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薛將軍精解《孫子兵法》
最新章節:
太和智庫簡介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智慧寶庫,其豐富而鮮活的智慧與21世紀激烈的社會競爭同頻共振,因而備受當代各國軍界、政界、商界精英人士的青睞,形成世界范圍“孫子兵法熱”的現象。然而,《孫子兵法》畢竟是一部古老的軍事經典、抽象的智慧之書,不夠通俗易懂。本書作者薛國安將軍將《孫子兵法》請下神壇,走向尋常百姓,使之當代化、通俗化,創新性地采取微講堂形式,以13章112篇短文從頭至尾、逐字逐句解讀《孫子兵法》的精髓。本書采用一篇一謀的形式,集中透徹解析《孫子兵法》中每一經典謀略的思想真諦,結合古今中外戰場、商界、職場的典型案例,分析這一謀略的運用價值,同時聯系現實提出各個競爭領域活用孫子謀略智慧的方法和藝術。此外,正本清源,糾正諸多誤讀和曲解。尤為特別的是,作者結合自身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驚險戰斗故事,分析學習兵法的必要性,講述運用謀略的深刻體會,給人以深刻啟示和教益。
- 太和智庫簡介 更新時間:2019-04-16 16:39:07
- 后記
- 112 玩轉《孫子兵法》的妙招
- 111 孫子的思維方法
- 結束語
- 110 上智為間,必成大功/蘇秦為何載入《孫子兵法》
- 109 五間之事,反間為要/中外各色“反間”
- 108 三軍之親,莫親于間/李克農不帶兵打仗為何成為開國上將
- 107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海灣戰爭中美軍多樣化間諜偵察
- 106 先知敵情,必取于人/國共兩黨歷史上典型的間諜案
- 105 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國對中國出兵朝鮮的誤判
- 第十三篇 《用間篇》——情報真假決定競爭勝負
- 104 慎重決策,三非原則/德皇威廉二世遲到的懺悔
- 103 勝不修功,前功盡棄/孫子是否最終歸隱山林
- 102 火攻者明,水攻者強/自衛還擊作戰中噴火兵的神奇威力
- 101 五火之變,以數守之/赤壁大戰時的東南風并非“借”來
- 第十二篇 《火攻篇》——慎重決策須把握的三大原則
- 100 始如處女,后如脫兔/志愿軍入朝作戰美軍何以猝不及防
- 099 順詳敵意,巧能成事/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的獲勝秘訣
- 098 陷之死地,方能決勝/自衛還擊大戰前夕寫下的遺書
- 097 不拘常法,重賞重罰/乾隆馭將好用非常之法
- 096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銳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
- 095 九地之變,統軍之要/自衛還擊開戰前官兵們的復雜心態
- 094 愚兵耳目,統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間紅軍為何來回走“弓背路”
- 093 將軍之事,靜幽正治/司馬穰苴怒斬莊賈的深層用意
- 092 齊勇若一,剛柔皆得/曾國藩的治軍之道
- 091 兵如率然,旅進旅退/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的不同狀態
- 090 禁祥去疑,激勵斗志/大戰前夕與老排長灑淚訣別的情景
- 089 進攻作戰,足食+巧謀/蒙古騎兵遠程進攻作戰的特點
- 088 兵貴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襲蔡州
- 087 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曹操火燒烏巢一舉扭轉危局
- 086 九地之變,各有其招/項羽兩次死地決戰為何一生一死
- 第十一篇 《九地篇》——統軍出征的步驟及方法
- 085 知天知地,勝乃可全/一江山島戰役開戰時機的艱難選擇
- 084 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李世民緣何被毛澤東視為最會打仗的君王
- 083 以情帶兵,愛之有度/晚清八旗兵為何衰敗
- 082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鄭維山違抗軍命主動出擊
- 081 遵循戰道,機斷指揮/朱可夫為何怒懟斯大林
- 080 兵有六敗,將之六過/金門戰役檢討
- 079 地有六形,趨利避害/岳飛攻打襄陽非對稱作戰
- 第十篇 《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 078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軍人企業家成功的奧秘
- 077 帶兵之道,文武相濟/李廣治軍的致命弱點
- 076 兵非多益,貴在善用/解放軍為何每隔幾年就要大裁軍
- 075 由表及里,相敵有術/美國人如何鎖定本·拉登藏身之處
