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部從胡塞爾的先驗主體間性現象學的視角對自然科學的哲學研究。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自然科學現象學研究綱領的論證和闡明;第二部分是闡明先驗主體間性現象學的理論框架;第三部分是用先驗主體間性視角分析科學理論的歷史發生構成和發生邏輯學構成,以及科學理論的本體論、意義和真理等主題,澄清科學在生活世界中的奠基問題。對自然科學及自然的先驗現象學研究是建立胡塞爾設想的先驗的、歷史的現象學階段的重要主題,也是現象學與自然的對話。
張昌盛 ·理論流派 ·24.3萬字
本書為國內外第一部全方位對20世紀現代派旗幟性詩人、批評家艾略特的文學思想進行整體系統研究的著作。全書由緒論、十章以及結語三個部分構成。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色和優點:一是擺脫了國內外普遍存在的碎片化、單一化的研究舊式。本書原發性地、創新性地以文學思想整個體系為切入點,并通過與阿諾德、白璧德、龐德等人文學思想的對照式研究,深入闡發了艾略特文學思想的源流、影響和價值;二是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深度結合。該書不僅從文學本體、哲學、宗教等多個維度對艾略特文學思想的理論特征、內涵、意義等方面進行了透徹深入、辯證客觀的解讀,還在基于實地考察、文獻考據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全新的學術觀點,挖掘出了諸多前人未及的史料。
蔣洪新 ·理論流派 ·24.3萬字
本書以四書學在元代的初步確立為主題,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四書學從向北方傳播、得到新統治階層承認、在南北方的宗派和師承,到傳承有序、初具規模的整個思想史圖譜。全書材料扎實全面,條理清楚明白,行文流暢,對元代四書學的演進發展做了宏觀周全、微觀細致的說明,對了解四書學的起步階段是一個信實的參考書和指南。全書分為正文和附錄兩個部分,正文為五章加一個導言,系統介紹了元代四書學的基本情況。附錄是作為正文研究基礎的四書學史料,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各種元代四書著述,包括大量關于已經佚失的古書的資料,是了解該時期四書學狀況的基本的、必要的參考文獻。
周春健 ·理論流派 ·32.3萬字
本書基于相對與絕對的關系視角,在全面挖掘文德爾班和李凱爾特價值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剖析歷史與價值、絕對價值與相對價值、價值與評價等的關系問題,并從共時態角度將新康德主義的思想與同期學者的理論做橫向比較,打開新康德主義價值論的對話空間;從歷時態的角度開啟新康德主義價值論與現代價值論對話的廣闊空間,整合當代價值論的思想資源,加深對相對與絕對價值關系的理論意義的理解。
王亞珍 ·理論流派 ·16.7萬字
“哲學史方法論”是武漢大學哲學系三十余年來的經典課程,由哲學系老前輩蕭萐父、陳修齋、楊祖陶等人創立。該課程的學術信念是,按照德國古典哲學的傳統,把哲學史和哲學看作是一致的(即歷史和邏輯的一致)。作者在授課過程中將這一古典哲學傳統與西方現代哲學,特別是胡塞爾現象學的新思路進行了融合,并致力于使學生們意識到,現代西方哲學并未與“古典”哲學脫離,而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古典哲學中的精華得以展現自身生命的全部潛能。本次再版,作者對全書進行了整體修訂,并補全了原“第十三講”中未完成部分,使講稿擁有了更完整的面貌。
鄧曉芒 ·理論流派 ·43.7萬字
在當代STS的學術圖景中,行動者網絡理論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理論資源之一。因此,這一理論也成為近十年來國內學術界集中關注的焦點。本文集將聚焦國內學術界對行動者網絡理論的研究,分別按照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哲學基礎、行動者網絡理論的邏輯架構、行動者網絡理論與科學技術哲學、行動者網絡理論的應用性研究等專題,組織國內相關優勢研究力量,完成書稿撰寫。該書將會對國內學界有關行動者網絡理論以及STS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劉鵬主編 ·理論流派 ·21.9萬字
