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在為自己工作(2)
- 現在,發現你的職場優勢
- 靜濤
- 5506字
- 2014-11-28 17:02:55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在薩默·萊德斯通的話里找到一些答案,他說:“實際上,錢從來不是我的動力。我的動力是對于我所做的事的熱愛,我喜歡娛樂業,喜歡我的公司。我有一種愿望,要實現生活中最高的價值,盡可能地實現。”
是的,正是這種自我實現的熱情,使他們熱衷于他們所做的事業,使他們在他們熱衷的事來中取得巨大成功后,仍然一絲不茍的熱衷于他們的事業。他們就像一個冠軍獎章掛滿全身的賽車手,盡管已經知道自己超出對手很遠,但腳卻不會離開油門,他們愛自己創造出來的速度,而并非單純為了名和利。
對此,有心理學家發現,對大部分人而言,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后就不再誘人了。因為金錢存在終就只是為人服務,而人生的追求不僅僅只是滿足生存需要和物質的享受,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這方面,一個對自我的實現的需要層次最高,動力也最強。
一個自我實現意識很強的人,往往會把工作當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竭盡全力去做好它,使個人價值得到完美和最大限度的實現。一個將工作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才華、能力和潛在素質,不斷自我創造和發展,他就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當然,我們談的不是瞬間的自我實現,而是可以驅使一個人達到不凡成就的自我實現,這種自我實現需要一種熱情,一種對事業前程持久熱情。若與被薪水所驅動的那些人相比而言,為滿足“自我實現”這一人類最高需求而奮斗的人只占少數,所以,對工作保持持久的熱情在一般人當中就像鉆石般少有,然而,在筑夢者和成功者當中,這種熱情卻像空氣般普遍。
我們常說,熱情是夢想飛行的必備燃料。熱情驅使著世界上每一位最杰出的人,他們為追求“自我實現”而在他們迷戀的領域里到達人類成就的巔峰,推動著社會和時代的進步。讓自己擁有這種熱情吧!讓它持久地在你工作中為你積蓄力量,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吧。如果你還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你也不要麻痹自己——認為自己工作就是為了賺錢。不要對自己說:“既然老板給的少,我就少干,沒必要費心地去完成每一個任務。”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應該牢記,金錢只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你必須充滿熱情去工作,正如你必須充滿熱情去生活。
缺乏熱情會讓你消沉,消極的思想會讓你看不到自己的潛力,失去信心會讓你失去前進的動力,不珍惜工作機會會讓你浪費更多寶貴的時間,失去自我會讓你與成功失之交臂,永遠無法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自己是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為我工作的人,要具備成為合伙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我是不會考慮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年輕人這樣說:
“一個月只有這么點錢,憑什么要做那么多工作。”
“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干嘛那么拼命。”
“只要能對得起薪水,上班干活,下班走人,天經地義。”
“這又不是我份內的事,誰愛干誰干。”
這種將工作等同于薪水,認為自己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在現在這個社會的年輕中間相當普遍。他們本來有著豐富的知識、不錯的能力,同時也有很好的潛力,但卻因為觀念上的一時狹隘,認為工作中只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只要每月能拿到薪金,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的意義不大,只要達到要求,無愧于心就行了。未曾想,正是這樣一種觀念,使他們錯失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成功機會,甚至使自己的一生從此與成功無緣。因此,每一個工作著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在為誰工作?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弄清這個問題,此后的一生或許也只能碌碌無為。
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應邀在一次對大學生的演講中說道:“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公司看作自己開的一樣。你的職業生涯除你自己外,全天下沒有人可以掌控,這是你自己的事業。”
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責任。樹立為自己打工的職業理念,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讓自己更快地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小李高中畢業后隨哥哥到南方打工,哥倆一起在碼頭的一座倉庫里找到了工作,給人家縫補篷布。小李很能干,工作認真,做的活兒也特別精細,當他看到別人丟棄的線頭碎布便會隨手拾起來,留做備用,好象這個公司是他自己開的一樣。
一天夜里,暴風雨驟起,小李急忙從床上爬起來,拿起手電筒就沖到大雨中。這時,他哥哥不僅不在他的呼喚下一同前去,還一個勁勸他不要那么傻。
地露天倉庫里,小李察看了一個又一個貨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這時老板正好開車過來,只見小李已經成了一個水人兒。
當老板看到貨物完好無損時,當場表示給小李加薪。
小李說:“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縫補的篷布結不結實。再說,我就住在倉庫旁邊,順便看看貨物只不過是舉手之勞。”
老板見小李如此誠實,如此有責任心,就讓他到自己的另一個公司當經理。
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文化程度高的大學畢業生當業務員。小李的哥跑來找小李,說:“你現在當經理了,給哥也弄個好差事吧。”小李深知哥哥的個性,直接回絕道:“我現在當了經理更要為公司負責。你不行。”哥哥說:“看大門也不行嗎?”小李說:“不行,你沒有責任心,更不會把公司的活當成自己家里的干。”哥哥說:“真傻,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不料小李卻說:“就是你這樣的想法讓你跑來找我,公司是不是我的并不重要,但我可以把它當成我的去干,干好它。”
幾年后,小李成了一家公司的總裁,他哥哥卻還在碼頭上替人縫補篷布。 這就是為自己工作和為別人工作之間的區別!
