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5章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發展(5)
- 第34章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發展(4)
- 第33章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發展(3)
- 第32章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發展(2)
- 第31章 沒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發展(1)
- 第30章 和諧人際關系,借助別人的力量進步(2)
第1章 前言
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致富的事情,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把工作做到最好是每一個職員的責任。
對一個人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工作,無論你在這世界上選擇什么樣的工作。除去工作的其它意義不論,工作首先是一種社會創造,創造必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會使他人受惠,使他人受惠的創造必然使創造者的工作價值得到提升。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創造最大化的利潤。
正如蜜蜂的天職是采花釀蜜一樣,人的天職就是工作。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么他決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同時也會慢慢讓自己睢不起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在工作中得到的只是苦累、煩悶,甚至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那么一定工作的很糟,不是在敷衍工作便是在糊弄自己。同樣,如果一個人想坐享其成,不愿工作參加任何工作的話,那么他不僅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財富,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有一個乞丐,因為上了年紀行走不便,乞討所得已很難讓他將生計維持下去。
有一天,他遇到了上帝,極力請求上帝滿足他三個愿望,上帝欣然答應了他。
乞丐的第一個愿望就是要變成一位有錢人,上帝立刻滿足了他。成為有錢人后,乞丐見有了錢卻已年老便說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愿望:年輕四十歲。上帝揮揮手,老乞丐變成了二十多歲的小伙子。
乞丐興奮極了,心想自己現在又年輕又有錢,如果一輩子不用工作就更好了,便對上帝提出了自己的第三個愿望:一輩子不要工作。上帝又答應了他。于是乞丐立刻又變回了原來的他——一個整天在路邊街角乞討的又老又臟的乞丐。
乞丐不知發生了什么事,向上帝驚嘆道:“這是為什么?我怎么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上帝說:“工作是我能給你的最大財富了。想一想,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整天無所事事,給你再多的東西有什么用?只有不斷去工作,你的生命才有意義。一輩子不要工作,你要那么年輕干什么?”
乞丐聽后嗚咽著說:“可是我不想一無所有?”
上帝說:“你已經將我賜予你的最大恩賜都扔掉了,你只能像以前一樣一無所有了。”
這個頗有寓義的小故事流傳了很久,其現實意義在于告誡人們不要忘記生存的根本。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像乞丐那樣貧窮,也不可能像乞丐那樣愚蠢的去渴望成為有錢的閑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著過上安逸生活的欲望。這種想法的本質就是輕視勞動,忽視工作在生命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美國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曾說過:“……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也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強的個人使命感和一種活著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
有一位醫生,他在當了十年的執業醫生之后,賺了一筆錢,于45歲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國,每天從事他最喜愛的兩樣休閑生活:打高爾夫球與釣魚。
一年后,出乎意料之外,他又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做執業醫生。
朋友們都很奇怪,這位醫生誠實的說:“打高爾夫球與釣魚連續一個月就煩了,沒有工作形同坐牢,后來我在美國跟許多移民一樣,成了‘三等人’。”
朋友們都好奇地問:“何謂‘三等人’呢?”
這位醫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飯,吃完飯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這樣等了一年實在讓人受不了。只好回來再開業了。”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這種財富包括物質更包括精神,人生中那些奮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西方有句諺語:“Nopains,Nogains”,這句話頗能解釋為什么在最新的一份調查中,有33%的美國人愿意長時間工作,因為長時間的工作意味著經濟繁榮和更高品質的生活。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老板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嚴格,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總之,他的敬業精神已不復存在。
這座歪歪扭扭的房子建好后,老板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把鑰匙交給了老木匠。“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一生蓋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座粗制濫造的房子。
這不過是一個故事,但是生動地說明了你發揮自己得優勢并不完全是為了老板,你歸根結底是為了自己。
為了事業的成功,我們在工作中也許惟有竭盡全力,默默忍受奮斗的艱辛,等待那不全都是成功的“喜悅”,但是我們最終會明白,那些奮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希望擁有的最美麗日子和最高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