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易經白話全譯正鑒于此,我們擇取古本、兼采眾本,精校精審,薈萃眾家之長,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編成?!兑捉洝返牧呢栽斀猓侨珪黧w。按經上、經下分為兩章,每卦獨成一節,各節皆有原文、譯文、解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可先窺其門戶,后登其堂奧,由淺入深,從而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本書在保持了傳統《易經》的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努力為讀者提供可以深入閱讀的平臺,以期讓每個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讀出屬于自己的一本《易經》。
文史哲 ·中國文化 ·19.3萬字
如果說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有哪位神仙是從古至今都被萬眾一心真心愛戴的,那么非財神莫屬。所以過年吉祥話里排名第一的,一定是那句“恭喜發財”——對財富的美好向往已經寫進了我們民族的基因,基于這種樸素而健康的民族情感,先民們積極樂觀地塑造了一個司財運的神仙,財神。財神主財運,掌富貴,是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歷來備受推崇和敬拜。有關財神的起源,頗為繁雜,眾說紛紜,因為財神不止一位,而是一個群體,每一位的來歷各不相同。在眾多的財神中,最受歡迎、香火最旺的當屬范蠡、比干、關羽、趙公明。天下財神廟中供奉的多是這四位,因而最出名,影響力最廣。本書以小傳的形式,為讀者厘清財神原型人物的生平以及財神文化的源流,從歷史視角去解讀我們津津樂道的傳統文化主題,引領讀者從我們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去汲取更多的吉祥、樂觀、奮斗不息的精神源泉。
郭曉暢 ·中國文化 ·10.2萬字
本書以時間作線索,從節日、節氣兩個側面展示中華民族絢爛多姿的民俗風情畫卷,故事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掌握很多民俗方面的知識?!安┞勷^”內容豐富,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
黃盼盼 ·中國文化 ·8.5萬字
中國人習稱的“孔廟”,實際上應當稱之為“文廟”。文廟用來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圣賢。文廟祭祀時所采用的禮儀稱之為“釋奠禮”,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國祭”。其雛形可以追溯到孔子去世那年(魯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此后,它逐漸從中國走向世界,至今仍在海外盛行,堪稱歷史上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時至今日,文廟釋奠禮依然在全球華人中有著廣泛影響。本書分六個部分,詳細梳理了文廟釋奠禮的萌芽、形成、發展過程,明清兩代舉行釋奠禮的基本情形,以及對世界文化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內容具有獨創性,是一部頗具普適性文化價值的學術專著。
劉續兵 ·中國文化 ·12.3萬字
誰家的槐樹會有罪?哪里的石頭會敗家?赤壁緣何分文武?西湖可曾有胖瘦?紫禁城為何非紫色?懸空寺是否真懸空?一書行盡千里路,閑來細品五千年。本書將帶你行走在祖國的遼闊疆域,了解山川地理、尋訪名勝古跡,一起品讀它們背后的歷史典故和人文傳說,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
李強 ·中國文化 ·6.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吨袊糯幕吩挘汉I辖z綢之路》為叢書之一,生動介紹了絲綢之路的興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地位和貢獻等內容。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萬字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源遠流長的中國酒文化不僅在我國影響深遠,而且聞名世界,成為世界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袊幕R讀本:中國名酒》文字優美生動,語言簡明通俗,適合大眾閱讀。
金開誠著 于元編著 ·中國文化 ·2.9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本書主題內容包括法律精神、規則、契約、天下為公、清正廉明、廉潔奉公、自尊自愛等。包括相應主題的選文、解讀、注釋、關鍵詞等項內容。面向大眾,文字通俗曉暢,深入淺出,輕松親切。以期為大眾普及傳統價值觀理論。
方銘 許欣 胡宏哲 ·中國文化 ·17.6萬字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二〇〇七年應幾方敦請舉行三次演講之記錄,內容包括:新舊文化的企業家反思,國學與中國文化,漫談中國文化與金融問題。本書從《管子》《貨殖列傳》《食貨志》等中國古代典籍的財貨觀切入,分析講述近一個世紀的金融、企業及管理體制的演進,化古為今,視野廣闊。本書原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出版。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獜偷┐髮W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1.4萬字
節日禮儀凝結著古老而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深邃而重要的文化價值,承載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信仰。學習節日禮儀對于汲取傳統文化精髓、傳承與保護本民族文化,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本書涵蓋多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及其需要注意的禮儀細節,結構完整,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是了解節日禮儀、實踐節日禮儀的實用指南。
