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態平和才能快樂
- 南懷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 和力
- 2783字
- 2020-11-20 18:29:39
大師慧語:
萬物是不齊的,不平等,有高低,五個指頭都是不齊的,但是它變成一只手的時候,通通是齊的,它就是一只手。……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福報也就無所謂大與不大。
選自《南懷瑾選集·金剛經說什么》
人的胸懷應該是光風霽月:像春風吹拂,清爽舒適;像秋月揮灑,皎潔光華。內心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的時候,還是失意的時候都會是很樂觀的。
一群學生去教授家里做客,學生們都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每個人都說自己有很大的壓力。教授聽后什么都沒說,只是拿出家里各式各樣的杯子讓學生們自己取杯子倒水喝。
學生們很認真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杯子,選到自己喜歡的漂亮杯子的學生非常高興,而那些沒有選到漂亮杯子的學生卻有些不高興,這個時候他們卻對水似乎并不是很在意。
教授問:“你們選杯子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們不假思索地回答:“喝水呀!”
教授說:“其實選杯子就和生活一樣,生活是你們要喝的水,杯子漂不漂亮沒多大關系,漂亮杯子會使生活增色,一般杯子也能品味生活甘美。就像名利地位只不過是盛水的杯子而已,假如你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杯子上面,那么就沒有心情去注意水的滋味了?!?
學生們聽后恍然醒悟,誠然,擁有一個漂亮的杯子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擁有一份快樂,但事情的關鍵是:如何能夠把一杯平平淡淡的水“喝”得有滋有味。
生活像是一杯水,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品嘗著自己那杯水所獨有的味道,無論這杯水是苦是甜我們都要把它喝下去;所以,面對現實帶給我們的壓力,“哭是一天,笑也是二十四小時”。很多人之所以煩惱,是因為心態不平和。人生旅途上,一帆風順、十全十美的事情畢竟太少,不盡如人意者十有八九。人心不足蛇吞象,斤斤計較,刻意追求不現實的東西,只能陷于無盡的痛苦之中。而羨慕別人,失落的是自己;怨恨別人,痛苦的也是自己;所以怨天怨地怨別人,是心態失衡。一個人如果事事處處都希望生活完美無缺,凡事要求只能好,不能壞,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那是不現實的。人的煩惱都是自己造成的,去除煩惱也是你自己的結果,很多事情即使努力后也不見得能來,所以不是你的也不要去奪,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順其自然絕不是折中、做作、無為、平庸與抱殘守缺,更不是短淺、無欲、苦行與不思進取,而是一種沒有懷疑、嫉妒,沒有抱怨、奢望,也沒有恐懼和絕望的平和狀態。閑適的平和,是一種共存共榮的哲學,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恰當尺度與修身養性的內在素質。
一個老和尚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走,扁擔上掛著盛滿綠豆湯的瓷壺。他一不小心失足跌了一跤,壺碎湯灑,這位和尚若無其事地繼續走。這時,一路人跑來說:“難道您不知道瓷壺已經破了嗎?”“我知道。”老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澳敲茨銥楹尾晦D身,看看該怎么辦呢?”
“它已經破碎了,湯也流光了,我轉身又能如何?”
