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南懷瑾著述
作品粉絲 805 人
全部作品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自十五歲至七十歲,閑居隨感所作詩詞之初編合集,收錄他在中國大陸、臺灣以及美國等地創作的絕句、律詩、長短句共計五百五十余首,根據不同時期,分別命名為《西行集》《海屋集》《海東集》《掩關集》《美京集》,同時又附錄其佛門詩偈、楹聯及佚詩數十首于后,可謂詩筆琳瑯,洋洋大觀,充分展現了南先生超拔敏銳的思想見地和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詩歌是南先生思想情感寄托蘊藏之所在,也是弟子們藉以了解南師生命的橋梁,本編所集,皆清涼塵囂之無上甘露也。
南懷瑾著述 ·名家作品 ·3.7萬字
南懷瑾著作權合法擁有者臺灣老古公司授權南師生前多次親加審定,風行大陸三十載,今以全新版本推出平裝版——大陸完備、經典的南師作品集!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論三大道,出入百家言。本書初名《序集》,由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出版,一九九二年一月第二版時改為今名。它匯集了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歷年來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總計七十二篇。分為儒家、易經、道家、經義、禪宗、密宗、健身、歷史、其他九大類,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闡述。內容敘及:古代文獻,諸家學術,社會變遷,文史掌故,經世治學,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蘊,易學源流,佛經大義,禪宗語錄,密教修行,兵法謀略,陰陽術數,瑜伽氣功,保健養生,詩詞歌賦,古文今譯,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辭典雅,見識獨特。南懷瑾先生的著作多為學生根據他講學時的口述整理而成,而本書則基本上出自他的手筆。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老古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4.8萬字
《孟子》這本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萬章》是《孟子》一書七篇中最短的一篇,但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篇。孟子與萬章師生二人,針對許多話題,展開連串針鋒相對的妙問妙答,問答犀利又充滿禪機,內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數千年來炎黃子孫心中的疑問。南懷瑾著述的《孟子與萬章》將《萬章》與《禮運篇》、《論語》等儒家經典相互發揮,闡揚儒家學說精髓,并將其中的哲理、甚至整個儒家學說與其他學說、教義進行比較,分析《孟子》對人類文化的深遠影響。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7.2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孟子》的講記。《公孫丑》篇屬于《孟子》的第二篇,分為上下兩部分,記載了孟子與弟子公孫丑之間的談話,大部分內容發生在齊湣王當政時期。《孟子·公孫丑》篇記錄了孟子的政治觀點、治國思想以及政治活動,涉及孔子、周公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當時各種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并論及中國文化的諸多問題。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4.9萬字
本書匯集南懷瑾先生歷年來為自己的著作、他人的作品、整理出版的古籍所撰的序跋,以及其他文翰,總計七十二篇。分為儒家、易經、道家、經義、禪宗、密宗、健身、歷史、其他等九大類,對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精深的闡述。內容敘及:古代文獻,諸家學術,社會變遷,文史掌故,經世治學,為人之道,孔孟精髓,道藏珍蘊,易學源流,佛經大義,禪宗語錄,密教修行,兵法謀略,陰陽術數,瑜伽氣功,保健養生,詩詞歌賦,古文今譯,以及作者的行履交往,等等。文辭典雅,見識獨特。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4.9萬字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一大宗派,其獨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思維方式,曾對古代社會的朝野人士,尤其是士大夫階層產生了極為深廣的影響,使之與中國思想文化史結下不解之緣。研究禪宗的形成、發展和演化,探求它在各個時期的特點,也因此而成了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大課題。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介紹早期禪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通俗易懂,簡明扼要,便于初學者閱讀。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6.5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講解《維摩詰經》的記錄。《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三卷,通行后秦鳩摩羅什譯本。內容著重描寫達到解脫境界不一定要經過嚴格的出家修行生活,關鍵在于主觀修養,闡揚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懷瑾先生認為,《維摩詰經》是與整個佛法、佛教、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關系最大、影響最深的一部重要經典。《維摩詰經》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本位而解脫成佛的法門,也指出十方三世諸佛如何證道,如何得解脫,如何證得菩提之路。南師用簡單明了的語句,深入淺出,讓讀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經優美流暢文字下的深厚含義。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24.1萬字
南懷瑾先生常謂:立國之本是文化。中華民族歷經千年萬載,文化淵遠流長,在新世紀到來之初,世界瞬息萬變,炎黃子孫又該何去何從?本書為南懷瑾先生于廿一世紀初應各方邀請之講課記錄,內容涉及廣泛,但終不離文化之根本;除凸顯眾所關心之話題,更望能喚起讀者對文化教育之重視。
南懷瑾著述 ·中國文化 ·10.5萬字
《悅心語(南懷瑾先生著述佳句選摘)(精)》是南懷瑾先生語錄集,以筆記形式呈現。取材自南先生《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禪宗與道家》等著作。編者“斷章取義”,稍加整理。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簡短,通俗易懂,便于現代讀者閱讀。在保存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聲浪中,有許多重要的學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儒釋道大師——南懷瑾先生。近半個世紀來,南師教化涵蓋了儒釋道,融匯了諸子百家,更及于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歌賦,其影響既深又遠。南師著述等身,不落窠臼,以個人親身經歷和獨到見解,配合歷史經驗,站在時代高點,闡揚中國傳統文化、人生哲學,使現代人得以了解中國文化、歷史、哲學的精深奧秘,并幫助現代中國人整理出傳統人文文化的基礎性讀本,同時也有助于現代中國人找回民族自信心和文化歸屬感。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南師在蘇州太湖大學堂辭世,享年九十五歲。南師已逝,卻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遺產,那就是他的著述。每在閱讀時,總會有一些詞句,溫暖、和煦,或一針見血——觸動著我們的內心,難以忘懷。在南師離世屆四周年之際,本社特將這些打動人心的詞句選摘成冊,讓我們能隨時翻閱,感念南師;也提供我們行走人世間為人處世的準則,更是一帖帖調適胸中糾結、矛盾情懷的良藥。南老師,我們想念您,懷念您!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1.4萬字
