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的目的不是概括或取代《悲劇的誕生》一書,而是幫助讀者深入閱讀原著。我們希望讀者將原著與本書同步閱讀。讀者可以一邊閱讀尼采如迷宮一樣的論證,一邊參考本書的評論。本書對原著所有的章節,及其中大部分的段落都有評論。在不同章節之間,我們盡量采用交叉引用的方式,以便讀者閱讀。我們不僅對尼采的論證以及文本風格進行解析,同時也提供背景信息。我們不希望本書抹殺原文,理解原文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原文......
(英)道格拉斯·伯納姆等 ·理論流派 ·13.7萬字
《現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以心性問題為主題,以現象學為研究視角,收集了19篇專題文章。其中,包括9位中國學者的11篇論文:陳立勝討論儒家思想,特別是王陽明哲學的4篇論文。中國臺灣學者李明輝1篇論文《再論牟宗三先生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劉海濱1篇論文《“致”良知與“信”良知——良知教的實修方法及其難點》。倪梁康1篇《觀·物——唯識學與現象學的視角》。張衛紅1篇《良知與自證分——以王陽明良知學為中心的論述》。張祥龍1篇《良知與孝悌——王陽明悟道中的親情經驗》。青年學者張任之、鄭辟瑞、朱剛各1篇論文。3位外國學者的5篇論文:瑞士現象學家耿寧2篇論文《人的平等》(討論平等與共同體),《什么是倫理上的惡》。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南麟2篇論文《革新倫理學:胡塞爾和孔子》《論由丁若鏞與費希特的對話所展顯的道德本能現象學》。瑞士伯爾尼大學哲學系教授馬愛德(EduardMarbach)《胡塞爾的發生現象學轉向——其方法在應用現象學中的可能性與局限性》。這些論文主要涉及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心性哲學與現象學的比較研究、中國佛學與現象學的對比研究,集中代表了中外心性現象學研究的最新趨勢。
倪梁康 張任之 ·理論流派 ·28.3萬字
死亡恐懼下的人性底線,極權廢墟上的良知反省,重塑德國戰后國民道德的經典之作。二戰結束后的1945年至1946年冬季學期,雅斯貝斯在海德堡大學作了關于德國的罪責問題的主題演講,后集結成書出版。本書對于德國戰后清算歷史、反省戰爭罪責、促進國民對歷史的理解和判斷、重塑其道德和政治意識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雅斯貝斯對德國人的戰爭責任所做的法律、政治、道德和靈魂四個層面區分的論斷,被認為是關于集體罪責問題分析最為經典的倫理框架之一,不僅影響了德國戰后幾代人,也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
(德)卡爾·雅斯貝斯 ·理論流派 ·10.1萬字
萊布尼茨不僅是西方近代大陸理性派認識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而且還是西方近代經驗論和大陸理性論的集大成者。其認識論思想在西方認識論享有重要歷史地位。萊布尼茨的認識論思想在其《人類理智新論》中得到了全面闡述,但在《人類理智新論》寫作之前或之后,萊布尼茨還寫有一系列重要論著。《萊布尼茨文集(第5卷):認識論文集》收錄了萊布尼茨1670—1715年間的19篇短著和書信。其內容主要包含三個方面:萊布尼茨的天賦觀念學說。萊布尼茨的大知覺理論。萊布尼茨的真理學說。
(德)萊布尼茨 ·理論流派 ·36.2萬字
《法國哲學》輯刊由中國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馮俊教授任主編,本書為第五輯,主題為“唯靈論與唯物論”,包括4個欄目、14篇文章。
馮俊主編 ·理論流派 ·20.6萬字
本書是根據作者多年來在書院的經典講堂講課內容所輯,共十卷。本卷是對內容包括對《道德經》的解讀。全書注重在傳統經典中融入現代精神,將難解的經典義理以生活化的實例佐證闡釋,并糅合諸家經典,依經解經,把經典和當代學術成果和現實生活巧妙融會貫通,為讀者閱讀傳統經典開啟了方便之門。作者以易經來解讀《道德經》,認為《易經》始乾、坤,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剛健中正、自強不息,正體現乾卦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以老子為主的道家思想柔和含蓄、厚德包容,又是坤卦智慧的高度發揚。那么《道德經》能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什么啟發和幫助呢?作者有很多獨到精辟的見解。
