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南懷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 和力
- 3190字
- 2020-11-20 18:29:39
大師慧語:
征服天下容易,征服自己難;所以說圣人難學。圣人是一輩子檢查自己,反省自己,研究自己的人,如果有人學圣人,卻一天到晚研究他人,觀察他人,那就免學了,那是“剩人”。修行就要在這些地方檢查自己。
選自《南懷瑾選集·如何修證佛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是說桃子樹、李子樹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花美麗,落花紛紛,惹人喜愛,人們在落花中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延伸說明一個人只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誠懇待人,真摯對人,就會贏得人心。
西漢時候,有一位勇猛善戰的將軍,名叫李廣,一生跟匈奴打過七十多次仗,戰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愛戴。李廣雖然身居高位,統領千軍萬馬,而且是保衛國家的功臣,但他一點也不居功自傲。他不僅待人和氣,還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給他的賞賜,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把那些賞賜統統分給官兵們;行軍打仗時,遇到糧食或水供應不上的情況,他自己也同士兵們一樣忍饑挨餓;打起仗來,他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只要他一聲令下,大家個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他是一位讓人崇敬的將軍!
后來,當李廣將軍去世的噩耗傳到軍營時,全軍將士無不痛哭流涕,連許多與李廣將軍平時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紛紛悼念他。在人們心目中,李廣將軍就是保護他們的大英雄。
漢朝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為李廣立傳時稱贊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李廣將軍是以他的真誠和高尚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崇敬。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詩人但丁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大多數人在這個世界上要經歷許多閑言閑語,要經歷許多冷眼旁觀,還要經歷許多的侮辱以及傷害。但是,只要做到無論他人看我的眼光如何,我依然是我,我不會因他人如何而改變真正的自我就好了。一個人活著不是為了別人而活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
人若心胸坦蕩,必然天地寬。言行正派,就沒必要顧及世俗的眼光。自己坐得直,行得正,何必去管別人說什么呢?對來自于他人的毀譽,我們沒有必要去分辨,身正不怕影子歪,一個人就算受到不公平的評價,只要堅持自己正確的原則,不爭不辯,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大家常說,做事要任勞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勞而不怨更難”,因此人生難在任怨。人生活在社會中,做任何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總會在某些地方出現問題而引起一些人的抱怨和怨恨,做人也是這樣,任何人都不可能贏得所有人的認同,總會有某些人不贊同你,甚至忌恨你、怨恨你。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做人做事就不用對自己太過苛刻,不要想著能夠兼顧到每個人的利益,能夠讓每個人都能心悅誠服。許多事只要用心去做了,也就問心無愧了,不用過多在意來自外界的諸多怨言妒語。
三國時代的倉慈是魏國的一名官吏,他在太和年間,被魏明帝委任為敦煌太守。那個時候,敦煌一帶是非常混亂的,那里有幾家豪族大姓,他們在當地橫行霸道,驕橫無理,胡作非為。百姓叫苦不迭,卻也無可奈何。前幾任的太守因為懼怕這些豪族的勢力,不敢觸犯他們的利益,所以沒有實行什么有效的政令來安定民生,以致被朝廷罷官。
倉慈上任后,用很短的時間就了解了敦煌問題的所在,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后,他對敦煌的弊政開始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他派人沒收了豪門大族的土地,還對權貴的利益進行削奪,然后對全城的百姓進行實名登記,按照百姓的人數來分配土地,而這些分配的土地,大部分就是沒收權貴豪族而得來的。
其次,優待貧苦的百姓,對一些喪失勞動力的百姓發放撫恤金,以滿足他們平常生活的需要。
