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火劫問計指生門
- 黃天化:開局拒絕上封神榜
- 龍語春秋
- 4706字
- 2025-07-15 16:30:00
黃天化隨清虛道德真君步入紫陽洞。
洞內(nèi)景象,頓與洞外松濤黑云大不相同。
但見:
青玉案前焚龍涎,裊裊青煙凝成仙鶴之形,繞梁三匝,異香滿室。
八卦爐中隱鳳鳴,爐火純青,隱隱有清越鳳唳自爐腹傳出,似有神禽蟄伏其中。
清虛道德真君徑自于洞府深處一方九品蓮臺之上,安然坐定。
頂上清光一閃,現(xiàn)出畝許慶云,祥光靄靄。
慶云之中,三朵碗口大的白蓮,清凈無垢,緩緩旋轉(zhuǎn)。
白蓮之上,托著一枚混元寶珠,寶珠毫光內(nèi)蘊,似含混沌初開之機。
黃天化整肅衣冠,至蓮臺前,恭敬稽首,再言。
“老師在上,弟子方才于靜室運功時,忽覺元神戰(zhàn)栗,泥丸宮內(nèi)警兆頻生,似有刀兵加頸之危……”
話音未落!
清虛道德真君雙目倏然睜開,眸中射出兩道凝若實質(zhì)的金光,如電如炬,瞬間照定黃天化眉心祖竅!
金光過處,黃天化周身內(nèi)外,纖毫畢現(xiàn)!
但見:
三寸靈臺之上,一縷漆黑劫氣盤結(jié)如蛇,扭曲蠕動,散發(fā)出不祥之兆。
九竅之中,更有赤紅火焰暗藏若蛟,潛伏于臟腑經(jīng)絡(luò)之間,蠢蠢欲動,欲焚盡一切生機!
“哼!”
真君一聲輕哼,屈指對著案頭懸掛的一枚古樸小鈴鐺輕輕一彈。
“叮——!”
三清鈴發(fā)出一聲清越悠揚的震響!
聲波無形,卻蘊含滌蕩邪祟、清凈道心的玄妙之力,瞬間掃過黃天化周身。
那盤踞靈臺的黑氣如遭重擊,“嗤嗤”幾聲,竟被震散三縷,化作青煙裊裊散去。
然那九竅內(nèi)潛伏的赤焰,卻只是微微一縮,旋即又復(fù)熾烈,隱伏更深。
真君面色微凝,沉聲道:
“癡徒!汝近日苦修不輟,勇猛精進,更曾服食為師所賜增長法力的‘九轉(zhuǎn)玉液金丹’!”
“如今道行精進,法力積攢千年之?dāng)?shù)!”
“三災(zāi)利害,如期而至!”
“那三災(zāi)之中的第二災(zāi)——火災(zāi),已然懸于你頂門之上矣!”
“轟!”
真君話音方落,洞府之內(nèi),平地忽起一陣陰風(fēng)!
陰風(fēng)慘慘,吹得爐火搖曳,青玉案上龍涎香霧都為之散亂。
蓮臺之前,虛空微微扭曲,竟憑空現(xiàn)出三團模糊不清、卻散發(fā)著恐怖氣息的虛影!
左首一團虛影,青面獠牙,狀若雷公,手中執(zhí)定一柄雷光閃爍的巨錘與長鑿,電蛇纏繞,威勢駭人!
右首一團虛影,赤發(fā)如火,面目猙獰,形似火精,雙手捧著一個赤紅如血的巨大葫蘆,葫蘆口內(nèi)烈焰翻騰,似要焚盡八荒!
居中一團虛影,身著灰袍,面容模糊不清,手中展開一面殘破的旗幡,旗幡無風(fēng)自動,發(fā)出嗚咽之聲,仿佛能吹散神魂!
此正是那三災(zāi)之炁所化,象征天雷、陰火、赑風(fēng)的三災(zāi)使者虛影!
此刻,那右首捧赤紅葫蘆的火精虛影,最為凝實,躍躍欲試,葫蘆口已隱隱對準黃天化頂門,仿佛下一刻就要從中躍出,降下無邊陰火!
“呃啊!”
黃天化頓覺五內(nèi)如焚!
一股難以言喻的灼熱自腳底涌泉穴猛地竄起,直沖泥丸!
頂上那半畝慶云劇烈翻騰,護體金蓮光華急閃,竟“噗噗噗”接連凋落了整整三瓣金蓮花瓣!
