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哲思錄
最新章節(jié)
- 第44章 藝術(shù)的靈魂(10)
- 第43章 藝術(shù)的靈魂(9)
- 第42章 藝術(shù)的靈魂(8)
- 第41章 藝術(shù)的靈魂(7)
- 第40章 藝術(shù)的靈魂(6)
- 第39章 藝術(shù)的靈魂(5)
第1章 序言 呼喚意味著缺少
在緊張工作的間隙,由于疲勞的侵襲,有時會突然感到傷感,空虛;處于熱戀中的人有時會沉緬于不著邊際的遐想、莫名的煩惱之中;面對暮色茫茫的黃昏,沉寂的夜色、影影綽綽的山影、陣陣呼嘯的狂風,在神秘的大自然、奇異的宇宙中,人會突然感到渺小、畏懼,不知所措;還有身處逆境,在絕望之中不能自拔;面對冷酷無情的世界,人們認不清方向,看不到前途,既不能把握現(xiàn)在的命運,也不能寄望于未來……在即將走到人生盡頭之時,忍不住回首。不論是留下留戀的目光,還是留下無盡的遺憾,結(jié)果都是一樣。
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現(xiàn)代人生。長期以來,人們對人生的本質(zhì)從來沒有獲得過統(tǒng)一的解答。在現(xiàn)實中,人類仍然缺乏關(guān)于生活的知識:如何去愛?如何實現(xiàn)生存的意義?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人?
“對于擁有再多,而不舍得給予的人,在別人看來仍然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對于那些自作聰明的,我們感到的只有可笑!可悲的是,如今自作聰明者又是如此之多,讓這個本來不安靜的世界,變得更加喧鬧!”尼采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如今的時代,沒有多少人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是成功的。生活固然有許多值得贊美,但似乎不得不承認急功近利仍是人生的頑疾。人們似乎都很渴望成功,但對成功的理解卻十分狹隘。生活之于他們,并非是一種自由,一種完美。
完美的人生,需要哲學的關(guān)懷。
“假使你沒有你所照耀的那些人們,你的幸福是什么呢?!”什么是人生?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試圖解決的問題。人生就是一條腳下的路,它可以讓你登上巔峰,也可以讓你滑下低谷;可以讓你走向榮譽,也可以把你引向頹廢。一個不問人生意義的人當然是不需要哲學的。可是,沒有誰真正不在乎人生有沒有意義。事實上,人們越是被世俗化潮流裹挾著,爭奪在功名利祿上,生活在人生的表面,心中就越是為意義的缺失而困惑,而焦慮。因此,在今天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哲學來為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定向。
對于人們用匆忙的世俗生活或虛假的意義回避無意義的事實,尼采感到極為憤怒。他不懈地揭露著時代的頹廢傾向,決心將無意義的命運承擔起來,不靠任何宗教的、形而上的慰藉生活下去。他認為,哲學作為文化醫(yī)生,是健康向上的生命力的產(chǎn)物,它在精神上最接近于藝術(shù),即只是對世界進行擬人化敘述的隱喻,哲學不應(yīng)該把科學神化,把知識神化。于是,“治療哲學”應(yīng)時而生。他將哲學從觀念的世界帶入人們現(xiàn)實的生活。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哲學。它或許過于晦澀,但卻洞察一切。人類無法改變天命與歷史,但人類可以改變自己,因而我們更需要尼采積極進取的人生哲學。
哲學的目的,就在于發(fā)現(xiàn)更光輝更燦爛的生命,在于更深刻更完美地表達自我,在于把希望、自由、幸福都帶到人生里來,在于給予生命做人的勇氣、信念和智慧。如果不是這樣的哲學,我們也就不需要哲學家。如果一個叫做哲學家的哲學不是這樣的,那他哲學家的帽子是戴錯了。時代在變化,哲學也一樣,哲學與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如此。人們?nèi)找嬖鲩L的興趣不僅是沖著那些偉大的哲學家的名字,他們需要哲學對過去幾十年的普遍經(jīng)驗作出負責任的說明。
我們需要共同面對世界,共同面對自己,共同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人類需要一種互相的理解與認同,一種對于自身命運的共同占有,一種對于“人生是什么”的共同回答。人類需要這樣一種能屬于全人類的人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