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別讓借口成為失敗的酵母(1)

借口是失敗的溫床,成功的大敵。它能夠瓦解一個人成功的意念,削弱勝利的欲望,削減人的耐心。在成功的道路上,缺乏耐性的人總會為自己找到借口:“這件事肯定不可能,對我來說它太漫長了。”正是這種借口讓人心安理得地放棄了努力去做的想法。

1.借口會助長失敗的氣焰

在工作中,每個人應該做的就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地工作以獲得成功,而不是浪費時間去為失敗尋找借口以博取別人的同情和理解。因為公司為你安排職位,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為公司謀求利益,而不是來聽你對困難連篇累牘的分析的。

借口是失敗的溫床,而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是制造借口與托詞的專家。他們經常會為沒有做成某些事而去想方設法尋找借口,或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任務未能按計劃完成而辯解。“這項工作太困難了。”“我不是故意的。”“我太忙了,忘了還有這樣一件事。”“老板規定的時間太緊。”“本來不會是這樣的,都怪……”等。

可以說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辦到的事情之一,只要你存心拖延、逃避,你總能找出足夠多的理由。因為把“事情太困難、太復雜、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任何事情”,進而通過努力去獲得成功要容易得多。

找借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遇到問題后不是積極主動地去想方設法加以解決,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你的工作就會變得越來越拖沓,更不用說什么高效率。借口變成了一塊擋箭牌。一旦事情辦砸了,你總能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來安慰自己,同時也以此去換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找到借口只是為了把自己的失敗或過失掩蓋掉,暫時人為制造一個安全的角落。但長期這樣下去,借口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就會成為失敗的溫床,人就會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設法爭取成功了。

現實工作中,不知有多少人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應盡的職責!可以這么說喜歡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的員工肯定是不努力工作的員工,至少,他沒有端正他的工作態度。他找出種種借口來掩飾失敗,欺騙公司。他不是一個誠實的人,也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這樣的人,在公司中不可能是稱職的好員工,也絕不可能是公司信任的好員工,也很難得到大家的信賴和尊重。無數人就是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虎拖延、慣于找借口的習慣,終致一生處于社會或公司的底層,不能出人頭地,獲得成功。

借口是對惰性的縱容。每當要準備工作時,或要作出抉擇時,總要找出一些適當的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松些、舒服些。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清晨鬧鈴將你從睡夢中驚醒后,心里想著該起床上班了,但同時卻又享受著被窩的溫暖,所以常常會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同時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沒關系,今天不急,再躺一會兒。”于是又躺了5分鐘,10分鐘……

其實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如果惰性一旦浮現,即使是擺出與惰性開戰的架勢也常常會于事無補。在事情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有積極的想法在先,否則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再等會兒……”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戰爭”也就開始了。

一旦“開戰”,結果就很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就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乘虛而入的任何機會。

所以千萬不要在工作中找借口,不要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尋找借口上。失敗也罷,做錯了也罷,再美妙的借口對事情的改變沒有任何作用,還不如再仔細去想一想,想想下一步究竟該怎樣去做。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貫徹這種“沒有任何借口”的思想。對于任何問題,只要多花時間去尋找解決方案,反復試驗,調整平和的心態,多做實事,相信總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讓我們拒絕借口,勇于承擔責任,勤勤懇懇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吧。

那些把“沒有任何借口”作為自己行為準則的人,他們擁有毫不畏懼的決心、堅強的毅力、完美的執行力及在限定時間內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的信心和信念。

借口只是失敗的溫床,工作中沒有借口,人生中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成功也不屬于那些尋找借口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給自己加碼,始終以行動為見證,而不是編一些花言巧語為自己開脫。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需要,我們就要義無反顧地努力拼搏,直到成功。

2.贏得勝利才有傲人資本

只有獲勝,才能贏得生存所需的資源;只有持續獲勝,才能得到拓寬并發展自己的空間和領地,才能從競爭的包圍圈中脫穎而出。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績,再去強調自己的感受。”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任何個人、企業、團隊在市場競爭中如果沒能獲勝或保持領先優勢,要想實現基業長青或獲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最終的結果自然是被市場和社會淘汰。那么存在的意義,也就無從談起!

