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百戰奇法》,又名《百戰奇略》。約成于北宋末,清人偽托明人劉基著,是“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本書以《武經七書》等古代兵法為依據,以五代前的戰例相印證,將戰爭諸方面概括歸納為100個題目,分條論述戰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對軍事斗爭中的對立統一關系,諸如強與弱、眾與寡、攻與守、進與退、勝與敗、安與危、利與害等,分篇立論,對比分析,說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該書簡明扼要,事理結合地論述用兵之道,頗具特色。
劉永海評注 ·古籍整理 ·16.9萬字
《國學小叢書-明清戲曲史》盧前著商務印書館1924年盧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戲曲史研究專家、散曲作家、劇作家、詩人;詞曲大師吳梅的高足。原南京通志館館長。盧前繼承業師吳梅的衣缽,一生致力于戲曲史研究、詩詞曲創作,成為曲學大家,著述豐富。主要劇作:《飲虹五種》、《楚鳳烈》傳奇十六出、《窺簾》或《女惆悵爨》、《孔雀女》。戲曲史論著有:《明清戲曲史》、《中國戲曲概論》、《讀曲小識》、《論曲絕句》、《飲虹曲話》、《冶城話舊》等。《明清戲曲史》盧前是先生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著作,共7章,先介紹明清劇作家的時地及其作品,其后分述傳奇、雜劇、短劇和花部,同時介紹了許多著名詞典作家,列舉大時詞曲作品。
盧前 ·國學普及讀物 ·66字
本書由老莊哲學領域的新生代學者秦復觀畢20余年之功全新校注解析。全本:正本清源。以帛書版為底本全新勘校。全譯:隨文白話文直譯,生僻字隨文注音,與傳世版本異文的對比,以及由此引發的不同解讀。全解:多維度逐句解析文意,及其內在邏輯,保證普通人完全讀懂《道德經》。作者整理定稿的帛書版,與傳世版重大差異有140處之多,這影響了我們對老子思想的正確理解,而基于正本的解讀,也讓以往道德經中多個自相矛盾之處在邏輯上形成了完美自洽。這不僅是一部原貌道德經,也是一部可以輕松讀懂的道德經。
(春秋)老子著 秦復觀注解 ·古籍整理 ·15.5萬字
這是民國時期一部恢弘的史學譯著,一部關于法國革命進程的總記錄,是反映法國大革命的代表性作品,
(法)馬德楞 ·古籍善本 ·63字
《知堂文集》收錄四十五篇,是周作人先生自選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周作人自號知堂,其意義即見于此文集的《知堂說》一篇。本文集最大的價值在于展現了周作人先生創作生涯前期的成就,包括詩歌、隨筆、小品、雜文、譯作等各種樣式,既葆有一己情趣,又吸納各種知識,還堅持文化批判,可謂熔清朗、陰沉、邪曲、雅正于一爐,是他當時最為得意之作。
周作人 ·古籍善本 ·60字
本書仿劉義慶《世說新語》的體例,記載唐代人物言行故事,共十三卷,“規諫”、“諧謔”等三十門,取材于佚文舊事有益于勸戒教化者。本書本書記載唐代公卿大夫的言論事跡,其中尉遲敬德、唐臨、李晟等的材料,修《唐書》時已采入本傳。記載唐代名士軼事,兼及鬼神,共四十三條。以趙師雄醉臥梅花樹下,與花神相遇的故事最富盛名。本書記載晚唐奇聞軼事,或與時世相關,或為神靈果報。若干故事末附議論,為前人小說所罕見,與《闕史》、《劇談錄》共開后來宋人小說好發議論的風氣。本書收錄不見于正史記載的,可資談笑、夸尚、訓誡的史事資料,所記內容較為可信。
(唐)劉肅等撰 垣鶴等校點 ·集部 ·16.9萬字
《孫子兵法》成書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戰略思想。原文不長,僅有六千余字,分為十三個篇章。它的宏觀視角和前瞻性創見使其擁有了跨越時間和術業的魅力,受到政界、軍事界、商業界、文化界的推崇。
孫武 ·子部 ·2.2萬字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趙敏俐 尹小林點注 ·古籍整理 ·1254字
《歸潛志》,金劉祁撰,黃益元校點。全書十四卷,是劉祁于金亡次年(1235)對金朝覆亡的痛定思痛之作,所記多為金末歷史的珍貴資料。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參校《四庫全書》、《學海類編》諸本。《樂郊私語》,元姚桐壽著,李夢生校點。全書一卷,凡記三十一事,以海鹽為主,概括了元末東南大事,頗資考證。作者與當時名士楊維楨等過從甚密,所記傳聞軼事,筆墨細致,饒有趣味。以現存最早的明刊本為底本,校以明清各叢書本。
(金)劉祁 (元)姚桐壽 ·集部 ·9.5萬字