- 074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順手殲滅“皇軍觀戰團”
- 073 四軍之利,黃帝之法/馬謖為何丟失街亭
- 第九篇 《行軍篇》——活用競爭環境的客觀條件
- 072 將有五危,不可不察/諸葛亮最終是病死還是被氣死的
- 071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戰略”
- 070 多方誤敵,使其自亂/里根政府對付蘇聯的“三大策劃”
- 069 智者之慮,雜于利害/危機和挑戰并非壞事
- 068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孫子為何怒斬吳王愛姬
- 第八篇 《九變篇》——一切競爭計劃都趕不上變化
- 067 用兵八戒,慎守勿違/遠望國門呼喊:“祖國,我們回來啦!”
- 066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手雷落地瞬間我與死神相遇
- 065 一民耳目,用眾之法/如何駕馭信息化戰爭
- 064 掠鄉分眾,懸權而動/毛澤東通道轉兵的建議扭轉危局
- 063 風林火山,統軍之道/李廣的騎兵隊伍來去如飛
- 062 兵以詐立,分合為變/自衛還擊作戰中的慘痛教訓
- 061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我們不是“石達開第二”
- 060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謀略底蘊
- 第七篇 《軍爭篇》——奪取有利戰機的迂直之道
- 059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否掌控未來智能化戰爭
- 058 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劉伯承為何同一地點兩次設伏
- 057 四知之法,誘敵暴露/日軍神秘代號“AF”不打自招
- 056 敵軍雖眾,可使無斗/劉邦為什么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
- 055 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陳、粟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 054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澤東佯攻貴陽迫使滇軍救駕
- 053 變化莫測,為敵司命/諾曼底登陸前英美合謀的“連環計”
- 05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鄧艾陰平險道出奇兵
- 051 不趨必趨,孰是孰非/毛澤東“蘑菇戰術”的神奇效果
- 050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趙奢欲取先舍奔閼與
- 第六篇 《虛實篇》——爭取競爭主動權的巧妙方法
- 049 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孫臏退兵減灶誘殺龐涓
- 048 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漢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陣
- 047 示形動敵,以卒待之/趙括飽讀兵書為何首戰即敗
- 046 斗亂不亂,形圓不敗/謝安大戰之前氣定神閑走棋盤
- 045 勢如勁弩,節如發機/神頭嶺戰斗為何被譽為“一流的伏擊戰”
- 044 奇正相生,聯動造勢/韓信木罌渡河出敵不意
- 043 正合奇勝,巧于變化/韓信背水列陣的玄機
- 042 造勢四訣,整體聯動/1979年2月16日戰前部署會
- 第五篇 《勢篇》——營造競爭制勝的有利態勢
- 041 以鎰稱銖,實力制勝/美軍“非對稱作戰”理論的源頭
- 040 權衡實力,五步推算/孫子何以準確預測“六卿分晉”走勢
- 039 先勝后戰,常勝之道/齊桓公“尊王攘夷”戰略的妙用
- 038 智者之勝,無名無功/晉滅吳之戰的第一功臣——羊祜
- 037 高手過招,勝于易勝/努爾哈赤的“伐大樹”理論
- 036 藏動結合,攻守呼應/陸遜先退后進大敗蜀軍
- 035 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志愿軍乘勝前進時彭德懷為何上言回撤
- 034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朱元璋得天下的絕招
- 第四篇 《形篇》——謀求競爭制勝的力量基礎
- 033 知己知彼,常見誤讀/毛澤東是否筆誤
- 032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復和”之戰
- 031 知勝五法,預測勝負/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前的戰略判斷
- 030 自亂陣營,御將之忌/毛澤東為何三次賦予粟裕決斷指揮權
