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上昆侖
- 黃天化:開局拒絕上封神榜
- 龍語春秋
- 2502字
- 2025-07-04 18:16:46
天庭通明殿內,玉帝正與群仙議事,忽覺殿柱微震。
太白金星跌撞來報:“下界有金光直透三十三天,瑤池仙娥更衣皆被窺見!”
玉帝拂袖現出昊天鏡,卻見鏡中是青峰山中少年雙目如日月同輝。
驚得太白金星須發倒豎:“此乃清虛門下修的神目!”
玉帝聽了,臉色鐵青,冷哼一聲,道。
“闡教十二仙首不服管束,這三代弟子也是無法無天!”
看罷天庭。
黃天化有些臉紅,嘀咕了一聲:“好大好白!”
說罷又低頭,見九幽地府森羅殿中,閻羅王驚見孽鏡臺無故映出陽世景象。
轉輪王疾書奏章:“有仙家法眼照徹十八獄,餓鬼道眾生皆伏地顫栗!”
秦廣王急令鬼卒緊閉酆都城門,奈何黃天化右目金芒已穿透九泉,將刀山油鍋照得如同白晝。
黃天化哪知惹禍,又興致勃勃轉視人間。
朝歌女媧宮梁柱在他眼中化作透明,正見紂王乘著酒興提筆作詩。
那“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十二字落在神目里,竟化作黑氣沖霄,與西岐方向升起的鳳鳴赤光絞作一處。
“速閉天目!”
清虛道德真君踏云而來,拂塵急掃童兒雙目。
真君頓足呵斥道:“癡兒!無故賣弄神通,若在看下去,你這雙眼睛不知還要生出多少事端,且不可如此賣弄!”
黃天化慌忙作揖:“弟子知錯!”
抬眼卻見師尊道袍染滿桃花,驚問:“老師從何處來?”
清虛道德真君聞言,苦笑道:“方才玉虛宮老師傳訊問責,說你這神目亂弄神通,日后自有苦吃...”
話音未落,黃天化不知為何被彈了三個腦瓜崩,耳邊傳來一聲。
“調皮!下不為例!”
正是:
金光三界現鋒芒,劫數早從眼底藏。
黃天化知道這是祖師給自己開個玩笑,忙朝昆侖跪拜道。
“弟子知錯,再也不敢了!”
停頓片刻,黃天化抬眼偷看,見老師沒有生氣,又問道。
“老師,我這法眼叫什么名字好?”
清虛道德真君聞言,微微一愣道。
“什么名字?就叫法眼,神目便可!”
黃天化聽后,搖頭道。
“不可!不可!如此庸俗的名字怎能配得上我如此厲害的神通?”
沉思片刻,一臉興奮道:“此目當喚作【九霄徹地玄微瞳】,其意有三:
一合【九霄】承玉虛法脈,暗藏三十三天周天星斗;
二應【徹地】勾連幽冥,照破十八重煉獄孽鏡臺;
三顯【玄微】取自《道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之說,
暗喻此瞳能觀氣數流轉、窺天道玄機。”
清虛道德真君聽后扶額一笑,正想教訓逆徒幾句。
忽聞云端鶴唳,白鶴童子持玉札來宣:
“元始天尊法旨,命清虛道德真君即刻攜徒赴玉虛宮!”
真君望了望朝歌方向翻涌的黑氣,喃喃道:“子牙也該下山了...”
