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樹葉、褶裙、皺紋、紙團、土地……小到微粒,大到宇宙,到處都有褶子。與萊布尼茨的單子不同,德勒茲的褶子是物質與靈魂的結合,是世界的最小單元。通過不斷的彎曲、折疊、展開,褶子創生了世界。注重流變、運動的巴洛克風格與不斷折疊、展開的褶子不謀而合。通過分析巴洛克風格的油畫、服裝、雕塑、建筑、音樂,德勒茲為褶子概念注入了一股藝術氣息;通過分析萊布尼茨的單子概念,德勒茲創造了融合藝術、哲學、數學的褶子哲學。
(法)吉爾·德勒茲 ·西方哲學 ·16.4萬字
本書系根據作者壯年時期在上海滬江大學講《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修訂而成。理學興于北宋,盛行于南宋與元明時代,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可以說是唐代以來儒學思潮的主潮,其影響覆蓋整個東亞各國。作者基于理學與國人之思想關系甚深,然而其書率多零碎乏條理,讀者難于了解,綜合理學家重要學說,兼及其對社會風俗之影響,為讀者提供一本簡要的理學思想史。宋明理學向來是中國學術研究的重點,而迄今為止,中外學界關于理學的簡史似乎還沒有超過本書者。此書作為剪裁得宜的入門書,是廣大國學愛好者、人文學科本科生了解理學思想的優秀讀物。此次再版擬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版排印,同時參照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年初版校正。
呂思勉 ·中國哲學 ·12.9萬字
《邏輯哲學論》是維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邏輯實證主義的早期重要著作。在早期分析哲學運動中被奉為經典。作者從“世界時一切發生的事情”到“對于不可說的,人們必須報以沉默”的論述,都成功地為世界劃定了一個界限。書中所提到的“原子事實”、“事態”、“對象”等概念以及這些概念的確切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大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就該書研究者悉心探討的問題。維特根斯坦在這本書中否定因果律,斷言邏輯和數學的命題都是重言性質的,所有哲學史上爭論的問題都是無意義的,哲學的任務只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即日常語言的明確化。
(英)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 ·經典著作 ·6.7萬字
本書對梅洛-龐蒂具身性現象學進行了深入地研究,采用整體主義的研究原則與方式,把梅氏早期思想與后期思想貫穿起來全面地理解。書中對梅洛-龐蒂具身現象問題進行分析,概括了梅洛-龐蒂具身思想的研究現狀;通過對胡塞爾的現象學,詹姆士和海德格爾的具身性思想的論述,返照梅洛-龐蒂所受的影響;對自然化先驗現象學的梅洛-龐蒂具身性現象學做了深入的解讀;闡述了梅洛-龐蒂的本體論的肉身概念。
燕燕 ·理論流派 ·18.1萬字
立德修身的恒言警句為學立業的至理名言《小窗幽記》為陳眉公所著的修身處世格言,條條都是人生的回味和處世的領悟,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積極人生態度,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脫俗和道家清靜無為的智慧,歷來被稱為修身養性、提升自我修養的佳作。
(明)陳眉公 ·中國哲學 ·8.8萬字
本書收錄兩篇隨筆,是波伏瓦存在主義理論入門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闡述了存在的雙重性,并對人類的生存狀況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薩特的存在主義影響下,波伏瓦開始研讀黑格爾、克爾愷郭爾、康德等哲學先驅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存在主義哲學觀,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觀念。她主張承擔自身的存在,爭取自由,讓我們的存在處于向無限性開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個古老的諺語所說的那樣:“不管結果怎樣,做你該做的事。”《皮洛士和齊納斯》一文討論人類行動的尺度、行動的目的和價值。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理論流派 ·13.4萬字
生活之鹽,語出《圣經·馬太福音》:“你們是世上的鹽。”鹽是潔凈的,鹽可調味,諭示人們要過圣潔的生活,要能調和百味。我們活著,就被賜予生活之鹽,它超越職業,超越強烈的情感,超越任何立場,構成了我們生活中輕盈和美好的那一部分。作者以意識流的寫作手法,截取11天以為超脫人世的思想之旅。從8月13日到10月10日,筆下所涉自然、動物、天籟、光影、滋味,度假、看戲、看電影等活動,通過觀察,與人共情,好似做了一場奇思妙想之旅,又像講述了一段長長的囈語般的獨白——有關覺知、感受、情緒、小確幸與大歡樂,以及幻滅之感,甚至痛苦,進而獲得“我”生而為人的獨特感受,讓人生比通常想象得更豐富、更有趣。
(法)弗朗索瓦絲·埃里捷 ·知識讀物 ·2.7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脈絡,以東西方思想史為架構,回顧了人類思想史的發展與演進,剖析了先哲們的鴻篇巨制及其特點與精髓,評述了巨擘們的學術紛爭及糾葛,揭示了隱藏在思想史背后的秘聞趣事。無論是柏拉圖的“理念”說,還是盧梭的“天賦人權”說;是湯因比的“文化形態史觀”說,還是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說;無論是孔孟的“儒家”說,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本書均給予了專業、透徹、清晰、生動的記述。我們在領會、吸收前人思想智慧的同時,也拓寬了我們的思維,增強了我們的思想力,完善與升華了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陳文斌主編 ·知識讀物 ·19.3萬字
本書主要借用認知詩學的認知隱喻、概念整合、認知轉喻等認知機制理論,展現或還原解構主義及其發生的真面目,希望借此對解構主義提供一種科學的發生的內在理據的說明;彌補傳統研究范式下德里達解構研究的盲點與結論冗余的現象;最后呈現出一個創新性的認知,解構主義真正解構的是傳統形而上學認知圖式的解構,把解構主義放在人類思維嬗變過程來看,得出以下結論:解構主義是人類認知范式的變革。
