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宰予論嘉靖改謚
- 開局刷到永樂大帝,朱棣慌了!
- 我從山間來
- 2148字
- 2025-04-23 19:04:27
【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是:】
【明太祖朱元璋四皇子,燕王,靖難之役發起者,永樂盛世開創者。】
【明朝第三位皇帝,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明太宗。】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明成祖。】
【大明二祖之一,萬世不祧。】
【——永樂大帝·朱棣是也!】
伴著特殊的旋律,天幕中傳出旁白的聲音。
雖音調對于許多觀眾來說有些奇怪,但卻絲毫也不影響他們理解其中意思。
對此,萬朝觀眾只能歸功于天幕的神奇之處。
華蓋殿。
永樂帝朱棣剛翹起的嘴角又垮了下去。
他回頭看向太監攙扶著的大兒子朱高熾:
“高熾,明成祖是你上的?”
“父皇,天幕上先有太宗,后有成祖。兒臣以為是后輩子孫私自改的。”
朱高熾長得一臉富態,體粗面善,言語間吐字清晰,不卑不亢。
朱棣仔細想想,倒也是這么個理。
他轉而看向朱高煦,眉頭一擰——你小子改的?
注意到朱棣的目光,朱高煦當即正襟危坐,眼觀鼻鼻觀心。
只是腦海中始終回響著當初靖難之役時燕王朱棣的那句:
“勉之!世子多疾。”
同樣的宮殿。
燕王朱棣本就垮著的臉更黑了。
在他面前,朱元璋不知何時奪過了儀鸞司天武將軍手中的金瓜,正一臉似笑非笑的看向他。
“怎么不說話了,永樂大帝?”
短短十個字,好似驚雷劃過,朱棣心頭一顫。
膝蓋毫不猶豫滑下,發出啪的一聲:“兒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是敢的很!”
金瓜在朱元璋手中高高揚起,作勢就要朝朱棣身上砸去。
儀鸞司掌管禮儀,這金瓜雖是禮器不假,但也真是金的,若真砸下去朱棣也不用去北平就藩了,可以直接就地掩埋。
“父皇。”
太子朱標見此一幕,趕忙擋在朱棣面前。
“四弟今年方二十有一,那永樂大帝再怎么樣也與他無關。況且,天幕還沒結束,暫且看完再討論如何處置四弟也不遲。”
“你啊你,老四都要奪了你的位置,你還為他說話!”朱元璋搖搖頭,將金瓜往地上一扔。
“碰~”
地磚碎裂,展開條條裂隙。
朱標見此,眉頭一跳。
他想起剛剛過去不到一月的胡惟庸案,父皇若借題發揮……
百工百官又要流多少鮮血。
朱元璋似乎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一擺衣袖,重新坐回龍椅之上,同時冷哼道:“你爹我沒這么小心眼子。”
一旁,儀鸞司天武將軍很識趣自覺的撿起地上的金瓜,重新擺正姿勢,眼觀鼻鼻觀心。
內心不停念叨著:“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靖難之役,明太宗...”
李世民看著天幕,《禮記》云“祖有功,宗有德”,這后世君王與自己何其相似而能稱宗,不知道自己百年之后廟號又會如何。
周敬王十六年,魯定公六年。
魯國,闕里。
一間簡樸肅穆的庭院內,幾顆杏仁綠意盎然。
幾張木石堆砌的案幾書桌整齊擺放,眾多青衫儒生依次而坐。
為首處,一身高九尺六寸,修躬龜背,氣宇軒昂的大漢目光如炬地盯著天幕看著。
突然,一聲不合時宜的鼾聲在庭院內響起。
孔夫子目光如電,轉身看向聲音傳來處——是那個剛加冠沒多久的小家伙。
“宰予(字子我)!”
孔夫子的聲音如黃鐘大呂,中氣十足。
但宰予絲毫不為所動,睡的香甜,呼嚕聲綿綿長長,大有生生不息的意思。
“啪~”
一個清脆的巴掌聲打斷鼾聲。
動手的不是夫子,而是宰我旁邊的仲由(字子路)。
仲由年齡與孔夫子相近,身形亦接近。
濃眉方臉,鼻梁高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穿一身直裾深衣,于莽撞中又有幾分書生氣。
仲由這一巴掌下去,直接把宰予打清醒了。
他揉了揉惺忪睡眼,順帶著打了個哈欠:
“子路,晚上好。誒,夫子也在!夫子也好。”
說著說著,宰予聲音突然小了下來,他看了看左右,才想起這是在課堂上看天幕,訕訕道:“啊哈,大家都在啊。好雅興,好雅興。”
“啪~”
又是一巴掌拍到宰予頭上,仲由道:“夫子剛剛叫你。”
“叫我?”
宰予一臉迷惑的看向孔子。
“子我,你來分析一下天幕上的后世之禮。”
“后世之禮?”
宰予眨了眨眼,抬頭看去,就見偌大的天幕之上,幾排簡體字整齊排列。
宣王時,史籀(音咒)造字,稱為籀文。
魯國為周公封國,向來守禮,籀文頗為流行。
宰予識得的也大多數是籀文,他一眼看去,就只認出了“宗”“成”“祖”等寥寥數字。
字都認不全,更別談分析了。
天幕似乎也知道他的窘境,就見一個半透明的奇特符號出現,其上畫面頓時便靜止不動了。
宰予知道,用后世的說法,這是視頻被暫停了。
這下不答都不行了。
好在夫子也沒有特意為難他,將天幕上的字讀了一遍。
“嗯...啊...”
宰予沉吟一會,靈機一動,道:
“三代皆無改謚先例,這后代的君主先為太宗,后作成祖,學生以為可從其謚中一窺究竟。”
改謚?
孔子略有些驚訝的看向宰予,他本以為是追封謚號,完全沒往改謚方向上去想。
在他看來,追謚加謚以至于一人二謚也比妄自改謚來的好。
《周書·謚法解》(后世作<逸周書>):天子崩,大臣至,共議謚于南郊。明受之于天,不可改也。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者,人治之大者也,謚以尊名,節以壹惠。
改謚之說,古之未有。
但后人有之倒也不足為奇,畢竟,大周尚在便已經禮崩樂壞,黃鐘毀棄隨處可見,瓦釜雷鳴屢見不鮮。
周公之道,道阻且長噫!
見夫子沒有打斷自己,宰予繼續道:
“《書經·大禹謨》說,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廣運者,德行廣被天下,澤其八方。為繼位之君,守成之主。故不以武開天下,而以德守邦國。”
“《爾雅》言,肇者,始也、謀也、敏也。與廣相對,當取意為始,即開國之君,創業之主。”
“這后世君王,改謚廣運為肇運。予以為,其得位不正,其后世有效其法者,亦得位不正,后世之君為正名而改謚。”
“以啟代體,以肇代廣,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