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智愚——聰明與智慧相差幾許(2)

“呆氣”就是“靈氣”

《老子》所蘊涵的智慧無窮無盡,可是這五千言的作者老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雖然沒有照片,畫像也都是老子身后的畫工們憑借自己的想象而作,但是幸好,老子本人為我們留下了一幅“自題小像”: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飄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眾人欣喜若狂其樂陶陶,就像參加盛大的慶典享受豐盛的筵席,又像風和日麗之時登上高臺觀賞仲春的美景。我卻孤寂地呆立一旁,無動于衷,有如初生的嬰兒連笑也不會笑,又像長途跋涉的游子,疲倦得連家也不想歸。眾人的東西多得用不完,我卻什么也沒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腸啊。當別人都很清醒的時候,只有我獨示昏庸。當別人都明察秋毫的時候,只有我獨示愚昧。茫茫無邊啊,像遼闊的大海一望無垠。洶涌澎湃啊,如迅急的狂風橫掃萬里。眾人好像都有能耐,只有我顯得頑固無能。我為什么這樣與眾不同?因為我是著重吸取‘道’的精華啊。”

在老子的筆下,這位道家開宗立派的哲學家是一個孤僻、木訥的“愚人”。但是老子似乎對自己“呆若木雞”的形象不以為意,似乎還有些揚揚自得,因為老子知道,一個人如果時刻都顯得無比精明,那他往往不一定是真的聰明,而相反,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時如果身上時常顯露出呆氣,說不定他有著大智慧,因為“呆氣”有時候恰恰是一股過人的靈氣。

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熊十力身上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故事:

熊十力是治學之外一切都不顧的人,所以住所求安靜,常常是一個院子只他一個人住。20世紀30年代初,他住在沙灘銀閘路西一個小院子里,他的家門總是關著,門上貼一張大白紙,上寫:“近來常常有人來此找某某人,某某人以前確實在此院住,現在確實不在此院住。我確實不知道某某人在何處住,請不要再敲此門。”看到的人都不禁失笑。50年代初他住在銀錠橋,夫人在上海,想到北京來住一個時期,順便逛逛,他不答應。他的學生知道此事,婉轉地說:“師母來也好,這里可以有人照應。”他毫不思索地說:“別說了,我說不成就是不成。”熊師母終于沒有來。后來他移住上海,仍然是孤身住在外邊。

不注意日常穿著,熊十力也是比較突出的。衣服像是定做的,樣子在僧與俗之間。襪子是白布的,高筒,十足的僧式。屋里木板床上面的被褥等都是破舊的;沒有書柜,書放在破舊的書架上;只有兩個箱子,一個是柳條編的,幾乎朽爛了,另一個鐵皮的,舊且不說,底和蓋竟毫無聯系。

生活是這樣不在意,可是說起學問,熊十力就走向了另一極端,過于認真。他自信心很強,簡直近于頑固,在學術上絕不對任何人讓步。40年代晚期,馮文炳住在紅樓后面,這位先生本來是搞新文學的,后來迷上哲學,尤其是佛學。熊十力是黃岡人,馮是黃梅人,他們都治佛學,又都相信自己最正確,可是所信不同,于是便有二道橋(熊先生30年代的一個寓所,在地安門內稍東)互不相讓,以至于動手的故事。另有一次學生去找熊十力,聽見他又在和馮爭論,熊先生說自己的意見最對,凡是不同的都是錯誤的。馮則答:“我的意見正確,是代表佛,你不同意就是反對佛。”對方爭起來互不相讓,學生只好忍著笑走了。

這場爭論確實好笑,有點像小孩吵架,特認真,雙方爭執不下,還多少有點不講理。也許人常說知識分子身上帶點呆氣,就是這樣了。

但是似乎呆有呆的好處,生活里沒有繁雜的生活瑣事,沒有紛亂的人情事故,只有學術與信仰,如此單純而精深的人生有什么不好?

我們不妨問自己,自己的身上是不是靈氣太盛,而少了些許呆氣呢?

