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藏鋒露拙 明哲保身

故事1 順宗守拙成大業,楊晾顯能遭廢棄

【金玉良言】

藏鋒露拙與鋒芒畢露,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處世方式。鋒芒引伸指人顯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恰當的場合顯露出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帶刺的玫瑰最容易傷人,也會刺傷自己。露才一定要適時、適當。時時處處才華畢現只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不是智慧者的所作所為。

【故事精選】

唐代的順宗在作太子時,亦好作壯語,慨然天下為己任。太子有能名,服人心,自然也是使自己順利當上皇帝的一個先決條件。但太子能過父皇,又往往有逼父退位的舉動,所以又會常遭父皇的猜忌而廢默。聰明的太子因此必須不能表現出太強的才干,造成太響的名氣。順宗作太子時,曾對東宮僚屬說:我要竭盡全力,向父皇進言革除弊政的計劃!他的幕僚王叔文于是告誡他,“作為太子,首先要盡孝道,多向父皇請安、問起居飲食冷暖之事,不宜多言國事,況且改革一事又屬當前敏感問題,你若過份熱心,別人會以為你邀名邀利,招攬人心,如果陛下因此而疑忌于你,你將何以自明?”太子聽得如雷灌耳,于是立刻閉嘴默言。

德宗晚年荒淫而又專制,太子始終不聲不響,直至熬到繼位,方有了唐后期著名的順宗改革。

而隋煬帝的太子楊晾就沒那么好的涵養了,一次父子同獵,揚帝一無所獲而太子滿載而歸,揚帝本來就感到太子對自己不夠尊重,這一下被兒子比得抬不起頭來,于是“求晾罪失”,把楊晾的太子名號給廢了。

【處世妙方】

順宗和楊晾同是太子卻下場迥異,進退取舍之間智慧無窮。

古語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又俗語日:人怕出名豬怕壯。豬養壯了,必定是一刀的結局;人出名了,必會招人側目而視,是惹禍的根由。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要學會保全自身,不能過于冒進,不能偏激,要時時處處掌握好這個度。俗話說: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中間的“不得不”就是迫不得已的意思,如果強出頭,后果就是“頭破血流”,誰也不會傻到這樣的地步。其實,說起來都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這就需要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要懂得運用“中庸”萬事不可偏激,不可走極端的思想態度,做到恰當地處理方式,“退進”都能合乎“中道”。

故事2 范蠡勇退保身,文種居功惹禍

【金玉良言】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故事精選】

范蠡作為越國大夫,輔佐越王勾踐二十多年,功勛卓著。

早在勾踐三年,越王聽說吳王夫差正日夜練兵要來攻打越國報父仇,便想先發制人,主動出兵討伐吳國。范蠡苦苦勸阻,勾踐不聽,結果被困會稽山。生死存亡關頭,勾踐向范蠡認錯,并求教解圍的辦法。范蠡獻計委曲求全,以圖東山再起。

求和成功回國后,越王要把整個國政托付給范蠡,范蠡對越王說:“帶兵打仗文種不如我,治理國政我不如文種?!卑阎螄髾嘧尳o文種,自己卻主動爭取去吳國作卑賤的人質,受盡屈辱,兩年后才回到越國。

回國后,范蠡又輔佐越王勵精圖治,轉弱為強,后來終于大敗吳軍,困吳王于姑蘇山。當吳王派使者前來求和時,范蠡勸越王毋忘當年會稽之恥,不許求和。結果,吳王自殺,越國取得了徹底勝利。

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后,橫行于江、淮地區,各個諸侯都來朝賀,號稱霸王,勾踐成為春秋戰國之交爭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由于出謀劃策,立下功勞而官封上將軍。

有一次,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同樂,勾踐卻面無喜色。范蠡看到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想:越王勾踐為爭國土,不惜死傷無數,而如今如愿以償了,便不想論功行賞。常言道:大名之下,難以久安。到現在,我已經給越王深謀遠慮了二十多年,既然已經功成名就了,不如趁這個機會激流勇退。想到這里,他毅然向勾踐告辭,請求辭官回鄉,過歸隱的生活。

勾踐面對這個請求,不由得很是為難,遲遲說道:“先生要是留在我身邊,我將與你一起分享越國,但是倘若不按照我說的做的話,就一定身死名裂,妻離子散。”政治頭腦十分清醒的范蠡,對于世態炎涼,體味得格外透徹,明知“共分越國”絕對是一句空話,不敢對此心存奢望。他一語雙關地說:“君行其法,我行其意?!?

