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42評論

第1章 引子(1)

襄陽居楚、蜀上游,其險足固,其土足食。東瞰吳越,西控川陜,南跨漢沔,北接京洛,水陸沖輳,轉輸無滯,地利無敵,自古即為貫通中國南北的戰(zhàn)略要地,又有『天下咽喉』之稱。古人云:『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東南,東南得之,亦可以圖西北者也。』每當中國處于南北政權對峙局面時,襄陽之戰(zhàn)略地位便愈發(fā)突出。

開慶元年(1259年)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元宵節(jié),亦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國人有元宵燃燈的習俗,南宋京師臨安[1]火樹銀花,千光萬焰,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其實臨安之燈市繁華,遠遠不及昔日北宋故都汴京。汴京元宵為天下著名勝景,宋人極為之心醉。詞人周邦彥曾記錄道:“風銷絳蠟,露邑紅蓮,燈市光相射。”又有“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之句。說的便是開封城每逢元宵之時,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游人如織的景象。然南渡以來,南宋君臣習慣了偏安一隅的日子,“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汴京元宵燈景之光彩奪目,便只能到遺老孟元老著作《東京夢華錄》中追憶感懷了。

與臨安城中華燈似海、處處歡聲笑語的景象相比,位于城南的皇宮大內(nèi)略顯沉悶,但也因此而彰顯威嚴。在靠近鳳凰山的一處園苑中,彩燈高結,笙歌陣陣,一場小型歌舞宴會正在這里舉行。宴會主人便是當今天子理宗皇帝。

一名高髻艷妝女子用柔媚婉轉的歌喉唱道:“星河明淡。春來深淺。紅蓮正、滿城開遍。禁街行樂,暗塵香拂面。皓月隨人近遠。天半鰲山,光動鳳樓兩觀。東風靜、珠簾不卷。玉輦待歸,云外聞弦管。認得宮花影轉。”

這是北宋徽宗時期政和進士李持正所作《明月逐人來》,曾是汴京最流行的樂府。一曲歌畢,還要將最后一句拖長音再唱兩遍,最后以“明月逐人來”結句,極為應景。

不過,這名婉孌窈窕的嬌媚女子并不是目下寵冠后宮的閻貴妃抑或其他得寵嬪妃,而是臨安名妓唐安安。理宗皇帝生性愛好美色,即位后大肆選取民間少女充實后宮,僅有“夫人”名號者就多達一千人。他早年最愛傾國傾城的賈貴妃,賈貴妃死后又喜歡閻貴妃。后又學昔日宋徽宗引名妓李師師入宮之故事,派人暗中選取臨安美妓,悄悄帶入禁中縱樂。眾多妓女中,以唐安安聲名最著,且色藝雙全,最得皇帝寵愛,得以經(jīng)常出入宮禁,獲得的賞賜也最多,因此而富冠京城。

一曲舞畢,理宗拍了拍手,微微點頭表示贊許之意。侍立在一旁的大宦官董宋臣察言觀色,立即指揮小黃門將早已經(jīng)準備好的賞賜品端上來。唐安安得一柄玉如意,樂工每人得五貫錢。當下眾人一起上前謝恩道:“多謝官家。”

官家取義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宋人對皇帝的稱呼。理宗皇帝笑著點了點頭,他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過楚楚動人的歌妓。他甚至覺得唐安安在下拜時有種特別的風韻,這讓他想起了他曾十分迷戀的女冠吳知古[2]來。

賞賜完畢,理宗便招手令唐安安上前,坐擁美妓,飲酒作樂。皇宮宴會,席間照例有戲劇表演助興。這出參軍戲[3]頗為怪異,扮作參軍的俳優(yōu)只打鑼不停。扮作蒼鶻的俳優(yōu)等了半晌,忍不住問道:“你為什么老叮叮咚咚敲個不停?”參軍答道:“目下管事的都是丁董,教我怎么不叮咚?”

