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生來貧窮
1996年。
這一年,改革的春風接著吹。
南方工廠林立,一座座工地拔地而起,全國的打工者大軍南下,往來不息。
這個時代萬元戶已經不稀奇。
最先富起來的那批人,已經穿著皮爾卡丹的西服,夢特嬌的襯衫,金利來的皮帶,老人頭的皮鞋。
富人們拿著諾基亞的手機,抽著萬寶路的香煙,從皇冠或尼桑小轎車上下來,頻繁出入各種夜總會,動輒消費數百元。
而1996年的內地,依然閉塞落后。
豫東,屬于淮河一帶,這里民風比較活躍,自古是創業的好地方,總愿意為你掏心掏肺。
只是在時代的浪潮下,這里被落下了,家家戶戶窮的叮當響。
農民雖已不再為三餐發愁,但打的糧食在繳了公糧三提五統后,也僅夠溫飽。
余無收入來源,生活普遍拮據。
家家無儲蓄,十塊錢都能愁倒一家人,有時孩子的學雜費都要湊很長時間。
城鎮職工或許生活好些,但農民,生來貧窮。
窮,是農民一生的底色。
尤以柘縣為最。
清晨,谷堂村的一戶人家。
楊大同頭埋在被子里,肩膀不停聳動。
“我爸三天沒打我了”
“哥,你咋啦?”楊小同醒來,發現另一頭的哥哥不對勁。
他一骨碌爬起來,騰騰跑去叫人。
楊大同擦去眼淚,眼神痛苦。
重生回來三天了,他還是難以接受。
不是說前世有多大成就而可惜,相反,他前世活了四十歲依舊一事無成。重生對他來說是天大的恩賜。
可是,重生在這個時間節點,只會讓他再次陷入痛苦深淵。
現在是96年,四月份,他十歲,上四年級。
一個月前,他爺爺老了,死于胃癌。
而前世,就在兩個月后,他奶奶過世,食道癌。
也就是說,他奶奶現在是食道癌晚期,壽命不足兩月。
楊大同是留守兒童,2歲時爸媽帶著初生的弟弟去了XJ種棉花,將他跟兩個姐姐丟給了爺爺奶奶。
直到他八歲時爺爺生病才回來。
他是爺爺奶奶一口一口面湯喂大的,感情很深。
他永遠也無法忘記,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爺爺奶奶永遠給他留著,自己卻不舍得吃一口。每到冬天,奶奶都會將他冰涼的腳放在自己肚子上,為他暖腳。
前世爺爺奶奶一年之內相差不過三個月雙雙去世,讓他長期沒有走出來,內向性格就是那時形成的。
是他深藏心底一生的悲慟與遺憾。
胃癌、食管癌,肝癌,號稱三大“窮人癌”。
歸根結底一切都是貧窮造成的。
若是能早重生幾年,他也許能改變這一切。
或者晚幾年也行,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再次重溫爺爺剛去世的痛苦,馬上就要再經歷一次。
可是現在,他不得不面臨最疼愛他的奶奶即將過世,而他卻無能為力。
“起來,吃完飯上學去。”一個中年漢子提著掃把進來,沉著臉訓斥道。
在他看來,大兒是不想上學,在逃學。
楊小同從父親身后伸出頭,咧開了嘴。
“差一分沒滿分,我沒考好。”楊大同默默說道。
中年漢子臉色稍霽,大兒子考試次次雙百,從來都是第一名,也許真的是因為沒考好而鬧別扭。
楊大同朝弟弟瞅了一眼,嘴角一歪,敢告狀。
“小同沒考及格。”他幽幽說道。
楊小同面色一變,就要溜走。
中年漢子將小兒揪了出去,一陣噼里啪啦的痛揍,夾雜著哭聲。
楊大同穿好衣服,站在門邊,看著教訓弟弟的父親。
身材高大魁梧,膚色黝黑發亮,干多了重活,手腳骨節很大。
楊大同若不是在大姑姑家看過一張父親的照片,誰能想到父親年輕時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俊后生呢。
可是生活終究摧毀了他。
不光催老了相貌,也打垮了他的心氣。
大姑姑口中的父親,年輕時很叛逆。
叛逆這個詞對農村人來說或許太高級了些。
應該說是有些志向,不甘于一輩子當個農民。
年輕時他各種折騰。
只是在爺爺奶奶去世后,在楊大同的記憶中,父親已經甘于平窮,被生活完全磨平了銳氣。
他終究是屈服了。
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
其實楊大同跟父親很像,或者說是父親年輕時的翻版。
不甘于命運的擺弄。
他03年參加過超級男生海選,08年炒過股,網購興起時干過淘寶,開過外賣店,干過自媒體。
還做過文學夢。
可是終究是沒能抗爭過命運。
或許,窮人骨子里刻下的窮,一生都難以磨滅。
唯一與父親不同的或許是,他沒有屈服,直到重生前,也沒有。
可是,他越掙扎,越痛苦。
“大同,端飯”廚房傳來母親的聲音。
母親正在掀鍋,蒸騰的水汽,也無法掩蓋她發間的絲絲白發。
原來母親這時已經生了白發,臉上有了這么多皺紋。
她才四十來歲啊。
后來生活好了,母親卻得了糖尿病,從此便什么也不敢吃不敢喝,經常說她這輩子沒福了。
加上楊大同兄弟倆又不爭氣,后半輩子她活得苦楚不已。
楊大同還記得前世母親的哭泣:“大同啊,你什么時候結婚啊。媽老了,還能看到孫子那一天嗎。”
每當那時,他總是哽塞著說:“媽,再給我幾年時間吧,咱家窮三代了,我不想再窮下去了。”
往事歷歷在目,楊大同眼睛酸澀的厲害。
他將臉埋進水盆里。
水中映出一張臉。
黑乎乎的毫不起眼,還是后來長開了,男大十八變,從野雞變成了鳳凰。
“媽”
他低聲叫了一聲。
“這就舀湯,上學不晚,上學不晚”母親有點忙慌,被餾的饃燙了一下,她趕緊摸了一下耳朵。
印象中,她總是忙個不停。
兄弟倆的學業在她心中是頭等大事,她跟父親總是把“只要你能考上,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這句話掛在嘴邊。
這已經成了窮苦家庭改變命運的唯一指望。
楊大同很想告訴她,靠考上大學翻身的時代已經錯過了。
早飯是發黃的硬饅頭,一點面糊攪和的面湯,菜只有一碗醬豆,一碟滴了幾滴香油的蒜泥。
沒有葷腥,就連雞蛋都是奢侈的。
真的只能填飽肚子。
可是這樣的吃食,這樣的日子,楊大同過了十幾年。
直到他15歲上初三時,日子才好過起來,他每天能吃上一顆雞蛋。
或許因為貧窮種下的烙印太深了,才造就楊大同前世的個人經歷。他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妄圖改變命運。
可是,前世他終究是失敗了。
或許老天看他執念太深,才讓他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