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花開花謝,自然之道
- 南懷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 和力
- 3512字
- 2020-11-20 18:29:39
大師慧語:
人生最舍不得是兩樣?xùn)|西,第一是財,第二是命。當(dāng)有命的時候,錢財是最舍不得的!
選自《南懷瑾選集·金剛經(jīng)說什么》
很多時候,擁有的外物越多,反而自身會受到更多的羈絆。世上花開花謝,都是自然之道。人有很多的想法都是虛妄的,都是不實的。就像錢再多也有用盡的時候,權(quán)再大也有放手的時候,生命再長也會終結(jié),很多人對錢、權(quán)等東西不僅想抓,而且是多多益善,在越抓不到時,越拼命地抓,這就是不懂生命的內(nèi)涵。人在有限的生命中應(yīng)心態(tài)平和,盡量做到無欲無求,學(xué)會知足,才能過快樂的生活。
據(jù)說有一位將軍喜歡收藏一些珍寶古物。一次,在家中拿出他的那些珍藏品來欣賞,一不小心,差一點就把一只玉杯給打碎了。幸虧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落下的杯子,但已是嚇得滿頭大汗了。等他定下神來時,他想:“我率領(lǐng)千軍萬馬,出死入生,從來都沒有如此害怕過,為什么今天一只小小的杯子就讓我驚嚇成這個樣子了?”將軍由此悟出:人一旦有了愛憎之心,有了貪念之心,就會產(chǎn)生驚怖,產(chǎn)生失常。于是,他干脆把那只玉杯打碎了。
這位將軍本來具備收藏珍寶古玩的財力,但在擁有這些古玩后,卻不能盡享擁有的趣味,這是因為珍寶古玩本身就是一些捆縛人心的東西,一旦擁有就不免患得患失,放在家里擔(dān)心遭偷竊,拿在手上怕一不小心被摔壞,整天都處在擔(dān)驚受怕中,反而不如不擁有的好。
人們常說:心無長物輕如燕,知足的人才能常樂。知足是說不要去刻意地追求什么,凡事適可而止。然而,在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被種種煩惱所困擾,像有時會覺得失意、失落或者氣餒,有時會感到生活很累,很苦,自己壓力很大、很煩,究其源頭,不知足是扼殺人快樂的“兇手”。
曾經(jīng)有一位作家出名之后,感覺自己開始過上了忙得不亦樂乎的生活,每天都非常累,于是,便去請教自己的老師。這位作家向老師說道:“老師,我為什么自從出名之后就覺得工作越來越忙,生活也越來越累呢?”老師問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我一天到晚要應(yīng)酬交際,要演講,要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同時還要忙于自己的寫作。唉!老師,我活得真是太累太苦了?!弊骷胰鐚嵒卮鸬馈@蠋煕]有立刻幫他解決他的苦惱,而是突然打開了自己的衣柜,對作家說道:“我這一輩子買了不少精美的衣服,你把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這樣就能從中找到答案?!弊骷艺f道:“老師,我穿著自己身上的這些衣服就已經(jīng)足夠了。現(xiàn)在你要我將你的這些衣服都穿在身上,我的身體肯定會感到特別沉重的,同時,我也會非常不舒服的。”
老師說道:“看來這個道理你也懂得的啊,那你為何還要來問我呢?”作家一臉的迷惑,老師接著說道:“你不是已經(jīng)知道了你穿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就已足夠了,即使再給你穿上更多華美的衣服,你也會感到很沉重的,你也會覺得不舒服。你難道還不明白你只是一個作家,并不是一個交際家,也不是一個演說家,更不是一個政治家,你為何要去扮演這些原本就不屬于你的多種角色呢?而且還受著外面眾多的誘惑,就像這些精美的衣服。你要去做一個交際家、一個演說家、一個政治家的事情,你這不是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嗎?”這時,作家終于恍然大悟:“每一個人都只能追求屬于自己的東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其人生也才會輕松愉悅!”