這部作品是一代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用了整整15年的時間寫成,在這部偉大的論述中,他總結了自己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經驗和體會,表達了自己對美學以及藝術的全部理解和追求。他認為:語言是用來交流思想的,而藝術是用來交流感情的,將真、善、美這三種完全不同的概念混淆一體,完全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作者論述了關于藝術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這本書涉獵繁雜.但其最核心的問題始終是:什么是藝術。對于這個看似簡單而老套的問題,托爾斯泰提出了他的觀點。大文豪語出驚人,在他眼里.很多最經典最偉大的作品是壞的藝術,甚至不是藝術,而按照他的判斷體系,我們的確可以得到與他相同的結論。托爾斯泰的觀點觸及了藝術最根本的本質,從這些犀利和深刻的言語中,我們的藝術觀將接受一次醍醐灌頂般的洗禮。耿濟之(筆名狄謨)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大家,五四愛國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文學研究會的發起人,溝通中俄文化交流的著名外交家。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短短五十年一生翻譯了世界上二十八位著名作家的九十多篇名著及不計其數的短篇著作,共七、八百萬字。對譯介俄蘇文學作出了巨大貢獻
(俄)托爾斯泰 ·古籍善本 ·59字
本書收錄《西京雜記》、《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裴子語林》、《殷蕓小說》共六種。《西京雜記》,漢劉歆撰,晉葛洪集,王根林校點。本書是一部介紹西漢一代帝王后妃、公侯將相、方士文人等的志人小說。內容涉及宮廷制度、禮節習俗、奇聞軼事等,情節精彩,文筆雅馴。其中不少故事,都成為后代傳奇、戲曲的素材。以《漢魏叢書》本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的明嘉靖本、《古今逸史》本加以校勘標點。《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郭憲撰,王根林校點。本書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亞西亞一帶國家的傳聞,極富想象力,可了解這些地區的民俗與傳說。以《顧氏文房小說》四卷本為底本,參校以《古今逸史》、《漢魏叢書》本。《漢武帝內傳》,佚名撰,王根林校點。本書從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到他死后殯葬,詳于求仙問道,特別是西王母會武帝之事,情節繁復,極盡鋪陳,運用漢賦排偶的手段,文學性很強。以《守山閣本》為底本,以《道藏》本、《太平廣記》等本參校。《漢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又名《漢武帝故事》,記載漢武帝從出生到葬于茂陵的傳聞軼事,屬于漢武帝傳說系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主要記述武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也有"金屋藏嬌"等雜事,文字簡雅拙樸。以《古小說鉤沉》本為底本,以《古今說海》等書參校標點。《裴子語林》,晉裴啟撰,王根林校點。又名《裴啟語林》,輯錄漢魏至晉代知名士人傳聞軼事及人物間精彩對話,是魏晉時期清談風氣的體現,不少內容被《世說新語》襲取。此書誕生時就影響很大,風行一時,因得罪謝安,被禁廢不傳,由后人輯錄才得流傳。以《古小說鉤沉》為底本,參校他本標點出版。《殷蕓小說》,梁殷蕓撰,王根林校點。本書記載自先秦到東晉的軼事傳聞,帶有野史性質。除帝王將相、歷代名人,還涉及民間傳說、街談巷議,是后代野史筆記的濫觴。其中一些內容,他史不見,頗為珍貴。此書久已散佚,匯集《古小說鉤沉》本、余家錫《殷蕓小說輯證》、周楞伽《殷蕓小說》三家的輯集成果,以其他類書或者正史加以校勘標點。
(漢)劉歆等撰 王根林校點 ·集部 ·7.8萬字
《宣室志》,唐張讀撰,蕭逸校點。《宣室志》取名于漢文帝在宣室召見賈誼問鬼神之事,故此書多記載神仙鬼怪狐精、佛門休咎故事,為古代神怪小說之集大成者。《裴铏傳奇》,唐裴铏撰,田松青校點。本書多記神仙怪異之事,尤以豪俠故事最為著名,如《昆侖奴》等。
(唐)張讀 裴铏撰 蕭逸 田松青校點 ·集部 ·10.2萬字
講透古人消除雜念與改變命運的兩大經典!《菜根譚》是明朝洪應明編著的語錄體經典著作。其博采儒、釋、道三家之長,位列古代“處世三大奇書”之一。歷代名人都將其視如瑰寶,曾國藩從中領悟全身而退的秘訣,國學大師季羨林贊它耐人尋味,稻盛和夫稱自己成功全靠它。《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作的家訓,他在書中現身說法,向后人證明命運可以改變。數百年來,本書被民間譽為“改命奇書”。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后,甚至改號“滌生”,并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本書由《知行合一王陽明》作者度陰山翻譯、注釋、解讀,結合陽明心學的要點,把艱深的部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頁頁有金句,句句都好懂!
