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7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6)
- 第36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5)
- 第35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4)
- 第34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3)
- 第33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2)
- 第32章 房地產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運籌帷幄我主沉浮(1)
第1章 財務入門基本功——磨刀不誤砍柴工(1)
李嘉誠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從未有幸在商學院聆聽教授指導,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表面上挺沉悶,但這些會計處理方法的優點和漏弊、方向的選擇和公司資源的分布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對公司財務的控制,是最基本的元素。”
可是,很少有企業家主動關心財務知識。我們總是模糊中意識到,財務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不過就是收入進來了。這就好像你把刀已經拿在了手里,但不知道手里拿的是什么,模糊中感覺像是個鐵的東西。這樣,你當然也沒有欲望去學會怎么使用它,用好它。
企業家不愛看賬目。看帳目,他們就“一翻兩瞪眼”。企業家都是非常精明的,他們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在企業管理中,心中都有一本賬。但是他不重視財務這本大賬,往往就算自己心中的那本小賬。
企業家害怕數字。因為很多時候,財務一說話,就有很多數據、很多術語讓企業家聽不懂。企業家說話,財務也聽不懂。干脆,企業家不再和財務溝通:“小王,你就照我說的做吧!不懂裝懂,危害無窮。
不過,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并不難,所需要做的就是從簡單的會計要素開始了解,很快就能進如財務的大門。
(第一節)弄懂會計基本六要素。
簡單地說,會計工作主要是把企業雜亂的會計數據歸納整理,加工編制成有用的財務信息系統。
學習會計語言,首先要對會計語言要素有一個基本功的理解。對于什么是會計,社會各界,包括企業家們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甚至職業會計人員也會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咱們平常所指的李會計、張會計,但這只是對會計工作人員的稱呼。會計不是單指某個人,會計也不是簡單地把經濟業務記錄在流水賬上。那么會計到底是否什么呢?有人說會計是管理的工具;也有人說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會計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儲存信息,并對外披露信息。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會計是企業的語言,這種語言是企業內部交流的工具。
不管會計多么復雜,會計報告寫的有多厚,憑證賬簿有多少,會計的語言主要是由兩組詞匯構成:一組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語言詞匯;另一組是否反映企業在一定期期間經營成果的會計語言詞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語言詞匯劃分為六項,即六大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前三項屬于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語言,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后三項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中成果的會計語言,體現在損益表中。
A、B、C三人是好朋友,他們發現現在的文化公司很賺錢,而且進入的門檻也很低。2002年3月20日,他們決定到工商局注冊一家文化類的公司。注冊時,A入股35萬元,B入股40萬元,C入股25萬元,共同投入到公司的資金是100萬元。公司運營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資金不夠,于是決定向銀行貸款。8月15日,他們用公司的固定資產作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100萬元。
如果問3月20日公司擁有多少資產,我們會說有現金100萬元。誰對它擁有權利呢?我們說股東擁有權利,因為投資人是企業的主人。這時候就是資產等于所有者權益,從數量上來講就是100萬元等于100萬元,但它卻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一是告訴你此時此刻擁有什么;二是告訴你,此時此刻誰對100萬擁有權利,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100萬元不夠,再借100萬存入銀行。此時此刻擁有資產多少?我們說200萬元,誰對它擁有權利呢?兩部分人擁有權利,創業者擁有權利100萬元叫所有者權益,對于創業者來說銀行借款是債務,承擔的債務有1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100萬元,即,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知道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者之間的關系。那什么又是收入、費用、利潤呢?
某公司在該月銷售商品的收入為100000元;為取得這些收入發生費用80000元,其中銷售商品的購入成本70000元,管理費用、員工的工資等費用為10000元,這樣,通過收入與費用的比較,該月就獲得了利潤20000元。其數量關系不妨看看列表方式吧!
