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3評論

第1章 補氣補血(1)

1.補氣藥酒

蓋人體五臟六腑之氣,為肺所主,來自中焦脾胃水谷之精氣,由上焦宣發,輸布全身,所以氣虛多責之于肺、脾二臟。故補氣藥酒是為肺、脾氣虛病癥而設,適用于久病體虛,勞累,年老體弱等因素引起的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表現的癥候。常見的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聲低(少氣)、懶言、頭暈、目眩、面色淡白,自汗怕風,大便滑泄,活動時諸癥加劇,舌淡苔白,脈虛或虛大無力……常用藥酒有:

人參酒

【配方】人參30克,白酒500毫升;人參500克,糯米500克,酒曲適量。

【制法】①冷浸法:即將人參入白酒內,加蓋密封,置陰涼處,浸泡7日后即可服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②釀酒法:即將人參壓末,米煮半熟,瀝干,曲壓細末,合一處拌勻,入壇內密封,周圍用棉花或稻草保溫,令其發酵,10日后啟封,即可啟用。

【功用】補中益氣、通治諸虛。

【主治】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音低、久病氣虛、心慌、自汗、食欲不振、易感冒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本草綱目》。酒服盡,參可食之。臨床證明,本藥酒還可用于治療脾虛泄、瀉氣喘、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癥效果亦佳。

雙參酒

【配方】黨參40克,人參1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切成小段(或不切),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服用。

【功用】健脾益氣。

【主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伴倦乏力、肺虛氣喘、血虛萎黃、津液不足等癥。可用治療慢性貧血、白血病、佝僂病等及年老體虛者可經常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10~15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須堅持常服。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黨參應選用老條黨參為好。本方去人參,明黨參酒,但療效不如本方優。

人參茯苓酒

【配方】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術、白芍、當歸、紅曲面各30克,川芎15克,桂圓肉120克,高粱酒2000毫升,冰糖250克。

【制法】將前9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4~7日后,過濾去渣,取藥液,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飲用。

【功用】氣血雙補、健脾養胃。

【主治】氣血虧損、脾胃虛弱、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3次或適量徐徐飲之,不拘時。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藥酒療法》。

大黃芪酒

【配方】黃芪、桂心、巴戟天、石斛、澤瀉、茯苓、柏子仁、干姜、蜀椒各90克,防風、獨活、人參各60克,天雄(制)、芍藥、附子(制)、鳥頭(制)、茵芋、制半夏、細辛、白術、黃芩、栝蔞根、山茱萸各30克,白酒4500毫升。

【制法】將前23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益氣助陽、健脾利濕、溫經通絡。

【主治】內極虛寒為脾風。陰動傷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虛極所致。

【用法】口服。初服30毫升,漸漸增加,微痹為度,日服2次。

【附記】引自《備急千金要主》。《外臺秘要》方中防風、獨活、人參各為30克,余同上。忌食豬肉、桃、李、雀肉、生菜、生蔥、炸物。

百益長春酒

【配方】黨參、生地黃、茯苓各90克,白術、白芍、當歸、紅曲各60克,川芎30克,木樨花500克,桂圓肉240克,高梁酒1500毫升,冰糖1500克。

【制法】將前10味共研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高梁酒,密封,浸泡5~7天后,濾取澄清酒液,加入冰糖,溶化即成。

【功用】健脾益氣、益精血、通經絡。

【主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氣少乏力、食少脘滿、睡眠欠安、面色無華等癥。氣虛血弱、筋脈失于濡養、肢體運動不遂者亦可服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5~50毫升,日服2~3次,或視酒量大小適量飲用。

【附記】引自《中國醫學大辭典》。

長生固體酒

【配方】人參、枸杞子、淮山藥、遼五味子、天門冬、麥門冬、懷生地、懷熟地各6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8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入鍋中,隔水加熱約半小時,取出,埋入土中數日以出火毒,取出,靜置后,即可取用。

【功用】益氣滋陰。

【主治】氣陰兩虛所致的四肢無力,易于疲勞、腰酸腿軟、心煩口干、心悸多夢、頭眩、須發早白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壽世保元》。凡體質偏氣陰不足者,無明顯癥狀亦可服用此酒,有保健養生之作用。