花瓣化作點點金光消散,慶云都黯淡了幾分!
“求老師指點生路!”黃天化駭然失色,急拜于地,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清虛道德真君目光掃過那三團虛影,尤其是那躍躍欲試的火精,緩緩道:
“三災(zāi)利害,乃修行路上必經(jīng)之劫數(shù),避無可避。”
“五百年道行,天降雷災(zāi),須避得形神俱滅,方得壽元綿長。”
“再五百年,內(nèi)生陰火,自涌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千年苦行,俱為虛幻。”
“又五百年,天起赑風(fēng),自囟門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萬載道行,亦成畫餅。”
真君言語之間,那三災(zāi)使者虛影仿佛受到牽引,各自顯化出部分災(zāi)劫威能:
青面雷公虛影手中錘鑿相擊,一道紫色雷龍撕裂虛空,猙獰咆哮!
赤發(fā)火精虛影葫蘆口噴出暗紅毒火,化作無數(shù)火蛇,鉆地潛行,擇人而噬!
灰袍風(fēng)伯虛影旗幡搖動,罡風(fēng)如億萬鋼刀刮骨,發(fā)出刺耳尖嘯!
天雷如紫龍裂蒼穹,威勢煌煌,滅絕生機!
陰火似毒蛇鉆涌泉,歹毒陰損,焚盡臟腑!
赑風(fēng)勝鋼刀刮骨髓,無孔不入,吹散形神!
黃天化看得心驚肉跳,冷汗浸透道袍,顫聲問道:
“敢問老師,弟子如今這陰火之劫,該如何渡得?”
清虛道德真君拂塵輕掃,一股清涼道韻拂過,稍稍壓制了黃天化體內(nèi)蠢動的火氣。
“三災(zāi)利害,雖兇險莫測,卻也并非絕路。其中火災(zāi),尤為特殊,既可避,亦可度。”
“若能將那天罡三十六法之一的【回風(fēng)返火】神通,修至大成境界……”
真君眼中閃過一絲追憶與凝重。
“此神通玄奧非常,大成之時,能逆轉(zhuǎn)火勢,于焚身烈焰之中開辟生門,更能于蝕骨陰風(fēng)之內(nèi)暗藏玄機。”
“此術(shù)不僅能安然度過陰火之劫,便是那后續(xù)更為兇險的赑風(fēng)之劫,亦可憑此神通從容化解!”
黃天化聞言,非但沒有喜色,反而露出一絲無奈苦笑,額角冷汗涔涔而下。
“老師明鑒,天罡神通哪里是那般好修煉的?每一門皆需大機緣、大毅力、大智慧,耗費光陰無數(shù)。”
他感受著丹田處那股越來越難以壓制的灼熱,澀聲道:
“弟子這點微末道行,只怕……只怕尚未將那【回風(fēng)返火】參悟出皮毛,便早已被這陰火劫燒得形神俱滅,連渣都不剩了!”
“轟!”
話音未落!
異變陡生!
黃天化丹田氣海之中,那被暫時壓制的陰火,仿佛被其言語刺激,猛地爆發(fā)!
一道赤紅如血、帶著毀滅氣息的火焰,毫無征兆地自其小腹處竄出!
“嗤啦——!”
火焰雖只一閃即逝,卻已將蓮臺前那堅硬無比、蘊含靈氣的青玉案一角,燒灼出一道焦黑的深痕!
青煙裊裊升起,帶著刺鼻的焦糊味!
“陰火已勾動心脈,引動內(nèi)焚!”清虛道德真君臉色微變。
他反應(yīng)極快,左手掐訣,右手并指如劍,對著黃天化丹田處凌空一點!
“嗡!”
一點晶瑩剔透、流轉(zhuǎn)日月星三色光華的水滴憑空凝聚,正是那三光神水!
神水帶著至柔至凈、滋養(yǎng)萬物、克制萬火的氣息,瞬間沒入黃天化丹田!
“滋……”
一陣白氣升騰。
那暴動的陰火如同被澆了一盆冰水,發(fā)出一聲不甘的嘶鳴,暫時被鎮(zhèn)壓下去,縮回深處。
黃天化悶哼一聲,臉色煞白,只覺得五臟六腑都如同被烙鐵燙過,劇痛難當(dāng),道袍已被冷汗和體內(nèi)蒸騰的熱氣徹底浸濕。
清虛道德真君看著弟子痛苦模樣,又瞥了一眼那愈發(fā)凝實、幾乎要從虛影化為實質(zhì)的赤發(fā)火精,長嘆一聲:
“唉!陰火反噬如此之快,【回風(fēng)返火】遠水難救近火,看來……唯有另辟蹊徑了!”