且說清虛道德真君攜徒駕云,過昆侖山時但見千峰競秀,萬壑爭流。
麒麟崖上瑞獸昂首長嘯,崖底玄冰化作三十六道玉龍瀑,映得師徒二人衣袂皆染碧色。
昆侖極頂罡風烈烈,卻吹不動玉虛宮前半點塵埃。
及至玉虛宮前,
但見九丈九尺玄玉階直通天闕,每階皆刻先天八卦圖文,坎離震兌方位暗合周天星移之數。
階旁立著三十六根盤龍柱,柱上金龍口中銜珠,珠內各封一縷混沌清氣,遇仙家經過便吐瑞靄千條。
宮門高懸“玉虛宮“鎏金匾,匾額四角蹲著四象石雕:
青龍探爪攫云、白虎嘯風震岳、朱雀銜火照夜、玄武負碑鎮海。
門環乃是陰陽魚咬合之形,左環赤銅為陽,右環玄鐵為陰,叩之隱有晨鐘暮鼓回響。
階前兩尊玉麒麟忽昂首嘶鳴,目射金光直透九幽。
正是:
九重金闕接天青,八寶云階繞鳳鳴。
黃天化隨師踏入宮門,頓覺足下生蓮。
抬眼望去,十二金仙分列各自方位:
廣成子懷抱番天印踞離位,赤精子掌中陰陽鏡鎮坎宮.....不一而足。
三代弟子皆在師長身后趺坐,其中楊戩額間天眼微開,周身似有細雪紛飛——原是玉鼎真人傳的八九玄功流轉所致。
除了十二金仙及弟子,天尊云床下,左右各有一個道人。
左首下首立著的道人:
頭戴九霄蓮花冠,身披鶴氅綴星紋。
銀須垂胸三丈雪,壽眉過耳兩團云。
左手持鹿頭木杖,那鹿角枝椏間竟生著三朵肉靈芝,右手托壽桃一枚,桃尖沁出的仙露化作白鶴繞身。
腳下祥云凝成“福“字篆文,每過一息便換作“祿““壽“字樣輪轉。
黃天化猜測這應是位在十二金仙之上的二代首徒,大師兄南極仙翁。
右首下首立著的道人,也作道家打扮:
頂上魚尾冠嵌定光珠,身披百衲八卦袍。
左手豎道訣隱現卍字金光,右手托靈柩燈盞,燈芯坐著個三寸大小的金身。腦后懸著功德金輪,周身顯漏道家紫氣。
想來便是日后的燃燈古佛,正是:
佛光道氣兩相宜,靈鷲山下悟玄機。
莫道燃燈非凡客,曾照洪荒第一曦。
此時玉虛宮中雖有二十余人,但黃天化所熟的,只有楊戩,遂稽首問候。
“楊師兄別來無恙?”
黃天化方要敘話,卻見楊戩身后三尖兩刃刀輕顫,刀柄鑲嵌的龍珠正映出自己雙目金光。
楊戩轉身笑道:“東海一別,師弟可好?”
不待黃天化回答。
忽聞鐘鳴九響,空中飄落金蓮萬朵。
元始天尊法相自虛空顯化,頂上慶云結成華蓋,三寶玉如意流轉紫氣,袖口垂落的瓔珞皆含混元道韻。
眾仙齊拜,黃天化頓覺肩頭如負山岳,抬眼見教主雙目似含混沌,左眸現天地開劈,右目映宇宙破碎。
“封神劫起,三教共簽。”
元始天尊開口時,玉虛宮梁柱現出封神榜虛影,三百六十五個神位如星斗明滅。
忽有血光自朝歌方向竄入榜中,正對應“冰消瓦解“之位。
玉虛宮內紫煙凝,元始天尊法目如電掃過眾仙。
但見十二金仙頭頂各顯異象:玉鼎真人泥丸宮沖起玄黃氣,道行天尊百會穴懸著寶杵虛影。
太乙真人座下九品蓮臺開謝不休,黃龍真人腰間佩劍隱作龍吟......。
“爾等修行萬載有余,三尸猶在泥丸游走,六氣尚于涌泉翻騰;
正應此次一千七百年神仙殺劫,你等將借助王朝興替破劫而出,不可妄造殺孽,不然劫難臨頭,空用功夫萬載,一身修為俱為畫餅。””
天尊開口時,三寶玉如意迸發清音。
眾仙齊聲應諾:“謹遵法旨!”
話音未落,天尊頂上慶云垂落金燈萬盞,照得玉虛宮通明如晝。
“當有應劫之人承天運而生,你等可檢根骨出眾者,選一二收為弟子,傳授神通,也好于日后助封神之人一臂之力。
此番爾等在此,我當于封神大劫前講道最后一次。”
元始天尊輕揮玉如意,玉虛宮中忽起妙音,元始天尊唇齒未動,周身卻顯三千道韻。
唯聞道音自虛空傳來:
“天地玄黃外,吾當說混元......”
霎時地涌金蓮,天花亂墜,天尊頂上慶云化作金燈萬盞,每盞燈芯皆坐三寸道人講經,聲如洪鐘大呂。
黃天化忽覺泥丸宮震動,泥丸宮中《天元丹法》無風自翻,顯出一篇“采藥歸爐訣“。
“子午抽添,卯酉沐浴...”道音入耳竟化實質,凝成金針扎入周身要穴。
黃天化頓覺任督二脈如蛟龍蘇醒,丹田元精化作赤紅陽炁,沿脊椎直沖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