長春酒

【配方】炙黃芪、人參、白術、白茯苓、當歸、川芎、姜半夏、熟地、官桂、桔紅、制南星、白芍、姜厚樸、砂仁、草果仁、青皮、檳榔、蒼術、丁香、木香、沉香、白豆蔻、藿香、木瓜、五味子、石斛、杜仲、薏苡仁、枇杷葉、炒神曲、炙桑白皮、炒麥芽、炙甘草各9克,白酒200升。

【制法】將前33味如常法炮制加工后,各按凈量稱準,混勻,等分為20包。每用1包,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10升,密封,浸包3~10天(按季節氣溫酌定)左右,即可服用。

【功用】益氣養血、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主治】氣血不足、痰濕內盛、飲食不消所致的氣短乏力、面色少華、食欲不振、胸悶痰多、嘔逆、腹脹等癥。

【用法】口服。每日清晨服用10毫升。

【附記】引自《壽世保元》。無明顯癥狀、素體氣血怯弱、濕盛而偏寒的人可常服此酒。陰虛而有燥熱表現者忌服。

扶衰仙風酒

【配方】母雞1只,大棗200克,生姜20克,白酒2500毫升。

【制法】將雞褪毛,開肚去腸,清洗干凈,切成數小塊;將生姜切薄片;大棗裂縫去核。然后將雞、姜、棗置于瓦鍋內,將白酒全部倒入,用泥封固壇口。另用一大鐵鍋,倒入水,以能浸在壇一半為度。將藥壇放入鍋中,蓋上鍋蓋。置火上,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煮約2小時,即取出藥液,放涼水中拔出火毒,藥酒即成、備用。

【功用】補虛、健身、益壽。

【主治】勞傷虛損、瘦弱無力、女子赤白帶下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用時,將雞、姜、棗和酒,隨意食之,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萬病回春》。

萬金藥酒

【配方】當歸、白術、云茯苓各90克,白芍60克,生黃芪120克,川芎、甘草各45克,生地黃、胡桃仁、小紅棗、龍眼肉、枸杞子、潞黨參各150克,黃精、五加皮各210克,遠志90克,破故紙30克,紫草60克,白酒10千克,白糖、蜂蜜各1500克。

【制法】將前18味,用水煎兩次,共取濃汁1000毫升,加入白酒,白糖和蜂酒,拌勻,即成,貯瓶備用。

【功用】益氣健脾、溫腎柔肝、活血通絡。

【主治】氣血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虛弱病癥,如氣短乏力、面色無華、食欲不振、頭暈心悸、腰膝軟無力等癥。平素氣血不足,偏于虛寒者,如無明顯癥狀,也可飲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日服2~3次或不拘時,適量飲用。

【附記】引自《元會的鏡》。

八珍酒

【配方】全當歸90克,南芎30克,白芍60克,生地黃120克,人參30克,炒白述90克,白茯苓60克,炙甘草45克,五加皮240克,小肥紅棗、核桃肉各120克,糯米酒20千克。

【制法】將前11味切薄片,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糯米酒,密封,隔水加熱約1小時后,取出,埋入土中5日以出火毒,取出靜置21天后,過濾去渣,即可服用。

【功用】氣血雙補、健脾利濕。

【主治】食少乏力、易于疲勞、面色少華、頭眩氣短、月經量少、色淡、腰膝酸軟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日服3次。

【附記】引自《萬病回春》。如見熱象,如口干、心煩、口舌生瘡、舌赤者,不宜飲用此藥酒。

十全大補酒

【配方】黨參、炒白術、白茯苓各80克,當歸、熟地黃各120克,炙甘草、川芎各40克,炒白芍、炙黃芪各80克,肉桂20克,白酒1720毫升,蔗糖172克。

【制法】將前10味粉碎成粗粉,用白酒浸漬48小時后,按滲漉法,以每分鐘1~3毫升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濾液,加入蔗糖,攪勻,靜置,濾過,即成。

