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以畢生學識、經歷與感悟為根基,諄諄講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勸人向善、謀求磊落的生活,《了凡四訓》堪為一部歷久彌新的生活方式手冊。費勇教授從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中總結出三十三則立命口訣,提倡通過自我修行建立良好的生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本版特別收錄《云谷大師傳》《袁了凡居士傳》。
(明)袁了凡著 費勇編著 ·中國哲學 ·10.5萬字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講述了從公元前6世紀到20世紀的重要歷史事件,記錄了橫跨2500余年的思想演變,盤了上百位名留青史的偉大思想家。其所涉及的歷史之漫長、人物之繁多、學科之廣闊,讓這本書絕不只是一本局限在哲學本身的書籍。正因如此,自1945年第一次出版起,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迅速風靡西方文化界。后久經考驗,成為無可爭議的大眾門之作、無數讀者的第一本哲學書。1950年,這本氣勢恢宏的哲學巨作成功將羅素送諾貝爾文學獎的殿堂。而本書最初的寫作目的,借用羅素自己的話,是他作為個體面對“宇宙級孤獨”所給出的答案。
羅素 ·西方哲學 ·37.9萬字
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老子》的講記。作者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對《老子》的內涵做了充分的闡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淺出,明白通暢的特點。書末附有歷代《老子》研究書目。
南懷瑾著述 ·理論流派 ·20萬字
《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如何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作者根據自己在麥肯錫工作的經驗,首次體系化地從思考、交流到實施全流程,介紹了結構化戰略思維,拆解了其方法論,著重講了“結構化思維4大原則”“新麥肯錫5步法”和“培養結構化戰略思維需要養成的10個習慣”,同時把12個知識要點用圖解的方式做了直觀呈現,以幫助我們學習并掌握“自上而下”的結構化戰略思維方式和方法,讓我們在復雜、多變、模糊而不確定的時代沖破專業與經驗的禁錮,以數字和邏輯為工具,自信地面對和分解任何問題與挑戰,并能快速提出高效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逐漸成長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周國元 ·邏輯學 ·10.3萬字
本書與《善惡的彼岸》并稱,為尼采晚期著作,是其思想發展至最成熟階段的文字。為回應評論家對其作品《善惡的彼岸》的批評,尼采以15天時間起草了三篇文章,合集為《論道德的譜系》。《論道德的譜系》論述了道德觀念產生的自然、社會、生理甚至病理條件,發掘了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創造不同價值判斷的共同的原始動力。尼采說此書是“一個心理學家為重估一切價值而做的三篇關鍵性的預備之作。
(德)尼采 ·經典著作 ·13.7萬字
這本回憶錄講述了一行禪師的一生。每一個故事都是他真實的生活經歷。他向我們展示全神貫注活在此時此刻的意義。如果你身處繁重的工作,感到焦慮或內心迷惘,無法獲得平靜與歸宿。這本書將使你思緒清晰,安住當下,獲得生命的平靜和此刻的豐盛。
一行禪師 ·知識讀物 ·6.6萬字
《陰陽家與陰陽五行學說》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知識讀物 ·3萬字
本書介紹了一些扭轉目標獎勵中心、克服認知偏差的策略。實際上,我們要學著分辨哪些是我們的最有效點,哪些是我們的盲點。本書的第二部分列出了一些改造大腦的自助性技巧,這些技巧都具有強制性,包括如何壓過內心的雜音,培養內在的平靜,與他人的思維同步以及提高我們的想象力。這種加工能力令人震驚。想象一下如果自我意識能夠在監控思維方式上做到更好,會發生什么?自我意識能夠把個體的思維模式從悲觀循環中拉出來,使之進入一個理想的軌道,進而適應,最后形成一個更靈活、更具韌性的自我。
(美)大衛·迪紹夫(David DiSalvo) ·思維科學 ·9.6萬字
本書立足當代辯證法研究的前沿理論,在深入發掘、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獻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辯證法,如馬克思的“批判本質”的辯證法、恩格斯的“理論思維”的辯證法、列寧的”三者一致”的辯證法。同時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遺產、實踐基礎、批判本性、當代課題等重要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凸顯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理論魅力,對于掌握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精髓和實質、深化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孫正聿 ·馬哲 ·28.9萬字
本書是一部逐段考釋《精神現象學》的評注性著作,是作者多年潛心研究黑格爾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吸收國內外學者《精神現象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并經過多輪課堂教學、同行討論的錘煉后寫作而成的。本書不滿足于對國內外某家某派觀點的單純介紹,而是基于自身的判斷,對這些觀點有取有舍,并重新界定辯證法、規律、理性、精神等關鍵概念,對黑格爾與現代性的關系、德國古典哲學的特質與思想史地位等問題提出作者獨立的見解,堪與西方學者進行對話。因此,本書對于推進我國黑格爾研究和德國古典哲學研究大有裨益。
莊振華 ·理論流派 ·80.8萬字
《“我讀”系列: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取自叔本華一生中最后一部巨著《附錄與補遺》,是他對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與說明。這篇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遺》,使名聲沉寂六十多年不獲承認的叔本華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說,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我讀”系列: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是《附錄與補遺》中最精華的部分,書中,叔本華融合東西方哲學的主流,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
