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常言說得好,健康的靈魂寓居于健康的體魄中。事實未必盡然。只要兒童能夠克服身體的缺陷,勇敢地面對生活,那么健康的靈魂也完全可以寓居于存在缺陷的身體中。而反過來看,健康的身體也可能會擁有不健康的靈魂,如果一個兒童曾經遭遇過一系列不幸的事件,并因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錯誤的理解,那么任何一個小的挫敗都會讓他認定自己是無能的。這是因為這一兒童對困難非常敏感,他會把任何障礙都視同于他缺乏力量和毅力的證明。因此,兒童自卑情節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奧地利)阿弗雷德·阿德勒 ·經典著作 ·1.5萬字
本書基于“理論+方法+實踐”的寫作思路編寫而成,旨在研究個體感覺、知覺、情感、意志、需要、動機、態度、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以及個性心理特征與消費者心理的內在關系,分析在社會、文化及營銷因素影響下消費心理的形成和行為表現,并研究從消費心理到消費決策及行為的形成機制。本書配有電子課件、教學大綱、電子教案、習題答案、補充教學案例、視頻素材、模擬試卷及答案等資料,索取方式參見書末的“更新勘誤表和配套資料索取示意圖”。本書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消費心理學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參考用書。
白玉苓編著 ·理論研究 ·25.6萬字
該書從作者自己的學科專業出發,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實現大部分的德育管理;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讓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合,消除彼此的心理疲勞;從學科教學的問題出發,跨學科閱讀,跨行業觀察,保持個人教育教學小系統的持久活力。這就是我期盼已久的工具書。二十多年的尋找和等待,太虛偽,太懶惰了。近幾年的探索,又顯得太單薄了,始終等不到那一個可以停泊的港口。可惜,余生不會太長,若再這樣等待下去,就沒有余生了。只好自己動手,制作了這一個港口——數學與班主任的較量。
鄧春華 ·教育心理 ·10.7萬字
這本書將著名薩提亞大師約翰·貝曼博士在中國十年間進行的家庭治療培訓和教學中有代表性的問答部分整理、記錄下來,完整再現了受訓者的疑問和貝曼博士對這些問題的深度解答。這些內容凝結了這位八旬大師對薩提亞家庭治療的解讀和人生智慧。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成長類話題,涉及愛、創傷、親密、孤獨、自尊等個人情感和個人體驗方面的議題。本部分主要針對廣大心理學愛好者、關注薩提亞家庭治療和想要實現個人成長的大眾讀者,使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回答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第二部分是專業咨詢類話題,涉及在家庭治療中的夫妻關系處理、自我保護、控制等議題。本部分主要針對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的學習者和心理咨詢師,回答在家庭治療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希望這些珍貴的薩提亞學習資源,在中國傳承下來,讓更多個人、家庭受益。
(加)約翰· 貝曼 ·心理咨詢 ·3.8萬字
驢子不會取悅別人,不會盲目跟隨,它會決定自己要走的路。在驢子中發現自我,有著重要的療愈作用。山羊可以幫助一個因父母分離而沮喪的孩子重新快樂起來。抑郁的人在活潑的狗面前有機會敞開心扉。在雷納·沃爾法特博士與貝蒂娜·穆茨勒的Ani.Motion弗賴堡動物輔助心理治療研究所,驢子、貓、狗、綿羊、雞、牛和迷你豬都是重要的“動物輔助治療師”。通過喂食、清潔、撫摸和做游戲等非語言交流,這些“治療師”能夠準確反映來訪者的情緒狀態,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與動物接觸,我們能夠感受到不依賴于外表、行為或認知能力的被接納和被理解。在變化迅速和充滿壓力的世界中,動物作為人類不說話的朋友,有著珍貴的療愈作用。
(德)雷納·沃爾法斯 貝蒂娜·穆茨勒 ·心理咨詢 ·14.3萬字
為何有人會走向犯罪的歧途?其內心深處隱藏著怎樣的“心魔”?《犯罪心理學》為您揭開“罪與心”的層層迷霧。本書以抽絲剝繭的分析與曉暢筆觸,全景式解讀從個體心理根源到特定犯罪類型,再到心理學在偵查、審訊、法庭、矯正與預防中的關鍵作用。這不僅是一次對犯罪現象的深度探索,更是對人性復雜與社會治理智慧的深刻反思,助您全面、理性地把握這門迷人學科的精髓。
