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擁有儒家價值的范導,并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無懈可擊,但失去儒家價值的范導,卻注定了我們的生活會一無是處。中國文化的現代形態,正在悄悄滋養,想要成就一項事業,就要充滿韌勁地挺住,把它苦苦地熬成傳統。《思想的浮冰》為清華國學院劉東教授的最新力作,希望與讀者分享自己致力于復建清華國學院以來的所思所慮。書中文字在在流露出劉東在現代社會的危機時刻呼吁激活“中體西用”,思考中國文明新立場,熬出中國文化新傳統的良苦用心。
劉東 ·經典著作 ·15.5萬字
這是一位有著強烈道德感的統治者古羅馬皇帝的內心獨白,是一部寫給自己看的書,是自己與自己的12篇對話。該書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在書中,作者思考了自然與社會的關系、宇宙與人生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關系、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同時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作者是古羅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沒有留下什么豐功偉績,但這本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沉思錄》卻被無數代人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該書一直被認為有“一種甜美、憂郁和高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的高貴,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郁,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身處亂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是由于作者的心靈的安寧和靜謐。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8萬字
《道德哲學的問題》據阿多諾在1963年5月至7月的講課稿整理而成,全書圍繞著對康德道德哲學的評說而展開,并結合阿多諾自身的體會,對整個西方哲學傳統中的道德哲學予以了理論反思。在《道德哲學的問題》中,阿多諾分析了道德哲學與倫理學的區別,認為倫理學概念縮小和簡化了對道德或倫理問題的深刻思考,因此他反對用倫理學概念代替道德哲學的概念,主張堅持使用康德意義上的“道德哲學”概念。同時,阿多諾不僅認為道德哲學是一種實踐哲學,還認為在更深層次上,道德哲學也是一種理論哲學,因為理論和實踐在根本上都來自生活,因而具有同一性。在行文上,不同于阿多諾其他著作的晦澀難懂,本書樸實直白、明白曉暢,甚至不乏幽默詼諧之處,讀者從字里行間也可領略到阿多諾的上課風格。
(德)阿多諾 ·經典著作 ·17.5萬字
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李秋零主編、主譯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科學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開發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經過了德文編輯者的詳細??薄V凶g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譯本,同時也對一些名詞、術語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中譯者以其在西方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方面的深厚學養,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可讀的康德著作文本,對康德翻譯與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德)康德 ·經典著作 ·6.2萬字
《善惡的彼岸》是尼采暢論“善”與“惡”兩種價值觀的經典代表作,它從自然人和社會人的角度入手,揭示道德觀念產生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甚至病理條件,挖掘人在不同條件下創造不同的價值觀的共同的原始動力,以重估一切舊的價值,確立未來道德哲學的標準。作品論題鮮明,結構緊湊,條理清晰,論述充分,有助于讀者破除頭腦里的種種偏見、站在“善惡彼岸”進行真誠思考。
(德)弗里德里?!ねつ岵?/a> ·經典著作 ·5.7萬字
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誰更重要?維護個人利益是人類的本性!盧梭認為,最初的人類,每個人都是孤身一人,每個人都是自已的主人,自給自足,只對自己的利益負責。維護公共利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獨立的個人難以在自然中生存,因此人們需要簽訂社會契約,把自身權利讓渡給集體,同時獲得屬于集體的權利,成為公民。集體代表的是公共利益,集體考慮的是公共福祉。作為獨立個體的人類,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作為公民的人類,則要追求公共利益。兩者之間,誰更重要?答案盡在本書……翻開本書,帶你讀懂《社會契約論》,讀懂現代政治的起源!