事后,范蠡不辭而別,帶領家屬與家奴,乘船過東海,來到齊國。范蠡跳出了是非之地,又想到風雨同舟的同僚文種還在越國,就寫了一封書信,勸說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種一聞此言,如夢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去上朝理政。沒想到,越王的手下大將樊籠業早有所防備,再不容他展翅起飛。不久,有人誣告文種圖謀作亂,勾踐不問青紅皂白,賜予文種一劍,說道:“先生教我伐吳七術,我僅用其三就已滅吳,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請去追隨先王,試行余法吧!”這分明就是賜死的意思。再看越王所賜之劍,就是當年吳王命伍子胥自殺的“屬鏤”劍。文種眼看事已至此,一腔孤憤難以言表,無可奈何,只得引劍自刎,含恨而死。

范蠡在齊國海濱自食其力生活,因為賢達而聲名遠播,齊國人又要請他為相。他堅辭不受,再次遠走高飛經商,號陶朱公,成為當時天下第一的億萬富翁。

【處世妙方】

《越絕書》卷六評曰:“(文)種善圖始,(范)蠡能慮終”;又云:“始有災變,蠡專其明,可謂賢焉,能屈能伸。”現在看文種、范蠡兩人的不同結局,可知這話一點都不假。

老子說:“功遂身退,天之道。”范蠡深諳天道,功遂身退,可以說是明智得很。這種明智從哲學上說,是基于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走上頂峰以后,就會向相反的方向的發展。所謂樂極生悲,世上沒有不散的筵席,都是說的這個道理。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本褪钦f:局勢危急的國家不能進入,局勢混亂的國家不要在那里生活。天下有道的地方,就去施展你的才能,不講道行的地方,就應該隱居而不出??鬃拥倪@句話就是要讓人認清局勢,在亂世要采取全身而退的方略。在面對危急、混亂情況的時候,也要做到該退則退,該忍則忍。

故事3 “聰明”楊修遭妒被殺,“愚鈍”僧虔平安無事

【金玉良言】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故事精選】

楊修是曹營的主薄,他在三國一書中,是很有名的思維敏捷的官員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劉備親自打漢中,驚動了許昌,曹操也率領四十萬大軍迎戰。曹劉兩軍在漢水一帶對峙。曹操屯兵日久,進退兩難,適逢廚師端來雞湯。見碗底有雞肋,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悼入帳請夜間號令。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人們便把這作號令傳了出去。行軍主薄楊修即叫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悼大驚,請楊修至帳中細問。楊修解釋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來日魏王必班師矣。”夏侯悼也很信服,營中諸將紛紛打點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便把楊修斬了。

后人有詩嘆楊修,其中有兩句是:“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這是很切中楊修之要害的。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撞關,到藍田訪蔡邑之女蔡琰。蔡邑是曹操的好友,盛孚才名,但因哭董卓之尸被王允下獄績死。

蔡琰字文姬,原是衛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擄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葫茄十八拍》,流傳入中原。曹操深憐之,派人去贖蔡瑣。兇奴王懼曹操勢力,送蔡琰還漢朝。曹操把蔡琰許配董祀為妻。曹操當日去訪蔡琰,看見屋里懸一碑文圖軸,內有“黃絹幼婦,外孫羹臼”八個字。曹操問眾謀士誰能解此八字,眾人都不能答,只楊修說已解其意。曹操叫楊修先未說破,讓他再思解。告辭后,曹操上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來此含隱語“絕妙好辤”四字。曹操也是絕頂聰明的人,卻要行三里才思考出來,可見急智捷才遠不及楊修。