(德)叔本華 ·經典著作 ·7.1萬字
馬克斯·韋伯是當代西方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他的這本書,反映了韋伯思想的總趨勢。被西方學術界公認為世界名著。
(德)馬克斯·韋伯 ·倫理學 ·14.5萬字
本書并不是要教你如何用邏輯技巧去駁倒他人,而是教大家如何利用邏輯理性地認識身邊的人和事,有效溝通,化解分歧,達成一致,從而解決問題。本書共分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介紹如何使用邏輯,并從身邊生活的實例入手,展示如何運用邏輯,理性思考。第二部分論證邏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我們不應該超越邏輯的極限來使用它。第三部分闡明了邏輯和情感的互補關系。邏輯令我們觀點縝密,而情感使這些觀點具有說服力。我們應該用情感支撐邏輯,用邏輯理解情感,同時發揮兩者的優勢,我們才能清晰思考,有效溝通,更容易理解彼此,化解分歧,真正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認知這個世界?如何與他人相處?該如何決策?作者鄭樂雋以數學家的睿智敏銳,剖析減肥、歧視、性騷擾、社會福利、特權、虛假新聞等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邏輯的力量,教我們懂邏輯,有效地運用邏輯,更好地應對這個復雜的現代世界。
(英)鄭樂雋 ·邏輯學 ·14.8萬字
《尼采哲思錄》收錄了尼采對哲學、科學、生命、自由、偏見、家庭、宗教、倫理等各方面的見解,充滿了心理學的洞見和藝術的奧秘,以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和橫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尼采對人的局限性的思考可以為處于東西方文化碰撞中的當代中國思想界提供有益的借鑒。尼采不同于西方傳統哲學思想家的地方在于,他挑戰了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他將形而上學的局限性歸結為人的局限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要引起人們對文化問題的關注。
(德)尼采 ·西方哲學 ·19.7萬字
《莊子》一書在戰國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世間、出世間的重要觀念法則和人生修身養心之道,是中華文化最偉大不朽的經典之一。《莊子》文章汪洋恣肆,儀態萬方,但于現代人而言,不免有高深莫測、艱深難明之感。1981年秋,南懷瑾先生在臺北十方書院講解《莊子》,游乎經史子集,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闡揚《莊子》大義,清晰明白,通俗生動,精義跌出。本書據南先生的講解錄音整理成書,定名《莊子諵譁》,按南先生的話說,“譁啦譁啦,諵諵自語罷了”。
南懷瑾 ·中國哲學 ·38.9萬字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斗爭,原因無他,只因為追求更大的權力是人類的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擁有權力就代表成功,想要成功,單靠宅心仁厚是不夠的,必要權謀戰術是必不可少的。本書從葛拉西安《智慧書——永恒的處世經典》中精粹了80則人生箴言,以西方歷史中的戰爭謀略、宮廷政治和江湖騙局等為事例,立足于現代社會,分析了權力斗爭中的種種技巧。作者以一種令人驚異的客觀冷靜的態度,深刻地剖析了在權力斗爭中顯示出的高度智慧,為讀者提供了戰勝權力叢林中的艱險、困頓和邪惡提供了種種神機妙策。
(西)巴爾塔沙·葛拉西安 ·西方哲學 ·13.2萬字
本書為《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合集。其中《純粹理性批判》以第二版為基準,凡是第一版與第二版有異之處,文字較少者均以腳注的方式標出,文字較多者則附于合適的地方。三部著作均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德)康德 ·西方哲學 ·83.6萬字
李宗吾遍檢諸子百家,讀破二十四史,目睹人間冷暖,看穿宦海沉浮,終于發現歷史的真諦:古之為英雄豪杰者,不過面厚心黑而已。憤而寫成轟動一時、流傳后世的一本奇書——《厚黑學》,并以“厚黑教主”自居,開創“厚黑學派”的一家之言,被譽為“影響中國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本書將“厚黑教主”李宗吾目前存世的文字編為《厚黑學》《厚黑叢話》《厚黑別論》《厚黑原理》《宗吾自述》等五個部分,真正堪稱典藏《厚黑學全集》,以饗廣大“教友”以及有志斯學者膜拜研讀之用。
李宗吾 ·倫理學 ·38.3萬字
這是法蘭西院士亨利·柏格林的成名作,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作為哲學家的柏格森,其思想與著作對20世紀影響深遠,他對達爾文社會進化論的批判性改造影響了當時普通人的包括宗教觀、生命觀在內的價值觀,預示了后起的心靈哲學的發展趨勢。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一直是人們不斷思索的問題,而這本《生命的意義》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生命的意義》從生命的理解方式、生命的進化形式、思維和生理的模式等方面,探討了生命的哲學意義和存在價值。通過閱讀《生命的意義》,我們不僅能夠重新定義生命的意義,還將發現生命和直覺主義是所有最富成效的哲學的源頭。
(法)亨利·柏格森 ·西方哲學 ·15.8萬字
這是一本通過進化心理學理論來印證佛學觀點,進而幫助人們發現更真實的自我、收獲人生大智慧的哲學類書籍。本書是美國進化心理學家、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的羅伯特·賴特多年研究與實踐所成,書中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通過進化心理學的知識求證佛陀當初說的關于人類的5大認知真相:(1)我們的快樂其實是基因設計出來的,基因的設定就是不滿足(苦);(2)快樂和煩惱都是“感覺”(非我);(3)人本質上是由感覺驅動的(無我);(4)我們無法客觀看待世間萬物(空);(5)我們能夠從煩惱和苦中解脫出來(冥想)。并教會我們通過正念自控訓練沖破大腦錯覺,實現與各種感覺的剝離,從而擺脫煩惱與痛苦,變得更智慧,更幸福。
(美)羅伯特·賴特 ·知識讀物 ·1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