- 029 將者國之輔,輔周則國必強/劉、項成敗關鍵之所在
- 028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項羽為何拒不過烏江
- 027 謀攻之法,力爭全勝/美國“冷戰”獲勝的謀略措施
- 026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處”——釣魚城
- 025 巧戰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戰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
- 024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擬演習是否屈人之兵
- 第三篇 《謀攻篇》——確立競爭謀略的最高境界
- 023 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毛澤東是否反對讀兵書
- 022 兵貴勝,不貴久/速決戰與持久戰孰優孰劣
- 021 化敵為友,勝敵益強/解放軍瓦解敵軍的神奇威力
- 020 激勵競爭,怒貨并用/解放軍訴苦復仇教育和立功運動的效果
- 019 智將遠征,務食于敵/游牧民族騎兵作戰特點
- 018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左宗棠收復新疆千里運糧
- 017 用兵利害,將必盡知/蹇叔哭師與薩達姆敗筆
- 016 兵聞拙速,未睹巧久/美國為何兵敗越南
- 015 十萬之師,日費千金/“炸館”悲劇的慘痛教訓
- 第二篇 《作戰篇》——戰略決策不能玩空手道
- 014 多算則勝,少算不勝/馬島戰爭中阿方為何失算
- 013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美軍神速擊斃本·拉登
- 012 誘敵生亂,智勝強敵/孫子“三師疲楚”妙計
- 011 以柔克剛,削弱強敵/越王勾踐起死回生之術
- 010 示假隱真,迷惑敵人/李牧示弱避戰勝強敵
- 009 智勝秘訣,巧用詭道/宋襄公恪守“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 008 因利制謀,營造態勢/毛澤東為何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
- 007 用謀之妙,貴在信任/韓信為什么背棄項羽
- 006 為將五德,良將必備/1979年2月23日無名高地戰斗
- 005 治國要務,上下同意/韓信“漢中對”指點迷津
- 004 決策必算,五事七計/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分析
- 003 決策大事,不可不察/自衛還擊作戰中的痛切感悟
- 第一篇 《計篇》——提高決策正確率的關鍵幾招
- 002 《孫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 001 打開老祖宗的智慧寶庫
- 前言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前言
- 001 打開老祖宗的智慧寶庫
- 002 《孫子兵法》的形成及特色
- 第一篇 《計篇》——提高決策正確率的關鍵幾招
- 003 決策大事,不可不察/自衛還擊作戰中的痛切感悟
- 004 決策必算,五事七計/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分析
- 005 治國要務,上下同意/韓信“漢中對”指點迷津
- 006 為將五德,良將必備/1979年2月23日無名高地戰斗
- 007 用謀之妙,貴在信任/韓信為什么背棄項羽
- 008 因利制謀,營造態勢/毛澤東為何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
- 009 智勝秘訣,巧用詭道/宋襄公恪守“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 010 示假隱真,迷惑敵人/李牧示弱避戰勝強敵
- 011 以柔克剛,削弱強敵/越王勾踐起死回生之術
- 012 誘敵生亂,智勝強敵/孫子“三師疲楚”妙計
- 013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美軍神速擊斃本·拉登
- 014 多算則勝,少算不勝/馬島戰爭中阿方為何失算
- 第二篇 《作戰篇》——戰略決策不能玩空手道
- 015 十萬之師,日費千金/“炸館”悲劇的慘痛教訓
- 016 兵聞拙速,未睹巧久/美國為何兵敗越南
- 017 用兵利害,將必盡知/蹇叔哭師與薩達姆敗筆
- 018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左宗棠收復新疆千里運糧
- 019 智將遠征,務食于敵/游牧民族騎兵作戰特點
- 020 激勵競爭,怒貨并用/解放軍訴苦復仇教育和立功運動的效果
- 021 化敵為友,勝敵益強/解放軍瓦解敵軍的神奇威力
- 022 兵貴勝,不貴久/速決戰與持久戰孰優孰劣
