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歷史地理學和民族文化地理學視角,打破傳統的行政區劃局限,以納西族活動區域為對象,以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為斷限,從納西族整體觀來研究文化演變的時空關系,選取納西語言、東巴經文、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物質生活等文化因子,討論綜合文化區與周邊文化區互動的關系,并探討了三個文化亞區劃分依據和差異特征。這是第一部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歷史地理學著作。
楊林軍 ·民族文化 ·28.1萬字
《大美中華——56個民族概覽》一書全面介紹了我國56個民族的概況,呈現多元一體的各民族風姿風采,打造一部中國少數民族概覽力作,彰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全書簡要介紹了各民族的概況、民族文化、民族服飾、民族節日、民族民居、民族禮儀、民族飲食等。各民族之美,美不勝收,既有民俗風情色彩繽紛的璀璨美,又有傳統節日流光溢彩的炫麗美,還有56個民族多元一體化的繽紛美,不同美的形態鑄就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
薩仁圖婭 ·民族文化 ·7.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薩滿文化》共分為七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薩滿文化的起源與傳播、薩滿教的神靈崇拜、薩滿的宇宙觀與靈魂觀、成為薩滿的途徑、薩滿的祭祀、薩滿傳統文化等。
金開誠主編 ·民族文化 ·3.3萬字
本書從多民族文學史觀出發,立足文學人類學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四川省四市州主體民族文學的發展狀貌的描述、歸納、比較與分析,展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發展過程、狀態與水平。在呈現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發展狀貌與特點的同時,為當代中國多民族文學發展作鏡像觀照。本書既是文學的人類學描述,也是文學本體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內,由文學現場到文學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學的特點、成就及其存在的問題,對文學和政治、區域、民族身份的關系作了思考,對多民族文學的發展未來也作了思考。
余紅艷 ·民族文化 ·23.6萬字
在中國文學史上,元代文學是特殊的也是復雜的。這種文學上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元代是草原文化、農耕文化、西域商業文明的多元沖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體文化,這對元代社會環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審美趣味、文學藝術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個多元一體的新的文化體系中,以蒙古族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響不可忽視。本書探討的是草原文化對元代文學的影響,以及元代文學對原有文學傳統的繼承,以此來探討元代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變遷和歷史作用。
王雙梅 查洪德 ·民族文化 ·24.8萬字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李井慧編著 ·民族文化 ·2.6萬字
滿族民間文學是滿族民眾集體創作、世代以口頭傳承為主的一種語言藝術。滿族民間文學以口頭語言為主要載體,大膽地抒發民眾的情感,塑造具有滿族民族特點的藝術形象,通過敘述故事展示滿族獨特的話語構成。滿族民間文學往往是世代傳承的結果,在傳承過程中,被不同的作者不斷地加以改編,因而,滿族民間文學是滿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不是某一個天才作家的創作。閻麗杰著的《滿族民間文學概要》是神話、傳說、民間故事、說部、歌謠、岔曲、八角鼓、子弟書、薩滿神歌等藝術表現形式進行闡述。
閻麗杰 ·民族文化 ·24.4萬字
《歲時文化》主要內容分為悠久的歲時文化、歲時文化的四季等章節。歲時文化是與我們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歷史之悠久,內涵之豐富,生命力之強大,已成為與我們日常生活、意識、情感緊密聯系又蓬勃律動的鮮活基因。歲時文化可以增進現代人對自然和歷史的尊重,歲時文化的來源就是自然物候的變化。春節、元宵節、清明踏青、元宵賞月、重陽辭青等,都是踏著自然的節拍進行的。重視歲時文化有利于我們審視自己,繼往開來。
高朋滿座,一席洋溢熱情的祝酒辭,不僅能為熱烈歡樂的氣氛助興添彩,更能顯出說話人的水平;款待貴賓,一番客氣周到的祝酒辭。既捧得來客高興,又緩和嚴肅的氣氛;老友重聚,幾句聲情并茂的祝酒辭,可以暢述自我情懷,加深彼此情誼。本書精選了數十種場合的千余例祝酒佳辭、祝酒佳句、祝酒妙語等大量精彩絕倫的祝酒辭素材,將之靈活運用于您的祝酒辭中,您的祝酒辭必將與眾不同,讓人印象深刻。書中更詳解了祝酒辭的來龍去脈,不同場景、不同環境下祝酒辭要點及應用技巧,以及酒場規則、酒史趣談等酒文化,很全面的祝酒辭。
李玉生 蕭亮主編 ·民族文化 ·16.5萬字
《海南黎族藝術中太陽崇拜文化意象研究》站在藝術學研究視角,對海南黎族藝術中所體現出來的太陽崇拜文化進行研究。黎族的織錦紋飾、織造工藝、文身、神話、民間故事、銅鼓紋飾、骨簪、銀飾等藝術類型都體現了太陽崇拜的觀念,并從起源性、群體性、社會性等角度探討黎族原生態藝術文化的精神內核與生命內涵。本書研究材料多為田野考察收集,是深化海南黎學文化研究有益的補充?!逗D侠枳逅囆g中太陽崇拜文化意象研究》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章黎族民族概況;簡要介紹了黎族的民族史與黎族藝術現今發展概況。第二章黎族太陽崇拜神話和傳統民歌;對黎族傳統民歌、神話故事中蘊含太陽崇拜文化的母題進行分析與歸納。第三章黎族太陽崇拜的古文化特征;對黎族由于太陽崇拜觀念所保留的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征,從考古學和民族學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王士立 ·民族文化 ·6.1萬字
本書深入國內外哈薩克族民間調查習俗歌的傳承狀況,搜集了流傳在民間的與誕生禮、婚禮和葬禮等有關的習俗歌,并從五個方面對包括與誕生禮、婚禮和葬禮有關的習俗歌在內的哈薩克人生禮儀習俗歌進行論述和歸納。從嬰兒出生時為其唱的“齊勒德哈納”歌到孩子牙牙學語時為其唱的搖床歌,從成婚時人們在娘家唱的勸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從報喪歌到送別時唱的告別歌,無不蘊含著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反映其淳樸的生活,折射著其堅韌的性格和豁達開朗的民風。
黃中祥 ·民族文化 ·10.2萬字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在過往與當下都是整個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少數民族音樂,才能對中國音樂的形成與特點有完整認識?!吨袊贁得褡逡魳肺幕穼懽饕灾沃腥A民族共同體為主旨,關注不同民族在歷史發展中的互動融通,區域文化與民族遷徙,宗教信仰與民俗節慶,以及與之相伴的少數民族音樂特點。在盡可能完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作者以輕松的方式帶出相關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個案,將音樂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對音樂的描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便于讀者從多維角度理解民族音樂和中國文化。
楊曦帆編著 ·民族文化 ·9.8萬字
本書為國學教養教育叢書之一。書中主要闡述了禮儀的起源與發展、人生禮儀、傳統社交禮儀、古代宴飲禮儀、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書信禮儀等六個部分的內容。全書內容深入淺出,論述清楚,并附有案例、經典文本、經典故事等,以加深讀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賀璋瑢 王海云 ·民族文化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