天子的心思全在唐安安身上,根本沒有留意到優(yōu)伶在表演什么。一旁的侍者卻立即明白過來,忍住不敢發(fā)笑,各自偷眼去打量大宦官董宋臣的反應。董宋臣愣了一下,這才會意,卻是不怒反喜。他心中自然清楚——優(yōu)伶所稱“叮咚”,為“丁董”諧音,“丁”是指右丞相兼樞密使丁大全,“董”則指他本人。雖則優(yōu)伶在劇中暗指二人專擅朝政,卻也是事實,而他董宋臣的名字能與當朝宰相相提并論,足見地位和權勢之重,有什么可怒的呢?

次日,皇帝召妓入禁中一事不知為何被朝臣得知,正直大臣紛紛上書勸諫。權工部侍郎牟子才不敢公開指責皇帝,只得改罵董宋臣,稱“此皆董宋臣輩引誘,壞陛下三十年素履”。理宗皇帝自覺理虧,忙派人轉告牟子才道:“納忠不妨,但勿散放奏章之副本。”懇請牟子才不要將奏章副本散發(fā),以免壞了“圣明天子”的臉面。牟子才為李白祠寫祠記,稱李白被貶逐是宦官高力士為報脫靴之怨而激怒楊貴妃所致,而唐代宦官之禍始于高力士,以此勸諫皇帝不要起用佞臣、信用內(nèi)侍、近迷女色。董宋臣大怒,向宋理宗告狀說牟子才“罵官家”。宋理宗笑道:“罵的是你,沒有罵朕。”董宋臣挑撥道:“牟某以皇上為明皇,閻妃為太真,臣為力士,而以太白自居。”宋理宗由此對牟子才不滿。右丞相兼樞密使丁大全亦因此切責牟子才。牟子才失望之極,他料定外號為“董閻羅”的董宋臣必定銜恨在心,不會放過自己,索性辭官歸鄉(xiāng)。

不久,又有人半夜在朝天門上大書八字:“檐馬[4]丁當,國勢將亡。”次日事情張揚開去,臨安城大嘩。

“丁”當然是指宰相丁大全,他生來異相,面呈藍色,令人不寒而栗。他奸回險狡,善于鉆營,靠娶皇親奴婢為妻取得寵位。以諂事內(nèi)侍董宋臣等,屢次升官。曾彈劾宰相董槐,不等皇帝批示下達就以暴力劫持脅迫董槐[5]出朝。后升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直至右丞相兼樞密使。掌權期間,“引用兇惡,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濁亂朝綱”“竭民力、誤邊防”。太學生陳宗、劉黼、陳宜中等聯(lián)名上書控告他,都被他的爪牙翁應弼、吳衍貶逐,學校也被鈐制。“當”則指宦官首領董宋臣。“閻”則是指宋理宗妃子閻貴妃,其人生得體態(tài)輕盈、明艷絕倫,是繼賈貴妃之后最得皇帝寵愛的后妃。其人佞佛好奢侈,理宗甚至動用國庫收入為她修建功德寺[6]。“馬”是指樞密院長官馬天驥,是丁大全黨羽,曾入對道:“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余,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陛下有能致之資,乘可為之勢,一轉移間耳。”頗得理宗皇帝歡心。四人內(nèi)外勾結,表里為奸,豪盡民田,招權納賄,無所不為,被時人公認為濁亂朝政的罪魁禍首。

宋理宗得報后勃然大怒,責令臨安府調(diào)查抓捕題書者,卻是一無所獲。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丁大全因當時異常忙碌緊張,一時顧不上去追查誹謗者。只不過宰相著急的并不是什么軍國大事,而是要為年已及笄的升國公主物色一位駙馬。升國公主為賈貴妃所生,不但是宋理宗的獨生愛女,更是南渡以來第一位成年論及婚嫁的公主,是以理宗皇帝極為重視,特意下詔,令執(zhí)政大臣為公主挑選駙馬。

面對這樣一個討好皇帝的大好機會,丁大全費盡了心思。經(jīng)過周密考慮和安排后,他上書奏請襲用唐太宗將公主下嫁士人的舊制,以本年進士第一名尚主。新科進士頭名姓周名震炎,湊巧是太平當涂人氏,因而號稱“太平狀元”。宋理宗極愛“太平狀元”的喜慶,認為是國之祥瑞[7],欣然同意了丁大全的建議。只是皇帝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人為的刻意安排——丁大全看中相貌英俊的周震炎,事先將考試試題告知,并對考官施壓,這才令周氏得中頭名狀元。

