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天化:開局拒絕上封神榜
最新章節
- 第53章 童子纏問下山事 天化東溟覓奇珍
- 第52章 返紫陽師徒論道
- 第51章 蟠桃宴前誅百毒,玄微神目照妖氛
- 第50章 泉底真火煉大遁 金烏遺寶鑄道基
- 第49章 濯垢泉畔仙緣會 蟠桃柬邀星斗明
- 第48章 濯垢泉中玄陰鎮火 龍吉臨凡真水助道
第1章 黃天化
殷商,朝歌。
殘月西斜時分,武成王府西偏院的松柏突然簌簌作響。
三歲的黃天化猛然從錦繡云床中坐起。
他攥著繡金錦被的小手微微發抖,識海里翻涌著不屬于這個年紀的記憶:
金雞嶺前雷火交加,莫邪劍斬斷十二道捆仙索,最后是那漫天的蜈蜂......
這些畫面如同冰錐刺入神魂,令他喉間泛起血腥氣。
“顛倒陰陽,逆轉虛空,我這藍星大好青年竟然重生了,還融合了封神之中的黃天化的一縷英魂。”
稚童的嗓音說著老成話語,黃天化望著銅鏡中粉雕玉琢的小兒面容苦笑。
封神臺上一縷英魂未滅,而后遇到藍星重生者。
竟教他帶著前世藍星記憶,重歸孩提時代的黃天化。
如今,成了三歲孩童的模樣。
忽而,窗外。
松濤聲忽如龍吟驟起,檐角青銅鈴鐸叮咚亂響。
黃天化只覺眼前一花,于空中勾畫出一道先天八卦虛影。
月光如水銀瀉地,在青磚上凝成個鶴氅飄飄的道人。
“好個靈光透頂的娃娃!”
清虛道德真君拂塵輕掃,八卦鏡中映出孩童體內的仙根道骨。
“枕骨突起如伏龜甲,叩之有玉磬清鳴,乃靈龜承天相;
脊若寒玉綴北斗,三焦經隱現銀鱗紋,是蒼龍纏柱骨;
好資質,好根骨。妙哉!”
黃天化渾身劇震,眼前這道人與黃天化一縷英魂中的記憶中分毫不差。
正是闡教十二金仙之一的清虛道德真君。
前世黃天化便是被他帶上青峰山紫陽洞,習得仙法,卻終究難逃殺劫。
此刻再逢,稚童竟在道人眼中窺見一絲紫霄神雷般的精光。
“小娃娃好資質,可愿隨貧道走修行路?”
說罷,不待稚童回答。
清虛道德真君指尖綻出金光化作金燈一盞,將廊下屋中耀的滿堂生輝。
“此番教你清虛仙法,修得個肉身成圣的造化?!?
真君話音方落,稚童暗自想到。
“雖不知我如何到了此界,還融合了黃天化的一縷英魂,但修道成仙,長生不死的機緣便在眼前,怎能放過。”
“那么,今生我便是黃天化,勢要勘破死劫,肉身成圣?!?
隨即,翻身下榻。
錦緞軟鞋踏在青磚上發出脆響,二尺高的身子朝著道人恭恭敬敬行了個道門稽首禮,跪拜道。
“弟子黃天化,愿意隨老師修道!”
話音方落。
檐角銅鐘突然自鳴,震得滿園松針如雨紛落。
清虛道德真君見狀大笑,袖中飛出一朵金蓮將孩童團團裹住。
黃天化頓覺四肢百骸涌入暖流,原本孱弱的經脈竟泛起玉石光澤。
道人掐訣念咒,武成王府的亭臺樓閣在縮地成寸的仙法下瞬息退去。
須臾間,唯見云海下武成王府若隱若現的琉璃瓦頂。
“竟是此地!”
行至半途,黃天化忽然望見云層下隱約可見的金雞嶺。
前世黃天化便是身死此處的。
“來日再臨此地,定要劈開那困殺我的枷鎖?!?
