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民族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研究:以內蒙古B市為例
最新章節:
后記
三社聯動,指在社區治理中,以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為載體,推動多方共同參與。“三社聯動”是我國城鄉社區治理探索的創新性實踐,是近年來基層社會治理的主推方式。本書以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機制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實施運用為主線展開研究,以內蒙古B市典型的社區建設實踐為具體研究對象,基于比較視野,分析欠發達民族地區在“三社聯動”建設環境和資源條件下的特殊性,并在借鑒發達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普遍原則和通用做法的基礎上,探索如何讓民族地區“三社”有序地“聯起來”、協調地“動起來”、持續地“火起來”的機制建設路徑,以更好地實現社區自治和滿足社區居民服務需要。
目錄(87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前言
- 1 導論
-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 1.1.1 選題背景
- 1.1.2 研究意義
- 1.2 研究目標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目標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特色
- 1.4 選取內蒙古B市社區案例的原因
- 1.4.1 地域的特殊性
- 1.4.2 個案的典型性
- 2 “三社聯動”的理論解讀
- 2.1 “三社聯動”的演進脈絡
- 2.1.1 “三社聯動”術語緣起
- 2.1.2 “三社聯動”問題提出
- 2.2 “三社聯動”的內涵思考
- 2.2.1 “三社”概念論爭
- 2.2.2 本研究中的“三社”意指
- 2.2.3 “聯動”的概念解析
- 2.2.4 “三社聯動”的內涵拓展
- 2.3 “三社聯動”的理論基礎
- 2.3.1 “三社聯動”機制和模式的辨析
- 2.3.2 公共治理理論在“三社聯動”機制中的應用
- 2.3.3 社會資本理論在“三社聯動”機制中的應用
- 3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機制運行環境分析
- 3.1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外部環境
- 3.1.1 基礎環境條件的特殊性
- 3.1.2 特殊環境下“三社聯動”機制建設的挑戰
- 3.2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內部環境
- 3.2.1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主體及特點
- 3.2.2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內容及特點
- 3.2.3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方式及特點
- 3.3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的生成機理
- 3.3.1 內生動力:社區居民需求和利益訴求的滿足
- 3.3.2 外在動力: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下沉
- 3.3.3 功能邊界:“三社聯動”主體的角色定位
- 4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實踐 ——內蒙古B市的做法
- 4.1 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背景
- 4.1.1 內蒙古B市簡況
- 4.1.2 內蒙古B市社區“三社聯動”試點歷程
- 4.1.3 內蒙古B市社區“三社聯動”的研究樣本
- 4.2 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的具體做法
- 4.2.1 B市QS區“三社聯動”做法
- 4.2.2 B市KDL區“三社聯動”做法
- 5 民族地區“三社聯動”實踐 ——內蒙古B市的成效和經驗
- 5.1 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的突出成效
- 5.1.1 基層社區黨組織建設得到強化
- 5.1.2 “三社聯動”機制框架基本成型
- 5.1.3 “三社聯動”服務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 5.2 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的主要經驗
- 5.2.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頂層政策設計
- 5.2.2 加強基層社區黨建,統領推進“三社聯動”
- 5.2.3 從地區到社區層層推進,注重培育基層社會力量
- 5.3 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的發展瓶頸
- 5.3.1 社會資源開放度相對不足
- 5.3.2 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有限
- 5.3.3 社會工作者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偏低
- 5.3.4 社區居民參與度不高
- 6 推進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深度發展的建議
- 6.1 改善運行環境,加快“三社聯動”主體走向成熟
- 6.1.1 加強社區服務軟環境建設
- 6.1.2 推動社會組織由孵化培育走向獨立成熟
- 6.1.3 加快社區工作者向專業社會工作者轉變
- 6.2 優化制度設計,讓“三社聯動”真正有序地“聯”起來
- 6.2.1 加大“三社聯動”政策創制力度
- 6.2.2 抓實基層社區黨建引領工作
- 6.2.3 深化“三社”主體合作協同機制
- 6.3 增強機制保障,讓“三社聯動”切實有效地“動”起來
- 6.3.1 完善社區議事協商機制
- 6.3.2 推進項目化管理運作機制
- 6.3.3 健全社區服務考核評估機制
- 6.4 激活內源動力,讓“三社聯動”持續發力地“火”起來
- 6.4.1 為居民委員會讓渡依法自治的空間
- 6.4.2 為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培力服務
- 6.4.3 提高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度
- 6.4.4 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 參考文獻
- 一、著作類
- 二、期刊論文類
- 后記 更新時間:2022-07-26 19:20:17
推薦閱讀
- 大理白族傳統婚俗文化變遷研究
- 伊斯蘭主義與現代化的博弈:基于土耳其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個案研究
- 云南哈尼族傳統生態文化研究
- 傳統民族歌舞的現代走向:基于對云南民族歌舞的研究
- 族群交往與宗教共處:2007年北京論壇分論壇文集
- 族體、語言與政策:關于蘇聯、俄羅斯民族問題的探討
- 看懂以色列局勢(套裝共三冊)
-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墨玉縣卷
- 美國種族簡史
- 金代契丹人研究
- 中國東北漢文化史述
- 20世紀的中國民族問題
- 象雄珍珠宗
- 美國民族史學
- 韓國研究論叢(第26輯 2013年第2輯)
- 日本·世界·時代:值得我們關注的若干問題
- 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
- 論藏族社會的和諧穩定:以藏族和諧心理特質的研究為例
- 鄂倫春族審美文化研究
- 少數民族社會養老服務機制研究
- 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第十輯)
- 中國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6年卷第2期/總第6期)
- 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研究
- 西南民族地區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 民族學如何進步
- 民族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研究:以內蒙古B市為例
- 王國維講國學
- 當代韓國民族主義研究
- 日本學研究(第31輯)
- 口頭傳統文類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為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