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一部重要對話錄、一部典型的大綜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而且語言頗富文學色彩,充滿了思辨哲理,細細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國》是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震古鑠今。我們要認識當代西方社會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國》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個源頭,是留存下來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專著。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21.7萬字
《城邦與靈魂》追尋著一條柏拉圖留下的明顯線索,即在城邦結構與靈魂結構之間的比較,重新反思了《理想國》的核心主題,以及上述線索的本質和目的。同時,作者還提出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理解柏拉圖在城邦與靈魂之間進行的比較如何運作,要點何在;并將城邦與靈魂之間的比較置于兩個更大的背景之中:一個是古代的修辭理論,另一個是當時的思想競爭,特別是柏拉圖與伊索克拉底之間的競爭。作者以其令人欽佩的洞察力與見識,通過挑戰利奧·施特勞斯、伯納德·威廉斯、喬納森·李爾關于柏拉圖的著作,向讀者們揭示了城邦與靈魂的關系,以及僭主政治與哲學家的選擇。
(美)G.R.F.費拉里 ·西方哲學 ·17.7萬字
房龍的《寬容》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探尋千百年來人類精神上“不寬容”的根由。書中記錄了精神專制造成的恐怖殘酷罪行,說明人類的進步過程其實非常緩慢,摧枯拉朽的運動往往帶來新的不寬容。房龍提醒我們,寬容仍是一種奢侈品,我們現在仍與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遠。不寬容是暴民們自我保衛的一種方式,要做到寬容,人類首先需要戰勝恐懼。
房龍 ·西方哲學 ·17.7萬字
《浪漫主義的根源》以賽亞·伯林1965年關于浪漫主義的梅隆系列講座的BBC錄音結集而成,自浪漫主義定義問題始,中經浪漫主義之濫觴、成長和壯大的過程,至浪漫主義的巨大影響終。結構了然,思維縝密,處處閃耀著天才洞見的火花,伴以伯林特有的雄渾酣暢的即興風格,是一曲令人魂銷神醉的思想詠嘆調。
(英)以賽亞·伯林著 亨利·哈代編 ·西方哲學 ·14萬字
《西方的沒落》出版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布滿創傷的年代里。它認為,歷史不是直線型的,而是循環的,每一種文明在經歷新生、繁榮的階段之后,最終都會走向衰落,而當時的西方文明正走向沒落。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極大爭議,為此,斯賓格勒寫了《悲觀主義嗎?》一文來反駁批評觀點。晚年,他又創作了《人與技術》一文,探究了技術文明的窘境。除以上部分以外,《西方的沒落:斯賓格勒精粹》中還選錄了俄羅斯學者尤里·達維多夫的文章,以21世紀的視角對斯賓格勒進行解讀。
(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 ·西方哲學 ·18.1萬字
在《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所收錄的九篇文章中,以賽亞·伯林探討了近三個世紀以來主導了歐洲歷史發展的一些核心觀念,尤其是追溯了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這樣一些重要思想潮流的興起與流變。伯林所探討的主題包括:歷史中的實在論,政治判斷力,社會主義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與影響,浪漫主義所激起的激進文化革命,俄國的藝術責任概念,以及民族主義的起源與實踐。這些文章展現了伯林極度淵博的學識和啟人深思的洞察力。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25.1萬字
《啟蒙的三個批評者》首次掘取以賽亞·伯林思想史研究項目中的三塊寶石,通過對啟蒙運動的三個批評者的共情視角和深層解讀,闡釋了這一充斥著過度科學思維的運動是如何遭到反對的。這三位批評者所做出的貢獻均無與倫比,維柯確立了人文科學,說明了它何以必然與自然科學不同;赫爾德開創了民粹主義、表現主義和多元主義(伯林把這一觀念發揚光大);反理性主義的哈曼則點燃了浪漫主義之火,這一重要的運動在對啟蒙運動的反對聲中發展壯大。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35.2萬字
在本書所收錄的杰出論文中,伯林討論了馬基雅維利、維科、孟德斯鳩、哈曼、赫爾岑和索雷爾等現代思想史上偉大的“異見者”。這些反潮流者的思想至今仍在挑戰著傳統的智慧,但他們的貢獻卻遠遠不為人們所認知。伯林以其非凡的想象性再創造力量,生動地揭示出這些被忽略和被誤解的思想家的真正創見,并以此來捍衛生活多樣性的理想和自由寬容的觀念。
(英)以賽亞·伯林 ·西方哲學 ·42.4萬字
查爾斯·泰勒加拿大哲學家,晚近英語哲學的關鍵人物之一,社群主義的主將,現任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哲學與政治科學教授。20世紀70年代以來,泰勒以其對黑格爾哲學的再解讀、對原子主義式的消極自由的批評、對社會價值的強調、對西方文化中自我認同觀念發展的梳理,以及對文化多元論的論證,強烈影響著西方思想界。
(加)查爾斯·泰勒 ·西方哲學 ·12.7萬字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學幾乎完全被世人忽視;此后,他逐漸成為各類人爭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對尼采思想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尼采當年曾有預見:“最重要的是,不要將我和不屬于我的思想混為一體!”本書通過對尼采生平與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與歧義,并對百年來人們對尼采作品的諸多誤讀進行了梳理。
(英國)邁克爾·坦納 ·西方哲學 ·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