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前言 超越交際小技巧 尋找處世大智慧

近些年來,市場上關于交際技巧、為人處世方面的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不勝枚舉,然而優秀的卻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真正能夠稱得上是處世大智慧的更少之又少。借用《中庸》中的一句話說就是: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目前關于一些交際技巧的書籍大都停留在一些小的處世技巧上。比如,倡導積極的心態、學會贊美、保持微笑等等。無可否認,這些技巧在特定情況下對我們的交際交往會帶來積極的影響。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第一,當你在一個社會經驗豐富,處世老道的人面前運用這些技巧時,一眼就會被對方識破,甚至會讓對方覺得你滑稽可笑;第二,這些技巧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具體實施起來卻很難把握一個很好的尺度,甚至很多時候弄巧反而成拙。比如說:經常對別人贊美的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運用不當很容易讓別人認為你過于花言巧語,給別人“做人不實在”的印象。再比如說,微笑對潤滑人際關系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可是運用不當又容易讓別人以為你是“笑面虎”“皮笑肉不笑”。用孔子的話說就是:“過猶不及”、“弄巧成拙”。

因此,為人處世時我們應該超越這些交際小技巧,尋找處世的大智慧。那么,怎樣才稱得上是大智慧呢?我個人認為大智慧一般都脫離了技巧的范疇而上升為一種心態甚至哲學的高度;二是大智慧是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被歷代仁人志士不斷解讀,并親身實踐的智慧。說到這里,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處世哲學就該閃亮登場了。在這些處世哲學當中,儒家的中庸處世之道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處世明星。

中庸處世之道?和稀泥?很不幸,中庸處世之道在近代遭到了很多人的不齒,認為中庸處世之道就是不講原則立場,墻頭草隨風倒。冤啊!比竇娥還冤!這是對中庸處世之道最大的誤解。中庸處世之道不僅不是“和稀泥”,甚至有時候還表現的很強硬呢!口說無憑,引孔老圣人的話為證:“子曰:‘當仁,不讓于師’”(孔子說:“面對仁道,在老師面前也不要謙讓。”《論語·衛靈公》)。再比如:“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一個叫或的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德行與恩惠來對待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論語·憲問》)

那么,真正的中庸處世之道是什么呢?宋代學者朱熹認為:“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也就是說,“中”就是不要太過分,也不要達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種平平常常的狀態。“中庸”,就是要求人們在事物的兩個極端之間選取或者把握一個中道,并可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加以實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庸”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無不及,還有,堅持原則,自己有主心骨,不管潮流怎么變,不管生活怎么苦,也會堅持原則不動搖;“庸”就是一貫如此,好比實事求是是一個人的原則,那他無論在哪里都會實事求是,面對鮮花和掌聲他會實事求是,脖子上架著鋼刀他一樣會實事求是。所以,中庸的人是偉大的人,在社會上根本是鳳毛麟角的,孟子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中庸”。

所以,中庸處世之道的核心原則是要求“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不過分也無不及”。過猶不及的道理是中庸之道的精髓,也是孔子最精彩的教導之一。它的來源是這樣的:

子貢問孔子,您認為子張和子夏這兩個弟子哪個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說,“師也過,商也不及。”師是子張的名字,商是子夏的名字。孔子說,師這個人做事老愛過頭,商呢,則總是欠點火候。

子貢接著問:那就是子張更好一些了?

孔子說:過猶不及。這兩個人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更強。

不及的害處,人人都可以理解;過的害處,就不那么容易看到了。舉個例子來說,雨水可以濕潤天地。可是過分就變成澇災;陽光可以促進萬物生長,可是過分了就變成干旱。賞賜是為了勸人向善,過分了就是僭越;刑罰是為了懲治惡行,過分了就是濫用。仁做過了頭,對所有的人都是同等對待,就體現不出父親的重要;太過于禮貌,別人會覺得你在討好……

你看,連天地、陰陽、仁義、賞罰、執禮、這些看上去天經地義的東西,也都不能超過它的度,更何況個人的處世方法呢!

無過之亦無不及!恰到好處!這才是處世最根本的需要,也是體現智慧的最佳狀態。回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中庸處世的內涵更加豐富:比如,人要適度工作,不能好逸惡勞,也不能勞累過度,必須有勞有息;人都喜歡山珍美味,但食多傷脾胃,只要吃飽了就行了,中醫提倡八分飽,就是這個道理,不食則饑,過飽則傷;人都喜好美色,男女皆然,但過于沉迷就會傷精損身,而完全禁戒也會讓身體不適,所以君子好色而不濫,行之而有度;人都有悲痛之情,但如果悲傷過度,也會傷了身體,所以聰明的人總是適度悲痛;人都難免發怒,但怒大傷肝,憤怒也不可過度,適可而行;人都會有所畏懼,也會有無所畏懼,但畏懼也應有度,更不能因畏俱止步不前;人都會有憂傷為難之事,但憂傷過度也會傷身,最好的辦法就是時有遠慮,有備無患;人的智慧各有不同,有人好呈能示強,有人唯唯諾咯,最聰明的人總是盡其所能,量力而行;有人喜歡思考,多思傷身,必有其度;有人很自卑,有人很自負,自卑與自負都有害于人,最合適的狀態則為自信。凡此種種,可推及所有事物之中。

由此看來,中庸處世之道是一套很高明的處世哲學,認真學習實踐必定能受益匪淺。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學習這套中庸處世哲學呢?《中庸》生澀難懂,《論語》枯燥乏味,各種理論解說泛泛而談,讓人昏昏欲睡。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輕松愉快而又容易領悟的學習方法,于是這本《中庸處世之道故事全知道》跟大家見面了。這本書經過對中庸處世之道的內容的精心編排,通過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將中庸處世的精華全部展現到大家面前。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立刻一起踏上通往中庸處世哲學的故事之旅吧!

品牌:天下書盟
上架時間:2021-12-30 16:48:41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天下書盟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固安县| 宁都县| 漾濞| 东宁县| 蕲春县| 定边县| 岑巩县| 黑龙江省| 灌南县| 秭归县| 梅州市| 台中县| 格尔木市| 板桥市| 沁源县| 根河市| 蒲江县| 桐柏县| 赤峰市| 余庆县| 长宁县| 石城县| 玉田县| 苍梧县| 洛浦县| 台安县| 西华县| 开鲁县| 来凤县| 响水县| 彭山县| 洪湖市| 泰兴市| 淮北市| 乡城县| 大同市| 沂南县| 丰都县| 古浪县|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