言罷,真君眼中精光一閃,似下定了決心。
他寬大的道袍無風(fēng)自動,袖口猛地一揚!
“咻!咻!咻!咻……”
七十二道流光自其袖中激射而出!
細看那流光,竟是一枚枚巴掌大小、非金非玉、通體赤紅、表面銘刻著無數(shù)繁復(fù)玄奧符文的奇異符箓!
七十二道赤紅符箓,瞬間懸停于黃天化頭頂虛空!
符箓按照某種玄奧莫測的軌跡自行飛舞、組合、勾連!
剎那間!
一朵由七十二道符箓構(gòu)成的、直徑丈許的巨大赤紅火蓮法陣,在黃天化頭頂緩緩旋轉(zhuǎn)成型!
法陣中心,赤焰升騰,卻不是毀滅之火,反而透著一股溫潤、內(nèi)斂、生生不息的道韻!
火蓮法陣緩緩轉(zhuǎn)動,每一片由符箓構(gòu)成的“蓮瓣”都流淌著赤金色的光華。
陣心之處,赤焰升騰翻滾,漸漸凝聚,竟顯化出四個斗大的古篆真言,金光熠熠,懸浮于黃天化眼前:
火中取栗需定神,三焦藏精避火毒。
真言一出,一股玄奧的意念便直接烙印進黃天化心神深處。
清虛道德真君的聲音帶著一絲凝重,在洞府中回蕩:
“此乃地煞七十二術(shù)之一——【坐火術(shù)】!”
“此法雖不及天罡神通【回風(fēng)返火】那般玄妙無方,能逆轉(zhuǎn)火勢,開辟生門……”
真君目光灼灼地看著黃天化。
“然其要訣,正應(yīng)了你體內(nèi)金丹已成、丹火同源之體!”
“陰火雖毒,亦是火!”
“【坐火術(shù)】精義,在于‘坐’字!非是引火燒身,而是以身為爐,以神為引,于火中安坐,定住心神,藏精于三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導(dǎo)引火毒,化害為利!”
“以此術(shù)為根基,輔以你千年法力與慶云金蓮護體,必可……險中求生,度過此陰火之劫!”
黃天化感受著心神中烙印下的【坐火術(shù)】真言奧義,又體會著體內(nèi)被三光神水暫時壓制的陰火,心中稍定,但疑惑又生。
他強忍不適,再次恭敬問道:
“老師慈悲,賜下妙法!敢問弟子若要行此【坐火術(shù)】,安然度過火劫,當(dāng)作何行止?需尋何等寶地?或有何禁忌?”
他聲音因體內(nèi)火氣翻騰而帶著一絲金石摩擦般的鏗鏘,竟震得洞府檐角垂掛的幾根晶瑩冰凌,“簌簌”斷裂落下,摔在青玉地面上,發(fā)出清脆聲響。
清虛道德真君聞言,并未立刻回答。
他緩緩閉上雙目,左手于道袍內(nèi)悄然掐定子午訣,暗合陰陽。
右手則緩緩平推而出,掌心向上,五指微張,似在虛空中撥弄無形絲線。
隨著真君動作,其身前虛空,竟隱隱浮現(xiàn)出一副由清光構(gòu)成的先天八卦圖!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卦象符文流轉(zhuǎn)不息,演繹天地至理。
然而,八卦圖甫一成型,便見異象!
那代表北方、主水的“坎”宮方位,竟隱隱有濃郁如墨的黑煞之氣盤踞,阻隔生機!
而代表南方、主火的“離”宮方位,更是血光大盛,兇煞之氣沖天而起,直指黃天化!
此二象,皆是大兇之兆!預(yù)示若行此二方,劫數(shù)難逃!
“嗯?”清虛道德真君眉頭緊鎖。
洞府之內(nèi),忽地平地卷起一股凜冽罡風(fēng)!
這風(fēng)非是尋常之風(fēng),帶著推演天機、撥動命數(shù)的玄奧之力!
“嘩啦啦……”
青玉案上,那尊古樸的青銅渾天儀,竟無人撥動而自行急速旋轉(zhuǎn)起來!
儀上星宿刻度明滅不定,指針瘋狂擺動!
