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修身正己 完善自我

故事1 莫論是非:李法修身自省

【金玉良言】

在人與人之間接觸,如果都能大肚一些,顧大局,克服私心,互相幫忙,謹記兩句老話: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當然我也不斷的學習并警示自己,每個人都能由我做起的話,是不是會好一點呢?

【故事精選】

李法,字伯度。漢中南鄭(今陜西省漢中市東)人。博覽群書,精通經史。性情剛直有節操。漢和帝永元九年,參加賢良方正對策考試。被任命為博士,很快又升任侍中、光祿大夫。大約一年多時間,李法上疏,議論政略得失,認為政令苛刻煩雜瑣細,不便百姓執行。有的也違背了永平、建初時期所確立的制度;直言宦官權力太重,勢力熾盛,干預朝政,后妃們太受寵愛,影響到社會風俗。并且指責史官失職,記載不能尊重事實真相,將致后世有識之士在考證歷史時,據此尋功計德不能得到確實的依據。

漢和帝十分生氣。定名以言論失據的失言之罪,詔令官府治罪,并因此而免去他的一切職務,貶為平民。李法默然承受,回到家鄉,謝絕一切交游,閉門讀書,固守節操。從前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和學生來看望。言談之問,很關心他拂逆皇帝心意的原因,李法總是避而不談。朋友們堅持詢問,他才說:“我這個見識短淺的老百姓,那里有資格侍奉君主呢,敬事職守,憂慮有所失誤。因而行為失措不當。孟子曾經說過:‘仁德的人處世就象射箭。首先站正自己的身體。然后再發射,如果射擊沒有射中箭靶,那么也決不抱怨那些勝過自己的人。只是反省自己罷了。’”

在家八年后,又征拜為議郎、諫議大夫。李法仍然正言無隱。不改往日風格。后來出任汝南太守。政績卓著。深為百姓稱頌。

【處世妙方】

與“內省”一致的是“自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自戒便是自愛,便不會走入人生的誤區。孔子在回答樊遲問如何“辨惑”時,講的不是分辨是非之道,而是自戒。他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在為人處世當中,修身自省的第一步應該是自戒。一個人的修養得先從其自身找原因,而不是對他人品頭論足,搬弄是非。

故事2 修身正己:朱元璋以身作則

【金玉良言】

用古人先賢修身、處事的理論與方法,來面對今天的現實生活,我們的人生則會奮進而從容。提升生活品質,讓我們浮躁的心得到寧靜,使空虛的日子變得更充實。

【故事精選】

朱元璋利用元末農民起義之勢,推翻了元朝,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應天即位稱帝,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初期,朝中有一些官員貪圖享受,憑借手中的權力貪污腐敗,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朱濤仗著自己是皇帝的親侄兒,更是奢侈、放縱,人人爭相效仿。

明太祖貧苦出身,很了解民間疾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懲治一下這股腐敗歪風,但他顧忌腐敗現象人多面廣,弄得不好,怕影響他得來不久且來之不易的皇位,整日憂心如焚。一日,他把這一心事告訴了患難之妻馬皇后。馬皇后一聽,連忙說:“皇上圣明。長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而且帝業初創,做的事很多,如果讓腐敗之風任其蔓延,我們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轉眼就會葬送掉……”

朱元璋著急地說:“是啊,我也就是考慮這個,可一時又想不出辦法來!”

沉默了一會,馬皇后對朱元璋說:“皇上,正人先正己,后天是我的生日,就從我們做起吧。”朱元璋聽了,連連點頭。

壽誕之日,百官攜禮賀壽,當大家席上坐定后,明太祖攜馬皇后步入宴廳,隨即太監宣布開席。

令大臣們遺憾的是:上的第一道菜竟是一盆紅蘿卜。百官見了,面面相覷,遲遲不動筷子。朱元璋見狀,舉筷夾了一塊蘿卜,笑著說:“蘿卜進了城,藥鋪關了門,蘿卜進了口,百病都趕走。”說完便吃了起來,隨即皇后也吃了起來,百官見了,也紛紛舉筷。朱元璋邊吃邊掃視四周,見仍有遲疑不決的臣子,便來到身邊,笑著問:“這蘿卜不合口味?”嚇得臣子連忙舉起筷子。

第二、三道是炒韭菜和兩碗青菜,朱元璋說:“碗中菜兒青又青,長治久安得人心。群臣吃了這道菜,明朝天下得太平。”說完便帶頭吃了起來。

第四道菜是碗蔥花豆腐湯。朱元璋又說開了:“蔥花豆腐青又白,一清二白過日月,兩袖清風勤廉政,大明江山千秋業。”

