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荒:三代首徒,師承西方二圣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大地青蓮,西方化形
洪荒,西方。
一處罕見的靈山上空。
當最后一道雷霆開始湮滅之后,浩瀚劫云開始退散,造化甘霖傾瀉而下。
已在雷劫洗禮下化作焦土的靈山開始重新綻放生機。
漆黑山體,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新變得蒼翠欲滴。
在無盡翠綠當中,有一株扎根淤泥,周身已然化作焦炭的蓮子也在迅速吸收甘霖造化。
蓮子宛若有自己意識,自身展開一股驚人吸力。
祥云當中降下的造化甘霖,竟然有七成被它吸收。
在甘霖生機催動下,這枚蓮子破泥而出,舒展枝葉,最終生出蓮莖,展開蓮葉,綻放出一朵氤氳無限生機的青色蓮花。
蓮花開到最盛,有青色光華明滅。
幾息之后,一道青衣道人自光華當中緩步走出。
道人芝蘭玉樹,氣質出塵,束發為冠,模樣俊逸,其一身修為已然達到了西方罕見的金仙初期。
道人化形,眸光當中頓時露出緬懷。
“數萬載積累,終于度過化形劫,成就先天道體。”
道人名叫易清,穿越洪荒,成為一株扎根西方的下品先天靈根大地青蓮。
只是,靈根化形本就不易,更何況是先天靈根。
所以穿越之初,易清便注重積累,哪怕到了具備化形條件期間,易清依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持續修行,積攢造化。
直至又過了數萬年,他才敢展開氣息,嘗試化形。
期間也正如易清所料,天道降下了比尋常生靈更加強大的化形劫。
但好在易清準備充足,最終有驚無險,度過了化形劫,之后他吸收造化甘霖,補足渡劫期間的損失,成功化為一尊金仙生靈。
因為是下品先天靈根化形,易清的跟腳為下等先天魔神。
此等跟腳在整個洪荒雖然不算出眾,但也不算太差。
與那些頂尖先天大能們無法比較,但比尋常生靈卻要好太多。
未來他只要遵循規則,靜心修行,摘取太乙道果,應該不在話下。
只是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一朝穿越,他竟然扎根在了西方。
眾所周知。
因為魔道之爭,打崩了西方地脈,所以導致西方造化流失,靈氣稀薄,氣運大跌。
在這樣的背景下,西方徹底淪為洪荒最貧瘠之地。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東方大地金仙遍地,太乙金仙常有,大羅金仙常見。
可到了西方,金仙已然是頂尖高手,玄仙成了西方香餑餑,真仙反而是成了西方中流砥柱。
太乙金仙,也唯有一些上古時期殘存下來的種族中有,而且大多還都是老牌太乙。
新晉升的太乙,完全就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至于大羅金仙,如今放眼整個洪荒,除了西方白虎一族當中可能存在著上古存活下來的大羅金仙外。
也只剩下準提與接引這二位未來西方圣人了。
不過,易清生性樂觀,隨遇而安。
初時他心中還覺得有些遺憾,但很快他便想開了。
西方雖然貧瘠,但在換位思考下貧瘠也可以是優點。
比如西方修為高深者少,但換個思路想想就是西方安全性高。
外出游歷,危險系數要遠比東方低的多。
西方造化稀缺,仙緣難覓,可換個思路卻是能讓生靈自力更生,少生惰性。
至于西方整體貧瘠的問題,雖然這的確會制約修行。
但換個思路想想,易清卻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造化西方,修繕地脈,從而賺取功德。
雖然修繕地脈過程繁雜,且頗費心神,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是一條出路。
……
成功化形,易清立刻回山。
這座仙山名為忘塵山,雖然不是洞天福地,但卻是西方少見的上等仙山。
與西方其他地方相比,這座仙山之下的地脈破損并不算嚴重,靈氣還算充盈。
也正是因為如此,易清才能依托仙山,積累底蘊,平穩度過化形劫。
而今易清已經成就先天道體,福澤與氣運愈發深厚。
未來有他坐鎮,再加上他這株先天靈根也可以主動梳理靈脈,蘊養造化。
這座仙山,定然會晉升為一座極品仙山,甚至成為真正的洞天福地。
回到山中,易清開始以此山為根基,建造屬于自己的道場。
根深者葉茂,源浚者流長。
洪荒生靈,無論修為幾何,都需要有自己根基。
獨善其身也好,投靠旁人也罷。
唯有根基牢固,道途才能走的平穩。
這是洪荒最基本的法則,易清既然穿越,便也入鄉隨俗,產生了這個念頭。
之后,易清收集山中有靈材料,以自身與忘塵山的特性為基礎,建造了一座碧青樸素宮殿。
隨后他又展開法力,將宮殿內外修繕了一番并以職能不同劃分了三個區域。
三個區域分別是修煉靜室,煉丹火房,鍛器寶閣。
之后,易清又來到宮殿之外,從遠處開墾出靈田與藥園。
又引下一條溝渠,化作靈泉,加以灌溉。
至此,一座道場便初具模型。
易清參考山名,將自家道場取名為無憂殿。
忘塵無憂,清凈自在。
做完這一切后,易清滿意的在道場中轉了轉,但又覺得景色單調,當即再次施展法力,在道場當中添置了一些小橋流水,亭臺樓榭。
忙完這一切后,易清看著面前生機盎然的道場,這才露出滿意。
外在已經布置結束,接下來易清準備檢查一下道場的內在,也就是山中地脈情況。
借著這個機會,他正好將山中地脈修繕一番。
念及于此,易清抬腳輕輕一跺,當即便化作一道青光,深入仙山之內。
……
這是一條極品地脈。
在沒有破損的情況下,這座仙山應該是頂尖仙山。
不過現在,這條地脈斷裂成了上百截,而且上面有一縷縷不知何處而來的陰煞怨氣纏繞,這才導致仙山降為了上等。
見到這一幕,易清當即化出本體,扎根地脈之上,開始以先天靈根的特性蘊養地脈生機,以大地青蓮特點凈化陰煞怨氣,以強大根系接續地脈斷裂之處。
以此,來恢復斷裂地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
五百年后,正當易清依舊專心接續地脈期間。
卻有兩道身影凌空而渡,路過忘塵山上空。
二者匆匆一瞥,卻發現忘塵山中有生機在蘊養,有造化在重生,似有大毅力者在修補此處地脈。
見此,兩道身影發出一聲輕咦,旋即身形一晃,落在了忘塵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