伍德編著 ·社會心理 ·1.1萬字
本書是面向9—18歲孩子家長的心理學普及讀物。通過十六個真實案例,深入探討了厭學、情緒困擾、人際障礙、親子關系及自我認同等常見成長問題。作者不僅解析各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與需求,還挖掘問題背后的心理機制,提供科學實用的解決方法。書中特別引入家庭模式分析,幫助讀者跳出標簽化思維,重新理解青少年心理。本書旨在助力家長有效支持孩子成長,改善家庭氛圍,也適合教育者、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士參考。
韋志中 周治瓊 ·兒童心理 ·15.2萬字
本書中,弗洛伊德對過失行為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過失并非偶然發生,而是有著潛意識的動機。常見的過失如口誤、筆誤等,表面上看似不經意,實則是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欲望、沖突等在起作用。通過對過失的分析,弗洛伊德揭示了潛意識對人的行為和心理的影響,為理解人類心理活動的復雜性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經典著作 ·3.2萬字
《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范之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全世界心理學界一直享有盛譽。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訂,新增了近120個貫穿全書的“研究特寫”專欄,新增或修訂了“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兩個專欄的主題或內容,更新了數萬字正文內容和數百篇參考文獻,以反映心理學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成果。同時,譯者團隊和編輯團隊以更高更嚴苛的標準,對譯文進行了精心翻譯和編校。由于原書部頭比較大,為了方便讀者攜帶和閱讀,更好地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我們將全書分拆為4冊出版,分別對應原書第1~5章、第6~9章、第10~13章和第14~16章。
(美)理查德·格里格 ·經典著作 ·18萬字
情感、存在意義、社會壓力等不同維度下的精神創傷,并揭示這些創傷背后的心理機制與社會根源。從天才投資人一夜隕落后的自我重建,到失戀者如何擺脫執念的煎熬;從“成功人士”在物質豐裕中的意義迷失,到數字時代下群體性孤獨的突圍;從對抗時間焦慮的記憶修復,到整容醫生在審美異化中的自我救贖,再到逃離高壓系統后的身份重構——每個故事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代人共有的精神困境。書中融合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與東方禪學,不僅剖析創傷的成因,更提供切實可行的療愈路徑:茶道中的“金繕”哲學、憤怒瑜伽與原諒日記、北歐“死亡清潔”與道家“無用術”等。這些方法并非標準答案,而是啟發讀者找到屬于自己的解藥。最終,本書傳遞的核心信念是:精神的傷口不是缺陷,而是光進入內心的通道。當社會要求我們“完美無缺”時,真正的勇氣在于接納自己的破碎,并在裂痕中生長出新的生命力量。
方延編著 ·心靈療愈 ·1.3萬字
學校是對家庭教育的彌補。如果父母對于教育孩子的事宜可以獨包獨攬,也可以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讓他們順利解決人生中的各種難題,那么學校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古代,家庭承擔著孩子的全部教育工作。工匠的兒子可以從父輩或者祖輩那里學習技術和經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類的要求越來越高,孩子不僅要學習父母教授的知識,還要學習父母身上沒有的一些東西,這樣不但可以延續父母所授的技術,還能學習更多的人生哲理,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的教育模式是,孩子應該學會自立,應該多多了解關于文學、科學和藝術方面的知識,長大后能夠為人類的文明和幸福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們讓孩子接受教育,并不僅僅是讓他求得一份工作或學習謀生的技能,而是要他們為人類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那么,學校教育中,教師角色有哪些重要性,在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時,我們該何去何從?