- 023 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毛澤東是否反對讀兵書
- 第三篇 《謀攻篇》——確立競爭謀略的最高境界
- 024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擬演習是否屈人之兵
- 025 巧戰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戰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
- 026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處”——釣魚城
- 027 謀攻之法,力爭全勝/美國“冷戰”獲勝的謀略措施
- 028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項羽為何拒不過烏江
- 029 將者國之輔,輔周則國必強/劉、項成敗關鍵之所在
- 030 自亂陣營,御將之忌/毛澤東為何三次賦予粟裕決斷指揮權
- 031 知勝五法,預測勝負/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前的戰略判斷
- 032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復和”之戰
- 033 知己知彼,常見誤讀/毛澤東是否筆誤
- 第四篇 《形篇》——謀求競爭制勝的力量基礎
- 034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朱元璋得天下的絕招
- 035 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志愿軍乘勝前進時彭德懷為何上言回撤
- 036 藏動結合,攻守呼應/陸遜先退后進大敗蜀軍
- 037 高手過招,勝于易勝/努爾哈赤的“伐大樹”理論
- 038 智者之勝,無名無功/晉滅吳之戰的第一功臣——羊祜
- 039 先勝后戰,常勝之道/齊桓公“尊王攘夷”戰略的妙用
- 040 權衡實力,五步推算/孫子何以準確預測“六卿分晉”走勢
- 041 以鎰稱銖,實力制勝/美軍“非對稱作戰”理論的源頭
- 第五篇 《勢篇》——營造競爭制勝的有利態勢
- 042 造勢四訣,整體聯動/1979年2月16日戰前部署會
- 043 正合奇勝,巧于變化/韓信背水列陣的玄機
- 044 奇正相生,聯動造勢/韓信木罌渡河出敵不意
- 045 勢如勁弩,節如發機/神頭嶺戰斗為何被譽為“一流的伏擊戰”
- 046 斗亂不亂,形圓不敗/謝安大戰之前氣定神閑走棋盤
- 047 示形動敵,以卒待之/趙括飽讀兵書為何首戰即敗
- 048 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漢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陣
- 049 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孫臏退兵減灶誘殺龐涓
- 第六篇 《虛實篇》——爭取競爭主動權的巧妙方法
- 050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趙奢欲取先舍奔閼與
- 051 不趨必趨,孰是孰非/毛澤東“蘑菇戰術”的神奇效果
- 052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鄧艾陰平險道出奇兵
- 053 變化莫測,為敵司命/諾曼底登陸前英美合謀的“連環計”
- 054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澤東佯攻貴陽迫使滇軍救駕
- 055 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陳、粟何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 056 敵軍雖眾,可使無斗/劉邦為什么說“吾寧斗智,不能斗力”
- 057 四知之法,誘敵暴露/日軍神秘代號“AF”不打自招
- 058 戰勝不復,而應形于無窮/劉伯承為何同一地點兩次設伏
- 059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否掌控未來智能化戰爭
- 第七篇 《軍爭篇》——奪取有利戰機的迂直之道
- 060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謀略底蘊
- 061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我們不是“石達開第二”
- 062 兵以詐立,分合為變/自衛還擊作戰中的慘痛教訓
- 063 風林火山,統軍之道/李廣的騎兵隊伍來去如飛
- 064 掠鄉分眾,懸權而動/毛澤東通道轉兵的建議扭轉危局
- 065 一民耳目,用眾之法/如何駕馭信息化戰爭
- 066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手雷落地瞬間我與死神相遇
- 067 用兵八戒,慎守勿違/遠望國門呼喊:“祖國,我們回來啦!”
