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玄同思想研究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本書敘述錢玄同一生思想之形成、發展、演變、特色及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正文有五章:第一章從家庭及時代因素探討錢玄同早年思想的形成及發展。第二章論述辛亥革命前后錢玄同的無政府主義思想、保存國粹思想和經學思想。第三章論述新文化運動時期錢玄同關于文學革命和思想革命的主張。第四章論述新文化運動時期錢玄同的自由主義思想、疑古思想、學習西方思想和漢字革命思想。第五章論述錢玄同的晚年思想。附錄部分是對一些在正文中沒有展開的內容所做的進一步的研究。
選擇這一研究課題直接緣起是我參與楊天石先生主持的錢玄同日記手稿本的整理工作。1997年,我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楊天石先生門下攻讀中華民國史專業博士學位,修完學位課程后,參加了錢玄同日記整理工作,并協助楊先生校訂初稿。在整理閱讀過程中,深感錢玄同思想內容之豐富。這樣,在楊先生的指導下,我選擇了錢玄同思想研究為博士論文的選題進行研究,并完成了博士論文。畢業后,我繼續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又相繼完成了一系列研究論文。
錢玄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學者。在清末,錢玄同就創辦白話報刊,以開發民智為己任,后加入同盟會,追隨章太炎,主張排滿革命,既是革命陣營中國粹派的成員,提出過系統的保存國粹主張,又積極參加東京社會主義講習會的活動,成為無政府主義的信徒。五四時期,錢玄同跳出國粹派,對中國傳統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在文學革命、思想革命、疑古辨偽、漢字革命、學習西方等方面都提出了獨具特色的主張,這些主張是五四啟蒙思想和文化革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現代中國思想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周作人曾評價錢玄同道:“民國以來號稱思想革命,而實亦殊少成績,所知者唯蔡孑民、錢玄同二君可當其選。”[1]歷史學家王檜林先生也認為,錢玄同“在思想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在文化史上有重大的貢獻,在學術研究的某些領域有很深的造詣”[2]。不僅如此,錢玄同思想還具有豐富、復雜、前后多變的特色,頗能反映出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急劇變革、東西文化猛烈碰撞、新舊思想激烈沖突的歷史情況。因此,研究錢玄同思想的形成、發展、特征、影響,既有助于近代史研究內容的豐富,展現出歷史圖像復雜多樣的本態,也有助于近代史研究的深入,揭示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變革、發展中的那些隱藏在表層現象下面的本質和規律。
錢玄同的研究長期以來較為薄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錢玄同生平史料的缺乏給研究者帶來的不便。作為一個在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和學術史上都曾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思想家,錢玄同一生的著述不是很多,他的許多思想處于“有說而無書”(黎錦熙語)的境地。胡適曾批評他“議論多而成功少”,周作人則痛惜他“清言既絕,亦復無可征考”。并且,這些不多的著作散落各處,不僅在錢玄同生前沒有結集出版,在其身后長時間內也沒有整理結集出版。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二是,錢玄同除了在辛亥革命期間參加過同盟會外,一生很少參加政治活動,沒有在政治舞臺上做出轟轟烈烈的事跡,大多時間從事學術研究,過著一個學者的生活,容易被研究者所忽視。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三是,錢玄同曾受到魯迅的批評,這也影響了人們對他的認識和評價。此外,錢玄同專攻經學和文字音韻學,學問專門,也給研究帶來了困難。
全面收集錢玄同生平史料是研究錢玄同思想的前提。因我有機會在楊天石先生指導下參加錢玄同日記的整理工作,并在整理的基礎上仔細研讀該日記,能得以比較全面地把握錢玄同思想主脈。對于錢玄同研究而言,其日記是最重要的資料。藏于魯迅博物館和錢玄同家的未刊稿錢玄同日記,始于1905年底錢玄同東渡日本(1905年前之內容,錢玄同曾自編《錢德潛先生之年譜稿(1887-1905)》),截止于錢玄同逝世前三天。內容豐富,系統。這是我寫作本書的最主要資料。同時,因在近代史研究所從事研究,能比較方便地收集到已經整理出版的和未經整理的錢玄同發表在各種報紙雜志上的文章、私人信札,以及相關研究成果。在我開展這一研究期間,沈永寶先生選編的《錢玄同五四時期言論集》于1998年10月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魯迅博物館劉思源先生主編的《錢玄同文集》于1999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1至5卷。這些都給本項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楊天石先生在《尋求歷史的謎底》一書中,對史學研究的任務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歷史學的任務在于記述和說明人類社會已經發生的一切。首先,它必須忠實地記述歷史進程,再現歷史的本來面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說明歷史,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并由此作出價值評估,總結經驗,探討規律,為人們提供借鑒。”楊天石:《尋求歷史的謎底》,后記,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思想史是史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其主要任務是要記錄和說明人的思想,研究其發生、發展演變的歷史,研究其性質、意義和對時代的影響等等。作為對思想家的個案研究,必須首先忠實地再現思想家思想的本來內容,在此基礎上,再對其進行分析評價。基于此,本書主要從三個層次上對錢玄同思想進行研究。(1)力爭可能地、如實地再現錢玄同思想內容、發展過程。(2)分析錢玄同思想的形成、發展變化的內在理路和時代原因。(3)將錢玄同的思想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客觀的評價。在寫作上,本文按歷史發展縱的順序,根據錢玄同思想發展的階段性變化特征,將其分成早年、辛亥革命前后、新文化運動時期以及晚年幾個歷史階段,以利于梳理出錢玄同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內容及其發展變化,同時在每一階段中提煉出重要問題,集中論述,以有利于深入論述其思想特征及實質。
本書在閱讀資料和寫作過程中,一直承蒙恩師楊天石先生的直接指導。書成之后,先生又仔細審閱批改,使我得益良多。在開題和答辯中,又得到張海鵬先生、耿云志先生、王檜林先生、丁守和先生、彭明先生、劉桂生先生、蔣大椿先生、曾業英先生、虞和平先生、汪朝光先生、歐陽哲生先生的指導。謹此并致崇高的敬意和感謝。
因作者學識淺陋,書中難免有遺漏和錯誤之處,尚望先進學者不吝賜教。
劉貴福序于大連
2010年7月30日
注釋:
[1] 周作人:《知堂回想錄》,679頁,香港三育圖書有限公司,1980。
[2] 王檜林:《錢玄同年譜》序,參見曹述敬:《錢玄同年譜》,7頁,濟南,齊魯書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