老子校正“厚黑學”

“厚黑學”是李宗吾先生提出來的,其主要內容就是處理人際關系臉皮要厚,心要黑,一個是“厚”,一個是“黑”,再加上個“學”,那就是“厚黑學”了。

總的來說,厚黑學是一套教人為人處世的方略,在《漢書·藝文志》中評價《老子》是“君人南面之術”,歷史上也確實有一些人把《老子》當做一本教人們“厚黑”的書。

確實,《老子》一書中有許多教人為人處世和領導管理的手段,但這絕不意味著《老子》就等同于《厚黑學》。事實上,老子明明白白地要人們走正道,要遵循“道”。老子的出發點是“善”而不是“惡”,教你好而不是教你壞等。

比如老子就曾說過:“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沒有固定不變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對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誠信的人,我以誠信對待他;不誠信的人,我也以誠信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誠信了。

可見,老子一直都是提倡“善”和“信”的。在短短五千言的《老子》中,老子常常講“善”,講“慈”,宣揚“善”、“慈”的理念,指點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善的智慧鏈”,還向人們指出“上善若水”的境界。

他要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做善人,做慈愛之人,做上善之人,要走這樣的“道”,要做這樣一個得道的人,要提升我們的人際關系的境界和人生的境界。可見,老子主張的是厚德載物的“厚道”,而非顏厚心黑的“厚黑”。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之說。老子曾說,水是天下最柔順的事物,卻可以擊穿天下最堅硬的石頭;看似軟綿綿的太極,卻可以對抗出手傷人的剛猛拳路,而老子的“厚道”,就是人生處世的太極之道。

熱衷于厚黑學的人喜好陰謀詭計,機關算盡,卻不知心機越復雜,漏洞也越多,反倒是厚道之人沒有心機,自然也沒有漏洞,仿佛莊子筆下的“混沌”一般,以無招勝有招。

有些人斤斤計較,絞盡腦汁想著占小便宜,這樣的人看似便宜占盡,可總有吃大虧的一天;反觀厚道之人,似乎總是在吃虧,而且也吃得心甘情愿,但他們總有得到福來的一天。有些人一門心思鉆研成功的捷徑,總想著抄小路,走歪路,這樣的做法固然可以取得一時的快意,但是,所謂的捷徑看似近道,實則殺機四伏,反而不如正道好走。有些人喜歡用權術來駕馭他人,常常會用背叛、欺詐的方式為自己牟私利,乍一看,他們似乎比起傻呵呵的厚道人的生活瀟灑得多,收益也高得多,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后患無窮,畢竟誰也不傻,你用權謀去對待別人,一旦被人看穿,就再也得不到別人的信賴。而事實上,權謀總會有被看穿的一天。唯一不可能被看穿的,就是真情、誠信、忠誠等。只要真心誠意地對待他人,別人總能夠感到你的誠意,你的真心換來的,也是別人的真心和誠意。

總體來看,厚道為人是一種最保險,也最長遠的人生準則;厚道為人,是一種最簡單,也最無害的處世方針。

現代社會,人們很重視人際交往,有的人為了升官、發財,為了其他種種目的鉆研人際交往之道,但是又不學習正道,而是鉆研“厚黑學”等詭計,但是又無法真正了解“厚黑學”,因此走了邪道,不僅沒有得利,反而對人有害。其實生活中已有大量事實證明,摒棄陰謀詭計,厚道做人,才能常勝常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望谟县| 吉林市| 延川县| 漳州市| 蒲城县| 高雄市| 胶州市| 长兴县| 乐山市| 宣汉县| 青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土默特右旗| 温宿县| 乌拉特中旗| 瓮安县| 石棉县| 崇阳县| 宁强县| 沾益县| 六枝特区| 华蓥市| 沙坪坝区| 河曲县| 惠水县| 克山县| 兴国县| 庆云县| 三穗县| 雷山县| 叶城县| 长顺县| 绿春县| 江津市| 冷水江市| 葫芦岛市| 景泰县| 昌平区| 错那县|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