- 第八篇 《九變篇》——一切競爭計劃都趕不上變化
- 068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孫子為何怒斬吳王愛姬
- 069 智者之慮,雜于利害/危機和挑戰并非壞事
- 070 多方誤敵,使其自亂/里根政府對付蘇聯的“三大策劃”
- 071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戰略”
- 072 將有五危,不可不察/諸葛亮最終是病死還是被氣死的
- 第九篇 《行軍篇》——活用競爭環境的客觀條件
- 073 四軍之利,黃帝之法/馬謖為何丟失街亭
- 074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順手殲滅“皇軍觀戰團”
- 075 由表及里,相敵有術/美國人如何鎖定本·拉登藏身之處
- 076 兵非多益,貴在善用/解放軍為何每隔幾年就要大裁軍
- 077 帶兵之道,文武相濟/李廣治軍的致命弱點
- 078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軍人企業家成功的奧秘
- 第十篇 《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 079 地有六形,趨利避害/岳飛攻打襄陽非對稱作戰
- 080 兵有六敗,將之六過/金門戰役檢討
- 081 遵循戰道,機斷指揮/朱可夫為何怒懟斯大林
- 082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鄭維山違抗軍命主動出擊
- 083 以情帶兵,愛之有度/晚清八旗兵為何衰敗
- 084 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李世民緣何被毛澤東視為最會打仗的君王
- 085 知天知地,勝乃可全/一江山島戰役開戰時機的艱難選擇
- 第十一篇 《九地篇》——統軍出征的步驟及方法
- 086 九地之變,各有其招/項羽兩次死地決戰為何一生一死
- 087 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曹操火燒烏巢一舉扭轉危局
- 088 兵貴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襲蔡州
- 089 進攻作戰,足食+巧謀/蒙古騎兵遠程進攻作戰的特點
- 090 禁祥去疑,激勵斗志/大戰前夕與老排長灑淚訣別的情景
- 091 兵如率然,旅進旅退/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軍的不同狀態
- 092 齊勇若一,剛柔皆得/曾國藩的治軍之道
- 093 將軍之事,靜幽正治/司馬穰苴怒斬莊賈的深層用意
- 094 愚兵耳目,統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間紅軍為何來回走“弓背路”
- 095 九地之變,統軍之要/自衛還擊開戰前官兵們的復雜心態
- 096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銳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
- 097 不拘常法,重賞重罰/乾隆馭將好用非常之法
- 098 陷之死地,方能決勝/自衛還擊大戰前夕寫下的遺書
- 099 順詳敵意,巧能成事/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的獲勝秘訣
- 100 始如處女,后如脫兔/志愿軍入朝作戰美軍何以猝不及防
- 第十二篇 《火攻篇》——慎重決策須把握的三大原則
- 101 五火之變,以數守之/赤壁大戰時的東南風并非“借”來
- 102 火攻者明,水攻者強/自衛還擊作戰中噴火兵的神奇威力
- 103 勝不修功,前功盡棄/孫子是否最終歸隱山林
- 104 慎重決策,三非原則/德皇威廉二世遲到的懺悔
- 第十三篇 《用間篇》——情報真假決定競爭勝負
- 105 不知敵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國對中國出兵朝鮮的誤判
- 106 先知敵情,必取于人/國共兩黨歷史上典型的間諜案
- 107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海灣戰爭中美軍多樣化間諜偵察
- 108 三軍之親,莫親于間/李克農不帶兵打仗為何成為開國上將
- 109 五間之事,反間為要/中外各色“反間”
- 110 上智為間,必成大功/蘇秦為何載入《孫子兵法》
- 結束語
- 111 孫子的思維方法
- 112 玩轉《孫子兵法》的妙招
- 后記
- 太和智庫簡介 更新時間:2019-04-16 16: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