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立仁立信 至誠至性
- 中庸處世哲理故事全知道
- 李睿
- 4155字
- 2021-12-30 16:49:44
故事1 忠信仁義:孔子五品分人
【金玉良言】
真誠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導。真誠是事物的發(fā)端和歸宿,沒有真誠就沒有了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與外物的準則,所以任何時候施行都是適宜的。
【故事精選】
孔子認為人可分為五品: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圣。魯哀公問孔子道:“請問如何行事就算是庸人呢?”孔子回答說:“我所說的庸人,嘴里說不出有道理的話,心里不知思慮;不懂得選擇賢能善良的人,把自己托付給他,讓他分擔自己的憂困;行動沒有目的,不知道該在什么地方停下來;每天都在忙于選擇事物,卻不知道什么東西可貴,盲目跟從外物的驅使,卻不知自己應該有個什么歸宿;放任利欲侵害自己的本性,心情日趨敗壞。像這樣行事的人,就算得上是庸人了?!濒敯Чf:“好。請問如何行事算是士呢?”
孔子回答說:“我所說的士,雖然不能窮盡各種道術,但總要有所遵循,雖然不能事事做得盡善盡美,但總要能夠落實。所以士對于知識并不求多,而是追求所掌握的知識達到精深的程度;他們對于言語也不求多,而是追求使自己講的話精當;他們還不妄求多做,而是追求用最恰當?shù)姆绞絹碜鍪?。所以對于他們,知識既然已經(jīng)取得了,言語既然已經(jīng)說出來了,行為既然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好像是生命、肌膚不可改變一樣。因此,富貴并不足以替他增加什么,卑賤也不足以損害他什么。能夠這樣行事的人,就稱得上是士了?!?
于是魯哀公又問孔子如何行事才算是君子??鬃踊卮鹫f:“我所說的君子,說話講求忠信,但內心并不以道德高人一等自居;行為講求仁義,但并不露出得意的神色;思考問題明白練達,但言辭并不鋒芒畢露。這樣就讓人覺得誰都能夠比得上他似的,這就算是君子了。”
爾后,孔子又向魯哀公講了賢人的標準,就是“行動合乎規(guī)矩,又不覺得本性受到壓抑;言語足以為天下效法,但卻能保證自己不為人言所傷;掌握著天下的財富,但卻沒有不義之財;恩惠遍及天下,而自己又不用為貧困所憂慮。能做到這些,就算得上賢人了”。
接著孔子又向魯哀公講述了大圣的標準,他說:“我所說的大圣,是通達大道、有無限的應變能力,明了萬物情性的人。大道,就是借以變化而造就出萬物的法則;情性,就是生來如此,難以變換的本性。所以,他要做的,是辨別天地間的萬物,他對事物的明察洞悉就好比是日月,他還要像風雨一樣普施于萬物。他的態(tài)度雖說是平平和和,但他的行為是不可仿效的,就好像是天的兒子,他的行為是人們不可理解的,百姓們淺薄,所以不可能認識到他所從事的事情。這樣的人,就叫做大圣了?!?
孔子對于人物的這段品評,最基本的一個標準就是看人能不能以及在何種程度上能夠識大體。以此為根據(jù),孔子把人分為庸人、士、君子、賢人、大圣五個層次。應當看到,在這些層次之間有精與粗的差別,更有大道與小道的差別。其實,在孔子看來,鑒別人的標準與一個人自我修養(yǎng)的標準是一致的??鬃訕淞⑵疬@個一般的對人的衡量標準,實際上在于他期望人們對于人生都有一種理性的自覺。
【處世妙方】
子張問孔子怎樣提高道德修養(yǎng),辨別迷惑。孔子說:“以忠誠信實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義,這就可以提高道德修養(yǎng)。奉行中庸之道就要做到仁愛和誠信?!?
