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39章 要有積極心態(tài),希望總會大于失望(3)
- 第38章 要有積極心態(tài),希望總會大于失望(2)
- 第37章 要有積極心態(tài),希望總會大于失望(1)
- 第36章 充分評估自己,正確調(diào)整自己(4)
- 第35章 充分評估自己,正確調(diào)整自己(3)
- 第34章 充分評估自己,正確調(diào)整自己(2)
第1章 前言
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毫不松懈,不找任何借口。我們周圍總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在做事的過程中,因各種借口造成的消極心態(tài),就像瘟疫一樣毒害著他們的靈魂,并且相互感染和影響,極大地阻礙著他們正常潛能的發(fā)揮,使他們喪失斗志。像這樣的人,借口已經(jīng)“吃掉”了他們做事的希望。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常常聽到一些抱怨:什么“我沒有受過良好教育”、“沒有資金”、“沒有關(guān)系”等一系列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殊不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往往不給自己找借口。日本松下幸之助只上了4年的小學(xué);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nèi)基13歲時開始工作,幾乎沒有受過什么正規(guī)教育;中國香港李嘉誠只上了2年初中……他們雖沒有上過正規(guī)的大學(xué),但他們通過自學(xué)和不懈地努力成就了一番事業(yè)。美國前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因患小兒麻痹下身癱瘓,按理說他最有理由找借口的,可是他從不找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氣和頑強的意志向一切困難挑戰(zhàn),連任了四屆美國總統(tǒng)。他以病殘之軀,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當然,找借口解釋失敗是大多數(shù)人本能的一種習(xí)慣。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在面對人生的時候,都作出一樣的選擇。從古到今,凡成大事者,沒有不受盡磨難,在磨難中完成自我教育的。困境可以檢驗一個人的品質(zhì)。如果一個人敢于直面困境,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在任何不利的環(huán)境中始終充滿熱情,堅定對生活的信念,那么他遲早會成功。
行走于人生叢林中的每個人都應(yīng)該記住,如果你正在遭受困苦,這并不完全是件壞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倘若你和一般失敗者面談,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走進足以激發(fā)人、鼓勵人的環(huán)境中,總是沉浸在自己找出的各種借口中,催眠自我。
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為自己尋找借口。只有盡職盡責、勇往直前、不找借口,才能實現(xiàn)理想,創(chuàng)造輝煌人生。
因此,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yè),必須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而像鷹隼一樣盯住獵物——唯一的目的是擒住它。按照自己的行動計劃,去填滿每天的行動表格,讓借口徹底地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