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抱樸——本色是最絢麗的色彩(1)

心如枯井,波瀾不生

自號“抱樸子”的葛洪是東晉著名的道家思想理論家,同時也是道家經典《抱樸子》的作者。“抱樸”二字出自《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樸”指沒有加工的原木,“素”指的是沒有染色的生絲,“見素抱樸”便是讓人像一塊璞玉一樣,摒棄一切復雜的心念,凡事不動心,回歸最原始的本真。

在道家看來,“見素抱樸”是人生的至境。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一種人生的境界:“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睹,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為上者也。”這充分詮釋了“見素抱樸”的真意。

明末清初的才子金圣嘆有一年參加歲考,歲考的題目是《如此則動心否乎》。在完成文章后,他又提筆在文末添上幾句:

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曰: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共三十九個“動”字)。

主考官看了他的卷子,很奇怪,問他這么多“動”是什么意思?金圣嘆答道:“孔夫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寫三十九個‘動’字,意在說明‘四十而不動心’。”

據說金圣嘆出生的時候,有人聽到當地夫子廟里傳來一聲嘆息聲,若夫子在天有靈,聽到了這番論調作何感,是否又會嘆息一聲呢?

在黃金萬兩,美女一人面前,連孔夫子都忍不住不動心,這雖然只是金圣嘆的一個玩笑,但也說明了“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并不是一個容易做到的境界。

孔夫子是否能夠“不動心”我們不得而知,不過,作為一代鴻儒,錢鐘書先生倒確實是向來“不動心”的。

1991年,全國十八家省級以上電視臺聯合拍攝《中國當代名人錄》,錢鐘書名列其中。友人告訴他將以錢酬謝,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還會迷信這東西嗎?”

一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錢老講學,開價十六萬美元,交通、住宿、餐飲免費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錢鐘書拒絕了,他對校方特使說:“你們的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樣的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

又有一次,英國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錢老有一本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詞典,派出兩個人遠渡重洋,叩開錢府的大門,出以重金,請求賣給他們,錢老干脆地說:“不賣!”

國外曾有人表示,如果把諾貝爾獎頒給中國作家,只有錢鐘書當之無愧。而錢鐘書則表示,肖伯納說過,諾貝爾設立文學獎比他發明炸藥對人類的危害更大。

與錢鐘書先生一樣“心如枯井”的,還有一代國學大師、文化巨擘季羨林先生。2009年7月11日季老與世長辭,留給我們的不僅是那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學問,更多的是“三辭桂冠”、專心做學問的求實精神,是那種遠離浮躁、甘為人梯的淡泊操守。季老在《病榻雜記》一書中提出“三辭”,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他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無論是錢鐘書還是季羨林,我們看到的都是“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睹,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的情操。現在有太多的學者不能安心做學問,抄論文,下海做生意,把研究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最后錢賺了不少,名氣打得也挺響,但橫看豎看,像商人,像明星,就是不像學者。如此浮躁,不就是因為太容易動心了嗎?

人的心,應該像一汪清澈見底的湖水,輕靈,干凈,但有時也該像一口枯井,“清風吹不起半點漣漪”。達到“見素抱樸”,凡事不動心的境界,人生才能夠免于被各種各樣的欲望所困擾。

一顆素心何處尋

在這個世界上,最純真的是孩子,在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中,只有孩子大聲說出了真相,因為他們的心靈還沒有被成人世界的虛偽所占據。

多少人希望回到兒童時代,可是有多少人還能找到一顆童心,一顆素心?所以老子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意思是,身心一致、持之以恒地遵循自然規律,能否不偏離方向?把能力集合在一起,內部和諧柔和,能否做到像嬰兒一樣?排除一切雜念、苦心鉆研,能否做到沒有紕漏、瑕疵?

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始終保持童心,讓自己的心靈像兒童一樣純潔?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他總像孩子一樣生活,保持著童心。他一生十分熱愛孩子并善于教育孩子,他的兒女成了他作畫和寫文章的題材。他教育孩子的一條可貴經驗是:保持童心。他曾在《我與新兒童》一文中指出:“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和幸福。所以我情愿做‘老兒童’,讓人家去奇怪吧!”豐子愷曾作過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認為由兒童變為成人,好比由青蟲變為蝴蝶,而青蟲生活和蝴蝶生活卻是大不相同的。他告誡成年人:對待孩子,絕不能像在青蟲身上裝翅膀,教他與蝴蝶一同飛翔,而應該是蝴蝶斂住翅膀同青蟲一起爬行。豐子愷常常唱著小曲逗孩子睡覺;三筆兩筆畫幅畫逗孩子們笑;和孩子們一起用積木搭汽車、造房屋;把小凳子擺成一排玩“開火車”;甚至和小女兒搶著看《新兒童》雜志,一起討論里面的問題,玩里面的游戲。

古人認為,素心如一張白紙,沾染不得任何顏色,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凈無雜,“不思善,不思惡”。單純如孩童,這恐怕也是豐子愷的畫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做人應該隨時懷抱一顆嬰兒般的素心,以此態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情。如果個人擁有這種修養,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秉持這種生活態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三字經》的第一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孟子也提倡“性本善”,曾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見到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子搖搖擺擺走向井邊,無論何人,都會走上前去將他抱開。然而,善性存于心,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喪失了原本的善意。對此,荀子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性惡篇》開篇就說:“人之性惡,其善偽也。”即人性本是惡的,其善是人為的,人有為善的可能,就在于后天的學習修為。對于本性的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老子的觀點則更為深刻,即“本性無善惡:。

人性之初,本沒有善惡之分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善惡只不過是在周邊環境影響下依據本性而產生的,有善惡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習慣。本性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卻在暗中操控著你,決定著你的大部分習慣,決定著你的性格,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人本來生下來都是很樸素、很自然的,由于后天的教育、環境等種種原因,把圓滿的自然的人性雕琢了,自己刻上了許多的花紋雕飾,反而破壞了原本的樸實。因此,人不要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人都在浮華過后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質本潔來還潔去,不要讓塵世浮華沾染了原本純潔的心靈。雖說“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時,人應該成為一塊拒絕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的單純、善良、樸實,不要讓外在的雕飾破壞自然的本質。

最標榜的就是最缺乏的

“如果孝子賢臣的出現要付出一個時代的代價,那么不出現也罷。”這是老子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中令人振聾發聵的觀點。我們總是推崇各種美德,期盼各種榜樣和圣賢,但老子清醒地意識到,一個時代或者一個人所標榜的往往正是其最缺乏的。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是兩千多年前老子的清醒洞察。

老子的哲學與儒家的觀念,乃至一般社會人生的態度,另成一格,大異其趣。老子提出天道自然,道衰微了,后世之人便開始提倡仁義道德,不料結果卻適得其反。隨著知識的發達和教育學問的普及,社會中陰謀詭詐、作奸犯科的人也越來越多,故老子“絕利棄智”的思想不無道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陇川县| 景谷| 溧水县| 上蔡县| 曲阜市| 吉隆县| 阿勒泰市| 法库县| 慈利县| 郁南县| 太原市| 高碑店市| 正定县| 贺兰县| 平泉县| 石泉县| 会理县| 化州市| 邵阳市| 九江县| 尚志市| 手游| 绥江县| 武定县| 米脂县| 石门县| 伊金霍洛旗| 横峰县| 渭南市| 宣汉县| 广昌县| 武威市| 沅陵县| 乐东| 繁昌县| 遂宁市| 高平市| 巢湖市| 山东省|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