李天鵬 ·西方哲學 ·13.1萬字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融會思考理論與技法,體悟創新之道。本書共分五章:“啟動創意之輪”、“破舊思維,迎新意念”、“直覺與夢境的啟導”、“視象視維與左右腦互動”及“實踐創意思考技法”,以63篇文章介紹多元思維方式。作者除深入介紹了眾多古今大師如阿基米德、席勒、達爾文、愛因斯坦、畢加索、費曼、楊振寧等人的思維方式,論述他們如何突破思考的框框,達至創新解難之外,亦融合了個人曾在眾多領域進行開拓的經驗與實踐,更上層樓探討創意思考的理論與技法,如視象思維、類比思維、直感與夢境的作用、心靈地圖、風暴寫作、跨媒體技法等,讓你悟到如何擺脫種種束縛,達成創新。
陳載澧 ·知識讀物 ·8.6萬字
《<哲學的貧困>導讀》共四章,分別為“《哲學的貧困》的寫作背景”、“批判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哲學的貧困》第一章導讀”、“批判蒲魯東的哲學:《哲學的貧困》第二章導讀”、“《哲學的貧困》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哲學的貧困>導讀》以《哲學的貧困》寫作背景和內容結構為切入點,引領讀者對《哲學的貧困》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研讀,利于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缺陷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在。
韓東 孫厚權編著 ·理論流派 ·7.8萬字
本書集中表現了柏拉圖的政治理想,兼涉其哲學見解和教育理念。《漢譯經典01:理想國》以正義范疇為討論的中心,以對話體的形式,談及了道德、教育、專政、民主、獨裁、共產、文藝、宗教以及男女平權等問題,是一部人類思想史上系統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開山之作。
(古希臘)柏拉圖 ·經典著作 ·16萬字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是馬克思花費了十五年黃金時間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結晶,其內容博大精深,既包含豐富的經濟學思想,也包含豐富的哲學歷史觀思想。本書以馬克思的《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為研究對象,從文本學的研究視域出發,系統探討和還原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歷史觀思想的源生背景、形成路徑、發展態勢及其未來走向;總結和反思了《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歷史觀思想的當代價值,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內容。
王建剛 ·馬哲 ·16.8萬字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是著名的哲學家張岱年先生的著作。張先生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他也曾為北大哲學系研究生開設中國哲學史史料學課程,本書是他整理課程講義的成果。本書列舉了從先秦到近代的重要的中國哲學史料,簡要地介紹了每一種史料的重要觀點和學術價值,清晰地考證了其成書年代,并引用史學家的觀點,吸納了出土簡帛文獻及現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史料內容,十分具有引導性。本書考證有理有據,語言簡潔干練,引文準確精審,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哲學必備的經典入門書。
張岱年 ·理論流派 ·14.7萬字
《一分鐘學習邏輯思維》以短小精悍的陳述,分析常見對話背后邏輯的精妙或荒謬。讀者從中了解何為邏輯思維?如何說話才是有邏輯和說服力的。
(日)小野田博一 ·邏輯學 ·3.7萬字
《儒家哲學》從“儒家哲學是什么”“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學”“儒家哲學的研究法”“二千五百年儒學變遷概略”“儒家哲學的重要問題”等五個方面,以六個篇章的篇幅,翔實、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紹了儒家哲學的來龍去脈及思想沿革,是一部優秀的中國哲學普及性著作。
梁啟超 ·中國哲學 ·7.8萬字
北大儒學研究院干春松教授,“制度儒學”的倡導者,精到繪出儒家精神演化的簡明路線圖。儒之為儒——王官、司徒、術士……儒家思想起源何處?先秦時期——克己復禮為仁,影響國人心理結構的基本原則得以確立。兩漢魏晉——儒學為適應現實日益全能化,與政治權力適當“交易”,進入擴大期。宋元明清——天道性命,內圣外王,儒學完成內在轉向,朱子成為正統。現代與未來——大變局之下,激烈的批評與溫情的辯護,儒學可否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資源?
干春松 ·知識讀物 ·12.9萬字
現代社會,人們都希望有安全感。殊不知,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來自于自己的內心。很多人一味地追求物質上的富足,其實這對增加安全感根本沒有作用。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于強大的內心。《別找他人要安全感,人生總要獨自前行》以心理學知識為基礎,結合人際關系的技巧,幫助讀者朋友修煉強大的內心,讓讀者朋友們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學會平衡生活和工作之間的關系,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龍澤 ·倫理學 ·13.8萬字
叔本華的主要哲學思想都體現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中。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可被看作是全書的導論,也可以和第二篇合起來看作全書的第一部分,主要討論認識論和“真”的問題。第三篇關涉“美”的問題,而第四篇是關于“善”和人生的終極關懷問題的。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卷“世界作為表象初論”中,叔本華繼續討論人的認識能力,依次探討了上述四個知識領域的層次問題。
(德)阿?叔本華 ·西方哲學 ·19.9萬字
本書匯集了錢遜先生研究《大學》《中庸》的學術成果,對《大學》《中庸》全文做了完整的翻譯和系統的講解。全書分為兩部分,導讀部分重介紹了何謂《四書》,《大學》《中庸》的基本內容和研讀方法、注意事項等。解讀部分注釋力求簡要,譯文緊貼經典原義,講解深淺出,在歷代研究基礎上精心疏解,結合新的時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為讀者導正學習經典的方向。
錢遜 ·東方哲學 ·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