清虛道德真君察覺黃天化的異樣。
低頭細看,身旁金蓮中的稚子眼中金芒流轉,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不知過了多久,直至金烏西垂。
云頭前方忽有驚雷炸響,三十六道天雷竟在半空凝成淬體金橋,正是青峰山到了。
只見前方,天穹垂落云絲千縷,將一座筆削孤峰裹入煙嵐。
紫陽洞府便在峰頂玉虛罡風交匯處。
但見朱檐飛挑如鶴喙,青瓦疊鱗似龍脊,檐角各懸九轉玲瓏寶鐸。
山風過處,金聲玉振蕩開霧靄,現出洞前兩株虬結古松,松針皆作翡翠碧色。
其間垂著三串玄鐵風鈴,此乃清虛道德真君親手煉制的“三才定風鈴“。
清虛道德真君同黃天化踏云而至,落在洞前,黃天化盤坐的金蓮兀自消散。
真君絳紫道袍掃過松針凝露,在青石階上拖出九曲水痕。
黃天化睜著琉璃似的眸子,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場景,心中不免感嘆萬千道。
“是緣也是劫!”
來至紫陽洞前,見一頭挽雙髻,穿絳白道袍的童子稽首迎接道。
“見過老爺!”
清虛道德真君點頭。
“白云童兒,這是我新收的徒弟,乃是你師兄,名為黃天化,今日天色以晚,且帶你師兄下去歇息,明日拜過祖師才算正式入門?!?
白云童子聽了,好奇的打量黃天化一番,來至身前,拽著黃天化袖口道。
“天化師兄隨我來!”
黃天化點頭謝過,細細打量白云童兒一番。
只見其絳白道袍襟口繡的流云紋忽明忽暗,腰間玉環叮咚作響。
頭挽雙髻,各纏三匝冰蠶絲,末端綴著兩粒星砂,行走時在青絲間若隱若現,恰似云中藏星。
黃天化暗忖這白云童兒果然不差,同記憶中一樣。
此子為云氣所化,足尖離地三寸,靴底總沾著幾縷薄霧。
緊接著。
黃天化伴著白云童子跟在清虛道德真君身后,來至紫陽洞前。
見洞門左右各嵌丈許高的陰陽魚石,陽魚眼嵌朱砂瑪瑙,陰魚眼鑲寒玉髓,太極陰陽輪轉間隱隱透出混元之氣。
真君袍袖輕揮,兩扇青銅門樞軋軋轉動,露出洞天福地真容。
洞中穹頂倒懸八十一盞琉璃星燈,按周天星辰方位排列,地面以五色云母鋪就先天八卦陣圖。
正殿香案上供著三清圣像,案前紫銅爐中裊裊升起三昧真火,火舌里游動著篆文符咒。
穹頂琉璃星燈,但見燈盞中躍動的并非凡火,乃是采自天河的水精,其光如月華傾瀉。
地面五色云母隨步生暈,踏坎位則涌青蓮,踩離宮便綻紅梅。
黃天化試探著在震位跺腳。
霎時雷紋自云母紋路中竄起,驚得童兒捂耳跳開:
“使不得!上月我在此處偷食仙棗,引動雷紋追著劈了三道焦痕!”
“師兄還未修行,受不得雷霆!”
說罷,扯著黃天化走開。
轉過九曲回廊,忽聞獸吼如雷。
白云童兒忙扯黃天化避在蟠龍柱后,卻見丹房竄出只金睛玉麒麟,口中銜著半卷《黃庭經》。
那靈獸項間金鈴驟響,震得廊下懸掛的二十八宿銅牌叮當亂顫。
“師兄莫怕,這是老爺坐騎玉麟兒?!?
童兒吐舌道:“前日它偷啃洞中的碧藕,被老爺罰抄三千遍清凈經呢!”
黃天化望著神俊的玉麒麟,知道這便是自己前世的座騎。
果真是仙家洞府,靈獸也讀經。
說話間來至寒潭洞,壁上冰棱皆呈八卦狀排列。
白云童兒忽然肅容,對著潭中石筍躬身:“此乃老爺練劍處,師兄且看那道劍痕——”
黃天化凝目望去,三丈高的玄冰柱上斜刻著“莫邪”二字,裂隙中竟有紫電游走。
童兒壓低嗓音:“去歲云中子師伯來論道,在此觀劍三日三夜,走時發髻都結滿冰碴子!”
正說著。
潭中忽然鉆出出團云氣,化作巴掌大的云霞獸繞柱嬉戲。
“此乃老爺另一只座騎云霞獸,平日最喜歡在洞中到處廝混。”
黃天化聞言,知道此獸乃是自己的便宜師弟“甲子太歲”楊任的坐騎。
白云童兒正說著。
那云獸鼻尖噴出霞光,在白云童兒掌心凝成顆甘露。
童兒得意道:“師兄且看這朝霞露,乃云霞兒每日于朝霞中采集的,于我等修道之人而言,一滴可長一年道行。”
“眼下師兄還未修行,無福受用,倒是便宜我了!”