《合理性之尋求》是有關荀子思想研究的論稿,由導言和十二篇論文所組成,論題大體圍繞著天人關系、名實辨說、古今禮法和當代新儒家的荀子詮釋等四個方面展開。《合理性之尋求》采用議題式的方式,思考和探索荀子思想所可能具有的理論意義,同時也盡可能地依融貫性的論述,參照富有啟發性的理論系統,在引介當代荀學研究的學術論述和視野的前提下,揭發荀子思想中諸多觀念所可能涵具的“意義剩余”,并借此引發學者對荀子思想的進一步思考。
東方朔 ·理論流派 ·30.7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分析哲學若干基本理論問題新探”(項目批準號12AZD072)的結項成果之一,本項目結項等級為“優秀”。上編為“批評性評論”,其中第一專題為“早中期分析哲學”,第二專題為“克里普克哲學”,第三專題為“新近分析哲學”本書下編為“理論性建構”,由9章組成,在批判性審視當代西方哲學有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闡發和論證了一些帶有很大原創性的比較系統的哲學觀點和學說。
陳波等 ·理論流派 ·66.5萬字
中國現當代美學史是古代美學向現代美學的轉型史,也是西方美學與中國美學的化合史。本書以“美是有價值的樂感對象”為理論指導和對話依據,以超功利的形式美和有價值的內涵美為視角,以美學原理與藝術概論為抓手,考察美學學科在中國現當代的歷史演變。本書指出,近代是中國現代美學思想的奠基時期,“五四”前后是現代美學學科的誕生時期,1928年“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論爭至1948年是從主觀論美學走向唯物論美學的時期,50年代末是中國化美學學派的創立與馬克思主義美學地位的確立時期,八九十年代是實踐美學原理的定型與突破時期,21世紀以來是美學的解構與重構時期。在六種分期的邏輯把握下,本書選取了代表性的人物或著作加以實證研究和客觀評述。
祁志祥 ·理論流派 ·64.2萬字
中晚明良知學的走向是陽明后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作為王陽明的二傳弟子,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在良知學的“展開”與“轉折”之間,開創出良知學的“調適”路向。此既體現在本體論上,又體現在工夫論上。在本體論上,不論是對心性本體的由體而用而體用合一式的理解,還是對心性本體與經驗世界關系的中道詮釋;在工夫論上,不論是對徹悟本體的工夫原則的把握、對先默識后敬存的工夫框架的建構,還是對研幾與收斂這兩種特色工夫的強調:皆是此種“調適”路向的豐富展現。由此形成了塘南思想集中晚明王學之大成、熔宋明儒于一爐的特征,從而奠定了塘南思想在宋明儒思想序列中的獨特地位。
程海霞 ·理論流派 ·32.8萬字
本書所研究的“思想”是人們正在思想著的思想,它是鮮活的、動態的、建構的、生成和消逝的、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而非靜態的。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實踐觀與人學理論為指導,汲取認知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等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相關成果,力圖在客觀的立場上以開放的理論視角探討思想及其基礎。全書共分五章,前三章著力于思想本身,界定梳理思想、思想的功能、思想的選擇,后兩章探究思想的基礎,我們把思想與現實的張力歸入思想的基礎,是因為,在我們看來,它是實踐基礎的進一步展現。立足現實、實事求是,是思想與現實張力不斷打破與重新建立、保持適切距離的基礎,也是思想超越性作用發揮的前提。
王玉香 ·理論流派 ·23萬字
本書收入的文章大部分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寫。本書大體分為兩部分,一是以理論闡發的哲學思想,另一部分是以當代中國現實為基礎所論述的一些理論和實際問題。本書既是對辯證法范疇的探索、研究和闡發,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思考和感受。
趙鳳岐 ·理論流派 ·32.6萬字
斯坦利·卡維爾(StanleyCavell,1926—2018)是美國著名的日常語言哲學家之一,在哲學領域主要以對維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獨特解讀而聞名,并被視為美國“新維特根斯坦”的代表性人物。同時,卡維爾是位力圖將日常語言哲學廣泛運用于詩學理論及文藝批評中的學者,其電影理論、浪漫主義詩學及莎士比亞戲劇研究在西方學界影響巨大。《日常理性及其責任:斯坦利·卡維爾哲學及文藝思想研究》是國內研究卡維爾的專著,涵蓋了卡維爾的日常語言理論基礎、電影本體論思想、莎士比亞悲劇批評、認識論批判及浪漫主義詩學思想,旨在引介卡維爾的日常語言哲學思想及其文藝批評應用,并試圖展現卡維爾思想背后隱藏的思想史線索,為哲學如何融入文藝理論與批評提供了新的視角。
