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哲學中的神秘主義及其相關問題,對儒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格物、慎獨以及一些重要文本如《大學》《五行》提出了新的闡釋,對于儒學的一些重要問題如思孟五行、良知論的來歷進行了新的探討。基于這些討論,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如何認識宋明理學,如何認識玄學與理學中《老子》《周易》并重的問題,如何認識哲學與禮法的關系,以及中國哲學何以如此樣貌,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陶磊 ·中國哲學 ·15.5萬字
首部系統闡述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的專著,討論了哲學的性質、哲學史的范圍、哲學基本問題與基本派別、哲學思想的理論分析方法、哲學遺產的批判繼承、整理史料的方法等各方面,其中關于整理史料方面論述尤為詳細,并附有張先生關于中國哲學史學習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書中提出了一些基本而可行的研究方法,對今日進行中國哲學史的學習研究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內容原為張岱年先生1979年為北大哲學系研究生講授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課程講義,而后擴充整理成書,198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為工作本,并以中華書局本對校,訂正歷次排印中出現的文字標點訛誤,核對引文,統一體例。新編人名、書篇名索引,以供讀者查找之便。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1.3萬字
《莊子》又名《南華經》,約成書于先秦時期,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等諸多方面,是戰國時期道家經典著作。本書屬于漫畫版《莊子》,對《莊子》中的千古名句進行直譯的同時,用輕松有趣的漫畫故事闡述名句背后的哲理思想,是青少年了解和閱讀國學經典的優質讀物。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2萬字
本書是傅斯年先生論中國古代思想發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將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統計并分析,以其來源與演變論述先秦諸子的思想,后推斷宋明理學為先秦思想的承繼與總結。此書從訓詁學、考據學、語言學方法入手以微觀字形、字義建構宏觀思想史,鮮明地體現了傅氏“哲學乃語言學之副產品”的治學思想和嚴謹的學術風格。
傅斯年 ·中國哲學 ·10.2萬字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在中國歷史上表現為歷朝歷代的休養生息政策。而其中的辯證觀則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為人們提供了變通了決策藝術。“無為”是老子處世哲學的一個至高點。“無為”不單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則,更有帝王“南面之術”即今天所說“領導學”的意義。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本卷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之外,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于報刊雜志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講演稿。馮友蘭1949年前寫作的單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別收錄于第三卷《中國哲學史補》、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譯著》這五卷內。其中,《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系馮友蘭本人編定,前者收錄與《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哲學論文,后者則上編收哲學論文,下編收雜文。其余三卷俱為新編:未收錄于前兩卷的雜文和譯作分別編入《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三松堂譯著》,而未收錄于前兩卷的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則組成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本書的主要內容在于矯正后人對荀子天論和性論之誤解。荀子言天道,分本體與現象兩部分。本體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無形,這屬于天職的部分。現象即能生之本體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有其運行的規律,所謂“天行有常”,故人若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這屬于人職的部分。荀子講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強調人偽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論性,認為人既有好利疾惡之性,亦有好義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惡不等于惡,人一味放縱好利疾惡之性,以至爭奪生而辭讓亡、殘賊生而忠信亡,才是惡。同理,好義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學至全盡、知類明統、深思熟慮,實際上建構出禮儀法度來,才是善。荀子批評孟子的性善說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是因為孟子不重視后天人為之偽。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樸,無所謂善惡。故與其說荀子是性惡論者,不如說是善偽論者。
唐端正 ·中國哲學 ·7萬字
《莊子的智慧》以莊子的寓言故事為主,通過這些這些故事的現代解讀與評論,講述莊子哲學的智慧。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陳列這些成果,尋求撮其所善,取其所長,結合作者自己的長期教學與研究的心得,深入開掘莊子的思想內涵,闡述其現代社會價值與意義。本書為“自然堂叢書”之一。
李大華 ·中國哲學 ·10.7萬字
《商君書》始稱《商君》,又名《商子》,是一部先秦時期的政治論文合編。書中記載的商鞅之學,不僅為秦國開啟了百年帝業,更一舉奠定了秦之后兩千年中國古代政治的基本形態。本書著重于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背景下,全面呈現商鞅其人其學的思想軌跡、政治理念和制度設計等。解讀國學典籍奧義、尋繹傳統文化脈絡,為當代的國家治理提供可靠的歷史借鑒,為大專院校的教學、科研給予資料參考,為普通讀者打開一扇了解法家思想的大門。
徐瑩 ·中國哲學 ·18.8萬字