周震炎入宮謝恩時,宋理宗見其人已年近三十,年齡稍微大了些,卻是儀表堂堂,氣度不凡,還是相當滿意。然躲在屏風后偷窺的升國公主卻嫌周震炎年紀太大,不愿意下嫁。公主生母賈貴妃早在十二年前便已病逝,宋理宗對唯一的女兒格外寵渥,遂好言安慰,答應為她再挑選一位俊俏少年郎作如意郎君。周震炎尚主一事就此作罷,丁大全的如意算盤意外落空。為了諂媚理宗和公主,他又積極派人在士子中挑選年輕美貌的少年男子。

就在朝廷上下忙著為升國公主選婿的時候,蒙古正兵分四路大舉攻宋:一路進攻荊襄[8],先由諸王塔察兒率領,后因荊襄未下一城,改由大汗之弟忽必烈任主帥,轉攻鄂州;一路由諸王塔察兒統(tǒng)領,攻打兩淮,山東益都[9]行省李璮從旁配合;另一路主力則由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征伐四川;除了“三邊[10]”戰(zhàn)場外,另有留駐大理[11]的兀良合臺率軍繞道廣西、湖南,自長江以南配合主力進攻。如此,蒙古軍形成了對南宋的三面包圍。幾路大軍預備在鄂州會師,再順流東下,直趨臨安,滅亡南宋。

邊關報急的文書雪片一般飛傳朝廷,而同時身兼政務、軍事最高長官的宰相丁大全不但不積極御敵,且隱瞞軍情不報,以致戰(zhàn)事日益轉向不利。直到兀良合臺一軍攻入湖南、進入宋土腹心之地,南宋已是岌岌可危之時,丁大全迫不得已,這才上報宋理宗。理宗皇帝如大夢初醒,不知所措。

于是,眾大臣紛紛上書彈劾丁大全。中書舍人洪芹上疏稱:“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兇惡,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擾亂朝綱。臣乞陛下將其罷官遠放,以伸張大宋王法,謝天下黎民。”監(jiān)察御史朱貔孫進言道:“丁大全奸詐陰險,狠毒貪殘,假借陛下的聲威鉗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賜的爵祿籠天下財路于一己之身。”監(jiān)察御史饒虎臣也指出了丁大全的四大罪狀:絕言路、壞人才、竭民力、誤邊防。宋理宗見眾怒難犯,遂罷丁大全出朝,以吳潛、賈似道為左、右丞相兼樞密使。太平狀元周震炎亦受丁大全牽連,狀元頭銜被褫奪,降為最末一名,貶出京師。

然罷免丁大全并不能解決燃眉之急,各路攻宋的蒙古軍均進軍順利,節(jié)節(jié)進逼京湖戰(zhàn)場,忽必烈繞過襄陽,強渡淮河,進兵重鎮(zhèn)鄂州。又分兵攻打江西;在兩淮戰(zhàn)場,李璮攻破宋軍東海防線,占領海州[12]。李璮為傳奇夫婦李全、楊妙真之子,若不是其人另有私心,不愿意自身實力遭到削弱,很快退兵回了山東,只怕宋軍損失更大;而在四川戰(zhàn)場,蒙哥大汗親率的主力大軍更是勢如破竹,如風卷殘云,占領了四川絕大部分地區(qū),最終進圍山城防御樞紐釣魚城;由大理北上的兀良合臺則縱橫湖南,抵至潭州。

由于蒙古軍已深入湖南、江西腹地,大有威脅京師臨安之虞,宋廷震恐,一時遷都之議驟起。大宦官董宋臣力勸宋理宗遷都四明[13]以避戰(zhàn)火。左丞相兼樞密使吳潛表示贊成,并自愿留守臨安。軍器監(jiān)何子舉、監(jiān)察御史朱貔孫等人上疏反對,諫言遷都將引起“三邊”將士瓦解、盜賊蜂起。皇后謝道清也奏請皇帝留駐臨安以安人心。彼時宋理宗正因立太子一事而猜忌吳潛,擔心對方仿效張邦昌故伎[14],決定留在臨安,遷都之議遂止。