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專題演講。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及其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做了透辟的論述,提出了許多值得審思的問題。清末民初的社會思潮,重大的政治事變,中西文化的沖撞,學術思想的演變,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現代的道德價值觀念,老少之間的代溝,新舊不同的讀書,舊八股與新八股,私塾與家教,尊師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個性、學識、心理、經驗、行為,等等。言語委婉,啟人心智。
南懷瑾著述 ·社會學 ·8.3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孟子·離婁篇》的講記。從《離婁》這篇開始,屬于《孟子》的下半部,這下半部發揮孔子思想的精神,具體而微,并且深入又廣闊地闡釋了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主要闡述君道、臣道、師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識分子立身處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則,也就是所謂的倫理之道、人倫之道。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8.7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普賢行愿品》的講記(原名“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記”)。作者以通俗的語言,對該經的宗趣大意,特別是一般人不易讀懂的偈頌,做了別開生面的講解,并附列了有關“行愿”(修行與大愿)方面的各種資料。書名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
南懷瑾著述 ·普及讀物 ·10.6萬字
本書是關于《孟子》的講記。作者采用“經史合參”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為“經”,春秋戰國的社會背景、人物活動為“史”,并配合其他種種歷史故事和社會現象,對孟子立身處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響,做了透徹的講述。使讀者能在談笑風生的氣氛中,輕松而又深刻地領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習,增長文史知識,獲取人生智慧。書末附有歷代《孟子》研究書目。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21萬字
《列子》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與老莊并列。它高深莫測,易讀而難懂,以故事、神話的形態,闡釋道家的學術及觀念。《列子臆說》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列子》的講記,共分上中下三冊。南懷瑾先生講述列子,深入淺出、生動自在,以《列子》的內容為研究重點,帶領讀者進入廣闊的視野、深入難測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識的種種局限。列子,這個御風而行的人,要我們從一切自設的框架中突圍,成就天地間的自在逍遙。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17.4萬字
生死問題對于每個人以及古今中外一切宗教思想來說,都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大問題。作為一位閱歷廣泛、學貫中西的智者,南懷瑾對此問題有著令人深省的看法。《人生的起點和終站》一書,就是南懷瑾于2006年回答其學友胡松年關于生死問題的記錄。全書超越了宗教思想的限制,以更為廣泛的生命變化歷程,結合最新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相關成果,使我們了解如何建立正確的生死觀。
南懷瑾著述 ·人生哲學 ·6.2萬字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15.1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親筆撰作的一部禪宗研究著作。作者通過縱向的敘述和橫向的比較,對禪宗的演變、宗旨、傳授和修行實踐,禪宗與凈土宗、密宗、丹道、理學和西方哲學的異同等,做了分門別類的論述,提出不少獨到的見識。
南懷瑾著述 ·理論 ·15.9萬字
《宗鏡錄》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壽禪師著,是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延壽禪師為禪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當時禪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產生的種種流弊及爭論,乃邀集天臺、華嚴、唯識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并以禪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書。書中引用佛經及中印圣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可謂“和會千圣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秘說”,這在佛學的相關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宗鏡錄》撰成千載以來,以其規模宏大,辭美旨深,在廣受好評的同時,也被大眾讀者視為畏途。南懷瑾先生有鑒于此,乃就此書精要部分,深入淺出,詳加剖析。本卷內容包括全書中有關禪宗以及唯識論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時,融會各種佛門要義,并結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當代學人得以借此進入這部博大精深的佛學著作。茲經版權方臺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訂出版,以供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南懷瑾著述 ·知識讀物 ·13.9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書分為五章,對古代印度的社會與宗教,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漢代至清代佛教的興衰變遷,二十世紀中國佛教的現狀與思考,以及亞洲和歐美各國的佛教概況等,做了簡明扼要的敘述。書末所附的《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社會》,乃是研究佛教叢林制度的由來、內容及其社會影響的重要文獻,頗具價值。
南懷瑾著述 ·理論 ·9.7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撰寫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書分為八章,對道教的學術淵源,道教的建立、成長、擴張和演變,道教的流派、人物與經典,帝王與道教的關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況等,做了簡練系統的敘述。書末附有道教資料和《道藏》介紹,可資參考。
南懷瑾著述 ·理論 ·6.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