韓玉龍 ·中國文化 ·7.6萬字
圣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千年的中華文化里,無數先賢留下了許多有關于修身治國的名言,而家訓因為相對較為私人化,所以著作較少,也因為相對私人化,所以諄諄教誨誠懇深切。本書匯集古代家訓中極有代表性的作品,希望全面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在親倫關系、修身齊家甚至于生活習慣種種方面的思考與智慧,給青少年的教育以有益的幫助。
趙伯陶選注 ·中國文化 ·12.4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紀昀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期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由“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組成,共二十四卷,將近1200則。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一些不情之論,亦大膽地發表了看法和主張,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紀昀著 韓希明評譯 ·中國文化 ·19.6萬字
本書從七情到花開,從植物到動物,在詩詞中發現中醫中藥,用科學的視角、文學的筆觸、人文的情懷把詩詞和中醫交匯在一起,在感悟美的同時也理解了中醫。詩詞抒發情感,記錄生活,中醫藥食同源。中醫養生文化更是涉及衣食住行諸多方面。當詩詞遇到中醫,詩詞內涵更加豐富飽滿;當中醫遇到詩詞,中醫變得通俗而美麗。
邊江紅 周澤先編著 ·中國文化 ·8.6萬字
“源頭甲骨文”是軒轅黃帝記載“重疊結構世界”原理與“心智系統轉換”方法的特種圖示。安陽甲骨文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后世常規字義文字。我們在用“源頭甲骨文”字義破譯了《郭店楚簡?老子(甲本)》以及《帛書?老子》這兩部古本《老子》后,進一步發現,《大學》第一章以及《尚書》十六字心法,也是上古流傳文本,用此特種圖示進行了破解。這些上古典籍都在論述:人陷入“重疊結構世界”中,如何進行“心智系統轉換”,獲得生命智慧的方法?!爸丿B結構世界”原理和“心智系統轉換”方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而“中國源頭文化”是當下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原動力,將使之從“單一結構世界”的認識,進入到對“重疊結構世界”的認識。
徐筠 邱戀戀 ·中國文化 ·16.3萬字
國學,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當世界普遍出現反思傳統、走向自然、文化回歸的思潮,國學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本書則是立足于北大各位先哲、國學大師對諸多國學典籍的講解和梳理,結合古今中外的諸多例證,從多個角度闡述國學中的哲理與智慧。相信讀者在書中北大國學思想的引導下,能夠走好自己的道路!
徐兵智 謝寒梅主編 ·中國文化 ·12.5萬字
華山名勝數不勝數,自山麓至絕頂,廟宇古跡,天然奇景,處處可見。華山是中華民族的圣山,不僅山峰雄偉驚奇壯觀,而且還是道教名山,從古至今,有多位學者在華山開館受徒,同時也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游覽,留下了許多贊詠的詩篇。自隋唐以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游記不下千余篇,摩巖石刻多達千余處。
乾坤魚 竇巖編著 ·中國文化 ·4萬字
上古神話是中國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的源頭,是中國最本色的名片之一。中華先民通過一個個瑰麗的神話,告訴我們民族是怎么誕生的,先民們是怎么生存的、怎么探索世界的……這些神話是先民對自然和人生進行探索、思考后開出的美麗花朵。中國神話看似是神的故事,其實是人的史詩。每個神話都代表了一個歷史階段,每個故事都對應了一個時代的認知和文明,反映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歷程。
張小泱 ·中國文化 ·3.5萬字
張小泱 ·中國文化 ·10.5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化產業專題研究的論文集,分上、下兩個部分,共收錄了國內文化產業研究領域學者的18篇優秀論文。第一部分收錄的論文主要圍繞文化產業領域最新出現的各類重大問題展開研究,內容涉及出版領域的混合所有制問題、特殊管理股制度問題、文化與金融的融合問題等。第二部分收錄的論文主要針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展開專題研究,內容涉及了文化產業領域財政金融政策的歷史演變、實證分析、國際經驗以及建議等。
張曉明 閆坤 ·中國文化 ·15.3萬字
古往今來,解讀、研究《老子》一書的著作浩如煙海,僅注釋和白話翻譯的版本就不計其數?!独献哟饐栦洝凡皇且徊繃栏褚饬x上的學術著作,而是進行了一種全新的嘗試,即在恪守“言之有據”的原則基礎上,采取今人與先哲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向非從事專業性研究的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老子的生平、事跡、學說、人生觀和哲學思想,點評歷代研究者的種種解釋和釋義,并發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幫助普通的讀者走近先賢的內心世界,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養,充實并完善自己。
劉修明 ·中國文化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