古語云:“德不高則行不遠”,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耍拍芘c他人患難與共,共擔榮辱。修養(yǎng)是“仁”的前提,“仁”又是言行舉止的前提,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會運用中庸思想,將“仁”用最佳的方式表達出來與人交往,那么,人際關系也會達到最佳的境界。
故事2 仁德無敵:羊祜被人尊敬
【金玉良言】
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fā)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幫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并列為三了。
【故事精選】
西晉時代,有一個被后人認為是可以同孔子的得意門徒顏回相媲美的大臣。他就是定計滅吳的荊州都督羊祜。當時西蜀已滅,羊祜駐守荊州,與他對壘的是東吳名將陸遜之后陸抗,他們是對手,又是相互敬重的朋友。陸抗曾稱贊他說:“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孔明相比。”作為敵手,這種對敵方仁德的稱贊,在歷史上實屬少見。這足以看出羊祜品德之高尚及感召力之強。
羊祜為政寬柔,為人樸實。他治理荊州,體恤民情,愛民若子,而自己又立身清價,為民表率,所以極受敬重。他拒絕晉武帝司馬炎在洛陽為他建宅。女婿勸他購置產(chǎn)業(yè)以為年老所養(yǎng),他說:“作為大臣去謀私產(chǎn),必然損公,這是最要切忌的?!?
對于下屬,他與之同甘共苦,時常一身便服,與士兵交談。一與昊相抗,在暫無并吞可能時,他以仁德與之友好相處。軍隊入?yún)蔷常盍饲f稼,他讓入留下價值相等的絹作為補償;在邊境打獵,遇到禽獸為吳人所傷,掉在晉國境內的,他都派部下包好送給對方。
與陸抗交戰(zhàn),他從不為偷襲之計。部下提奇策,他常顧而言他,把話題扯開。陸抗敬佩其德量,一次送酒于他,別人怕有毒藥,他飲之不疑。后來,陸抗生病,羊祜送了藥去,告訴說:“這是我剛配好的藥,還沒有來得及吃,聽說你得了病,先給你送去?!标懣钩杂貌灰?,并對勸誡他的人說:“羊祜不是會下毒藥的小人?!?
羊祜這種以德仁為政的品格,后入曾為之感慨不已。歷代詩人如陳子昂、李白、杜甫、范仲淹、蘇軾等都對這位前賢懷著深深的敬意,留下過詠唱他的詩篇。
羊祜逝去時,他從政十年的荊州一帶,人們感激他的恩德,自動罷市三天,以志哀悼,連東吳的邊防將士,聞耗亦為之淚下。荊襄百姓為避諱其名字,屋室都以“門”相傳。改“戶曹”為“辭曹”,因為“屋”、“戶”與“祜”字同韻。其仁德所感,竟至于此。對一個臣相來說,這當是最高的贊譽了。
歐陽修曾說:“叔子(羊祜字)以其仁令人思之尤深。”應該說,這是真正道出了羊祜的為政本質的。對于領導者,使人心神往而向之,以人格品德高尚而引人懷念,這既是一種理想,也應是一種現(xiàn)實的努力方向。
【處世妙方】
度量小就難以容人容物,心志小就難以廓然而大公,見識小就難以高遠而悠久。執(zhí)小就陷于自私,自私就一事無成。執(zhí)私就拘泥于私,執(zhí)親就拘泥于親,執(zhí)戚就拘泥于戚,執(zhí)于師友就拘泥于師友,執(zhí)于黨派就拘泥于黨派,無所不執(zhí)就無所拘泥。
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際交往是互動的、雙向的,所以,一個能以仁愛之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就用仁愛之心愛他;一個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要想得到別人的敬愛,就必須首先敬愛別人。
故事3 仁者愛人:子產(chǎn)受人愛戴
【金玉良言】
何為“仁”?一是以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旨歸;二是重視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人的內在道德修養(yǎng)。所以說,如果沒有極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極高的道。
【故事精選】
子產(chǎn)不僅是孔子的弟子,還是春秋時期鄭國卓越的政治家,被推許為“春秋第一人”。復姓公孫,名僑,出生于鄭國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子國是鄭穆公的兒子。公元前554年,子產(chǎn)任鄭國卿后,實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軍賦,鑄刑書于鼎,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張保留“鄉(xiāng)?!薄⒙犎 皣恕币庖?,善于因才任使,采用“寬猛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子產(chǎn)一直致力于外御晉楚、內抑強宗,匡救風雨飄搖的政治危局。披斬盤根錯節(jié)的社會荊棘。他有著很強的“人道”思想,認為人道先于天道,為人廉明奉公,豁達寬容,很得民心。
有一天。從晉國來了一位說客,對鄭國宰相子產(chǎn)說:“豐卷過去反對過你,并且曾率兵攻打過你的家,他那次失敗后逃到了晉國,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豐卷近來悔過自新,想回到自己的祖國來,卻又怕你不同意?!?