劉君祖 ·理論流派 ·15.7萬字
本書作者提出了一種有我的非還原的物理主義,即把經驗主體和經驗事物作為基本存在物,既承認自然科學語境下的物理事實亦強調日常生活經驗中的經驗事實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過對物理主義的基本介紹,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質,并回顧物理主義傳統,考察當代物理主義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義”觀念基礎上,運用經驗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證據法討論了意識、因果、規范、自我等問題,對于理解我們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個不同的圖景。
梅劍華 ·理論流派 ·26.5萬字
人生需要冒險,冒險需要勇氣;家庭的首要德行不是公正,而是愛或情感。這是一本面向青少年讀者的哲學普及讀物,重點在于探討人際關系的問題,涉及世界觀和人生觀等議題,全書共分成十二篇章,帶領讀者深入十二道探索自我,處理人際關系,每一篇章均是社會重要價值的哲學課題。本書將帶領孩子們認識中西著名哲人的學說和論點,讓孩子們可以幸福地追求人生目標。
梁光耀 ·理論流派 ·8.1萬字
舍勒思想以其哲學人類學最富盛名,但舍勒為何要提出哲學人類學構想,其問題意識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當的把握。舍勒的整個思想建構是從現代性問題出發的,其哲學人類學構想亦如此。對人的觀念嬗變的關注,是舍勒的現代性思想的重要基點。憑著展開一種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綜合學術探索,旨在推出一種新的與市民時代有內在聯系的哲學,確立一種能埋葬市民時代的思想方法的規范性思想體系,這就是舍勒哲學人類學的遠景。
(德)馬克思·舍勒 ·理論流派 ·15.6萬字
《自由思想的倫理》初版于1888年,1901年經修改后再版,基本上是皮爾遜1882-1887年間的講演和論文的匯集。本書是皮爾遜精心研究和沉思的結晶,也是他的理智的自由漫游和激情的自然噴涌的結晶,其內容之豐富、資料之翔實、說理之透辟、思想之敏銳、行文之典雅均堪稱典范,不愧是一部名副其實的經典著作。
(英)卡爾·皮爾遜 ·理論流派 ·33萬字
每個人對虛構對象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也從來不曾離開過虛構對象。但是,關于虛構對象的形上學探究并不容易。《虛構對象的形上學》正是對虛構對象的形上學本質進行探究的一本嚴肅的哲學專著。在對虛構對象實在論進行辯護的基礎上,作者對觀念主義、柏拉圖主義、可能主義和創造主義等主要理論形態進行辨析與評估,進而創造性地提出并辯護合取創造主義虛構對象理論,還對相關的語言哲學難題(包括否定存在難題)進行解答。
徐敏 ·理論流派 ·26.1萬字
《哲學研究》編著者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自1953年正式出版以來,對二十世紀后半葉以來的世界哲學面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是維特根斯坦后期的代表作。其中主要批評了其前期有關語言、心靈和世界的思想,提出了相關的新的理解,認為語言、心靈、世界三者之間的一致關系發生在語言之內,而非語言之外;并對哲學的本性做出了全新的詮釋,斷言哲學研究就是語法研究。本書的中文翻譯工作可以回溯到1989年,譯者韓林合決定以維特根斯坦作為博士階段的研究方向,《哲學研究》的翻譯工作從那時就已經斷斷續續地開始。有鑒于維特根斯坦在哲學領域的巨大影響力,本書是哲學研究者的必備經典書目。
(奧)維特根斯坦 ·理論流派 ·17.3萬字
本書脫胎于復旦大學的課程“朱子學與陽明學”,又借鑒了日本“文庫本”中島田虔次《朱子學與陽明學》、小島毅《朱子學與陽明學》等的寫法,結合思想史與哲學史,用“十講”的容量,介紹了以朱子學和陽明學為代表的宋明理學,其產生的思想背景、社會背景、問題的源流、義理脈絡以及大致的發展過程。
吳震 ·理論流派 ·23.8萬字