無論你在什么樣的公司工作,都要把自己當作公司的主人,而不是為老板工作的仆人。要知道,你不是在為老板打工,而是在為自己打工。當你具備做主人的心態時,你就會把公司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近。
事實上,把公司當作自己的,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更多的實踐和鍛煉的機會;為自己工作,能夠讓你在工作崗位上更主動更積極的處理各項事務,為自己不斷開創新的工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自己要會管理自己
一個人能夠很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才能積極主動地工作,開創自己的事業。
詼諧作家杰克森·布朗將“自律”看作一個人所應具備的才華,他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缺少了自律的才華,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魚。眼看動作不斷可是卻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或是原地打轉。”
杰克森·布朗所說的自律,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自我管理。一般來講,自我管理主要包括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如工作中所表現出的主動性和計劃性,對所承擔工作和達到組織所設定目標的自信心,克服困難和戰勝挫折的勇氣等等。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幾分才華,而且工作量實在不少,卻又看不見太多成果,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管理。
一個資深的人事經理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的上班時間是8∶30分,有人8∶20分就到了,有人8∶30到,也有人8∶40才到。在平時是看不出這三類人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但是在關鍵時刻,或許就是因為這遲到10分鐘的習慣,誤了大事。這其實就是每個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導致的不同后果。因此,他最后總結道:“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業程度就會大打折扣。”
一個工作效率很高的銷售主管說:“我一直保持著將文檔做得很工整的習慣,無論當時我有多忙甚至在周末也不例外,這個習慣讓我收益匪淺,我很清楚我所要完成工作的時間表和采取何種方式去做。”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企業里都有這樣的員工,最典型的行為莫過于“領導在與不在兩個樣”,除非有人一直盯著管著他做一件事,他才能集中精力工作,否則就很容易三心二意開小差。這樣缺乏自律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員工在企業里無疑不受歡迎。因此,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
我們已經知道,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決定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組織能力等等,而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習慣。
齊瓦勃是伯利恒鋼鐵公司——美國第三大鋼鐵公司的創始人。他出生在美國鄉村,只受過短暫的學校教育。15歲那年,家中一貧如洗的他就到一個山村做了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齊瓦勃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展的機遇。3年后,齊瓦勃來到鋼鐵大王卡內基所屬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一踏進建筑工地,齊瓦勃就表現出了高度的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當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時候,齊瓦勃卻一絲不茍地工作著,并且為著以后的發展而開始自學建筑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都在閑聊,惟獨齊瓦勃躲在角落里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工地檢查工作,經理看了看齊瓦勃手中的書,又翻了翻他的筆記本,什么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齊瓦勃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干什么?”齊瓦勃說:“我想,我們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不久,齊瓦勃就被升任為技師。打工者中,有些人諷刺挖苦齊瓦勃,他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是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我們只能在認認真真的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只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獲得發展的機遇。”抱著這樣的信念,齊瓦勃一步步升到了總工程師的職位上。25歲那年,齊瓦勃做了這家建筑公司的總經理。后來,齊瓦勃終于獨立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鋼鐵公司,并創下了非凡的業績,真正完成了他從一個打工者到創業者的飛躍,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不論做什么事,務必具有自我規劃和管理的能力與習慣,正如齊瓦勃一樣。這種能力和習慣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工作的好壞及其日后事業上的成敗。