林云柯 ·理論流派 ·20.6萬字
《治道:概念·意義》是一部有關儒家治道的基礎性研究之作,也可以說是一部有關儒家治道的概念史著作。全書圍繞著“治道”一詞以及與治道相關的八個基本概念,即治法、治具、治術、治體、政道、王道、人道、中道,以《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一部分現代新版古籍資料為基礎,以經、史、子、集文獻為框架,以先秦至明清兩千多年歷史為跨度,詳細分析每個概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起源、使用、含義及其演變。
方朝暉 ·理論流派 ·21.3萬字
這是中國近代思想家譚嗣同的哲學著作,于1896—1897年間陸續寫成的。全書共50篇。該書以佛教哲學為理論框架,糅合中國傳統與西方學術,欲將宗教、哲學、科學融為一爐,以“沖決羅網”為號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國的維新派、革命派群體中影響巨大,時人曾譽其為“維新運動的圣經”。本書主要內容為抨擊封建社會宣揚三綱五常的專制制度、提倡資產階級平等與民主觀念;主張維新變法運動,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作者對封建專制主義統治下舊思想、舊傳統的批判,是為宣揚維新變法與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主張做準備;而對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提倡,反過來更加深化了對君主專制以及綱常名教的批判。本書反封建的激進思想,對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譚嗣同 ·理論流派 ·5.5萬字
如果把現代性看作一個憂郁的譜系,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鏈條上各式面孔的哲人們:憤怒的馬克思,憂郁的波德萊爾,沉悶而壓抑的韋伯,打碎一切、生活在“虛無”廢墟中的尼采,走向“碎片”化的齊美爾,以及試圖通過“廢墟”指點迷津的本雅明。如果說“理念、理性、啟蒙”承載了確定性的歷史,那么“現代性”則承載了對“當下”的全部思考,宣布了“動蕩不安”的合法性。
安麗霞 ·理論流派 ·16.2萬字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心的分析》是英國哲學家羅素于1921年寫成的一部著作,也是早期分析哲學目前的一部經典之作。1921年,羅素應邀來華講學,其中在北京大學作了一系列關于“心的分析”的講演。書中搶先發售系統闡釋了羅素的中立一元論思想,體現了羅素哲學思想的一次重要轉變。
羅素 ·理論流派 ·17.1萬字
本書對朱熹心性論思想進行了系統梳理,試圖破除近代以來學界心學派與理學派二元對峙分類法帶來的分歧與誤解,根據朱熹“理一分殊”理論開創性地提出了“分殊體用”的本體論詮釋模式,以此來解讀朱子“理”“心”“性”“太極”等多個本體概念之間的關系等,呈現朱熹心性論的內在結構與開展邏輯;在比較研究中,重新認識朱熹在此領域的繼承與開拓,并嘗試揭示朱子心性論對于當下社會道德重建與價值重構的理論意義。
王緒琴 ·理論流派 ·22萬字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許多國家、民族以及各種文化中就已出現了各種有關“讀心術”的記載。在同人打交道時,我們常常會把高興、害怕、喜歡、想要、相信等各種心智狀態歸屬給自己或他人,但我們是如何歸屬并理解自己或他人的這些心智活動的呢?這涉及哲學史上最古老的認識論問題:讀心。本書對“讀心”現象進行了歷史溯源,然后從日常情境、心理行為實驗以及認知科學實驗等展開,對以上三種路徑做出了細致地說明,為讀心理解呈現日漸清晰而完整的畫面。
于爽 ·理論流派 ·8.9萬字
新弗雷格主義是數學哲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流派,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活躍于數學哲學領域。本書依據新弗雷格主義者的諸多論文和著作,對新弗雷格主義算術哲學與弗雷格的關系,以及新弗雷格主義的本體論、認識論等進行了重構與解釋,有助于理解新弗雷格主義和當代數學哲學其他流派間的真正的分歧。
許滌非 ·理論流派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