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個視頻結束
- 開局刷到永樂大帝,朱棣慌了!
- 我從山間來
- 2046字
- 2025-04-28 07:18:24
【——李治不止承接貞觀之治,開創永徽之治,其統治期間唐朝疆域更是達到了頂峰,若非有個超標老爹和唯一女帝老婆,蓋了光芒,李治的人氣絕對不低。】
【他在世時,牢牢把握朝堂,武則天本質上跟魏忠賢沒什么區別。李治只是身體不怎么好,后期需要武則天幫忙處理政務而已。】
【——李治個人能力確實不差,要腦子有腦子,要心機有心機,下手也狠。】
【但他能起來很多還是吃的李世民的紅利,用一句形容朱瞻基的話形容李治就是:心機太重,殺氣太大,運氣太好,奪了天機,活不長久!】
【當然,他最大的黑點就是任用武則天,差點導致李唐三世而亡。】
【……】
“超標的老爹和唯一的女帝老婆?”
李世民看向眾臣:
“諸位愛卿以為,此話何解?”
左仆射(音葉)房玄齡道:
“臣以為,老爹即為陛下,老婆或為皇后。”
李世民沒有說話。
眾人中,又一人出列:
“陛下,天幕此言,恐為牝(音聘)雞司晨,后宮亂政之意!”
說這話的是中書令溫彥博。
二人所言與李世民所想相差不大。
所謂老爹,即為老父。
所謂老婆,即為老母。
老婆前冠以女帝,其意不言而喻,多半是后宮干政,復行那呂后之事。
至于超標...
此言說的是他兒子李治,超標的老爹自然指的他。
無論是房玄齡還是溫彥博都有意避開超標二字。
一旁,李世民看到魏徵已經蠢蠢欲動,他果斷將目光轉向另一人。
“仲達如何看?”
孔穎達(字仲達),孔子三十二代孫,現任國子博士,精于經義。
相比于某人,李世民覺得孔穎達更適合解讀天幕意思。
被點名回答,孔穎達倒也不慌,稍一思索,答道:
“臣以為,不可獨取一句而論其意,譬如斷章取義耳。”
“古之經文與今文其意甚遠,今之言辭與后世之言辭必當異之。”
“故不可以今意冠與后世。”
“天幕中言,所指者為晉王,言老爹、老婆掩其光芒,由此可知,此處為善譽。”
“而所謂老婆,今人作老婦之別名,中書令以為是人母,私以為是人妻。”
“蓋天幕所言,老婆者,武則天也。為晉王晚年所用,若為母,何以年長于晉王而仍能參政乎?晉王何以勞其母乎?”
“故臣以為,老婆者,為晉王之后。女帝者,不止為牝雞司晨,恐為后宮登基,唯此,方能稱唯一之女帝。”
“天幕又言,險葬我大唐基業,特言李唐二字,故為女帝登基,以改國姓。”
李世民點點頭,他覺得這后半句孔穎達分析的很是在理:
“超標二字,卿又何解?”
孔穎達心中哀嘆,道:
“歷代經文未見有超標之詞,當為后世之語。臣愚鈍,不明后世之理,故以《說文》解之。超者躍也,標者木杪(音渺)末也。”
“所謂超標,即躍過(樹)木之末端。臣以為,所謂超標的老爹,有二意,一為有所逾越,二為有所功業。”
“此二者,均非常見。驚世駭俗故為超標。”
逾越是往好的說,說得難聽點就是僭越。
李世民并沒有再追問下去。
他覺得自己與那永樂大帝頗為相似。
尤其是靖難之役與玄武門之變。
于他而言,玄武門之變始終是一根尖刺。
自即位以來,他多次嘗試暗改其中評價。
于史冊中曲筆留名。
若得一“管蔡既誅,成康道正”之名,那玄武門之變自然可變成被動而發,為全大局而自衛而已。
李世民心中的理想狀態應該是,談及玄武門之變,無人回避。
他李世民并非與父奪權,實是長兄無德,被迫用兵爾耳。
而在眾人討論聲中,今夜的天幕逐漸黯淡。
顯然是結束時間已到。
李世民看向群臣,吩咐道:
“今夜夜已深了,有勞諸卿月坐宮廷。望歸程間細思今日天幕所現之玄機。”
“明日早朝延至辰時,屆時朝堂之上諸卿可各抒己見,以助我大唐興隆。”
“若無異議,便各自退下吧。”
皇上都這么說了,自然不會有人有意見。
群臣按慣例行禮之后,依次退出太極宮,各自乘坐馬車歸家而去。
不一會兒,兩儀殿中就只剩下李世民和兩個掌燈的太監。
遙望天際,一輪明月高懸。
西方太白金星逐漸爬高。
一想到自己之后是李治繼位,還有那女帝之事,李世民便覺得毫無睡意。
“不若明日頒個詔令,以后后宮不入武氏之人?”
一樣沒有睡意的,還有洪武三十一年的李景隆三人。
大明,應天府宮城午門。
一個老太監手持宮燈,慢悠慢悠的來到李景隆三人面前。
“公公,陛下如何處置我等?”
李景隆在三人中年歲最小,爵位最大。
他一見老太監出來,便迫不及待的上前詢問,同時從腰間取下一枚美玉,不動聲色地往對方袖口塞去。
美玉入手,那公公眼角頓時彎成了個月牙:
“曹國公客氣了。老奴我未曾見到陛下,是太孫殿下回的話,說讓三位在這候著。”
“候著?”
李景隆暗松了一口氣,只要不是馬上死在這里就行。
以他和皇太孫的交情,只要給他機會,從皇太孫那謀條活路應該不成問題。
實在不行,他還有“丹書鐵券”。
一旁兩人要是知道他的想法,絕對會給他科普一下,陛下曾頒布《鐵榜文》,規定謀逆、奸黨、棄城等九條重罪不在免死范圍內。
依天幕之言,以李景隆同郭開并列,則這免死金牌也免不了一死。
春和殿內。
宮女太監都被朱元璋遣至殿外。
此時殿內,除了搖曳的燭火,就只剩下祖孫二人。
一個當今天子,一個未來天子。
“允炆吶,你給朕說說,你現在是什么想法?”
泛黃的燭光打在朱允炆臉上,隱約可見先前煞白的痕跡。
削藩之意他早就有了,只是從沒有想過自己居然會敗,敗的如此徹底。
按天幕所言,皇祖父不久就將仙去。
而他,真的能擋住提前知道他政策的燕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