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是德國人,是20世紀非常著名的哲學家,其開創的現象學在當代哲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影響。本書主要研究胡塞爾的認識批判問題,以及與認識批判緊密相關的部分:胡塞爾對近代認識論的批判,并附帶凸顯出胡塞爾現象學的認識論對于近代認識論的超越之處。因此,本書可以視為胡塞爾的現象學認識論的導論,是筆者今后所開展的“現象學認識論”專題研究的重要序曲。
何濤 ·理論流派 ·38.4萬字
本書針對當代空間理論做一系統的哲學反思。空間與時間一樣是哲學研究的基本范疇,但是與時間范疇不一樣的是,時間概念獲得哲學家們的青睞,而空間概念并沒有獲得深入的思考。本書從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系統反思空間概念的流變,并揭示其存在的哲學向度、辯證向度、認識向度與方法向度。
冉思偉 ·理論流派 ·20.3萬字
《推動者、因和必然性——亞里士多德理論哲學研究》討論亞里士多德理論哲學的核心問題:不動的推動者及其必然性。一方面,的不動的推動者,作為“神”和的現實性,是亞氏形而上學的拱頂石;另一方面,不動的推動者,作為運動和變化的發動者,是亞氏自然哲學的核心概念。從模態的角度考察亞氏的理論哲學,我們會發現必然性概念被用來刻畫不動的推動者的存在狀態,因此對于不動的推動者的考察離不開對其必然性以及必然性本身的考察。《推動者、因和必然性——亞里士多德理論哲學研究》以前沿的視角,用論證的方式探討了亞里士多德理論哲學,有助于讀者了解亞里士多德哲學乃至整個古希臘哲學的關鍵問題。對于當代形而上學中的模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從《推動者、因和必然性——亞里士多德理論哲學研究》中獲得古代處理類似問題的視角。
王緯 ·理論流派 ·16.9萬字
《思想的力量(第9版)》是迄今為止覆蓋面最全的哲學史讀本,內容包羅萬象,縱覽了西方從古至今的所有哲學理論流派。全書寫作風格生動,讓哲學變得通俗易懂,卻又不至于過分簡化,每章章末還附有重要思想家的原著選讀。作者著重展現了哲學思想如何影響人們的現實生活,考察了哲學思想與人類歷史、日常生活的互動關系。本書作為美國大學經典哲學教材,至今已出到第9版,廣受各類讀者歡迎。
(美)布魯克·諾埃爾·穆爾 肯尼思·布魯德 ·理論流派 ·55.7萬字
一介儒生王陽明,為什么能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為什么能成為曾國藩、梁啟超、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后世無數陽明心學的踐行者,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輝煌事業?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人生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強調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陽明心學的傳世典籍《傳習錄》,深入淺出地闡釋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松領悟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獲得幸福完滿的人生。
王覺仁 ·理論流派 ·21萬字
本書在掌握康德關于因果性的主要文獻和國內外基本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對康德的因果性理論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中關于康德因果性理論劃分為自然因果性、自由因果性和目的因果性三個層面,尤其是關于目的因果性的劃分,有其獨到的見解。本書資料翔實、論說充分、結構合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
劉鳳娟 ·理論流派 ·20.9萬字
本書是法國著名哲學家帕斯卡的經典作品選編。全書由思考入題,講述道德、信仰、思維等人生主題。解答了許多哲學回答不了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帕斯卡洞悉了宇宙的真相,窺見了人類的奧秘。在他看來,人就像蘆葦一樣脆弱,但因有思想而偉大。翻開本書,直抵人生的終極秘密。
(法)帕斯卡 ·理論流派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