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0章 玄機十一 跳出眾人堆——求職出奇招(2)
- 第29章 玄機十一 跳出眾人堆——求職出奇招(1)
- 第28章 玄機十 該跳槽就跳槽——不等不靠高薪重要(2)
- 第27章 玄機十 該跳槽就跳槽——不等不靠高薪重要(1)
- 第26章 玄機九 輕松保住烏紗帽——提高份量推銷自己(3)
- 第25章 玄機九 輕松保住烏紗帽——提高份量推銷自己(2)
第1章 玄機一 話語里面名堂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1)
職場上,我們每天和同事、領導之間難免有話要說。說什么、怎么說,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都應“講究”。可以說,在職場上“說話”里面名堂多多。很多時候,有些人吃虧就是因為沒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其中職場有一個通行無阻的說話原則:就是開口要會捧會說點小“謊”惹人愛,上不得罪,下不落井下石,你就能在職場上生存,活得瀟灑。
1.有時謊言也是智慧,傷人的真話要隱藏
一個滿嘴謊言的人肯定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但是,一句謊言都不會說的人,也不會受到別人喜歡。
道理很簡單,“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不說一句謊話,任何場合都說實話,實際效果并不一定好。
當我們找到了工作,滿懷信心走進辦公室時,一定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有時為了生存,就有必要說說謊話,這不是教你奸詐,如果實話實說會害己害人,那實話實說并不代表真誠,只代表著上司給你的一道好菜——炒魷魚!
王泉在一家商貿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劉佳走在一起。劉佳這些天心里很郁悶,和上司的關系十分緊張。二人邊走邊聊,劉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指出上司對待他的種種不公平,還把上司的無知、淺薄及一些丑事統統信口說了出來。最后,怒猶未盡,忍不住又大罵了一通。
過了些日子,上司在王泉面前也談起了劉佳,言語之間非常不客氣,怒斥劉佳的不顧大局、平庸無能、不思進取、不善開拓諸多缺點。末了,上司問王泉,可曾聽見劉佳在他面前說過自己什么壞話?
王泉是一個誠實的人,此時,他該怎么辦呢?
無疑,王泉面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不把劉佳的話告訴上司,另一種選擇是十分誠實地把劉佳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上司。
如果王泉選擇了前者,上司的氣慢慢地消了下來。有一天當他冷靜下來后,會比較公正合理地處理好這種關系的。
但如果王泉選擇后者,上司會對劉佳記恨在心,一定會找個機會報復劉佳的。
如果上司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會進一步設想,你王泉在我面前講你同事的壞話,你肯定會在其他人面前講你同事的壞話,你甚至還會在其他人面前講我的壞話。因此,對你這種人也不可信任,至少要留兩手。
上面的這件事,使用謊言,能使三方面都能得到好處;而講實話,卻讓每個人都受到損害。可見謊言在職場人際關系中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人性是具有各種各樣的弱點的,完美的人只有在童話或神話中才存在。現代生活中的人都是些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個人對自己、對他人都常常有各種各樣的不滿,任何人在一起,都難免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一下別人。議論的過程中,稍不留神就會把自己的一些情緒帶出來。這些發自個人情緒的評價并不見得是客觀公正的。如果人們在彼此交往中又把這些情緒話東傳西傳,到最后,這些飛短流長一定會讓大家的感情都受到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空前緊張,每個人都生活得特別疲憊。
因此,在職場上與人交往,適當地用一些小小的謊言,可以使人際關系更融洽,更親近一些。
正如上面的例子所顯示的那樣,對上司說實話是火上加油,促使上司與劉佳的緊張關系更加緊張,而如果不說實話,撒一點小小的謊。假設他這樣對上司說:
“劉佳的人挺好的,他從沒有在我們面前說過什么閑話。相反,他倒是挺佩服你的魄力的。至于最近有點不開心,他說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鬧了點小誤會,他說你會很好地處理的。你放心,劉佳是不會說什么的。”
這樣一來,不僅上司的怒氣會馬上消下來,他也會立刻反躬自省,認真地考慮對待同事的問題。一場本來可能導致兩人大動肝火,甚至讓上司難堪、同事失業的爭端就此化干戈為玉帛了。而且,即使有一天上司發現王泉講的不是實話,他也不會怪罪王泉,他會認為王泉為人厚道、心地善良,會處理事情,根本想不到什么說謊了。
我們生活中還有一句俗話,叫做“會做媳婦的兩頭瞞,不會做媳婦的兩頭傳”,說的也是同一道理。人們在職場里一起相處,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能以太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說一些假話,應付應付,什么都會過去的。
所以,在職場中,面對一些事情,我們不一定非講實話,因為實話有些時候對人、對己、對事無益。既然真話會傷害別人,我們為什么一定要說真話?其實,制造一些謊言,只要對人對己有利,為何不說呢?