怎樣面對工作中的一切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抱怨自己的工作枯燥、卑微,因而輕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他們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從來不愿多做一點兒,但在玩樂的時候卻是興致高昂,得意的時候春風滿面,領工資的時候爭先恐后。他們將大部分心思都用在如何擺脫目前工作環境上,似乎不懂得工作應是付出努力,總想避開工作中棘手麻煩的事,希望輕輕松松地拿到自己的工資,享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
美國獨立聯盟主席杰克·弗雷斯從13歲起就開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弗雷斯起初想學修車,但他父親卻讓他在前臺接待顧客。當有汽車開進來時,弗雷斯必須在車子停穩前站到司機門前,然后去檢查油量、蓄電池、傳動帶、膠皮管和水箱。
弗雷斯在工作中注意到,如果他活干得好,顧客大多還會再來。于是弗雷斯每次總是多干一些,幫助顧客擦去車身、擋風玻璃和車燈上的污漬。
有一段時間,每周都會有一位老太太開著她的車來清洗和打蠟。這個車的車內踏板很難打掃,而且這位老太太每次都將它弄的很臟,人還極難打交道。每次當弗雷斯將車清洗好后,她都要仔細檢查好幾次,讓弗雷斯重新打掃,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終于有一次,弗雷斯忍無可忍,不愿意再侍候她了。
這時,他的父親告誡他說:“孩子,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顧客說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記住做好你的工作。”
父親的話讓弗雷斯深受震動,許多年以后他仍不能忘記。
弗雷斯說:“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東西在我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完這個故事,那些在求職時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工作中卻不能接受工作所帶來的辛勞、枯燥的人;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的人;那些不能不辭辛勞滿足顧客要求,不想盡力超出客戶預期提供服務的人;那些失去激情,任務完成得十分糟糕,總有一堆理由拋給上司的人;那些總是挑三挑四,對自己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這不滿意那不滿意的人,是不是都應該對自己說一聲:“記住,這是你的工作!”記住,豐厚的物質報酬和巨大的成就感永遠是與付出辛勞的多少、戰勝困難的大小成正比的。
我們知道,人都有趨利避害、拈輕怕重的本能。若接到搬鋼琴的任務,多數人會自告奮勇地去拿輕巧的琴凳。但我們是在工作,不是在玩樂!既然你選擇了這個職業,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只享受它帶給你的益處和快樂。就算是屈辱和責罵,那也是這個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說一個清潔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氣味,他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清潔工嗎?如果說一個推銷員不能忍受客戶的冷言冷語和臉色,他怎能創下優秀的銷售業績呢?
每一種工作都有它的辛勞之處。體力勞動者,會因為工作環境不佳而感到勞累;在窗明幾凈的辦公室里工作的人,會因為忙于協調各種矛盾而身心疲憊;居于高位的領導者,背負著公司內部管理和企業整體運營的壓力。但他們或許正因為如此,在工作出現佳績的同時也享受到相應的報酬和快樂。
而那些只想享受工作的益處和快樂的人,是無法體會工作帶給他的快感的。他們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在不情不愿的應付中完成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的快樂,更無法得到升職加薪的快樂。
記住,這是你的工作!我們應該把這句話告訴給每一位員工。不要忘記工作賦予你的榮譽,不要忘記你的責任,更不要忘記你的使命。坦然地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處和快樂,還有艱辛和忍耐。因為這是你的工作,與你的老板、同事、工作對象沒有任何關系,他們不能真正幫助你,同樣,在你工作得很起勁時,他們也不能真正阻止你。你的事業和前程在自己手中,在你所干的每一份工作中。
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松下幸之助曾說:“責任心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獨自承擔這些行為的哪怕是最嚴重的后果,正是這種素質構成了偉大人格的關鍵。”事實上當一個人養成了盡職盡責的習慣后,無論從事任何工作他都會從中發現工作的樂趣,并在這種責任心的驅使下,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功幾率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