應天府買房子,也要多年積蓄,甚至要找錢莊或寺廟借錢才行。
徐洛倒是想過找江陰的家族要錢買房,相信家族會同意,只是他知道歷史上大明的都城會遷移去北平,他目前還看不清將來會怎樣,就打消了打算。
翌日,徐洛回到會同館,見館內空蕩蕩,多少有些不適應。
但是出乎他意外的,劉璉再一次早早在此等他,看見徐洛就笑道:“難怪你寧愿留在會同館當大使,都不愿意去翰林院修史,我等你一上午,你倒是逍遙!”
徐洛有些疑惑,戲謔道:“鳳凰無寶不落,你這次來所為何事?”
“公事。”劉璉收起笑意,肅然展開圣旨,朗聲宣讀:“……會同館大使徐洛以嗣王未立為由,遣高麗使節離開,彰顯……特賜鎮淮橋府邸,或聞卿家孝悌之聲,或見卿仍懷憂國之心,則朕之賞,方不負矣。”
鎮淮橋府邸?
徐洛只記住了這五個字,其他都已經記不住。
他才剛在為搬遷發愁,沒想到天降橫財,朱元璋竟賞賜他房子,而且還地處鎮淮橋這種寸金尺土的富豪地段。
從鎮淮橋附近到下浮橋,兩岸多有皇子、皇女、公侯將帥的住宅。
這里交通便利,且靠近秦淮烏衣巷,生活設施齊全,同時還能欣賞秦淮河的景色。
最重要是在秦淮河徹夜狂歡也怕,夜巡鋪根本不敢在這里抓人,誰知道抓到皇家宗室會有什么下場,所以一直是權貴最青睞的居住區域。
劉璉說道:“開心壞了?還不謝旨,難道你對皇上的賞賜不滿意?”
“滿意,太滿意了。”徐洛彎腰道:“謝主隆恩!”
“住口!”劉璉一臉愕然,斥道:“你從哪里學來蠻族禮儀?我大明男兒,個個頂天立地,怎可以動輒下跪,山呼謝恩?”
徐洛啞然失笑,竟被后清宮劇誤導,連忙問道:“劉兄,敢問該如何謝旨?”
劉璉皺眉詫異道:“自然是撰寫謝表了!這都是大明的公文定式,你這大使竟然還不知道?”
徐洛干笑道:“第一次得到陛下賞賜,等將來多來次自然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