2.休要抬高自己,必要時也“捧捧”別人
我們一談到“捧”字,好像有些不順眼。有句老話:休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所以普通人對自己,總是拼命抬高身價,對別人,總是吹毛求疵。其實這是沒必要的。
“捧”就是宣傳,宣傳是政治家的“捧”。“捧”就是廣告,廣告是商人的“捧”;不過商人的廣告是自己“捧”自己,政治家的宣傳,是雇人來捧自己,與這里的“捧”人家有些區別。“捧”人家是辦法,自古有之,叫做互相標榜。但是所謂“捧”,更不是瞎吹,并不是胡說,也要根據對方的實際情形來看。每個人都有所短,也各有所長,普通人對于別人,只看見短處,看不見長處,把別人的短處看得很重大,把長處看得很平凡,所以往往有覺得欲“捧”而無可“捧”之處。其實只要你先存著“三代以下無完人”的思想,原諒他的短處,看看他的長處,可“捧”的地方多著呢!而且你“捧”某甲,并不欺騙大眾,只是使大家注意某甲的長處,也使某甲對于自己的長處,因大眾的注意,而格外愛惜,格外努力,養成比目前更為優越的長處。所以你“捧”人家是寶物,人家也來“捧”你,那么寶物反給了你,可見“捧”是使自己也成為寶物的工具,絕不是卑下的行為。俗語說:人捧人,越“捧”越高,你也高,他也高,這不是人己兩利的事嗎?
但有幾種捧法,是最要不得的。當某甲在一個人面前來捧他自己,有些人,也許不領他這一套。當著大眾來捧甲某,把他的長處,作一次義務宣傳,他一定非常高興。只要“捧”得不過火,大眾也不會覺得你在有意地“捧”。或者在某甲的背后,宣揚他的長處,把幾件具體的事實,加幾分渲染,使聽到的人,對于某甲發生良好印象,事后再傳到某甲,他的高興,比當面“捧”他更是有力。一有機會,他也會還敬你,把你大“捧”一場。俗語說:“有錢難買背后好。”足見重視背后“捧”,是人之常情。如你會寫文章,那么寫文章也是“捧”人的一法,一有機會就把某甲的長處作為你文章的舉例,說出他的真實姓名,你的文章,有一百人讀,就是向一百個人“捧”他,有千人讀,就是向一千個人“捧”他。被你捧的某甲會是多么高興,多么得意,對你的感情,也一定會大有長進。聯絡感情,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捧”來聯絡感情,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就道德論,還正與古人揚善之旨相吻合。
從前也有人以不輕易許可人為正直的表示,其實其人正直與否是另一問題,而眼界太高,胸襟太狹,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眼界高胸襟狹,他自己必不十分得意,因為不得意,對于一般人多少有些仇視的成份,所以越發不肯輕意許可人了。年輕人的不肯“捧”人,第一是誤認為“捧”人就是諂媚,有損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視清高,覺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別人勝過了自己,弄得相形見拙。如果能夠屏棄這種不健全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必然能領略到其中的好處。
3.借別人之言,傳我贊美話
借別的人的嘴說出自己的心腹之事,贊美對方,這種贊美是最高級的贊美,因為聽者聽了舒心,說者說得有心,當然彼此就心照不宣,心心相印。
香港股票市場里有時會發生某一股票突然以驚人的幅度飆升的情形。碰到這種情形,第二天的報紙就會報導說,市場“傳聞”這家公司有重要的發展。這也就是說,股票升的原因是有好消息傳出來。不過,要注意的是:消息只是“傳聞”而已,因為消息還沒有經傳媒報道,其流傳也因此僅限于一個小圈子里。
事實經常證明,這種傳聞“有限度的”到達若干投資者的耳朵里,往往作用比傳媒白紙黑字傳達到數以萬計的人耳朵里作用更大。在許多情況下間接聽到的消息,比直接聽到的更能令人信服!只有聽眾不多的消息,才像值得相信的內幕消息。
說穿了,這其實主要是因為人性必有“狐疑的心理”,應了廣東俗語說:“沒有那么大只蛤蟆滿街跳”的心理。我們傾向于相信“便宜的東西一定有問題”,所以常聽人教“便宜莫貪”。
把這種技術的原理引伸到贊美人的技術上,最高明的“贊美”專家,往往正是通過間接途徑去說好話!