一語點醒夢中人,作家郁郁寡歡的癥結(jié)被老師一語中的。作家成名之后,隨之而來的交際應(yīng)酬、演說演講、接受采訪等,這些都不是本職工作,有些已超過了作家的能力范圍。但他不愿意放棄這些事物帶來的名利享受,在不自覺中使得自己的身心都為名利所束縛,從而覺得成名之后的生活很苦很累。
有時候,我們總會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總是一山望著一山高,總覺得他人比自己過得好。于是得到了無比高興;一旦失去,無比沮喪。但生活常常是矛盾的,就像你得到了學(xué)習(xí)的機會但卻沒有時間與好友去游山玩水,或者選擇了某個你并不喜歡的專業(yè)而放棄了曾經(jīng)的夢想,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似乎都是那么矛盾,但生活就是這樣的取舍關(guān)系。比如有些東西原本就不是你應(yīng)該去追求的,所以得不到,不必太在意,特別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追求其實是對生命和心靈的一種摧殘,都是自尋煩惱與自討苦吃。生活一定要平靜,人才能安享其中的“滋味”。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守財奴,拼命掙錢卻又不舍得給自己和家人花,用自己的大半生積攢了3萬兩銀子。終于有一天,守財奴決定拿出一部分銀子來享受一下豪華奢侈的生活,然后再給自己下半生怎么過做一個簡單的計劃。
可是,就在他準(zhǔn)備去好好享受的時候,一個小鬼來到他的面前,并且很認(rèn)真地告訴他,他的生命已經(jīng)到了盡頭。這時候,守財奴有些恐懼和驚慌了,他費盡口舌,拿出一些積蓄來跟小鬼談判,請求小鬼改變他的主意,讓他再多活幾天,誰知道小鬼還是不松口。于是,他又拿出更多一些銀子來誘惑小鬼,并把籌碼升了又升,最后對小鬼說:“三天吧,就再多給我三天吧,我把我所有財產(chǎn)的三分之一都分給你,我只想換取三天的時間?!毙」硪琅f無動于衷,仍然堅持要結(jié)束他的生命。守財奴說:“如果你讓我在這世界上再多活兩天的話,我立即給你三分之二財產(chǎn)?!毙」磉€是不理會他,甚至在守財奴提出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給他來換取自己的生命時,也沒有同意。守財奴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好絕望地說:“那么請求你開恩,就給我一點點時間,讓我寫幾句話留給我的家人吧。”這一次,小鬼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守財奴寫下了一句話:“生命是寶貴的,除了你的生命之外,沒有什么是真正屬于你的了。所有的財富都買不到一點點生命?!?
看到守財奴發(fā)自內(nèi)心的懺悔,小鬼笑了,并且對他說:“你現(xiàn)在才是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義?!痹瓉恚刎斉m然很吝嗇,甚至是對自己的家人也這樣,但卻一直都很勤勞,正當(dāng)經(jīng)營,但不懂得生活,小鬼是特地來點化他的。
很多人到臨死的時候,仍有太多太多的不舍與不愿意放棄的東西,像美好的生活,富可敵國的財富,等等,到最后還是什么都帶不走的。人活著,求名,求利,求財,總是想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攬在自己的懷里,實際上這些身外之物只能陪伴人們一段時間,都不能長久屬于某個人,這就是人生,有遺憾的人生。
六祖惠能禪師曾經(jīng)寫下一首非常著名的禪詩,表達了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是說世上本來就是空的,世間萬物無不一個“空”字。而心也本來就是空的,也就無所謂抗拒不抗拒外面的誘惑了。任何事情都可以從心而過,不留痕跡。當(dāng)然,這是佛家所言,我們也只是眾多凡人中的一員,不必強求自己事事都要做到“萬事皆空”的境界,只要別將名利財富這些身外之物看得太重,這樣也就會少去許多紛擾,多享受一份清凈了。
人間滄海桑田,一個人如果能夠真正理解舍得的正確關(guān)系,那么無論面對世事“翻云覆雨”,變幻莫測,也不會干擾屬于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凈土。
一天,無德禪師正在禪院里鋤草,這時,迎面走來了三位上香之人,并向他施禮,說道:“人們都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并不覺得快樂,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無德禪師放下了手中的鋤頭,安詳?shù)乜粗麄冋f:“想快樂并不難,首先要弄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比簧舷阒四憧粗?,我看著你,竟然沒有料到無德禪師會向他們提出問題。過了一會兒,甲說:“人總不能不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著?!币艺f:“我現(xiàn)在拼命地勞動,為的就是自己老了的時候能夠過上糧食滿倉、子孫滿堂的幸福生活?!北f:“我可沒有你們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我的一家老小靠誰來養(yǎng)活呢?”
聽完三個人不同的回答之后,無德禪師笑了,對他們說道:“怪不得你們都活得不開心,你們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勞動,而不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理想、信念和責(zé)任。沒有理想、信念和責(zé)任的生活一定是很疲勞、很累的?!鄙舷阒瞬灰詾槿坏卣f:“理想、信念和責(zé)任,說說倒是很容易,但是總不能當(dāng)飯吃吧!”
無德禪師說:“那你們說有了什么才能使自己快樂呢?”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了一切,就能快樂了。”乙說:“有了愛情,才有快樂?!北f:“有了金錢,就能快樂。”
無德禪師說:“那我提個問題,為什么有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人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人有了金錢卻日夜憂慮呢?”三位上香之人無言以對。
無德禪師說:“人來到世間,奉獻是責(zé)任,助人是快樂,愛人是財富。人固有一死,但快樂活一生是最重要的。”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也有過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疑問,甚至處于苦惱不堪之中,生活賦予我們生的權(quán)利,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些必須要去完成的義務(wù),因此,奮斗著,拼搏著,勞累著,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是基本的做人底線,同時還要學(xué)會承擔(dān)責(zé)任與義務(wù),在壓力與挑戰(zhàn)面前,不能只看到壓力,而沒有看到生活的挑戰(zhàn)也給了人生許多的機遇。人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比如淡泊名利,又比如知足常樂等,但應(yīng)有的責(zé)任義務(wù)也不能推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