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作者身為大學教授,長期關注我國的教育體制,他主張現代教育應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尤其要從家訓家教中獲得啟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改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思路與方法。本書榮獲2018第13屆“文津圖書獎”。
韓昇 ·中國文化 ·14.7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吨腥A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7.5萬字
“在今天,許多家庭都陷入了卷和焦慮的狀態,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讓我們知道自己和家人如何相互成全,共同面對外部環境的考驗。”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每個人的經歷無法復制,但關于“家”的真理始終相通。更好的家風才能助人更好地成事。16個中國家族的傳承傳記,揭示百年世家傳承不斷的秘密?!淮说臅r勢權力并不重要,“家”的上升在于成員間的精神譜系。優秀家族的傳承靠的不是基因,而是精神上的家風!梁漱溟、貝聿銘、錢學森、南懷瑾……呈現這些芝蘭玉樹的名士,在時代的浪潮中,如何堅守本心,把握自己的命運。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2.2萬字
喜事慶典主持辭及典型致辭大全集——婚禮、宴會、生日、節日、葬禮、商務慶典及其他喜事慶典主持辭及典型致辭應有盡有,一書在手,主持辭及致辭再不發愁。從此不再做期期艾艾的“木訥者”——如果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主持辭而手忙腳亂,如果你還在為不知道如何開口表示祝賀而抓耳撓腮,《紅白喜事主持辭及典型致辭》給你錦詞妙句,讓你能脫口而出;給你華章美文,讓你能信手拈來。
代瑩瑩 ·中國文化 ·15.9萬字
北大微講堂是北京大學為學生開設的科普講座,邀請各學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講解內容權威卻又通俗易懂。
樓宇烈 ·中國文化 ·1.3萬字
當漢字遭遇避諱,避諱因借重了漢字而變得紛繁復雜,漢字也因避諱而產生諸多變化。二者相依相生,共同滋養了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避諱文化。本書立足漢字,以語言文化為視角,從漢字和避諱的廣泛聯系中闡釋豐富多彩的避諱文化,并力求其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兼具,雅俗共賞。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既可作為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中外讀者了解中華傳統特色文化的讀物。
卞仁海 ·中國文化 ·8.6萬字
一群沒有絕對是非觀念的人,竟然成為那個時代的明星和英雄!《戰國策》是一部來歷不明的書。書中記錄的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事,然而此書流傳的版本,頂多只能溯至西漢。形式上,《戰國策》是戰國中紛紜事件的片段記錄;內容精神上,《戰國策》選擇記錄的,不見得是對這個國、那個國有重大變化意義的事件,而是縱橫策士對各國政治、軍事的游說、影響?!稇饑摺返闹鹘?,不是國與國君,不是歷史變化發展,而是縱橫策士。《戰國策》的重點,在于保留當時有名的縱橫家的言談、行為,凸顯在那個時代,這些人曾經如此有勢力、如此重要。
楊照 ·中國文化 ·6.1萬字
《圖說莊子》一書是“圖說天下·典藏中國”中的一種,本書是一部對道家經典《莊子》進行注譯解讀、圖文并茂的國學讀物?!肚f子》是繼《老子》之后道家學說的又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國文化史上重要的經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筆,以不拘常理的觀念;向人們展現了一個完全不同于先秦諸子的獨特思想世界。該書條目清楚,解讀通俗易懂,圖片精美,是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國學讀物。
袁敏 ·中國文化 ·10.8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羅潔編著 ·中國文化 ·6.9萬字
風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中國風箏協會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風箏科普圖書。全書共7章,分文化篇、放飛篇和制作篇。文化篇講解了中國傳統風箏的起源、發展過程、種類和流派,讓讀者了解風箏相關的文化知識;放飛篇講解了如何放飛風箏以及放飛風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安全地將風箏放飛;制作篇講解了風箏扎、糊、繪三項基本技藝,然后系統講解了“干”字、“來”字、“田”字風箏的制作案例。
范軍主編 ·中國文化 ·2.6萬字
本書為喜龍仁教授存世著作中限量發行的作品,在中國大陸尚未出版。書中收錄喜龍仁教授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兩度旅華期間于我國南北各地所攝名勝古跡照片157幅,其史料價值毋庸贅言。全書側重于景觀而非單純意義上的文物古跡(學術),故其中包括一定數量的風景照乃至風俗照,以攝錄題材之豐富,涉及地域之廣泛而論,于作者的等身著作中可謂獨樹一幟。
(瑞典)喜龍仁 ·中國文化 ·3.2萬字
古往今來,解讀、研究《老子》一書的著作浩如煙海,僅注釋和白話翻譯的版本就不計其數?!独献哟饐栦洝凡皇且徊繃栏褚饬x上的學術著作,而是進行了一種全新的嘗試,即在恪守“言之有據”的原則基礎上,采取今人與先哲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向非從事專業性研究的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老子的生平、事跡、學說、人生觀和哲學思想,點評歷代研究者的種種解釋和釋義,并發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幫助普通的讀者走近先賢的內心世界,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養,充實并完善自己。
劉修明 ·中國文化 ·19.8萬字
《仁愛·堅毅》是“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叢書”之一,由閻寶華、馮冀、陳金華編著?!度蕫邸砸恪匪鶎懙模际俏覀兠褡骞廨x歷程中的關于仁愛、堅毅的一部分優秀人物的故事。這些人和事,是我們中華民族美德的形象體現,千百年來感染、教育、鼓舞了無數的人。可以讓小讀者在閱讀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長為國家的棟梁,成為民族精神的傳人。
閻寶華 馮冀 陳金華 ·中國文化 ·9萬字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劉君祖先生依經解經,貫通經典,觀照現實,分別對《黃帝陰符經》和《天機經》進行了解讀?!蛾幏洝凡贿^短短四百余字,《天機經》亦不過兩千余字,卻皆為道藏經典。兩書合觀,讀者盡可于千余字間沉潛,掌握天地萬物運行的自然規律,體悟道家智慧和修養方法,“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覽粲然義理,察古人心跡,登臨“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之人生境界。
劉君祖 ·中國文化 ·7.1萬字
我國的當鋪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漢代,典當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專營與兼營并立,逐漸向專營發展,正式成為了一種行業。這是中國典當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大變化,雖然它們曾經備受爭議,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它們以超前的經濟意識和先進的管理模式,最終促進了現代金融業的發展。
鄭明武 馬良編著 ·中國文化 ·4.1萬字
《西游補》是《西游記》的續書,全書故事承接在唐僧師徒四人過火焰山之后,寫孫行者化齋,為鯖魚精所迷,撞入了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幻造的“青青世界”。孫行者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臺”。他通過樓臺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后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并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整個故事描寫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
(明)董說 趙紅娟等校注 ·中國文化 ·13.6萬字
《山海經》全書共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1卷。其中14卷是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這些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話等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漢)劉向 劉歆編 鄭志玲譯注 ·中國文化 ·13.7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笠翁對韻》是作者仿照清代學者車萬育的《聲律啟蒙》編寫的。有助于讀者拓展視野,同時有利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經常誦讀,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受到燦爛文化的熏陶,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等方面的訓練。
李漁 ·中國文化 ·3.4萬字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唐)韓愈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4.9萬字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了弘揚孝道,傳承民族文化,我們精心編撰了本書。書中收錄的孝行小故事,不但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深刻,能讓孩子們更好地領悟孝道文化,向孝順的人學習,從而將孝道轉化為自身的一種良好的美德與素養。
竹馬書坊編著 ·中國文化 ·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