曾經有這樣一位真正的“贊美”專家:
他是當年某公司某個部門的第二層次行政人員,相當于一個主任,盡管這職級香港上司會美其名曰經理。此人“會做人”,自然跟上一層的同事都發展出特別好的關系。好了,他要贊美的對象自然是他的上司,因為他的上司主管他的部門,對他操生殺升降之權。
只不過他的贊美常常不直接贊美,而是間接通過上司的同級去做。在他上司的那些同級而對他上司友善的主管面前,此君常常有意無意的稱贊他的上司。如果有機會和大上司說話,他更不會放過有意無意表示他很欽佩上司的英明領導的機會。人性八卦,這些話結果自然有許多傳到他上司耳朵里。
如果你是他的上司,知道手下常在背后贊揚你佩服他,相信“很難不受感動”。這樣聽回來的贊美話,比直接的贊美話受用得多!
我們判斷別人的好意,一定會先懷疑這好意后面是不是有什么動機。如果有人直接對你贊美,你會想到這“不過是拍馬屁”,說我好話的目的也不過是希望有回報。可是從傳聞聽到的贊美話,就有誤導的作用了。一如股市的傳聞,這樣得來的訊息便似乎可信得多了。
直接的贊美話像賣廣告,“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盡管賣花贊花香也會有效(所以才有廣告這樣的東西),但有效的廣告一如有效的贊美話,必須“言中有物”能令聽者信服才生效。不過,大多數的贊美話都但求攻心,很少是言之有物的,那么,這類“大多數贊美話”如果能“間接說”,效果一定大得多,因為聽的人不會覺得這是在捧他。
4.委婉表達,撿著“好話”說才能受歡迎
說話是一門極深奧的學問,必須衡量當時的對象和場所,采取適當的對策。當你發現某些話題容易引起聽者誤會,或刺傷對方的感情時,就不可魯莽地明言,而應該采用迂回或抽象的詞匯,讓對方免除下不了臺的尷尬場面。
在工作中說話,最忌的就是高聲地叫嚷著:“哎呀!你怎么這么不中用,竟然連這點兒小事都辦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體諒的語氣,委婉地表達,例如說:“處理簡單的事,反而更容易出錯,這幾乎是每個人的通病,你不要耿耿于懷!”不可冒昧地說:“天啊!你竟然這么老了!”應該贊美對方:“你真是駐顏有術,居然看不出絲毫的老態。”這樣一來,定能賓主盡歡,雙方感情倍增。
倘若有人為家中淘氣的孩子而怒氣沖天,你就可以告訴他,這是小孩子的通性,況且越是愛搗蛋的小孩,越是聰明伶俐,應該引以安慰才是。至于美人遲暮,慨嘆年華老去的時候,則以“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老化的現象;而年齡的增長,卻使人更為成熟與睿智……”之類的話語來勸慰她。
總之,當你面對與上述類似的話題時,應當用男、女、老、少等一般化的詞語來代替第二人稱單數名詞,使對方覺得有所依傍,警戒心也就自然消失了,更會下意識地贊同說話者所提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