子產(chǎn)說:“對于我這個人,豐卷是知道的呀。平時,我只嫌朋友太少,豐卷要是能成為我的好朋友,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啊?!?
沒過多久。豐卷回到了鄭國,受到子產(chǎn)的熱情接待,還對他委以重任。子產(chǎn)正是憑著這樣的心胸和度量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愛戴和合作,被評價為“德過管仲”。后世的相國、輔政大臣很少有能夠及得上他的。
仁者愛人的思想不僅體現(xiàn)在人與人的交往上,對待民眾也需要以仁義為本。劉邦入咸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廣施仁德。
劉邦的軍隊先入關中,目標直指咸陽。即將給垂死的秦王朝最后一擊。
楚軍到達灞上的時候。離咸陽還有數(shù)十里遠,秦朝宮廷就已發(fā)生內變。秦王子嬰殺死了大奸臣趙高,帶著皇帝的玉璽符節(jié),親自向劉邦投降。秦朝國祚至此而亡,距始皂帝統(tǒng)一六國算起,僅僅享國十五年。
秦王投降之后,許多人建議殺了他。劉邦說:“當初楚懷王之所以會選我另率一路楚軍,從西方進攻關中,就是因為我和其他將領不同,待人溫和,處事寬大,善于撫慰民心。況且子嬰自動投降,如果殺害他,這是最不義的事。”
于是將子嬰交由屬下看管,然后進人咸陽城。
咸陽乃天下第一大城,秦朝搜括的民脂民膏幾乎都聚集在此??吹侥前⒎抗俚母畸愄没?,以及后宮上千嬪妃佳麗,劉邦一入皇宮,就再也舍不得出來。但這時樊噲和張良卻很清醒地勸阻劉邦,劉邦于是封閉秦國的重寶財物和府庫宮殿,把軍隊帶回灞上駐扎。
劉邦又召集關中的百姓,宣布說:“秦朝的律法十分嚴苛,說句秦朝壞話就要被滅族,私下交談就要被處死刑。根據(jù)楚懷王所下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所以將來我就要成為關中王了?,F(xiàn)在我在此宣布:殺人者處以死罪。傷人和搶奪財物者依法判刑。除了這三條法令之外,其余秦朝的舊法全部作廢,百姓和以前一樣正常平安地生活,不需要再擔心了?!?
百姓們知道了,無不感佩劉邦的寬仁。
劉邦并且派人隨同秦朝的宵吏去其他鄉(xiāng)縣傳達他的指示,百姓們都很高興,爭相帶善牛羊酒食來給軍士們享用,劉邦卻拒絕不受,說:“軍中的食糧還很足夠,我不想增加百姓的負擔?!?
百姓們聽了劉邦的話,非常感動,生怕到時候這樣仁慈的人不能當他們的王。劉邦贏得了關中百姓的向心,對日后的統(tǒng)治有很大的助益。
【處世妙方】
古語云:“德不高則行不遠”,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只有德才兼?zhèn)涞娜耍拍芘c他人患難與共,共擔榮辱。如果事事都要計較得失,心胸狹小,就會使得一些小的恩怨成為仇恨。如果把一切恩怨放一旁,一心撲在事業(yè)上,就很容易化敵為友。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薄暗虏还隆?,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無援的,形單影只的必定是品德敗壞的人;“必有鄰”,人們愿意與有道德的人交往,而且有道德的人要盡量去結交那些與自己道德品質相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