(法)讓-雅克·盧梭 ·經典著作 ·13萬字
本篇對話加的副標題是“或論快樂”,按照對話風格分類的話,《菲勒玻斯》屬于“倫理性的”。本篇對話中的主要人物是蘇格拉底和一位年輕人普洛塔爾科斯,他和一些朋友一道來看蘇格拉底。這些朋友中有一位叫菲勒玻斯,他與蘇格拉底討論智慧與快樂哪一種善比較大,蘇格拉底認為智慧這種善比較大,而認為快樂這種善比較大。對話展開以后,菲勒玻斯退出了論證,由普洛塔爾科斯和蘇格拉繼續對談。在本篇對話中,柏拉圖對智慧與快樂進行分析,再三指出心靈的事物高于一切感官的娛樂。有些快樂是無罪的,在良好的生活中可以擁有快樂,但心靈比任何快樂或所有快樂都更加接近于卓越。蘇格拉底告訴我們,世上的任何生靈都決不要宣稱快樂是第一位的,我們一定不能停止對善的尋求,靈魂有能力熱愛真理,并能為真理而奮斗。
(古希臘)柏拉圖 ·經典著作 ·14.8萬字
《哲學問題》作者羅素是中國讀者所熟知的當代西方非常負有盛名的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曾獲得諾貝爾獎。20世紀50年代以后熱心于世界和平運動。《哲學問題》原由倫敦Williams&Norgate于1912年出版。中譯本于1959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98年《哲學問題》又由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哲學系教授JohnSkorupski編訂后,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書中增加了Skorupski所寫的一篇導言,附錄有羅素本人于1924年為德文譯本所寫的序言以及進一步閱讀的書目和索引。牛津版的版權最近已由商務印書館取得。現根據牛津版將增補的部分譯出,原中譯文的個別字句亦略有改動,作為中譯本的新版,以供讀者參考。
羅素 ·經典著作 ·9.2萬字
本書對亞里士多德這位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百科全書”式人物的著作進行了介紹,力求對其進行準確、完美的翻譯。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經典著作 ·15.4萬字
本書對《老子》進行分類、譯注和淺析。作者將《老子》八十一章作了全新的品鑒,重新分類,濃縮為上、下兩編:上編包括明道、修身、處世三個類別;下編包括治國、議兵、砭時三個類別。其中,注解部分分為注釋、譯文、淺析,解釋了名詞術語、名物典制等,并依據正文含義,結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對各章逐一做出義理概括和類別歸屬。
張忠鏵編著 ·經典著作 ·6.9萬字
《西方哲學史》寫作于二戰期間,源自羅素在美國費城的一系列哲學史講座。全書共分三卷,按時間順序依次講述古代哲學、天主教哲學和近代哲學。在本書中,羅素從一位哲學家的視角,完整地展現出他對西方哲學歷史發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對重要哲學家的哲學觀點的講述,也包含羅素本人對這些思想的批判。本書將羅素原著七十萬字的內容凝練為不到二十萬字,既保留了原著中最重要的思想觀點與分析論證,也更貼合當下讀者快速掌握、理解經典的閱讀習慣,便于讀者從多方面把握本書的精彩內容。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19.3萬字
《涌現式進化》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勞埃德·摩根的代表作,發表于1923年。本書內容涉及學科相當廣泛,包括哲學、心理學以及生物學等。本書闡明了涌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現象,是事件發展過程中方向上的質變,是關鍵的轉折點,涌現是一種科學,它存在于生命的方方面面。作者系統講述了進化出現的深層原因和發展歷程,揭示了涌現式進化的科學機理和本質特征。
(英)康韋·勞埃德·摩根 ·經典著作 ·13.5萬字
琉善是古羅馬時代的哲學家,在他的名下流傳下來的著作有八十四篇。本書選擇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四篇。前五篇是政治哲學論文,寫作于165至170年;后九篇是無神論文章,寫作于165至169年,其中《亞歷山大—假預言者》是180年以后不久寫作的。篇目次序按照法國人克盧瓦塞(Croiset)的《琉善的生平與著作》一書考證的寫作年代編排。
(古羅馬)琉善 ·經典著作 ·13.6萬字
《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圖就“美是什么”的問題所作的一篇對話,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統地討論美的著作,后來許多重要美學思潮都源于此。對話以詭辯學者希庇阿斯與蘇格拉底對話形式展開。他們分別探討了當時流行的關于美的見解,如美是有用、有益、合適、快樂等,蘇格拉底對這些觀點一一進行駁斥,并提出“美本身”的概念,并認為“美本身”使一切分有了它的事物成為美的。但文中對“美本身”并未給出結論,而是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艱難的”結尾。文中還涉及美與善的關系,認為“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美是善的原因”。
(古希臘)柏拉圖 ·經典著作 ·8.7萬字