項目。
金額。
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
減:主營業務成本。
70000。
管理費用等。
10000。
80000。
利潤。
20000。
表中的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數量平衡關系,是指該公司在某時期資產運動處于顯著變動狀態時的狀況。在這里,可以明顯地看到:
該公司有100000元收入,同時為獲得收入,相應的,該公司發生了80000元費用,收入比費用多了20000元表現為利潤。
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最基本的分類,稱之為會計要素,通常講,會計要素就是會計要核算的內容。企業的經濟業務十分復雜,要準確核算,必須將其進行分類處理。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將其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共6類會計要素。
一、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并為企業提供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
作為資產,首先要具有排他性,即某項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支配權只歸某一企業;其次,資產必須能夠被企業以貨幣加以計量。比方說一家生產飲料的企業,壟斷占有了一處礦泉水水源,但卻沒有辦法來給它估價,那么這處水源也不能算做是這家飲料廠的資產;再次,資產要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要有助于企業目前和未來的經營,像報廢的機器,它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任何的經濟效益,這時它也就不能算做是資產了;最后,資產既包括財產,也包括債權和其他權利。
資產的本質是經濟資源。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房屋、機器沒備、材料等;也可以是無形的,如土地使用權、專利權等。
資產按其在經營活動中的流動性和發揮作用的不同,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1.流動資產。
所謂流動資產就是指那些流動性比較強的資產。流動性常常被理解為變成現金的能力。一項資產如果能夠很容易地被變賣、處置而成為現金,那么它就具有很大的流動性。流動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它是企業多項資產中的王牌軍。
2.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是指不準備在1年內變現的投資,包括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其他投資。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以用貨幣資金購買其他企業股票為形式的對外投資。股票投資是一種股權投資。
債券投資是指企業以用貨幣資金購買國家或企業債券為形式的對外投資。債券投資是一種債權投資。
其他投資是指企業對合營企業和合作企業的投資,包括用貨幣、商品、固定資產等進行的投資。其他投資也是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不同。企業對外進行股權投資,企業便成為被投資企業的投資人,從被投資企業那里分取利潤;進行債權投資,企業成為被投資企業的債權人,從被投資企業那里取得利息。
3.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具等。
固定資產的特點是可以多次參加企業的生產經營周轉。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雖有磨損仍能保持其基本形態不變,但價值隨著使用而逐漸降低,降低的這部分價值稱為折舊。
4.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無形資產雖然不具有實物形態,看不見摸不到,但企業必須付出代價才能將其作為無形資產入賬核算。無形資產可在較長時期內使用,為企業提供收益。隨著使用,其價值也逐漸減少,轉化為企業的費用。如果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則不能列作無形資產入賬。
5.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付,但不能全部計入當年損益,應當在本年和以后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種費用。如需要在1年以上攤銷的數額較大的廣告宣傳費、股票發行費、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
二、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的、需要今后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
負債按其償還期的長短可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1.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和預提費用等。
短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入用于生產經營的期限在1年以內的各種借款。
應付及預收款項是指應付而尚未支付的賬款和預收的銷貨款,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繳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和預收賬款等。
預提費用是指已經列為當期或前期的費用,但到目前尚未實際支付,需在1年內支付的一種負債。
2.長期負債。
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和長期應付款等。若長期負債在-年內到期時,也被視為流動負債處理。
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種借款。
應付債券是指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而形成的債務。
長期應付款是指企業除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長期債務。
三、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所謂凈資產,是指在數量上等于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后的余額。
所有者權益是與投資人的投資行為相伴而生的。不論投資人是國家,還是企業,或者個人,其權益在性質上是相同的,都算做所有者權益。
如果企業在經營中實現了利潤,所有者權益就將隨之增長;如果發生了虧損,則所有者權益將隨之縮減。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的投資者對企業經營活動承擔著最終的風險,當然,他們也同時享有著最終的利益。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1.實收資本。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按照投資協議投入企業以用于經營活動的各種財產物資。
比如某個商場新建時,企業或個人可以購買它發行的股票成為股東,也可以向它投入燈具、柜臺、高檔設施等設備而成為股東,還可以出讓商標使用權這樣的無形資產作為投資而成為股東。
實收資本是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主體,是其他各項財務內容賴以存在的基礎。同時,它還是企業正常運行所必需的資金。投資者應該按照協議規定的數額和期限繳入。
2.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指企業由于財產價值重估、接受捐贈而增加的資本積累,包括財產重估、接受捐贈的資產等。
比如,企業按照規定對資產進行重新估價而產生增值,那么增值部分就算做資本公積。又如,某福利廠接受捐贈的機器沒備,那么,這些捐贈來的機器設備也應該按照-定的價值計入資本公積。
3.盈余公積。
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各種公積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以及公益金。
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的區別就在于其各自計提的依據不同。前者以國家的法律或行政規章為依據提取;后者則由企業自行決定提取。
公益金則是專門用于企業職工福利設施的支出,比如購建職工宿舍、托兒所等。企業一般要按照稅后利潤的5%-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4.未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本期未分配完的留待以后年度繼續分配的利潤。
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均是企業從逐年獲得的凈收益中形成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留存收益。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以及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等生產經營業務中所形成的資金的總流入,也叫營業收入。
收入的增加,則意味著企業增加了資產或者減少了負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收入是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好壞的一項基本指標,是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營業收入包括銷售商品及產品的收入、提供勞務的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而取得的收入。
銷售商品、產品收入,是指企業取得貨幣資產的方式是銷售商品、產品以及正常情況下以商品、產品抵償債務交易的收入。
勞務收入,是指企業為他人提供勞務時獲得的收入,與銷售商品、產品收入一起稱為主營業務收入。
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的收入則是指企業銷售材料、讓渡資產使用權獲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費收入以及對外投資取得利息收入等。這些收入稱為其他業務收。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我們稱之為收入。除此以外,企業還會有不經過經營過程或者不曾期望而獲得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我們稱之為營業外收入。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則構成企業的收益,即通常所說的廣義的收入。
五、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費用會導致企業資源的減少。它的發生可以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費用最終會減少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在費用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的所有者權益,隨著費用的增加而減少。為此,降低各種費用支出,是增加企業贏利的一個重要手段。按其是否構成產品成本,費用可分為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
1.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費用,它包括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等直接費用和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本生產單位的生產而發生的各種間接費用。
2.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產品生產無直接關系,屬于某一時期耗用的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營業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費用,如企業經理、會計人員的工資等。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資而發生的費用,如銀借款利息。
營業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而發生的引用,如廣告費、包裝費等。
上述費用是指狹義的費用,廣義的費用還應包括投資損失和營業外支出。投資損失的發生,會造成企業資產的減少;營業外支出是企業發生的與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支出,如固資產盤虧損失、罰款支出、對外捐贈等,也造成企業資產的減少。兩者構成減少企業利潤的因素。此外,企業還必須按稅法規定向國家繳納稅,繳納的稅也形成企業的一項費用。
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