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韓震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4.3萬字
"本書是我國現存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名著、文學經典。《史記》共130篇,五十二萬字,包括“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部分,記事上起軒轅黃帝,經唐虞夏商周至秦,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計兩千多年的歷史。本版本由馬彪進行導讀及注譯,注釋力求簡練,譯文通俗貼切,部分段落附有“賞析與點評”,對經典進行適當引申,啟發讀者思考。書末附有《名句索引》,便于讀者檢索參考。"
馬彪導讀及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這是中國古代的三種幼兒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一部小型通鑒綱目,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百科全書。《百家姓》集中國常用姓氏之大全,為人人必讀,家家必備的常用書籍。《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前朝才子周興嗣編撰的一篇奇文,構思巧妙,寓意于理。
軼名 ·國學普及讀物 ·7.9萬字
我們這本《孫子兵法》,兼采眾家之長,由原典、注釋、譯文、名家注解、解讀五個部分組成。原典保留了經典原著的核心內容,可以讓讀者領略《孫子兵法》的原典精華。注釋、譯文這兩部分是將原典翻譯成白話文,讓讀者更直接地理解原典的意思。名家注解、解讀則是進一步闡述這些兵法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現代社會復雜多變,需要我們掌握和運用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而《孫子兵法》所揭示的原理就非常適合這些需要。在本書中,我們不是枯燥地講道理,而是通過分析案例,幫助讀者加深對《孫子兵法》的領會。我們分別從軍事、商業兩個方面進行解讀,內容兼具實用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適合各行各業人士借鑒學習的普及讀物。
孫武 ·國學普及讀物 ·14.2萬字
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與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宋朝朱熹將其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論語》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有著無可比擬的重大影響。
陳耀南 張燕嬰 ·國學普及讀物 ·12.5萬字
"本書是禪門的根本寶典,其中“見性成佛”的思想是促使佛教中國化的基石;“心性”學說對宋明兩代理學家的思維方式和思想內容影響巨大;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使《六祖壇經》成為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西方人瓦茨氏(AlanWatts)因而將《六祖壇經》看成是“東方精神文學的最大杰作”,而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并列,本書成為探索中國文化的必讀經典之一。"
凈因法師導讀及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2.7萬字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四種被廣泛認為最具有代表性、最優秀的蒙學讀物。這些中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教材,主要學習內容是識字背誦,培養識字書寫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歷史上發揮了普及文化知識、加強道德教育建設的重要作用。本書廣泛參考、借鑒了國內新近出版的蒙學類著作,吸取眾家之長,每篇蒙學經籍前都加有導讀說明,便于讀者了解該典籍的文化背景與主旨。內容兼有實用性和典藏性,適合國人借鑒學習。
(宋)王應麟等 ·國學普及讀物 ·13.5萬字
"本書無論是“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罔不折衷古今,會理道焉,是可范矣”,還是“讀之而不知興起者”,它都把家庭教育放在“修齊治平”這個至高的位置,這與當代家長以“消費意識”要求學校包辦學生順利升學、建立良好操行的觀念是迥然不同的。本書在今日的意義,不僅僅是規范世人,振奮人心,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家庭對道德與教育的主動承擔。"
李小杰導讀 檀作文 ·國學普及讀物 ·16.9萬字
《易經》,即《周易》,是一部被視作代表儒家思想的重要文學經典,在內容體系上,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作為中國古代先民思想與智慧的結晶,《易經》已成為中國傳統思想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理論的重要根源,也成為古代帝王治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思想,對于現代人的生活,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表現上是占卜,實際上是在以占卜為載體,闡明治學修身的道理。
于海英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8.7萬字
《增廣賢文》內容廣泛,從禮儀道德到典章制度,從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學,幾乎囊括中國文化的精髓;作為傳統的蒙學讀物,它長句和短句交錯排列,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讀來朗朗上口,讓人記憶猶新;它又是一本格言集,融匯了諸子百家、歷代文人的名言警句,句句閃耀著中國人思想智慧的光芒!
(明)佚名 ·國學普及讀物 ·6.8萬字
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中華姓氏的起源、類別、特色、郡望和堂號,以及中華百家姓。
李思默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萬字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吳孫子兵法》,相傳為春秋末年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該書總結春秋時期作戰經驗,揭示戰爭規律,對戰爭意義、治軍方略、戰略戰術等多有創見,蘊含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我國最早且最有價值的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兵經”、“百代談兵之祖”。《三十六計》約成書于明清之際,作者佚名。全書按六計并為一套,共分六套。每計名稱后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
孫武 ·國學普及讀物 ·19.7萬字
"老聃是中國哲學的開山祖,其作品《老子》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又作《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流傳兩千多年的《老子》是跨時代作品,在不同的時代,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5萬字
在《易經》中,乾代表男性,丈夫,剛健,主動;坤代表女性,妻子,柔順,主靜。二者兼顧并重、剛柔相濟,才能動靜咸宜、和諧共生,才是常道。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有著精深的理解。本書中,曾教授將以易理為標準,從為人女、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四個角度解析乾道與坤道。曾教授認為,坤道的修煉不僅賦予女性魅力、品位和氣質,更賦予女性擁有圓滿婚姻、家庭及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無論你是還未開始戀愛,或是身在其中,或是已經走進婚姻的殿堂,或是有了孩子,都能從書里大量的事例中獲得經驗借鑒,以防患于未然,考量自身現有的處境,獲得調整改良的方法。
曾仕強 ·國學普及讀物 ·13.2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全書共十三篇,約6100字,篇幅雖然短小,但內容博大精深,與言簡意賅的《老子》十分類似,均為古老而又早熟的中華文明的代表典籍。"
王宏林 ·國學普及讀物 ·4.6萬字
《了凡四訓》是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的教育之書。《了凡四訓》一部歷久彌新,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書。凈空法師的淺析深入淺出、蘊含生命哲學,給人以心靈的滋養。內容簡介:《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凈空法師用簡練明白的語言,對原著加以深刻解讀,以《了凡四訓》為綱,將精深的佛理講得深入淺出,使人聽后如沐春風。作者簡介:凈空法師,俗名徐業鴻,法名凈空,先后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于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
凈空法師淺釋 ·國學普及讀物 ·14.4萬字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是中國文化的珍品,被認為是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地理書;也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物種演化、地理變遷的傳奇之作。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話、生物、醫學、水利、礦產等方面內容。在物欲橫流、市聲喧囂的現代社會,對于習慣“快餐式閱讀”的現代人來說,它是一片靜土,是遠古時期極富想象力的驚世之作。通過它詭異的文字與形象的繪畫,讓我們依稀解讀那些或已進化、或已絕跡的遠古生命;了解我們的祖先幾千年前的生活和思想;感悟那天、地、人、獸的無窮奧秘。
劉歆 ·國學普及讀物 ·14.1萬字
莊子是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與道家始祖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并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莊子》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莊子》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15.5萬字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書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論語》內客廣泛,形式生動,涵蓋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政治生活兩個方面。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論語》一直是國人開蒙的必讀之書,其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與道德標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春秋)孔子著 裔一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1.7萬字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具有十分豐富的知識性。本書收錄了《增廣賢文》的原文,逐句作解注釋,并加以典型事例分析,以使讀者更好地理解賢文的真諦。
余長保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8.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