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順德有大量與龍有關的故事流傳,城鎮與村莊中與龍有關的地名仍在使用中。但似乎“飛龍已乘黃鶴去”,如今卻不見龍跡龍影。尋龍之旅是從順德出發的,卻并不局限于順德,而是將視野延伸到整個珠三角地區。然而作者所想要尋找的“龍”,卻不是傳說中已消隱不見的神奇生物,而是當地社會常見的對龍的模擬——龍舟。圍繞著龍舟,有許多故事和內容可以展開,作者對其進行一番全方位的掃描與透視,從各個方面呈現它的魅力。
陳東主編 ·地域文化 ·8.6萬字
2019年初,浙江工商大學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振興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戰略,整合不同學科力量成立浙江工商大學中國文史研究院。作為研究院成果的展現,本書將致力于對近現代以來江南社會歷史、文化與文學變遷的研究,考察近代中國社會大轉型中江南所充當的獨特角色和與眾不同的作用。本書也將涉及古代中國江南社會的文史變遷內容,努力打造江南文化的地方特色。
范家進 ·地域文化 ·18.8萬字
本書按照黃河上、中、下游分為三輯,對黃河全流域重要城市、關鍵節點進行了掃描,多點和多側面展現了黃河流域的歷史性變化,文章旁征博引,有歷史性的探討,也有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方面的思考。
馮并 ·地域文化 ·18.7萬字
本書立足于客家鄉村的普通農婦,通過文獻和口述建構她們的身份,從世俗與信仰兩方面來探討她們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從多維角度,如家庭、經濟、民俗、信仰、人生階段等來探討客家婦女的地位與文化生活,較為全面真實地展示了客家婦女的文化形象。全書的研究利用田野調查獲得碑記、族譜、經書、科儀本等第一手的民間文獻與口述訪談資料,提供的資料很有成色。且描述細微,分析周到,克服了許多研究不夠深入、曲解資料、割裂名稱與語境關聯等的局限。
鐘晉蘭 ·地域文化 ·21.2萬字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提議、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周強親自關心、支持下,于2012年6月4日揭牌成立的湘學研究機構、組織機構。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以弘揚湘學研究、推進文化強省為宗旨。通過整合省內外、國內外的研究力量開展湘學研究,從而達到宣傳湖南形象、擴大湖南影響、培養一代湖南新人的目的。作為湖南省湘學研究院院刊,《湘學研究》希望成為研究湖南的新平臺和宣傳湖南的新名片。既有代表湘學最高水平的前沿學術成果,也有激勵人心的湖南歷史文化的知識普及。
湖南省湘學研究院主辦 ·地域文化 ·22萬字
《不妨長作嶺南人(城事百年)》集許地山、邵潭秋等社會各階層各領域人士,以不同眼光、不同角度、不同語言風格的多層次、體驗式講述,圍繞廣州近現代以來歷史變遷、社會變革的線索,呈現在歷史風煙中廣州人的生活狀態、民風民俗、文化態度,以及永遠在發展變化中的廣州城市形象。
周松芳 ·地域文化 ·13.7萬字
本書是作者以多年來在浙江工作經驗為依托得出的成果,當代浙江,是過去浙江與未來浙江的“現在進行時”。浙江不但具有東南沿海的地理特色,更有著重教重實的歷史文化傳統。探討如此更全面更準切地概述浙江的發展軌跡和特點,而要強調的是,當代浙江人的實踐創造的豐富性及其偉大的時代性意義。本書全面準切地概述浙江的發展軌跡和特點,并揭示出當代浙江人的實踐創造的豐富性及其偉大的時代性意義。
王永昌 ·地域文化 ·34.8萬字
本論文集主要收錄了2018年涼州文化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發表的論文,共43篇。內容涉及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歷史文化、絲綢之路、西北歷史文化,以及涼州文化的保護、傳承與開發。學者們利用傳世文獻以及武威地區出土的漢簡、墓葬、石窟、碑刻材料,對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武威的歷史和絲綢之路文化等進行了多層次、多視角、跨學科的學術解讀。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 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編 ·地域文化 ·50.2萬字
《走進壽鄉——溧陽》系統介紹了溧陽作為“中國長壽之鄉”的長壽成因、風土人情、地域地貌、山川綠野、人文歷史、物產資源,彰顯了溧陽長壽文化和現代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的自身的和諧發展。
夏國浩主編 ·地域文化 ·10.9萬字
在當前這個處處充滿浮躁氣息的社會,國學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們應該堅持對國學傳統文化的學習,在國學智慧的澆灌下做一個更出色的中國人。國學本身所涵蓋的內容是復雜而又多樣的,它不僅包括了在古代中國長期占據正統地位的儒家學說,還包括了很多其他相關的學說派系,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國學就是這個古老的民族永遠都不會割舍的文化之魂,是了解這個民族的正面與側面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們需要這么一本書———《國學在臺灣》。
王鵬華 ·地域文化 ·8.9萬字
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在農村,傳統村落保留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由于保護體系不完善,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傳統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壞,保護傳統村落迫在眉睫。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仙居傳統村落的數量、種類、分布、價值及其生存狀態,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傳統建筑、村落選址和格局、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人居環境現狀等是認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重要基礎,為構建科學有效的保護體系提供重要的依據。
龐乾奎 申志峰 周志勇 ·地域文化 ·9.6萬字
廣府文化是一種粵語文化,也是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一種地域文化。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是廣東省委宣傳部批準建立的“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也是廣州市規劃辦確認的“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匯集了省內外一大批從事廣府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本書設有“廣府論壇”、“史海鉤沉”、“文化隨筆”、“調研報告”、“廣府文學與語言研究”、“廣府美術與民間工藝研究”、“廣府民俗研究”、“廣府建筑與古村落研究”、“廣府宗教與民間信仰研究”、“廣府音樂與地方戲曲研究”、“廣府文化的傳承與活化”等欄目。
紀德君 曾大興主編 ·地域文化 ·20.4萬字
《品讀大連(第2季):韻味·大連方言》選取最有代表性的大連方言若干,以隨筆的形式,剖析方言背后的市井生活、民俗風情與文化特質,帶你領略聲音里的別樣大連。大連話有一股沖勁兒,每一句都蘸著點辣根說出口;大連話上口快,有一股熱辣味兒和勁道感;大連話直白親切,不矯揉造作、轉彎抹角,具有奔騰的張力和豪氣;大連話充滿趣味性與幽默感,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蕩氣回腸;大連話很解饞,“血干凈”,“真姿勢”,“不來玄”……就在這濃濃的海蠣子味兒里找到了大連人的精氣神!大連人熱愛自己的方言,因為在鄉音里赤身打個滾兒,便找到了家,找到了歸宿。
董曉奎 李皓 ·地域文化 ·14.9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寧夏地方志中的全域旅游資源,分析了地方志資源與寧夏全域旅游的契合之處,對寧夏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建議。地方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與全域旅游開發相結合,能為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全域旅游事業提供優秀文化支撐,能為書寫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旅游成果提供資料源泉,要進一步加大對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地方志在全域旅游發展、旅游規劃、旅游產品開發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霍麗娜 ·地域文化 ·15.1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文明尋脈·大連掌故》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本書在歷代地方史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地名探源、古跡尋史、歷史風云、事業發展、名人軼事、文化春秋等方面,以掌故的形式寫歷史,通過一件件事、一個個人,來反映大連地區數千年來的歷史風貌及發展變遷。其中對近代兩次外敵入侵及半個世紀殖民統治歷史的描寫,反映了大連人民所遭受的民族摧殘和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
韓悅行 ·地域文化 ·1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