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局刷到永樂大帝,朱棣慌了!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第1章 萬朝君臣觀天幕
陸清羽不知道,自己也活在個楚門的世界里。
上完課。
他照常打開了手機,刷起短視頻。
而與此同時,無限多元宇宙平行世界中。
一張天幕準時準點張開。
……
大秦。
蘭池宮。
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事趙高眼見夜空中亮起熟悉的熒光,微微扭了扭發酸的脖頸。
他躬身俯首,恭敬道:
“陛下,天幕亮了。”
始皇帝嬴政仍未抬頭,只是輕輕應了一聲,目光依舊在手中的竹簡上。
天幕出現已經有半月時間。
據百官推測,其上內容乃是后人日常生活之景,雖偶爾會涉及些對大秦大有裨益的內容。
但大多數時候其內容都一言難盡。
若非必要,嬴政不會將太多精力投入其上。
西漢。
長樂宮,前殿。
不用左右近臣提醒,漢高祖劉邦已然將筆放下,擺了個最舒服的姿勢看向天幕。
左右郎官見此,自覺抬筆鋪卷,隨時準備記錄下天幕的內容。
一旁,張良和陳平額外被賜坐左右,隨時準備著為劉邦解答疑惑。
東漢。
冀州鄴縣。
大賢良師張角盤膝于觀星臺上,遠望天幕,面無表情。
臺下圍聚著一群黃衣弟子,一個個莊嚴肅穆,靜默無聲。
天幕突現,打亂了張角許多布局。
“但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大事將舉,張角從未想過退縮。
“若天要亡我,那便葬送蒼天。”
大唐。
太極宮,兩儀殿。
唐太宗李世民與親信大臣共處。
考慮到天幕播放時間短則幾刻鐘,長則半個時辰一個時辰。
不少老臣身體不便,他特意讓尚舍局掌固準備了胡人的高足凳。
上至先秦,下至明清,歷朝歷代,各個時空都同時出現天幕。
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不約而同的放下手中工作。
黃昏時分本就是休憩之時,閑來無事,看看天幕已經成了大多數人的習慣。
若遇到些有趣的,也能成為來日的談資。
在許多雙眼睛注視下,天幕徹底亮起。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身披輕甲,束發短髯的中年人。
在其背后,四個紅底大字“永樂大帝”格外醒目。
此四字一出,頓時吸引了許多人目光。
“陛下。”
蒙毅的聲音在嬴政耳畔響起。
聽到提醒,嬴政抬起頭,一眼看到了那四字。
尤其是后兩個。
“大帝。”
心中默念此二字,秦始皇轉而看向前兩個字。
后世文字大多與秦篆差異頗大,前二字他一時沒認出來。
“李卿。”
他認不出來沒關系,自會有人能認出來。
天幕出現第一天,他便發現文字不同的問題,吩咐李斯負責文字翻譯工作。
聽到自己被點名,李斯當即會意,答道:“陛下,天幕上四字為‘永樂大帝’。”
“此前可有相關記載?”
始皇帝繼續發問,但他這次沒看向李斯,而是下方的眾多博士。
博士制度于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大秦統一六國后延續制度,設博士約七十人。
掌古通今,以備顧問。
“敢告陛下,博士臣越有話。”
一身著紫色深衣的中年博士從人群中走出。
始皇帝認得他,齊地博士淳于越,前些年東巡封禪泰山時此人在齊地眾儒中就頗有威望,僅次于孔鮒幾人。
后招入宮中為博士。
言直剛正,略顯迂腐。
可聽之,不可盡信之。
“允。”
淳于越聞言,答道:
“臣讀經,知《爾雅》言,永者,長也、遠也、遐也。《楚辭》有句為‘窮身永樂,年壽延只’。遠到三皇,近至三代,歷朝為帝者未有以此名之者,故天幕所謂‘永樂大帝’者,當為后世天子,而不為過往帝王。”
“永樂大帝,這兄弟倒是個會取名的。”
西漢。
劉邦嘴角含笑,對天幕上的家伙來了幾分興趣。
“若真可以永樂,那倒也不錯。只是那秦始皇也沒實現傳萬世的夢,這永樂大帝,想必也不會一直樂下去。”
明,洪武十三年。
應天府,華蓋殿。
朱元璋帶著朱標、朱棣等人于此處夜觀天幕。
瞧著那幾個醒目的大字,老朱隨口點評一句。
在其身側,剛收到就藩圣旨從中都鳳陽回京受命,但尚未趕去封地的朱棣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天下哪有永樂這種事,不知道為什么,當他看到那鮮紅的四字時,心中莫名的感到有些悸動。
總感覺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發生。
相比之下,永樂九年,應天府。
同樣是在華蓋殿。
身披皇袍的朱棣非但沒感到不安,嘴角反而逐漸勾起一個弧度。
歷史上并非只有他一人年號為永樂,但他自信,自己是永樂大帝。
畢竟古今能稱大帝者,再次都不算庸才。
朱高熾與朱高煦陪同左右,都注意到了朱棣的表情。
二人剛想說什么,天幕之上畫面一轉,一列標題顯現:
《一口氣看完明成祖朱棣的一生,篡位?嗜殺?大明狠人!從燕王到永樂大帝》
天幕少有這么一長串的文字,但每次出現這種形式的標題,都會顯露不少信息。
“明成祖,姓朱。果然朕的大秦還是亡了嗎。”秦始皇嬴政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只是不知道大秦傳了幾代,歷經幾千載,想來不會比那三代更差。”
他一直都知道,王朝無法永存。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秦乎?
只是身為大秦的建立者,他更多的期望大秦能傳百世、千世乃至萬世。
觀星臺上,晚風咧咧。
張角一身黃袍在如血夕陽映照下略顯紅光,原本激蕩的心情平復下來,抬頭望天,胸中盡是豪情萬丈:
“后世帝王不姓劉,這天下終究還是換了主人。蒼天將亡,不死于張某手中,亦要葬于他人之手。”
“不過這天幕無個定性,不知哪日就會漏了計策,甲子既至,當不再猶豫——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大唐兩儀殿內。
群臣噤若寒蟬,唯有起居舍人動筆記錄的聲音在宮中回響。
“篡位~”
群臣反應李世民自然看在眼里,他面不改色,只是心中還是避免不了有些許波動,沒來由的對這素未謀面的永樂大帝多了些好奇。
亦或者——共情。
唐太宗或許能和明成祖共情。
燕王朱棣則只想將天幕上那家伙罵的狗血淋頭。
篡位?
嗜殺?
永樂大帝!
您倒是爽了,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