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家用中藥功效大全
最新章節(jié):
附錄 本書中藥拼音索引
怎么辨別我買的中藥質量好不好?聽說枸杞子能降血壓,可是怎么吃才能治高血壓?服用西洋參的時候不能喝茶,是真的嗎?……小編在去藥材市場時,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怎樣才能避免在五花八門的藥材中挑到劣質藥?只要在本書中了解過優(yōu)質藥材的性狀、氣味這些特點,并且有一定的參考價格做標準,就不怕會買到劣質品。聽說過很多中藥的治病功效,可是不知道怎么吃才能治病。本書作者謝英彪教授,根據(jù)自己多年的從醫(yī)經驗,針對生活中許多常見病,開出了對癥的中藥,并且提供了明確的對癥藥方,簡單易做,讓你看得懂,學得會,用得靈。身邊很多朋友在使用中藥的時候,很擔心會不自覺地觸犯一些用藥禁忌,不僅沒能治病,反而吃出問題。從醫(yī)50多年的老中醫(yī)告訴你,哪些中藥在使用時有需要特別注意的禁忌,不適宜的人裙不要亂吃,對相克的藥材和食物要心中有數(shù),這樣吃才不會錯。一書在手,治病不愁。家中備上這樣一本書,每天多了解一點常用中藥的功效,做全家人的健康衛(wèi)士,拒絕疾病打擾。
目錄(195章)
倒序
- 封面
- 插圖
- 前言
- 第一章 120味中藥對癥速查
- 降血糖
- 葛根 降糖醒脾清熱
- 山茱萸 降糖補腎固脫
- 西洋參 降糖補氣清火
- 山藥 降糖補脾生津
- 何首烏 降糖補血解毒
- 降血壓
- 杜仲 降壓補腎安胎
- 菊花 降壓清熱平肝
- 枸杞子 降壓補腎明目
- 桑寄生 降壓安胎祛風濕
- 決明子 降壓清肝通便
- 降血脂
- 絞股藍 降脂健脾養(yǎng)心
- 荷葉 清熱解暑降血脂
- 玉竹 降脂滋陰養(yǎng)胃
- 沙苑子 降脂補腎養(yǎng)肝
- 薏苡仁 降脂清熱健脾
- 靈芝 降脂益氣安神
- 冠心病
- 赤芍 活絡清熱止痛
- 紅花 活血祛瘀通經
- 性保健
- 仙茅 助陽補腎強筋骨
- 淫羊藿 壯陽除濕強筋骨
- 肉蓯蓉 壯陽潤腸益精
- 鎖陽 壯陽潤腸固腎
- 鹿茸 壯陽溫腎健脾
- 失眠
- 酸棗仁 安神養(yǎng)心益肝
- 遠志 安神益智祛痰濕
- 感冒
- 生姜 止咳止嘔抗感冒
- 薄荷 散熱利咽抗感冒
- 藿香 和胃祛濕抗感冒
- 紫蘇 潤腸止咳抗感冒
- 桑葉 養(yǎng)肝益胃抗感冒
- 枇杷葉 止咳清肺生津液
- 苦杏仁 止咳平喘潤腸
- 桑白皮 止咳瀉肺消腫
- 甘草 止咳止痛健心脾
- 胃痛
- 陳皮 和中開胃清熱
- 佛手 和胃疏肝潤肺
- 砂仁 健脾胃消積食
- 木香 和胃行氣止痛
- 小茴香 散寒止痛和脾胃
- 助消化
- 山楂 消食化積益脾胃
- 白術(zhú)健脾胃助消化
- 枳實 消積行氣止痛
- 麥芽 消食回乳疏肝
- 萊菔子 消食降氣化痰
- 便秘
- 蜂蜜 潤腸滋陰養(yǎng)顏
- 黑芝麻 潤腸養(yǎng)肝補腎
- 桑葚 通便滋陰潤肺
- 核桃仁 通便補腎固精
- 止瀉
- 蓮子 止瀉補脾安心神
- 肉豆蔻 止瀉行氣消食
- 訶(hē)子 止瀉澀腸利咽
- 芡實 除濕止瀉固腎精
- 膽結石
- 雞內金 消石健胃止遺
- 金錢草 消石通淋解毒
- 海金沙 排石利尿抗菌
- 風濕
- 續(xù)斷 抗風濕補腎安胎
- 秦艽(jiāo) 祛風濕退虛熱
- 木瓜 祛濕除痹活絡
- 威靈仙 祛風利濕止痛
- 狗脊 祛濕補腎強筋骨
- 抗菌消炎
- 蒲公英 抗菌消炎利尿
- 馬齒莧 抗菌清熱利水
- 板藍根 抗菌消炎治感冒
- 金銀花 消炎清熱祛濕
- 黃連 抗菌消炎解毒
- 穿心蓮 消炎清熱燥濕
- 梔子 消炎清熱解毒
- 連翹 消炎散熱消腫
- 茵陳 消炎健脾利濕
- 白頭翁 抗菌解毒止痢
- 眩暈
- 天麻 清利頭目平肝陽
- 鉤藤 止暈清熱平肝
- 牡蠣 安神強志平肝陽
- 羅布麻 止暈利尿去水腫
- 咽喉腫痛
- 胖大海 利咽解毒去暑熱
- 桔梗 利咽宣肺化痰
- 化痰
- 貝母 祛痰止咳潤肺
- 海藻 化痰軟堅利水
- 瓜蔞 祛痰清熱潤腸
- 半夏 化痰燥濕止嘔吐
