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不與天爭,不與人比

大師慧語:

學佛者最寶貴的是心里無限寬闊,容得下天地萬物,做人處事皆以利益他人為出發點,即便做了一輩子的善事,此亦義所應為,理當如此,豈足掛齒,覺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活著就是要為別人好,難道你是出生來干壞事,惹人討厭的嗎?或者是來當個飯桶,無所事事,一點利益他人之事都沒有?

選自《南懷瑾選集·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總感到人生不易,活得太累?其實這都是沒有將心態放平和惹的禍。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去“贏”,去“取”,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資本或有拼搏上進的行動。比如,有些孩子被教育學習上要得第一名,要考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有些職場中人給自己施加壓力,一定要在工作中拿到全額獎金;很多老人總想自己的下一代勝過別人的子女,嫁個好人家,娶個孝順兒媳婦,等等,一切都在與人“爭奪”中,唯恐自己被落下。

人最大的失敗在于一個“爭”字。“爭”使人們成了名利的奴隸,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快樂。

夢窗國師有詩云:“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干;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是的,有些人常會感覺到“不快”,而這些“不快”主要來源于與人攀比的小肚雞腸。

唐朝時期有一位從小才華便十分出眾的詩人,他叫李賀,曾經與李白,李商隱一起并稱為唐代“三李”。李賀出生于一個破落的貴族之家,從小家境不好,自幼體型細瘦,但是卻才思聰穎,7歲便能作詩,而且擅長“疾書”,18歲的李賀已經是詩名遠揚。這原本是一個有著大好前程的詩人,但是他的好景卻未能長久。

李賀本來可以早登科第,但其年輕時喪父,按照當時的規定,服喪時間為3年。3年后,21歲的李賀參加府試,誰知因其父的名字“晉肅”而未能及第,“晉”與“進”犯“嫌名”。盡管韓愈以“質之于律”“稽之于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考場。但從那以后,李賀心中郁結,總是一副失意樣子,最終憂郁而終。

李賀可謂才華橫溢,但是他沒有廣闊的心胸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灑脫,在面對仕途的失敗與人生的打擊之時,更沒有平靜淡然處之,而是終日郁郁寡歡,從而早逝,失去了自己的大好人生,豈不讓人扼腕長嘆?

時常在心中與別人比較、權衡名利的人是心胸狹窄,他們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死結。生活中,人們做不到事事如意,但是卻可以事事盡心,可以不與別人比長短爭先后。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功成名就才是人生的目標,似乎功名越多,人生也就越美好。古語說,“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掉。”我們每一個人都想活得輕松一點,就要放平心態,對任何事都瀟灑一點,快樂一點,但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難得瀟灑,是因為功名就像是一副用花環編制的“羅網”,讓人抵御不住誘惑,拖住人們的手腳,使人糾纏在復雜的關系中。不與天爭,不與人比,雖然是人們美好的愿望,但是世間的功名利祿會讓人眼花繚亂,讓人一顆原本自由的心迷失方向并屈從于迷局之中,將自己束縛得越來越緊。

人生中名聲地位都是暫時的,利益更是身外之物。人只有放下名利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快樂。

保持不與人爭,不與人比,首先要有平常心,要求人樂天知命。樂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則,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自己生命的價值。這些都清楚了,就會不憂、不擾,沒有什么煩愁了。

人世間有許多虛浮的事,大多因追逐名利產生。一時的虛名雖然能給人帶來一時的心理滿足感,但它也是人世間各種矛盾、沖突的重要起因,是人生中諸多煩惱、愁苦的根源所在。為名利惺惺作態,斤斤計較,結果只能是一場空。所以,虛名本身毫無意義和價值,有時候還會害人不淺,很多人為了爭奪名利終其一生,臨近生命的最后一點時光才悟到虛名無用的道理,卻悔之晚矣。

不與人爭、不與人比,并不是讓人放棄一切高遠的目標,安于現狀,不與命運抗爭,而是讓你對目前的處境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要泰然處之,把人生所歷當成自己生命中的可貴財富,永遠奮發向上,勇于跟不公的命運作斗爭,把人生的價值放大,直到最大限度的體現。

雖然人的一生可能失意,事業、生活可能不如人,痛苦與煩惱、艱難、困阻、倒霉時常會有……但是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片段;得意時也是如此。人的各個階段都會變化,風光無限和命運不濟有時會相互交替、相互轉化。就如上電梯,到某一層就有某一層的景色,如果我們能平靜對待,從容欣賞,就不會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羨慕別人的風光而暗自生氣或者抱怨。

在生活中,不與別人較量,不被表面的浮華迷亂了心性,舍棄虛名,放下架子,就會得到平和的生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在經歷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寫下了被后人一直稱頌的《岳陽樓記》,在文中他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人處在“進亦憂、退亦憂”的時候,需要的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悠然處事態度。

在佛教經典《頓悟入道要門論》第一卷中有這樣一段話:“過去事已過去,而莫思量,過去心已自絕,即名無過去事。未來事未至,莫愿莫求,未來心自絕,即名無未來事。現在事已現在,于一切事但知無著,無著者,不起憎愛心,即是無著,現在心自絕,即名無現在事。三世不攝,亦名無三世也。”簡單地說即:“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

在主張“至譽無譽”的莊子看來,最大的榮譽就是沒有榮譽,人只要把所謂的榮譽看淡看輕,地位、聲望就都算不得什么。人生之樂,不在于高官厚祿,而是受人敬仰,享受平淡之中的真實,浮躁中內心的安寧。

曾有人說過,當你握緊雙手時,里面什么也沒有,可是當你松開雙手時,世界就在你的手中。這也許是語言上對人生最美麗的描述。有些東西握得太緊確實會失去得太快,就像“強扭的瓜不甜”,捆綁不是生活。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將自己想要的一切都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次工作上機會的失去,一次生意上的失利,抑或是某一次感情上的挫傷,這都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正常現象,不必為此過于傷心而躊躇不前。與其在一件事上久戰久敗,還不如松開手,去重新選擇一次,因為生活中會有其他的機會向你顯示。

品牌:天下書盟
上架時間:2020-11-20 18:01:59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天下書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小金县| 民县| 阳新县| 苗栗市| 大庆市| 独山县| 肥乡县| 临清市| 益阳市| 麟游县| 奇台县| 高平市| 包头市| 惠安县| 耿马| 阿拉善左旗| 毕节市| 哈密市| 开鲁县| 谢通门县| 庆城县| 开阳县| 夏邑县| 安图县| 荔波县| 新郑市| 建宁县| 黄大仙区| 长寿区| 宜兰市| 丹江口市| 遂昌县| 大埔区| 滕州市| 中西区| 丰城市| 阿拉尔市| 湘乡市| 西宁市|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