以美國硅谷為例,在這塊彈丸之地分布著數千家科技公司,均從事IT技術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競爭異常激烈。不僅如此,每年還有數百家新公司誕生,與此同時又有幾百家公司如過眼煙云般消逝。正是這種殘酷無情的競爭環境,逼迫硅谷人不斷拼搏、不斷奮進、不斷創新,從而使一些極具競爭意識和競爭優勢的企業快速崛起,并推動了IT產業的迅猛發展。

可以說一場無法獲勝的戰役,一次無法勝出的比賽,一項不能獲得利潤的投資,不僅是一次蹩腳的作秀和消耗體能的運動,而且還可能是一次難以復生、全軍覆沒的重創。

只有獲勝,才能贏得生存所需的資源;只有持續獲勝,才能得到拓寬并發展自己的空間和領地,才能從競爭的包圍圈中脫穎而出。一個總是打敗仗的團隊,它的命運只能是被他人整編、變賣或并購,或者在競爭的擠壓下,失去生存空間,破產直至消亡。

如今,百年老店為數不多,而一些存活了兩三百年仍保持旺盛生命力,并不斷贏得佳績的企業就更是寥寥無幾。大多企業僅是三五年的存活期,隨即光華盡失,“香消玉殞”了。生命力之脆弱,生命周期之短暫,無不令人扼腕痛惜。這些企業的“死因”或許有多種,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忽視了每一項投資、每一次并購、每一個計劃、每一步行動所要達成的結果。許多企業管理者熱衷于行動,卻無視結果;迷戀于行動的過程,卻忽視了結果才是行動的根本;本末倒置,只能導致無人關心結果,無人對結果負責。

結果是什么?結果是行動的落實、目標的實現、任務的完成,是贏得勝利、取得成功的標志。一次沒有結果的行動是無效的,是沒有價值的;而一次與目標結果相反的結果,則是具有破壞性和毀滅性的,會毀掉一個企業。以結果為導向,才能確保每一次任務、每一個行動,都具有實際效用和價值。

有些企業管理者雄心勃勃,制訂了一些非常宏偉的戰略計劃,卻在實際運作中屢屢受挫,不僅戰略計劃無法實現,員工的自信心大受打擊,企業也陷入市場和財務雙重窘境,難以自拔。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將行動與結果分離,甚至將結果拋至一邊,一味地為了行動而行動。

塔費奇公司是美國一家生產精細化工產品的企業,經過五年打拼,逐漸發展成為年產值數億美元的企業。為了快速擴張,該公司在養殖、飼料加工、包裝等傳統項目上閃電出擊,又先后投入巨資在醫藥、軟飲料、房地產等多個經營項目上,跨地區、跨行業收購兼并了十多家經營狀況不佳、扭虧無望的企業。由于投資金額巨大,經營項目繁雜,經營管理人才欠缺,塔費奇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從而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之路。

事實上,無論制定何種發展戰略,實施何種管理模式,采用何種先進技術,重要的是能產生何種效果,能為企業創造多少利潤,能使企業有多大提升。

20世紀90年代初期,IBM信用公司推出了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的項目。具體做法共分五步,而要完成這一流程則需要長達兩周的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銷售代表和客戶根本不知此項申請公文旅行到了哪個驛站,電話詢問也不得而知。于是,那些沒有耐心的顧客,紛紛棄IBM公司而去……

后來,IBM公司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并大刀闊斧地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重組,使這項歷時兩周的審批工作,縮短到僅需4個小時即可完成,從而贏回了客戶的心,保持了市場優勢。毫無疑問,行動僅是達到目標的手段,獲勝才是行動的結果和最高準則。

最近幾年來,所有的企業家和管理者都注意到了“執行力”這個問題,并且把“執行力”提升到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高度。那么,執行力到底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對于員工,執行力就是把想做的事情做成功的能力,也就是事情的結果。

許多人說:“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這是一種非常不實際的觀點,懷著這種所謂的“超然”心態去做事,結果只能是失敗。可以說,人們對于成功的定義見仁見智,而失敗卻往往只有一種解釋,即失敗就是一個人沒能達到他所設定的目標,而不論這些目標是什么。