度陰山 ·國學普及讀物 ·18.9萬字
陸游是12世紀有名的詩人、詞人、文人、書法家和史學家。其詩從學曾幾,承江西詩派一脈而又自成特色。其詞在南宋前期與辛棄疾并稱,述國家興廢,寄個人感慨,婉約別致。陸游還多次參加國史、實錄和圣政的撰述,其以《老學庵筆記》為代表的筆記雜錄筆調新鮮活潑,以《入蜀記》為代表的游記散文自然而不做作,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本選集包括詩選、詞選、文選。其詩選自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劍南詩稿》,以年代編次;詞和文則用涵芬樓影印明華氏活字本《渭南文集》,因其若干作品無法考定年代,則一仍《渭南文集》編次。此外《老學庵筆記》用崇文書局本,部分詩賦選自汲古閣本《放翁逸稿》。在準確簡明的注釋之后,各篇又附朱東潤先生精練的箋評,書后附《陸游簡歷》,供讀者參閱。
朱東潤選注 ·國學普及讀物 ·16.9萬字
《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作者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馮國超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8.2萬字
《本草綱目》,是成書于我國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藥物學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之大成的藥典,對我國近代藥物學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在世界范圍內也有著極佳的聲譽,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全書共五十二卷,明朝李時珍撰,刊于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制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醫學集大成者。
(明)李時珍著 焦亮校點 ·國學普及讀物 ·10.7萬字
本書以《訓子語》為主體,補充以其他相關重要文字十三篇,是張履祥家庭教育思想文獻的精編集成。作者語言凝練,情真意切,教導子弟時也是循循善誘,推心置腹,處處體現著張履祥以修養德行為先、強調立志、倡導耕讀相兼的思想理念。全書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訓子語》二卷,共十二篇。以同治江蘇書局版《楊園先生全集》為底本,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海昌范鯤主持刊刻本為參校本,并參考中華書局2002年版《楊園先生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張履祥詩文選注》等著作。此書為張履祥晚年重要著述,倡導以忠信篤敬為本,以立身行己為要,以及積善與耕讀的農士家風,并提出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觀念,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論體系。第二,從《清經世文編》等書中廣泛搜集張履祥論述子弟教育、讀書做人以及進德修業等方面的相關文字十三篇,作為《訓子語》的補編,以助讀者從更廣闊的視角了解張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清)張履祥著 張天杰 余榮軍增編譯注 ·古籍整理 ·18.5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續刊》是一部史志目錄匯集與整理的大型叢書,對所收之書,每種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旨在學界提供質量上乘、便于閱讀的版本,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續刊》在《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的基礎上,對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之作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編纂整理。本書為第十卷,收錄《南唐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新編》《宋史藝文志考異》三種。
王承略 劉心明 ·古籍整理 ·11.7萬字
《近思錄》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發展成熟的理論形態,代表著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水平。書中涉及科學的治學次序方法,治學當行與不當為之事等,對當今的教育者、讀經者均有指導意義、借鑒價值。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南宋)朱熹 呂祖謙 ·國學普及讀物 ·18.8萬字
《搜神記》,晉干寶撰,曹光甫校點。此書是魏晉志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結集。《搜神后記》,晉陶潛撰,王根林校點。又名《續搜神記》、《搜神續記》。
(晉)干寶等 ·集部 ·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