說罷,一口吞下,隨即漏出舒爽神情。
黃天化見了,搖頭輕笑,這童兒還是個貪嘴的。
待送至靜室門前。
白云童兒又自懷中掏出青玉髓雕的松鼠塞給天化:
“此物名喚松煙君,若夜半口渴,拍它三下便有清泉涌出。”
又指著壁上懸掛的《紫府煉氣圖》叮囑:
“師兄,萬莫學我上月對著圖樣比劃,引得十二重樓火起,燒焦了半幅帳幔!”
黃天化忍笑應承,見童兒臨走時衣袂帶起幾片殘云,在門楣處凝成“云深不知處“五字篆文。
忽聞廊外玉磬清鳴,原是清虛道德真君在調校明日傳度法器。
但見穹頂星燈次第明滅,將兩個小小身影映在云母地上,恰似水墨畫卷里新添的靈秀兩筆。
黃天化見了,也不多言,和衣而眠。
次日一早。
晨光初透云帷時,白云童兒已捧著鎏金蕉葉盤候在門外。
盤中盛著三枚朱紅異果,表皮隱現北斗紋路,卻是青峰山特有的“天璇朱實”。
那童兒今日換了纏枝蓮紋束腰,發髻別著新采的月露花,見天化推門便笑吟吟道:
“師兄快用些朝霞餅!”
揭開青瓷蓋碗,原是七片薄如蟬翼的冰晶薄餅,內裹西昆侖雪蓮蕊熬的蜜膏。
黃天化取銀箸夾起一片,但見餅中蜜膏竟流動著七彩霞光。
入口時寒香沁脾,齒間隱有環佩叮咚之音。
白云童兒倚著門框啃朱果,汁水染得唇色嫣紅:
“這餅是彩云兒今晨采的朝霞氣,混著玄冰洞第三柱的千年寒髓...”
話音未落,忽被廊下玉磬聲驚得跳起:“呀!卯時三刻到了!”
急拽天化奔至正殿,見九尺高的青銅鶴爐已吐出裊裊青煙。
清虛道德真君端坐云床,背后三清圣像垂落十二道瓔珞寶光。
案前擺著龍血墨、天蠶帛、昆侖玉筆并一尊螭虎鈕法印。
“今日卯時三刻,紫氣東來,正合傳度之儀?!?
說罷。
真君掐訣念咒,殿中忽現三十六位黃巾力士,各持云板、法鼓、雷磬等法器。
白云童兒忽肅容退至東柱下,與三十六位黃巾力士同誦《開天經》。
“弟子黃天化,今以昆侖雪水凈手,以青峰松煙凈心?!?
真君拂塵輕點,案上紫銅匜自飛至黃天化跟前。
掬水盥洗時,但覺這水重若水銀,掌紋間竟映出前世金甲神將的殘影。
忽聞真君喝道:“三跪九叩!”
黃天化聞言立即跪拜。
下一刻。
地面云母紋應聲亮起北斗陣圖,每叩首一次,便有一顆星宿沒入天靈。
禮成時,玉虛法牒無風自展。
真君并指為筆,蘸取鶴爐青煙寫下“黃天化”三字。
最后一捺收鋒時,整座大殿忽現九霄環佩之音,法牒上金字化作流光鉆入童子眉心。
白云童兒在柱后看得真切,險些將朱果核咽下喉去。
“奉茶!”
真君話音方落,白云童兒忙捧上千年溫玉盞。
盞中并非凡茶,乃是采自紫陽洞頂三片靈茶葉,用子時月露煎煮而成。
黃天化舉盞過眉時,見茶湯中沉浮著星河倒影,飲罷頓覺十二重樓通透如琉璃。
忽見真君指尖一點,一道流光飛入黃天化眉心,正是一卷《天元丹法》,又稱“清凈功夫”。
此乃可證天仙道果的正宗法門,金丹大道。
不待黃天化細觀。
又見真君自袖中抖出粒金丹,其色如旭日初升:
“此乃玉虛宮嫡傳的金液玉髓丹,服后需在八卦陣中行氣三百周天,以筑道基?!?
白云童兒聞言瞪圓雙眼,暗扯天化衣角:
“師兄千萬仔細,上月我偷嘗丹渣,在云床上蹦跳了三晝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