“感知”“理知”“自我認知”是著名哲學家陳嘉映先生長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題。秉持一貫的論述特點,在本書中,他從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學中此類論理詞背后的理路,進而拆掉概念的圍墻,將其貫穿、打通,讓我們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我們生活的聯系。不管談感知、理知還是自我認知,他總是連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談,連著整個時代、人類經歷過來的一個個時代在談。在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面對技術化、數字化的大形勢,如何認知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認知我們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視角,讓我們對這個世界重新產生感覺,更有力量去應對當下的問題。這不是艱澀的哲學論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終關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學家將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給我們聽。
陳嘉映 ·中國哲學 ·14.5萬字
這是一本為儒學正名的著作。在當前社會上存在一些對傳統儒學認識有誤的背景下,作者闡述了儒學經典中的觀點,如“和”“忠”“禮”“中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存天理,滅人欲”等,提出自己的認識和分析,并從文獻入手,論證了這些儒學精華的真正內涵,指出了大眾對其理解的誤區。對于儒學要真正回歸中國社會,普遍地對社會成員發揮它文明價值觀的教育作用,有很大的意義。
白平 ·中國哲學 ·15.8萬字
《終南學刊》是終南文化書院創辦的院刊,致力于研究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續道統,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承學統,倡導思想批判與開新,立政統,注重現實觀察與反思為宗旨。
終南文化書院 ·中國哲學 ·16.4萬字
《顏氏家訓》是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是顏之推關于立身、治家、處世、為學的經驗總結,該書見解獨到,思想通博,不落時俗,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封建時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這本家訓在后來的一千多年里被經久傳誦,被后世尊為家訓的鼻祖,享有“古今家訓,依次為祖”的美譽。本書在保證主旨內容不變的前提下,采用了原典、譯釋、解讀三位一體的論述方式,來闡釋《顏氏家訓》的內涵和主旨,以便讀者輕松讀懂、理解并運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書中,我們插入了大量古代案例,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一邊引“經”據典,一邊借古明今,相信會讓讀者對顏之推的思想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諸葛文 ·中國哲學 ·13萬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丫丫遇到了一只流浪狗,并在追逐小狗的過程中,撿到了一本書——《莊子》。奇怪的事情不斷發生,丫丫意外進入了一座奇怪的花園,并在花園中遇到了《莊子》這本書的“精魂”——蟲蟲園丁。蟲蟲園丁告訴丫丫這座花園不是別處,正是她自己的“心靈花園”。通過一次次談心和聊天,丫丫從蟲蟲園丁那里知道了很多莊子的小故事和哲學思想,也解決了她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系列介紹:本系列選題是一套適合兒童閱讀,貼近兒童語言,融入日常生活,又遵照國學經典原著精神創作而成的一套兒童小說。小說構思巧妙、想象神奇,講述一位8歲女孩丫丫與國學名著中幻化出來的“精魂”(精魂是一本書的思想精髓)之間發生的對話和故事,通俗地將小讀者帶入《論語》《莊子》《詩經》的博大思想和智慧里。本書特邀畢業于中央美院的青年插畫藝術家子衿配圖,為該書增添了唯美又活潑的中國風韻味。
明霞著 子衿繪 ·中國哲學 ·3.8萬字
南先生認為《大學》原文本來就是儒家追求“內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邏輯嚴密,文氣通順,粲然可觀,不必加以篡改。為了向大眾揭示原本《大學》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義,先生特依據西漢小戴所傳曾子《大學》原經,對其本旨重新加以闡釋,內容包括《大學》的價值,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的修養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內圣(明)之學,“修身”至“治國”的外王(用)之學,內外兼修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歷史教訓,王朝更替與儒學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與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會古今,取精用宏,妙語連珠。《大學》原文僅千余字,而此“微言”約有四十萬字,講解之詳盡、涵蓋有關學養之廣闊不言而喻。
南懷瑾 ·中國哲學 ·16.8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了北宋理學家呂大臨道學理論的闡釋徑路和特點,依次考察了呂大臨思想形成的道學背景、呂大臨經學詮釋中對道學理論的體認和把握特點,以及作為呂大臨理論體系的天道性命論、心性修養論和禮學實踐論的具體內涵,最后簡述了道學的現代哲學意義。本書認為,呂大臨的道學理論,承接《孟子》、《中庸》“盡心知性知天”的心性之學傳統,貫通并重釋了《易傳》的“窮理”、“成性”與《大學》的“正心”、“格物”等道德修養徑路,以天道性命為根源,以本心為基點,以禮教為常道,融合關洛兩派學風,發揚了孔孟儒學上達與下學并重、德性與禮法兼修的精神傳統,表現出關注道德實踐和禮法教化落實的特點;呂大臨典型地反映了初創期的道學理論與儒家傳統經學、禮學的互動、轉化及其自身的生成、演進狀況,也展現出道學內部相近的問題意識和不同的學風傾向之間的相互激蕩過程。
邸利平 ·中國哲學 ·17萬字
《洪范》與先秦思想之間的關系這一課題,還很少為學術界所關注。作者通過對周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管子》、韓非子思想與《洪范》關系的研究發現:這些偉大思想家的思想來源都與《洪范》密不可分。同時,作者還對《洪范》的作者及成篇時代的不同觀點進行了梳理,并總結出其爭論的焦點所在。其次通過成篇時代考察、《燹公盨》與《洪范》的關系、《書》初次集結的時代、《洪范》的語體特征五個方面的論證,指出《洪范》是因為周武王訪問箕子,由箕子陳述,周初史官記錄而成的。
張華 ·中國哲學 ·17.3萬字
李慈銘是晚清著名的學者和藏書家,其藏書題跋、批校學術價值極高,已有整理本行世并為學人所重。然而反映其其藏書全貌的書目則迄今未有整理本。
張桂麗 箋證 ·中國哲學 ·7.5萬字
敬天與崇祖是儒家二大信仰支柱,天論是儒家學說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兼具學術與宗教雙重品格,本書通過對先秦兩漢儒家天論的梳理,意在揭示儒家敬天與崇祖同本共源,其內涵都來自以“生生”為核心的宗法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敬天思想有著超越學術義理層面的宗教性本質。
石磊 ·中國哲學 ·11.6萬字
導言說明了何謂黃老道家,黃老道家的演變歷史,黃老道家的研究為何重要,黃老道家的主要特征,以及出土文獻中有哪些文本值得作為黃老道家的文獻來研究。第一章集中闡述了黃老道家兩大側面——老子與黃帝各自的作用與功能,討論了這兩者為何能夠構成互補的關系。后面四篇則分別是對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上海博物館藏竹簡《恒先》、《凡物流形》、《三德》這四種出土文獻的詳細研究,涉及到黃老道家的宇宙論、人性論、氣論以及特有的思維結構和語言表達方式。
曹峰 ·中國哲學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