【功用】溫補氣血。

【主治】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體倦乏力、四肢不溫、月經量多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張八卦外科新編》十全大補酒,方中炙甘草、肉桂各用30克,余藥各用80克,白酒1500毫升,去蔗糖。余同上。用治氣血雙虛,而偏于陽虛有寒的多種癥病,如氣血虛弱所致的食少乏力、頭暈、心悸、婦女崩漏、瘡瘍潰而不斂、膿水清稀等癥。

凡外感風寒、風熱、陰虛陽亢者不宜服用此酒。

參芪酒

【配方】黃芪、黨參各30克,懷山藥、茯苓、扁豆、白術、甘草各20克,大棗15枚,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8味共研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置陰涼干燥處,浸泡14天,過濾去渣,貯瓶備用。

【功用】益氣健脾、兼補血。

【主治】氣虛乏力、不思飲食、面黃肌瘦、血虛萎黃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溫服10~2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

參桂酒

【配方】人參15克,肉桂3克,低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酒盡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補氣益虛、溫經通脈。

【主治】中氣不足、手足麻木、面黃肌瘦、精神萎靡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臨床屢用,證明肺脾氣虛、陽虛身冷、便溏泄瀉、納呆補疲、肢軟無力、手足麻木、腰膝冷痛等癥有較好療效;對脾腎陽虛的大便溏泄瀉和常感身倦疲憊、昏昏欲眠者療效亦頗佳。

烏雞參歸酒

【配方】嫩烏雞1只,黨參、當歸各6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烏雞褪毛,去腸雜等;再將參歸洗凈,切碎,納入雞腔內,用白酒和水1000毫升,煎煮雞和參歸,約煮至半,取出雞,貯藥酒備用。

【功用】補虛養身。

【主治】虛勞體弱羸瘦、氣短乏力、脾肺俱虛、精神倦怠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兼食雞肉,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三圣酒

【配方】人參、懷山藥、白術各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加工使碎、入布袋,置砂鍋內,加入白酒,蓋好,放文火上煮沸,待冷,加蓋密封,置陰涼處,3日后開封,懸起藥袋瀝盡,再用細紗布過濾1遍,貯瓶備用。

【功用】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健脾和胃。

【主治】體虛氣弱、面黃肌瘦、氣短、心慌、食欲不振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10~20毫升,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圣濟總錄》。凡屬稟賦不足,或老年氣虛而致脾胃虛弱者可常飲服。不善飲酒者,可用黃酒熱浸。陰虛火旺者,慎服。

龍眼酒

【配方】龍眼肉200克,白酒600毫升。

【制法】將上藥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益氣血、補心血、安神倍智。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引起的驚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以及虛勞衰弱的氣血不足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民間百病良方》。

術苓忍冬酒

【配方】白術、白茯苓、甘菊花各60克,忍冬葉4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共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開封,再添加冷開水1000毫升,備用。

【功用】健脾燥濕、清熱平肝。

【主治】脾虛濕盛、脘腹痞滿、心悸、目眩、腰腳沉重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溫服20~4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藥酒療法》。

人參百歲酒

【配方】紅參1克,熟地黃9克,玉竹、何首烏各15克,紅花、炙甘草各3克,麥冬6克,上好白酒及蔗糖適量。

【制法】上藥用上好白酒1072毫升作為溶劑,置壇內密封,浸漬2天以上,再以每10升,按每分鐘1~3毫升的速度滲漉。然后滲漉液與壓榨液得到的藥液合并,加入蔗糖100克,攪拌溶解后,靜置濾過,貯瓶備用。

【功用】補養氣血、烏須黑發、寧神生津。

【主治】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心悸不寧、失眠夢差、氣短汗出、面色蒼白、舌淡脈細弱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2次。

【附記】引自《浙江省藥品標準》。高血壓患者及孕婦慎飲此藥酒。感冒時暫停服飲。

竹根七酒

【配方】竹根七、長春七、牛砂蓮各15克,牛膝、木瓜各9克,芋兒七、伸筋骨各6克,夏枯草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將前8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功用】補中益氣、清利虛熱。

【主治】骨蒸癆熱。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毫升,日服1次。

【附記】引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人參天麻藥酒

【配方】天麻、川牛膝各210克,黃芪175克,穿山龍700克,紅藥28克,人參40克,50度白酒10升,蔗糖850克。

【制法】將前6味酌予碎斷,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40天后,取出浸液,去渣壓榨,合并濾液,加蔗糖,攪拌溶解,密封,靜置15天以上,濾過,分裝,備用。

