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它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在思想和內容上有著獨有的特色,和唐宋詩詞明清小說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為了更好地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們特此精心策劃了國學經典——《元曲全鑒》。該書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對幫助廣大讀者閱讀和理解元曲的精髓有著極好的幫助。
東籬子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5.2萬字
《系辭傳》是對《易經》的通論,相傳為孔子所作。這本書通過對《系辭傳》的逐句講解,使我們看到,《易經》卦爻辭背后的天道,并更進一步,把天道轉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為六十四種德性的修養。可以說,《系辭傳》建立了一套占卜與天人之道及人性修養相融的《易經》的儒家哲學。讀過這本書,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遠和深廣。
吳怡 ·國學普及讀物 ·16.4萬字
本書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于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后世稱此書為“家教規范”。從總體上看,《顏氏家訓》是一部有著豐富文化內蘊的作品,不失為民族優秀文化的一種,它不僅在家庭倫理、道德修養方面對我們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而且對研究古文獻學,研究南北朝歷史、文化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
顏之推 ·國學普及讀物 ·11萬字
《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年體歷史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講述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歷史,著重敘述了諸侯列國之間的矛盾與斗爭。《左傳》描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開創了歷史文學的先河,對后世傳記文學如《史記》等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
左丘明 ·國學普及讀物 ·9.6萬字
《孝經》在儒家經典中,是字數最少的一部。其經文部分,只有1778個字。然而早在漢代,《孝經》便已成為經學的入門參考讀物。長期以來,在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的沖擊之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逐漸式微,使得很多年輕人只注重個人享受,根本不知孝為何物。針對現代中國“孝道”缺失的問題,曾仕強教授從實際出發,結合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展開論述,通過解讀《孝經》,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指出現代人對孝道文化的誤解和扭曲,反思現代人行孝時存在的問題,講述中華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以及孝合乎自然的道理,將枯燥的經典輕松簡明地展現給讀者。曾仕強教授認為,《孝經》所說的道理并沒有落伍,所有的疑慮,最好等待用心研讀《孝經》之后,再來重新評定。
曾仕強 ·國學普及讀物 ·12.1萬字
《人物志》雖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為我們提供的,正是有關用人、觀人的大學問,其剖析之深與范圍之廣,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屬罕見,發人深省處與警句策語,幾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難能可貴者,是此書論證之嚴謹、周詳與其環環相扣所顯示的系統性,在中國學術史中,殆無出其右。此書雖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為我們提供的,正是有關用人、觀人的大學問,其剖析之深與范圍之廣,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屬罕見,發人深省處與警句策語,幾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
饒宗頤 ·國學普及讀物 ·14萬字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國古代政治學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學、文學史上也享有盛譽。韓非的文鋒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值得一提的是,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等,至今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高華平 王齊州 張三夕譯注 ·子部 ·6.8萬字
《三國志》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陳壽撰寫的史學名著,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歷史,包括《魏書》三十卷,《吳書》二十卷,《蜀書》十五卷,共計六十五卷。三國志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復,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嚴慎,微粒貸史學家所重視。
陳壽 ·國學普及讀物 ·18萬字
"老聃是中國哲學的開山祖,其作品《老子》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又作《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流傳兩千多年的《老子》是跨時代作品,在不同的時代,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5萬字
《北夢瑣言》,五代孫光憲著,林艾園校點。本書作于孫光憲在江陵為官期間,記述晚唐五代間政治遺聞、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以及社會風俗人情。內容廣泛,涉及皇室、宰輔、酷吏、藩鎮、科舉、門閥問題,以及文人遭遇、僧道興替等,寫作態度謹嚴,所載史實,翔實可信。
孫光憲 ·集部 ·10.4萬字
孫子兵法是一部兵學名著,孫武闡述了戰爭的用兵之道,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極具價值的思想創造,為后人的兵學思考開辟了無數法門。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智謀書,以三十六為綱目,總領古今經典謀略,史論結合,充分發揮案例對計謀含義的形象詮釋作用,是計謀學圖書的一大創新。
(春秋)孫武 馮麗華注釋 ·子部 ·11.1萬字
道家以無為治天下,無為就是以天下之心為心,不執迷自己的主張。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種不同的見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為方向。無為與中庸,其實質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以章句分析的形式,重新解讀了無為,解讀了中庸,解讀了自然,解讀了生命的真諦、道家豐富超然的精神世界。
劉強 ·子部 ·6.6萬字
此書是其代表作《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之后唯一的研究新論。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五胡十六國這一破壞性特別突出的時代得以結束,歸根結柢是五胡日趨融合,其主要部分終于陸續積淀在農業地區而被漢族文明逐漸同化之故……但是,在這漫長過程行將結束而又尚未結束的時候,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別的部族擔當了促死催生的任務呢?這就涉及拓跋部的歷史定位問題和北魏政權定位問題。”特別要強調的是,作者真正著手是在90年代后期開始的,古稀之年又大病之后,用他的話說,自己是“衰年涉入拓跋史題,甚感力不從心”;眾所周知,研究拓跋史又資料奇缺,“結論難下”,存在大量史實上的“模糊區域”,田先生決心拓荒,“近年以來,由于未見有多少新史料出現,史學界在這方面探索的熱情顯得比較消沉。我希望自己所盡的綿薄之力能引起更多有志者的興趣,共走探索之路。”
田余慶 ·工具書 ·18.9萬字
《尚書》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匯編,分為虞、夏、商、周四書,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關于堯、舜、禹、皋陶、啟等人的遠古歷史傳說;關于周朝建國初年的重要文獻,尤其重點反映了周公旦的活動;一些零散孤立的檔案。它內容博大精深,文字卻佶屈聱牙。此次整理時加入曾運乾《尚書正讀》的內容。
曾運乾 黃曙輝校點 ·古籍整理 ·18萬字
《大學》和《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經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與《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雖然篇幅不大卻是儒家文化核心經典。《大學》以人的修養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提出了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整修養路徑,包括了窮究萬物事理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鬼谷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于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
(戰國)曾子 子思 鬼谷子 ·子部 ·8.7萬字
"孟子是孔子之后偉大的儒家圣哲,《孟子》一書是孟子與他的學生及同時代人心靈對話的真實記錄,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宋朝朱熹列入“四書”,是文人士子參加科舉進入仕途的必讀書目。臺灣大學黃俊杰教授的導讀與點評,深入挖掘了孟子“王道”思想、“民本”思想、“仁政”思想于二十一世紀及當下社會的現實意義。"
黃俊杰 萬麗華 ·國學普及讀物 ·13.6萬字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它以史料豐富、聞見博洽著稱,“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其語言整飭詳瞻、富麗典雅,在文學史上有較高的價值。
張永雷 劉叢譯注 ·史類 ·15.6萬字
這是中國古代的三種幼兒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一部小型通鑒綱目,上自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百科全書。《百家姓》集中國常用姓氏之大全,為人人必讀,家家必備的常用書籍。《千字文》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前朝才子周興嗣編撰的一篇奇文,構思巧妙,寓意于理。
軼名 ·國學普及讀物 ·7.9萬字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全書共十三篇,約6100字,篇幅雖然短小,但內容博大精深,與言簡意賅的《老子》十分類似,均為古老而又早熟的中華文明的代表典籍。"
王宏林 ·國學普及讀物 ·4.6萬字
《呻吟語》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呂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體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學,積極用世,關乎治國修身,處事應物,言簡意賅,洞徹精微,在當時及后世影響很大,以至于今。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呂坤 ·國學普及讀物 ·10.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