百官聽后,知其用意,競相奉承。而昔日奢糜之徒,額冒冷汗。

【處世妙方】

正所謂:正人先正己。修養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它需要持續的進取和不斷的提高,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隨時作出客觀的評價,需要高度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約束。

關于修養,最有名的例子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每天反省自己是否忠于工作,是否對朋友講信用,是否學到了新的知識,這樣才能維護內心的純凈與博大,成就強大的人格魅力。

生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物,有的人智慧而仁義,有的人愚蠢而邪惡。如果我們見到了賢良的人,那就想法趕上;見到了邪惡的事情,自己回過頭來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這樣讓自己都討厭的事情呢?做到這樣,自己一定會成為人品不錯的人。所以,在為人處世當中,我們要學會不斷的反省自己的過失和不足,不斷的學習和改進。

故事3 不欺暗室:蘧伯玉慎獨修身

【金玉良言】

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故事精選】

春秋時候,有一天衛國國君衛靈公正與夫人夜坐閑聊,忽然聽到宮外車聲轔轔,車行到宮殿門前的宮闕,聲音就戛然而止,過了一會兒,才又有轔轔車聲。靈公問夫人:“你能猜出門外乘車而過的是誰嗎?”夫人回答:“這一定是蘧伯玉。”

她解釋說,按照禮的規定,經過君王之門應該下車,見到國君使用的路馬應憑軾行禮,這是為了多方面顯示尊敬之心。忠臣和孝子,從不因天色明亮就張揚節操,也從不因天色昏暗就敗壞品行。蘧伯玉是衛國有名的賢大夫,仁義而聰慧,事奉國君十分謹慎,這樣的人“必不以暗昧廢禮”。所以這個在黑夜里還嚴格守禮,在國君門前下車步行而過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靈公派人出去探個究竟,果然不出夫人所料,這個人正是蘧伯玉。

蘧伯玉“不欺暗室”,贏得國君的承認和尊重。雖然他遵守的那些禮制和背后的忠君觀念,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可是他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還嚴格按照規矩辦事的精神,至今仍然沒有過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慎獨可以作為識別人的道德品質的方法。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往往從最隱蔽、最細微的地方真實地暴露出來。在公開場合,在大的問題上,由于法制、輿論的壓力,人們不能不檢點約束自己的言行;在獨處無人監督時,或者在細小的問題上,就容易放縱自己,暴露出真實的思想面目。還有一種人自覺地偽裝自己,給人以假象,我們也要在日常生活和細小的問題上考察他們的思想本質。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的子夏平素很注重內省,可以稱得上是慎獨的典范。

有一天,子夏去拜見曾參,曾參一向嚴于律已,以孝行著稱。曾參看了看子夏。打趣地說:“怎么一陣子不見,你就如此發福啊。”予夏不以為意,反而笑著回答道:“我打了一個大勝仗,心情舒暢無憂,所以身體就胖起來了。”曾參有些摸不著頭腦了,疑惑地問:“這話是什么意思?”子夏說:“我終日在家讀書,學習先王(泛指賢帝堯舜等)之道,覺得他們的仁義道德和高尚的德行,實在是高山仰止,令我心生敬佩仰慕之情,覺得能效仿他們一定很快樂。可是出門之后,當我看見富貴人家身穿綾羅綢緞,享受豪宅美食,夜夜笙歌曼舞,逍遙自在。我又不由得心生向往之情,覺得能像那樣生活一定很幸福。兩個念頭不斷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激烈爭斗,難分勝負,我寢食難安,心中不寧,所以身體曰益消瘦。現在先王之道終于在心中占上風,取得了絕對勝利,我的心情又恢復了安寧祥和,所以身體自然發胖了。”

曾參昕了,連連稱贊子夏,對他更為敬重。

【處世妙方】

慎獨,可以使道德從外在的規范轉化為內在的信念,也就能從人們的一切言行中表現出來。不僅在公開的、大的事情上能按道德原則辦事,在閑居獨處、無人監督的時候,也能在各種細小問題上謹慎行事,不做違反道德原則的事情。這樣修養而來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而不是靠外力的強制而勉強遵守的偽道德。

古人講修身主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話說問心無愧,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修養心性必須要從細處下功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崇礼县| 清镇市| 鄱阳县| 明光市| 顺昌县| 宜章县| 虞城县| 浪卡子县| 静海县| 思茅市| 漯河市| 锡林浩特市| 郯城县| 弥渡县| 鹰潭市| 马龙县| 通江县| 鹿泉市| 宁海县| 探索| 益阳市| 永康市| 平安县| 莱州市| 儋州市| 诸城市| 灵川县| 内江市| 甘谷县| 阜城县| 上犹县| 云南省| 涞源县| 灵宝市| 蕉岭县| 精河县| 新竹市| 邹城市| 新晃|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