(奧地利)阿弗雷德·阿德勒 ·百科 ·1.8萬字
《孩子的天性》是發展心理學泰斗杰羅姆·凱根教授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在書中,他總結性回顧了自己60年職業生涯中的重點研究,梳理了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中,影響氣質形成的先天因素及后天因素。凱根教授提出,根據兒童早期的心理行為特征,并不能完全預測出其成年后的表現;生物學層面的因素會影響命運,但不會決定命運。他通過對兒童各項能力和心理特征的發展階段及水平進行跟蹤研究,揭示了遺傳傾向對氣質的影響,以及文化環境、社會階層、父母教育水平、性別強化等外在因素對兒童氣質傾向的重塑。每個孩子生來不同,差異往往就是天賦所在。本書提供基于兒童發展心理學實證研究的行動依據,指導教養者通過優化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掌握更加科學有效的育兒方法,在尊重孩子天性特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環境對孩子積極成長的塑造力,引導孩子朝著更健康、更全面、更適應社會的方向發展。
(美)杰羅姆·凱根 ·教育心理 ·7.7萬字
“模糊的喪失”概念開創之作,幫助人們應對變故、失去與未解決的傷痛。“媽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已經不認識我了,我還有必要來看她嗎?”“孩子長大離開家之后,家好像就散了。”“他回家就打游戲,我覺得他雖然人在家里,心卻不在。”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模糊的喪失。比如,當親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時,他們的部分記憶和情感流失,好像換了一個人;當某位家庭成員下落不明,多年的朋友不告而別,我們不敢相信,也無法接受;當家庭重組之后,我們不知道該和誰更親近……就像人們說的那樣:“失去所愛之人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明尼蘇達大學教授保琳·博斯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模糊的喪失”的概念,用來形容這種人們普遍深切感受過,卻很難精準描述的心理狀態,此后一生致力于相關研究。她在本書中毫無保留、全面、深刻地分享了研究成果,指引人們哀悼已逝之物作為告別,慶祝遺留之物作為新生活的開端,保留愛意的同時,繼續前行。
(美)保利娜·博斯 ·理論研究 ·7.8萬字
(美)理查德·格里格 ·經典著作 ·15.6萬字
陰陽辯證療法亦稱陰陽辯證疏導,這種療法借鑒了西方傳統的人本主義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后現代建構主義哲學,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的敘事療法和焦點解決療法,又整合了中國本土的陰陽學說及“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矛盾論思想,發展了更適合中國本土的積極心理療法。鄭日昌教授在本書中結合了大量生活現象和咨詢案例,對陰陽辯證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技術、操作程序及應用領域做了系統、全面的介紹,書中還有專為中國人研發的“五行健心操”。鄭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緊密結合社會現實,為讀者介紹了這種操作性極強的心理療法——陰陽辯證療法。本書除可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案頭必備外,還可供社工人員、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廣大教師和家長參考。
鄭日昌 ·心理咨詢 ·15.7萬字
《意識的起源》以世界神話為題材,揭示了個體意識作為一個整體,是如何經歷與人類意識相同的原型發展階段的。在這本書中,諾伊曼擴充和細化了榮格的原型理論,他以世界神話為基底,勾畫了人類意識的發展階段。閱讀這本書,仿佛歷史在你眼前一頁頁翻過,阿尼瑪、阿尼姆斯、自我、自性、原型、情結等被生動地串聯起來,那些前人經由意識創造的神話,逼真地訴說著人類意識的起源和發展。作者埃利希·諾伊曼是榮格親傳弟子,也是分析心理學的著名實踐者。在這本影響深遠的書中,諾伊曼以不斷進化的自我意識為主角,以榮格式的語言為特色,生動呈現了人類意識的起源與發展。
(德)埃利希·諾伊曼 ·經典著作 ·27.7萬字
卡倫·霍妮是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雖然接受傳統精神分析的學習,但比起過度強調早年經歷,霍妮更加注重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本書收錄的是霍妮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作為一名正統理論教師時所發表的論文,是霍妮社會心理學和女性心理學思想的萌芽。這些論文徹底脫離了弗洛伊德“解剖結構即命運”的信條,強調文化因素是女性問題及其社會心理定位的重要誘因。作為社會心理學的最早的倡導者之一,霍妮論文中的理論更多來源于對社會和臨床的觀察。霍妮意識到盡管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不可能真正區分女性和男性心理上的不同,但心理學家應該努力成為人類人格完善的推動力量。
薛茜尹 ·女性心理 ·11.4萬字
在我對一些成人的案例進行研究時,會從中發現很多童年時期的烙印,并且這些事情會讓他們終生不忘。家庭地位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他們永遠無法忘記的。而成長中的困難也大都由家庭關系的僵化和合作精神的缺乏引起。如果我們觀察周圍的環境,考慮一下為什么我們平時常常看到敵對情緒和競爭現象,我們就會明白,原因是人們都想成為征服者,想超越他人。這種目標的形成和他們童年時期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因為這是由那些在家庭中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激發的一種情感,想時時超越別人。而一個家庭中,母親的作用和父親的作用起到了哪些影響,偏愛孩子還是平等對待孩子,家庭中的排行對孩子有何影響,長子、次子、老幺、獨生子女的養育中分別需要注意什么?阿德勒都給了我們深刻的思考與啟發。
(奧地利)阿弗雷德·阿德勒 ·百科 ·1.7萬字
(美)理查德·格里格 ·經典著作 ·17.8萬字
為什么一場看似尋常的飯局,往往能成就會議室里難以達成的“大事”?本書將從心理學視角,為你深度解碼“中國式飯局”這一獨特社交場域的內在奧秘。它將揭示餐桌上如何巧妙運用互惠、好感、從眾及承諾等心理法則,讓你洞悉杯觥交錯間的無聲博弈與情感流動,理解重要之事何以在飯桌上“一錘定音”,從而成為一個真正懂得“飯局智慧”的社交高手。
石金生編著 ·百科 ·1.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