再次,對歷年來積壓的諸多案件進行一一審閱,對存在問題的案件,取出卷宗一一校對,并進行重新審理,判斷是非。
通過這些措施,倉慈贏得了敦煌百姓的愛戴和一致的好評,敦煌不出幾年就變得井然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但是,倉慈雖然受到了敦煌百姓的愛戴,卻也因此而得罪了諸多的權貴和豪族,他們對倉慈又恨又怕,于是就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倉慈,他們勾結朝廷的大官,不久后倉慈就被調任到其他地方為官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兼顧到所有人的利益,很可能會得罪某些人,有些人因此也會產生怨恨的心理,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做事只要認真盡職地去做,就可以了,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來自外界的抱怨也不用過于在意。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成為富翁,到處尋找變得富有的方法。幾年過去了,他不但沒有變成富翁,反而成了衣衫破爛的流浪漢,寄居于一座寺廟里,寺廟里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年輕人有一天突然想到,菩薩無所不能,救苦救難,于是就向菩薩祈愿,請求菩薩教給他成為富翁的方法。
菩薩聽完他的話后,對他說:“要成為富翁很簡單,今天你從這寺廟出去以后,珍惜你所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并且為你遇見的人著想,布施給他。這樣,你很快就會變得富有。”
青年聽了,高興得不得了,告辭菩薩,興高采烈地走出廟門,一不小心踢到石頭上絆倒在地。當他爬起來的時候,看見手里粘了一根稻草,正想隨手把稻草扔掉,猛地想起了菩薩的話,便小心翼翼地拿著稻草繼續向前走。
迎面飛來一只蜜蜂歇在了稻草上,他想起菩薩的話,就把蜜蜂和稻草綁在一起,再往前走,他看見一位衣著華麗的婦人抱著正大哭的一個小孩子,怎么哄逗也無法使小孩子止哭,可是當小孩子看見青年手上綁著蜜蜂的稻草時,立即好奇地眨了眨眼睛,停止了哭泣。那人想起菩薩的話,就把稻草送給了孩子,孩子高興得笑起來。婦人非常感激,送給了他三個橘子。
他拿著橘子繼續上路,走了不久,看見一個人蹲在地上直喘氣。他想起菩薩的話,走上前去問道:“你怎么啦,為什么蹲在這里,需要什么幫助嗎?”那個人說:“我口好渴呀,渴得連一步都走不動了。”
“那這些橘子送給你解渴吧!”他把三個橘子全部送給那個人。吃了橘子,那人精神立刻振作起來,原來他是一個商人,為了表示感謝,商人送給他一匹上好的綢緞。
青年拿著綢緞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匹馬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馬的主人站在一旁一籌莫展焦急萬分。他上前要求用綢緞與這匹馬交換,馬的主人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接著,他跑到小河邊,去提了一桶水來飲馬,細心地照顧它,沒想到才一會兒,馬就好起來了,神采奕奕,原來馬是因為口渴才倒在路上。
青年騎著馬繼續前進,在經過一家大宅院前面時,突然跑出來一個老人攔住了他,并懇求他:“可不可以把你這匹馬借給我呢?”
他想起菩薩的話,立即從馬上跳下來,說:“沒問題,就借給你吧!”
那老人說:“我是這宅院的主人,現在我有緊急的事要出遠門,你暫時住在這里,等我回來吧,還馬時再重重地答謝你;如果我沒有回來,這宅院和土地就送給你了。”說完,就匆匆騎馬走了。
青年在那座大宅院住了下來,沒多久老人回來。老人雇青年管理宅院,從此青年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時他悟到:“那么多年,我四處找尋成為富翁的方法,原來是這樣的簡單!”
這當然只是一個故事,但卻包含著深刻的道理: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命運的垂青,只有認真地對待所遇到的一切并真心地去付出,幸福的感受才會來到你的身邊。人要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真愛生活中的一切,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諦。
當然,生命的過程也是堅持實現夢想的過程,行動重于一切。人生的價值不在索取,在于奉獻。星星沒有月亮耀眼,卻無私地獻出了它的一切,把萬里夜空點綴得美麗誘人;綠葉沒有紅花奪目,卻為鮮花吐馨獻出了自己的芳華,將花朵襯托得艷麗多彩。
無私的奉獻,是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的人生主旋律,是鐫刻在人心中的一座永恒的豐碑,其重如泰山,其珍如瑰寶。一個人展現自己的價值,必須用高尚品格造就光彩的人生,力圖使自己自信而不驕傲,虛心而不盲從,成功時學會深思,受挫時保持鎮定,只有這樣才能行進在人生的旅途上,經風不折,遇霜不敗,逢雨更嬌,歷雪更艷。
人在實現一生價值的過程中,踏踏實實懷著高度的熱情和堅韌的意志力邁步向前,能讓你堅守目標,專心一致并保持平衡的心態,而遇難不后退,遇挫不放棄,努力不懈就能成為有作為的人,做好想做的事、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