這個老和尚是智慧的,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讓自己掃興或陷入危機的事情,有的事出有因,有的實屬意外,如果因此不由自主地背上了各種負擔:疑惑、雜念、妄想、煩惱,等等,就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所以,既然事情已經發生,我們無法改變既成的結果,就不要去可惜,去懊悔,凡事放開,不將事壓在心里,把心里的擔子放下來,把心理上的石頭搬開,使自己輕松一些,開心一些,因為任何事都不能永遠跟隨著人,就像物品也不專屬一人。
雖然人們都渴望成功、渴望美好,都追求幸福圓滿健康快樂。然而有渴望、有追求,就有遺憾、有煩惱。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在過著自己獨有的日子,誰都無法確保生活會是一帆風順。就像在人生的河流中,即會碰順流,也會遭遇到逆流,甚至會遇到狂風暴雨,但無論悲傷難過,生活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我們都要接受??鞓纷匀粫屇阕兊酶用利悾ルy也會讓你變得更加堅強,會讓你更快地成長。
在某一次的長跑比賽中,那些參加最后角逐的十幾個人都是被精心挑選出來的。但是,比賽所設的獎項只有三個,因此,這場比賽也就變得非常的激烈。在這些參賽選手心里,這一場比賽不僅是為了獎杯而戰,更是為了自己的榮譽而戰。一聲發令槍響之后,選手們一個個像離弦的箭沖了出去。其中的一位選手在比賽中一直遙遙領先,可是就在即將要達到終點的時候,他卻跌倒在地上了。這個小小的失誤,使他最終只得了個第四名,與獎牌失之交臂。同時,他還聽到了那些成績不如他的選手更多的嘆息。可是他卻依然談笑風生,那份灑脫反而折服了很多人,大家不由得又暗暗佩服他這種寵辱不驚的心態。“難道你就不為自己的失誤感到一點遺憾嗎?”有人不解地問他?!斑@并沒有什么好遺憾的呢,失誤是我自己一時的不適造成的。再說,我雖然沒有拿到獎項,但我盡力了,我問心無愧!我不能左右命運對我開的玩笑,但是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啊。”
人生中的比賽也是這樣,我們也會意外地跌倒或與第一名失之交臂。能夠在輸贏面前保持豁達狀態的人,遠比拿到獎項和榮譽更重要,也更為珍貴。既能夠贏得起,也輸得起的人,才會真正取得人生的成功。競賽的輸贏只是一時,但能真正受到肯定的,是對別人貢獻最多、活得最精彩的人。
佛經有句話說:“一切隨緣?!笔钦f順其自然是灑脫與智慧的表現,隨緣不是無能、逃避或懈怠,更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積極地運用智慧與經驗,盡人事調整自我心態。生活中,我們最需要的是因勢利導的智慧?!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人如果能做到像云水一樣逍遙自在,拋卻名利枷鎖的束縛,特別是隨遇而安,“隨緣”生活,就能得到人生的大自在。
法眼文益禪師在慶輝禪師處參禪時,始終不能得悟入道,于是,他辭別慶輝禪師,開始云游四方。有一次下大雨,法眼文益禪師在一座寺院掛單,寺里的知客問他說:“禪師你要往哪里去?”法眼文益禪師說:“我沒什么目的,只是隨便走走罷了!”知客又問道:“你對四方來去的云游方式,有何感受?”法眼文益禪師答道:“云水隨緣?!敝偷溃骸啊扑S緣’要從內心發出,這句話真真逍遙自在了!”
法眼文益禪師聽后,第二天就回慶輝禪師處去了。
“云水隨緣”,表面看很虛空,但實際講的是人不能欲望太多,還有環境對人的影響并不能起決定作用,只要心態好,在哪兒都一樣。生活中一些人事業不夠順、金錢不夠多、親人不理解、上司太苛刻、下屬不合作、人情世事處理不太好、想找相親相愛的人卻一直找不到……兩難的選擇,殘酷的競爭,有時只能無奈地放棄,這些都會讓人產生失意、壓力、痛苦及種種不如意,但是如果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安然,失意之時坦然,就能消除心中不滿不平之氣,排除各種難題險境帶來的壓力,正確對待生活中不斷襲來的各種誘惑,讓自己安然篤定。
順其自然有時也會有難言的苦衷,無奈的舉措,但只要內心強大,無欲則剛,生活中一定會品到真滋味、真情趣、真性情。
順其自然不是消極的不爭、放棄,而是冷靜做事,蓄勢待發正確抉擇,化危機為轉機。自古以來,大多數哲人都主張過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行役不為物役,這種保持精神的自由也就保持了心靈的自在,其實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