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修訂版自序
我從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后,一直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從事秦漢史的研究。上世紀末,應上海人民出版社總編輯郭志坤先生之邀,承擔了他主編的“賢哲自述叢書”中的《老子答客問》一書的寫作任務。去年,花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張采鑫先生向我提起有意再版此書,承蒙他的盛情和好意,我把這部舊著認真修訂了一遍,核對、增加了一些新的資料和見解,重新編訂了體例和目錄,改書名為《老子答問錄》,交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來,解讀、研究《老子》一書的著作浩如煙海,即使是注釋和白話翻譯的各種版本亦是不計其數。本書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而是進行了一種全新的嘗試,即在恪守“言之有據”原則的基礎上,采取今人與先哲問答“對話”的形式,來向非從事專業性研究的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老子的生平、事跡、學說、人生觀和哲學思想,點評歷代研究者的種種解讀和釋義,并發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幫助普通的讀者走進先賢的內心世界,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養,充實并完善自己。我們相信,這種讓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對消除讀者在接受過程中的隔膜和障礙是有幫助的,至少可以將一些學術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學思想的介紹和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輕松地融合在一起,讓讀者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只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才深切地感受到,這種對話式的解讀作起來并不“輕松”;因為深入才能淺出,“深入”有道,才能“淺出”有術。但愿本書的表述和內容能讓喜歡老子的讀者認可和滿意。
老子學說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孔孟老莊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兩個源頭,老莊哲學和儒家思想互為補充,互為陰陽兩極,對中華民族每個人人生觀的形成都留下了或深或淺的鐫刻和烙印,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彰顯出新的價值意義。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期望本書能為讀者了解和親近祖先的精神智慧、養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提供一點助益。
謹記。不妥之處,還望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4年6月8日于上海黃浦區匯龍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