【功用】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主治】氣血不足、關節痛、腰腿痛、四肢麻木等。

【附記】引自《藥酒匯編》。孕婦忌服。

2.補血藥酒

蓋人體五臟六腑之血,莫不本乎于心、肝、脾之臟。心生血,肝藏血,脾統血;又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通過心“變化而赤,謂之血”,歸肝所藏。故血虛癥,皆責之于脾、心、肝。補血藥酒,適用于稟賦不足,或脾胃素虛、氣血生化不足;或各種急慢性出血;或思虛過度、暗耗營血;或瘀血阻絡、新血不生等所表現的虛弱癥候。血虛常見的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而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失眠、手足發麻、脈細、婦女經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閉經、舌淡苔白……常用藥酒方有:

歸國杞菊酒

【配方】當時身(酒洗)30克,龍眼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甘菊花60克,白酒漿3500毫升,好燒酒1500毫升。

【制法】將前4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漿和燒酒,密封,浸泡月余后即可飲用。

【功用】補心腎、和氣血、益精髓、壯筋骨、發五臟、旺精神、潤肌膚、悅顏色。

【主治】陰血不足、養生健身。

【用法】口服。不拘時,隨意飲之。

【附記】引自《攝生秘的》。

萬壽藥酒

【配方】紅棗1000克,石菖蒲、川郁金、五加皮、陳皮、茯神、牛膝、麥冬各30克,全當歸60克,紅花15克,燒酒12千克。

【制法】將前10味共制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密封,隔水加熱半小時,取出放涼,埋入土中數日以出火毒。取出開封即可取用。

【功用】養血寧心、健脾化濕、益腎柔肝。

【主治】心血不足、濕濁內阻、精神不振、神志不寧;或肝腎不足、筋骨乏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20~40毫升或適量服,日服2次。

【附記】引自《百病中醫藥酒療法》。

地胡酒

【配方】大熟地250克、胡麻仁100克、苡米仁3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將胡麻仁蒸熟搗爛,以苡米仁搗碎,熟地切碎,共入布袋,置容器中,密封,放在陰涼處,浸泡15天后,開封,去掉藥袋,瀝干,再用細紗布過濾一遍,貯瓶備用。

【功用】養陰血、補肝腎、通血脈、祛風濕、強筋骨。

【主治】精血虧損、肝腎不足之腰膝軟弱、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10~30毫升,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記】引自《食醫心鑒》。本藥酒藥性平和,是老年人的佳品,常服有利于健康。

歸國仙酒

【配方】當歸、桂圓肉各50克,白酒300毫升。

【制法】將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可取用。

【功用】養血活血。

【主治】血虛諸癥。

【用法】口服。不拘時,徐徐飲之。

【附記】引自《費氏食養三種》。

宮方定風酒

【配方】天門冬、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川芎、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川桂枝9克,汾酒10千克,凈白蜜、赤砂糖各500克,陳米醋500毫升。

【制法】將前8味搗碎,入布袋,置瓷壇內,加入汾酒和白蜜、赤砂糖、米醋,攪勻,豆腐皮封口,壓以巨磚,安水鍋內蒸90分鐘,取起,埋入土中7日以出火毒。取出即可服用。

【功用】滋陰、補血、熄風。

【主治】凡患虛風病者均可用之。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14-01-27 18:04:59
出版社:兵器工業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乐平市| 莒南县| 沂南县| 万荣县| 霍林郭勒市| 梁河县| 武鸣县| 泰兴市| 平陆县| 岑溪市| 黑河市| 仙游县| 高雄市| 章丘市| 汝城县| 崇州市| 喀什市| 阳东县| 赤城县| 大关县| 喀喇| 阜平县| 淮安市| 海伦市| 辽宁省| 常熟市| 建德市| 永平县| 磴口县| 民县| 德阳市| 怀来县| 汉中市| 普宁市| 固始县| 札达县| 渭南市| 湖南省| 海丰县| 栖霞市|