清虛道德真君滿頭銀白長發(fā),無風(fēng)自動,根根向后飄飛!
他猛地睜開雙眼,眸中神光暴漲,如電如炬,口中發(fā)出一聲清越道喝:
“乾坤倒轉(zhuǎn)!撥亂反正!疾!”
喝聲如雷!
真君右手袖袍再次一展!
“嗖!嗖!嗖……”
八枚通體瑩白、溫潤如玉、形制古樸的玉錢,自袖中飛出!
玉錢并非隨意散落,而是遵循著某種玄之又玄的軌跡,叮當(dāng)作響,精準無比地落在那虛空顯化的先天八卦圖之上!
八枚玉錢,恰好落定于八卦的八個方位!
玉錢落處,清光大盛!
那原本坎宮黑煞、離宮血光的兇煞之象,竟被玉錢散發(fā)的溫潤白光強行壓制、沖散!
尤其西北方,那對應(yīng)“兌”卦(澤)與“艮”卦(山)交接的方位!
一枚玉錢恰好落于此處!
“嗡——!”
兌位玉錢驟然爆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璀璨金光!
金光如旭日東升,瞬間將坎離二宮殘余的兇煞之氣徹底沖散!
更有一股厚重如山、靈動如澤的磅礴生機,自那“山澤通氣”的卦象之中沛然勃發(fā)!
整個先天八卦圖,瞬間被這股祥和、穩(wěn)固、充滿生機的氣息所籠罩!
兇兆盡去,吉象獨顯!
“呼……”
清虛道德真君緩緩收功,周身涌動的罡風(fēng)漸漸平息,飄飛的白發(fā)也緩緩垂落。
真君目光落在西北兌位那依舊閃耀的金光之上,語氣篤定:
“西北!一路向西北而行,遇山則藏,遇澤則隱,劫數(shù)自解,生機自現(xiàn)!”
言罷,真君不再多言。
他自腰間解下一個通體碧綠、寶光瑩瑩的青玉葫蘆。
葫蘆不過巴掌大小,卻透著一股溫潤厚重的靈機。
真君將葫蘆遞與黃天化。
“此葫蘆內(nèi),藏有三粒‘九轉(zhuǎn)保命金丹’,乃為師采集百草之精,混合三光神水,于八卦爐中煉制而成,蘊含磅礴生機,可固本培元,鎮(zhèn)壓火毒,吊住性命。”
真君指著葫蘆外壁。
只見上面以古篆深刻著五個小字——逢庚申日服!
字跡古樸,透著一絲神秘。
“切記!非庚申日,不可擅服!此丹性烈,需借庚金肅殺、申猴靈動之氣調(diào)和,方能發(fā)揮最大神效,否則反受其害!”
黃天化雙手接過那沉甸甸、溫潤潤的青玉葫蘆,心中感激與決然交織。
他不再多言,后退三步,撩起道袍前襟,對著蓮臺上的恩師,恭恭敬敬地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
“弟子此去西北,定不負師恩,渡過此劫!”
每一叩首,都無比莊重。
隨著他叩拜,頂上那半畝慶云再次浮現(xiàn),雖因火劫而略顯黯淡,卻依舊祥光流轉(zhuǎn)。
慶云之中,垂下萬千瓔珞寶光,絲絲縷縷,護持其身,更顯虔誠。
清虛道德真君端坐蓮臺,受了弟子大禮,微微頷首,目光深邃,望向西北方向。
“劫數(shù)亦是機緣,好自為之。”
黃天化起身,將青玉葫蘆小心收入懷中,貼身藏好。
又瞥了一眼洞府深處那依舊在緩緩旋轉(zhuǎn)、散發(fā)著生機的山澤通氣卦象,毅然轉(zhuǎn)身。
大步流星,走出紫陽洞。
洞外,松濤依舊,黑云未散。
西北天際,卻仿佛有一線微光,穿透云層。
黃天化深吸一口氣,辨明方向,駕起一道青色遁光,毫不猶豫地朝著那西北生門,破空而去!
身后紫陽洞內(nèi),八卦爐中鳳鳴隱隱,青玉案上龍涎裊裊。
清虛道德真君緩緩閉上雙目,頭頂慶云混元珠光華流轉(zhuǎn),似在默默推演著什么。
洞府歸于寂靜,唯有那山澤通氣的卦象虛影,在虛空中散發(fā)著淡淡的金光,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