曹操曾造花園一所;造成,曹操去觀看時,不置褒貶,只取筆在門上寫一“活”字。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巫相嫌園門闊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興,但當知是楊修析其義后,內心已忌楊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來酥餅一盒。曹操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臺上。楊修入內看見,竟取來與眾人分食。曹操問為何這樣?楊修答說,你明明寫“一人一口酥”嘛,我們豈敢違背你的命令?曹操雖然笑了,內心卻十分厭惡。

曹操怕人暗殺他,常盼咐手下的人說,他好做殺人的夢,凡他睡著時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覺,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給他蓋上。曹操躍起來拔劍殺了近侍,然后又上床睡。不久他起來后,假意問誰人殺了近侍。大家告訴他實情。他痛哭一場,命厚葬之。因此眾人都以為曹操夢中殺人。只有楊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語道破天機。凡此種種,皆是楊修的聰明犯著了曹操;楊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聰明才智。

那么,曹操斬楊修對嗎?不對,因為曹操挾怨殺人,是帶著積怨公報私仇的。“門”內添“活”事件,曹操對楊修是“心甚忌之”;“一口酥”事件是“心惡之”;夢中殺人事件是“愈惡之”。一次比一次憎恨楊修,借著亂傳軍令,曹操名正言順斬了宿怨。故此,這不是從大局出發,從嚴令軍紀上殺楊修的,他之開殺戒,開得不對。

楊修之死給我們留下了重要的啟示。第一,才不可露盡。楊修是絕頂聰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華橫溢,其才蓋主。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將帥帝王是不喜歡別人勝過自己的。我看過的一些資料說,乾隆皇帝好賣弄才情,好寫詩,寫過數萬首詩。他上朝時經常出些辭、聯考問大臣。大臣們都很聰明,明明知道那是很淺的學問或狗屁不通的對聯,也不說破,故意苦思冥想,并且求皇帝開恩“再思三日”。這意思無非是讓乾隆自己說。果然喜孜孜的皇帝說了出來,于是大臣一片禮贊之聲,把個皇帝老兒喜得不得了。

楊修犯的正是這禁忌,你處處出盡風頭,那魏王還能英明得了嗎?這不是叫人贊揚你而冷落了主人么?這是他必死的原因之一。第二,事不要點破。譬如雞肋,曹操正苦思于此,不知如何解脫,你捅穿這層薄紙,就是羞辱了他。這是楊修死因之二。

以上兩點,是楊修的死因,也是為人在世要吸取的教訓。

同楊修相比,僧虔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然而相比楊修的“聰明”,僧虔卻顯得有些“糊涂”。

南朝劉宋王僧虔,東晉王導的孫子。宋文帝時官為太子中庶子,武帝時為尚書令。年紀很輕的時候,僧虔就以善寫隸書聞名。宋文帝看到他寫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贊嘆道:“不僅是字超過了王獻之,風度氣質也超過了他。”當時,宋孝武帝想一人以書名聞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跡。大明年間,常常把字寫得很差,因此而平安無事。

所以有才華的人必須把保護自己也算作才華之列。一個不會自我保護的人有才華,卻使才華過早的埋沒,而不能為社會作更多的事。

【處世妙方】

一個人的聰明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如果用的恰當就能幫助自己完成許多的事,或者在社交過程中處在有利的位置,但這把刀子的使用也有它的規律,比如在切菜的時候,要按順序來切,不能亂切一通,要不然也會劃傷你的手。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你鋒芒太露卻又易招人陷害。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

推此及彼,在待人處世的時候也不能鋒芒畢露,不要咄咄逼人、放任自己而口無遮攔,更不要自作聰明,若不然會聰明反被聰明誤,給你帶來許多無味的煩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莎车县| 平远县| 永平县| 合水县| 新民市| 图木舒克市| 新民市| 图木舒克市| 静海县| 比如县| 永春县| 渝中区| 边坝县| 闵行区| 东乌| 阳江市| 黄大仙区| 兰考县| 浮山县| 来凤县| 天气| 宁远县| 凌海市| 勐海县| 镇巴县| 锡林浩特市| 武汉市| 罗定市| 日土县| 措勤县| 文化| 安阳县| 迭部县| 斗六市| 封丘县| 盱眙县| 万年县| 永福县| 久治县|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