在現代社會,這種以結果為導向和評價標準的思維已經成為一種共識。不論你在過程中做得多么出色,如果拿不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那么一切都是白費。的確,沒有結果的付出只是在做無用功。競爭就是這么殘酷無情,不論你曾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業績,那么老板和上司就會覺得他付給你薪水是在浪費。相反,只要你有傲人的業績,老板們就會重視你、認同你,而不管你的過程是否完美、漂亮。

在今天,你是因為成就而獲得報酬,而不是行動的過程;你是因產出而獲得報酬,而不是你的投入或者你工作的鐘點數。你的報酬是取決于你在自己的責任領域里所取得成果的質量和數量。只有獲勝才是硬道理,才是你挺胸做人、傲視群雄的資本。

3.避開失誤才能做到完美

99%的努力加1%的失誤等于零滿意度。也就是說,你縱然付出了99%的努力去服務于客戶,去贏得客戶的滿意,但只要有1%的失誤、瑕疵或者不周,就會令客戶產生不滿,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在數學計算中,“100-1”是等于99,而企業經營上,“100-1”卻等于0。

100次決策,有1次失敗了,可能讓企業垮掉;100件產品,有1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個市場;100個員工,有1個背叛公司,可能讓公司蒙受無法承受的損失;100次經濟預測,有1次失誤,可能讓企業破產……

水溫升到99℃,并不是開水,其價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礎上再升高1℃,就會使水沸騰,產生的大量水蒸氣就可以用來發動機器,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許多人做到了99%,就差1%,但正是這點細微的區別使他們在事業上很難取得突破和成功。

也許對企業而言,產品合格率達到99%,失誤率僅為1%,質量似乎很不錯了,但對每個消費者而言,1%的失誤,卻意味著100%的不幸!

曾經有一家電熱水器生產廠,聲稱自己的產品質量合格率為99%,各項指標安全可靠,并有雙重漏電保護措施,讓消費者放心使用。然而一位消費者購買了該廠的電熱水器,卻不幸攤上了這1%的失誤。

跟往常一樣,他未關電源就開始洗澡,沒想到,熱水器漏電,而漏電保護裝置又失效,以至于他被電流擊倒。按理說,帶電使用電熱水器屬于正常操作范圍,不應出現這一故障;即便發生漏電,漏電保護裝置也會立刻斷電,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然而,這家企業滿足于99%的合格率,卻給那位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由此不禁令人擔心。是不是還會有下一個,再下一個消費者也會攤上這樣的不幸呢?如果企業不高度重視這1%的質量失誤,不僅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企業的生存也難以延續下去。試想一下,人們知道后還敢買這樣的“危險品”嗎?肯定無人購買,那么公司也無法發展下去,只有關門大吉。

優質的產品,是客戶選擇你的第一理由,否則,客戶根本不可能向你“投懷送抱”,更不可能將其“錢包份額”給你。對此,海爾公司深有體會,并有許多令人稱道的做法。

一次,海爾公司副總裁楊綿綿在分廠檢查工作,在一臺冰箱的抽屜里發現了一根頭發。她立即召集相關人員開會。有的人私下議論說一根頭發絲不會影響冰箱質量,拿掉就是了,何必小題大做。楊綿綿卻斬釘截鐵地告訴在場的干部和職工:“抓質量就是要連一根頭發絲也不放過。”

又有一次,一名洗衣機車間的職工在進行“日清”時,發現多了一顆螺絲釘。職工們意識到,這里多了一顆螺絲釘,就可能有一臺洗衣機少安了一顆,這關系到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為此,車間職工下班后主動留下,復檢了當日生產的1000多臺洗衣機,用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查出原因——發貨時多放了一顆螺絲釘。

如果這1%的失誤,正是客戶極為關注和重視的方面,或給客戶帶來了損失及傷害,就會使你前功盡棄,以往所有的努力將付諸東流,客戶將徹底與你決裂,棄你而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突泉县| 淄博市| 博兴县| 沙田区| 江城| 邮箱| 且末县| 张家港市| 汉寿县| 马山县| 娄底市| 常宁市| 海安县| 湾仔区| 东兰县| 麻城市| 桐庐县| 怀宁县| 洛隆县| 姚安县| 苗栗市| 永和县| 宜章县| 仙桃市| 攀枝花市| 锦州市| 邯郸县| 斗六市| 维西| 岐山县| 通海县| 察哈| 章丘市| 五寨县| 江永县| 武强县| 眉山市| 卢湾区| 绿春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