- 哮喘
- 冬蟲夏草 止喘化痰益肺腎
- 蛤蚧(gé jiè) 定喘補腎壯陽
- 白果 平喘斂肺健脾
- 海馬 平喘補腎活血
- 痔瘡
- 槐花 涼血活血瀉肝火
- 魚腥草 去痔解毒消炎
- 貧血
- 龍眼肉 補血安神健脾
- 黨參 養(yǎng)血益氣補虛
- 阿膠 養(yǎng)血滋陰潤肺燥
- 黃芪(qí) 補氣血健脾胃
- 月經不調
- 當歸 調經補血潤腸
- 熟地黃 調經養(yǎng)血補虛
- 白芍 調經健脾平肝陽
- 大棗 調經補血安神
- 產后少乳
- 赤小豆 下乳利水消腫
- 通草 通乳利尿散腫
- 王不留行 下乳活血通經
- 絲瓜絡 通乳活血止痛
- 利尿
- 車前子 利尿清熱明目
- 茯苓 利尿健脾安神
- 玉米須 利尿祛暑排毒
- 澤瀉 利尿滲濕促代謝
- 止汗
- 五味子 斂汗補腎生津
- 女貞子 止汗補腎明目
- 止血
- 三七 止血活血化瘀
- 艾葉 止血溫經安胎
- 大薊(jì) 止血散瘀消癰
- 地榆 止血解毒斂瘡
- 茜草 止血通經化瘀
- 腦卒中后遺癥
- 丹參 活血化瘀擴血管
- 川芎(xiōng)活血行氣止疼痛
- 乳腺增生
- 香附 疏肝調經理氣
- 青皮 疏肝破氣消積
- 玫瑰花 疏肝活血止痛
- 柴胡 疏肝解郁調經
- 皮膚過敏
- 蟬蛻 抗過敏止癢利咽
- 防風 止癢止痛防感冒
- 第二章 會用中藥才見效
- 在家如何選用中藥
- 單方價廉起效快
- 秘方簡單效果奇
- 單方秘方巧選取
- 漢代以前的方子慎用
- 漢代以后的方子適用廣
- 應用經方、時方須注意
- 中藥禁忌要牢記
- 十八反
- 十九畏
- 禁用藥與慎用藥
- 中藥起效快,煎煮和服用很關鍵
- 煎藥用具選砂鍋
- 煎藥用水要清潔
- 藥物浸泡應重視
- 一煎與二煎
- 煎藥時間與溫度
- 先用武火再用文火
- 質地堅硬的藥物宜先煎
- 易揮發(fā)的藥物后下
- 包煎
- 另燉或另煎
- 烊化(溶化)
- 沖服
- 湯劑內服方法要得當
- 服藥時間
- 服藥方法
- 服藥期間應忌口
- 如何掌握用量
- 秘訣一:以藥物的性味確定用量
- 秘訣二:以藥物有無毒確定用量
- 秘訣三:以藥物質地確定用量
- 秘訣四:以處方的配伍確定用量
- 秘訣五:以藥物的炮制方法確定用量
- 秘訣六:以處方的劑型確定用量
- 秘訣七:以地理條件確定用量
- 秘訣八:以季節(jié)氣候確定用量
- 秘訣九:以病情確定用量
- 秘訣十:以患者確定用量
- 臨床處方一般用量
- 看懂大夫開的中藥方
- 開方原則
- 處方的君、臣、佐、使
- 劑型不同,功效有差異
- 附錄 本書中藥拼音索引 更新時間:2023-07-11 16:19:43
推薦閱讀
- 頸椎病中醫(yī)調治156問
- 中國養(yǎng)生保健素食圖典
- 黃帝內經四季養(yǎng)生智慧
- 失傳的24節(jié)氣養(yǎng)生法
- 百病外治經典良方
- 經絡穴位按摩大全
- 小食物·大功效(全集)
- 了不起的中醫(yī)養(yǎng)生妙招
- 治病要治本: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大藥
- 徐文兵養(yǎng)生系列(套裝共3冊)
- 零基礎輕松學中醫(yī)養(yǎng)生
- 三分鐘足療
- 胖補氣,瘦補血
- 圖解取穴一看就會
- 手診密碼圖解
- 中醫(yī)養(yǎng)生治病一本通
- 察顏觀色:預見身體給我們的健康警報
- 艾灸治療常見病
- 《壽康寶鑒》白話解(上)
- 精準取穴巧按摩:改善一身痛
- 中醫(yī)養(yǎng)生大寶典
- 中醫(yī)脈診快速記憶
- 羅大倫教您用中醫(yī)方法,呵護全家的身心健康(套裝共10冊)
- 本草綱目排毒養(yǎng)顏藥膳速查全書
- 酒驗方
- 家庭健康速查手冊·簡易艾灸祛病速查
- 家庭健康速查手冊·簡易刮痧祛病速查
- 新版足部按摩醫(yī)百病(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余大夫小偏方
- 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