就在人心惶惶的關鍵時刻,四川釣魚城主帥王堅率軍民堅守山城,副帥張玨更是以炮石擊中蒙古大汗蒙哥,蒙哥傷重死去。蒙古軍失去主帥,不得不全線退兵北返,釣魚城之圍由此而解。

蒙哥死后,蒙古軍深怕動搖軍心,刻意掩蓋消息。蒙哥之弟忽必烈正加緊攻打鄂州。他先是從被俘虜?shù)哪纤吻吧诳谥械弥珠L戰(zhàn)死釣魚城的消息,十分驚愕,一時不能確定真?zhèn)危瑸榱朔乐惯@一“謠言”惑亂軍心,只秘密將南宋前哨處死。沒過多久,其庶弟末哥派人從合州趕來,告知蒙哥意外身死的消息,并勸忽必烈立即動身北返,好繼承汗位。

蒙哥生前沒有指定繼承者,他的意外殞命,令蒙古汗位驟然虛懸。國不能無主,推舉新一任大汗頓時成為蒙古的當務之急。蒙哥在位時,曾用鐵血手段進行了大清洗,別系宗王勢力均被削弱,有實力繼承汗位者只在拖雷這一系內(nèi),無非是蒙哥的兒子或弟弟。論年紀、名望、資歷,又以蒙哥四弟忽必烈和六弟旭烈兀最為突出。旭烈兀實力雄厚,兵強馬壯,可惜人正在西征途中,山高路遠,最快也要幾個月后才能得知消息,無論如何來不及趕回蒙古本土爭奪汗位。因而綜合而論,在目下的局面下,忽必烈最有優(yōu)勢。忽必烈早對大汗之位朝思暮想、覬覦已久,然其人深謀遠慮,目光放得更加長遠——

蒙古軍南下之前,他因為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推行漢化政策,被兄長蒙哥猜忌,剝奪了兵權,剛好諸王塔察兒攻東線無功受責,才改由他臨時替代,擔任進攻鄂州一線的主帥。而目下鄂州之戰(zhàn)正進入關鍵性階段,倘若就此放棄,就等于此次大規(guī)模南征無功而返。蒙古人素來崇尚英雄,倘若他能立一場大功,在兄汗已戰(zhàn)死四川的情況下,勢必能大大增加他的政治資本,令他重新樹立威名。比起實力更加強勁的弟弟旭烈兀來,他已占盡天時地利,只需多一項人和,而機會恰在眼前。之前因為四川受到蒙古軍主力大舉進攻,危若累卵,宋廷將大部分守軍調(diào)去增援四川,鄂州城防空虛,城中只有都統(tǒng)權州事張勝主事,只要集中精銳兵力攻城,鄂州指日可下。

正是基于這些考慮,忽必烈不愿意功虧一簣,決意要盡快攻下鄂州[15],再順長江東下,直逼臨安。

鄂州為南宋軍事重鎮(zhèn)。時人有云:“天下之形勢,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武昌”即鄂州古名,為三國東吳孫權所取,寓“以武而昌”之義。由于鄂州地處長江中游要沖,扼漢水入口,溯長江而上可通四川,溯漢水而上可通襄陽,其得失關系整個東南,宋廷極為重視,宋理宗甚至專門下“責己詔”,調(diào)派大批人馬趕赴鄂州增援。名將高達率先突破了蒙古軍的包圍圈,闖進鄂州城,與守將張勝合兵,并力拒守。而忽必烈也是勢在必得。一邊猛烈進攻,攻城益急,一邊竭力拒守,守城益堅,雙方各自出盡全力,戰(zhàn)事十分激烈,處于膠著狀態(tài)。

品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6-10-16 15:55:09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洛隆县| 天气| 额尔古纳市| 利川市| 古蔺县| 山西省| 扶绥县| 定兴县| 西畴县| 苍梧县| 昭苏县| 陆丰市| 延寿县| 勐海县| 潮州市| 宝丰县| 肇庆市| 甘孜| 铜梁县| 陇南市| 安平县| 耒阳市| 灵台县| 陆丰市| 无锡市| 呼伦贝尔市| 金湖县| 泸西县| 安远县| 融水| 陵川县| 邢台市| 台中县| 北京市| 阿勒泰市| 亳州市| 二连浩特市| 奉贤区| 芜湖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