《道德經》原名《老子》,漢代的河上公所著《老子章句》,把《老子》整理為《道經》37章,《德經》44章,故有《道德經》之名?!兜赖陆洝纷髡邽槔献樱ㄓ置像酰疃?,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和孔子同屬一個時代,但年齡長于孔子。老子曾任周王室藏書管理者。相傳,《道德經》一書寫于他歸隱時,途經函谷關,守將尹喜向他問道,于是老子才留下這部《道德經》?!兜赖陆洝肥俏覈鴤鹘y文化中一部舉足輕重的經典著作,是我國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它雖然只有五千言,但文約意豐,字字珠璣,句句精辟,內容涉及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科學、宗教等諸多領域。
(春秋)老子 李若水譯評 ·經典著作 ·13.9萬字
本書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個游手好閑但思維縝密的哲學家。整個夏天,螞蟻在為儲備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懇懇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閑地游戲。寒冷的冬天來臨,螞蟻儲備了足夠的食物,而蚱蜢即將死去。故事從這里開始,蚱蜢在他的追隨者面前,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辯護,然后死去。追隨者發現,死去的蚱蜢留給他們的,是一個關于玩、游戲和生活的謎題。作者運用柏拉圖式的對話方式,通過蚱蜢和追隨者之間的對話,為游戲提出了一個精準而大膽的定義,并通過一個個精妙絕倫的例子闡釋了這一論點。本書不同于大部分哲學作品的嚴肅、艱澀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學的洞見、寓言的智慧、文學的趣味與令人絕倒的想象力,讓人讀來暢快淋漓,驚嘆不已。
(美)伯納德·舒茲 ·經典著作 ·13.5萬字
羅素在本書中的觀點形成于1916年早期,當時他在倫敦進行了一系列關于“社會重建原則”的演講,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損失越來越駭人聽聞,而羅素的戰前政治經歷并沒有讓他意識到他的同胞對戰爭是如此渴望,甚而隨著沖突加劇變得更加好戰。因此在1915年年中,羅素通過分析社會行為、理性行為和感性行為的根源全方位地重新審視政治學的理論基礎。1916年,系列演講稿以“社會重建原則”為名付梓出版。其美國版被出版商更名為《人為何爭斗》。羅素意在提出一種政治哲學,它基于這樣一種信條,即沖動比有意識的目標更能塑造人的生活。他把絕大多數沖動歸為兩類:占有型沖動和創造型沖動。他認為最好的生活大多基于創造型沖動,而最糟的生活大多源于對占有的熱愛。國家、戰爭、財產都是占有型沖動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現;教育、婚姻、宗教則是創造型沖動的體現。而解放創造力應成為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原則。本書被不少學者和非專業人士視為羅素對政治哲學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英)伯特蘭·羅素 ·經典著作 ·9.8萬字
叔本華從來不會讓自己局限在對深奧難懂的哲學問題的思考上,除了生命、存在這樣亙古長存的難題,他還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人的意欲,投向了人的生活。叔本華的智慧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貼近大眾感興趣的和關注的問題。因此,本書一方面收錄和整理了叔本華關于人的意欲、思想等許多方面的文章著述和隨筆,展現了他對人的思維問題的積極思考,同時也收錄了叔本華關于心理、天才、自殺、文學等等細碎問題的討論文章,更加多元地向讀者展現叔本華的思想和智慧之所在。
(德)叔本華 ·經典著作 ·9萬字
闡明這本書所發表的論文題材,我沒有用哲理性的說教,也沒有以學者觀點加以探討,也許這對我來說更為合適。我生長在一個以奧義書經典作為日常禮拜的家庭,并且在很久以前父親就作出了榜樣。父親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與神的密切交往,但是他沒有忽略對世界應盡的責任,也絲毫沒有減少對世俗事務的強烈興趣。因此,我希望這些論文能使西方讀者有機會接觸到印度的古代精神,這種精神曾反映在我們的圣典中而今天仍然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印)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經典著作 ·8.7萬字
《哲學書簡》又稱《英國書簡》是伏爾泰1726至1729年避居英國期間,潛心考察英國的政治制度、哲學和文藝,回國后以書信的形式發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書中,伏爾泰宣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宣傳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他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應當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應當人人平等。他主張在法國建立一個在“哲學家”引導下,依靠資產階級力量的開明君主制,國內有言論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對天主教會,激烈譴責教士的貪婪和愚民的說教,他稱天主教教主為“惡棍”,稱教皇為“兩足禽獸”,號召人民粉碎教會這個邪惡勢力。
伏爾泰 ·經典著作 ·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